基于序列trnL-trnF和ITS的榉属系统发育与地理分布格局的初步分析

来源 :植物生态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an52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榉属(Zelkova)是包含6个种的榆科小属,呈东亚、西亚和南欧间断分布。该文基于DNA序列trnL-trnF和ITS构建了榉属的分子系统发育树,大体上把此属分为3个分支,分别对应东亚、西亚和南欧的种类,与前人仅依据ITS序列的结果不同。生物地理的扩散和隔离分化分析(DIVA)表明,榉属的原始祖先分布区可能是欧亚北温带,包括了东亚、西亚和南欧的某个大的区域。分化过程以隔离分化为主要特征,即3个分布区域是逐步隔离分化的。由于东亚的物种多样性,北太平洋有可能是起源中心。榉属的现代分布格局可能主要是由于渐新世发生的古地中海西退、中新世发生的青藏高原大范围隆升,以及第四纪冰川活动引起的分布区的收缩。 Zelkova is a small genus of Ulmus that contains six species, distributed intermittently in East Asia, West Asia and Southern Europe. In this paper, we constructed a molecular phylogenetic tree based on the DNA sequence trnL-trnF and ITS, which is divided into three branches, corresponding to the species of East Asia, West Asia and South Europe. Compared with the previous results based on ITS sequences different. Biogeographical Diffusion Differentiation Analysis (DIVA) shows that the original ancestral distribution area of ​​the genus beech may be the Eurasian north temperate zone, including a large area of ​​East Asia, West Asia and southern Europe. Differentiation process to isolate and differentiate as the main feature, that is, three distribution areas are gradually isolated and differentiated. Due to the species diversity in East Asia, the North Pacific may be the center of origin. The modern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the genus Zelkova may be mainly caused by the western depression of the Oligocene in the Oligocene, the large uplift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in the Miocene, and the contraction of the distribution caused by the Quaternary glaciation.
其他文献
一、引言  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然而在新课程实施已有相当时间的今天,有些教师依然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方法,片面地认为学生学会了语法就等于学好了英语,许多课堂仍然热衷于语法条目的罗列讲解,割裂语言点,采用刻板、孤立、教条的句型操练及单句翻译方法,迫使学生机械地模仿、记忆。而有些教师走到了教学的另一个极端,在课堂上完全抛开语法教学,或者一带而过,以学生不断的错误作为代价,尽管部分学生的英
真空干燥箱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现代生物学研究领域.该文利用真空干燥箱温度和负压的可控制性能,将固定、脱水、透明和石蜡渗透等过程在真空干燥箱中进行,建立起一套可行的
摘要:多媒体教学是优化课堂效率的最佳途径,使课堂内容由原本的静态教学转变为图文声像具备的动态传授,在英语教学中充分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会在很大程度上优化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  关键词:多媒体,运用,优化,英语教学  在英语教学中,合理利用多媒体,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具有不同凡
兴趣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生动的语言材料或多样的教学方法不断刺激、提高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变被动为主动,变乏味为有趣,实现知识、技能与情感同步发展的目标。如果小学生初学英语就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他们在以后的英语学习中,就形成了一种自然的爱好或倾向。在教学中,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一、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英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当今世界,科学
人体上生活着许多对人体有益的微生物,有些已经与人体难分难舍,正如诺贝尔奖获得者莱德伯格所说,这些微生物与人体共同构成了一个超级生物体。人体许多部位都生活着这样的微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重视群体,忽视个体;在教育过程中,仅仅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和客体,重教师而不重学生,重传授而不重探索,重管教而不重自觉,重统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我们国家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对于课程教学的方法及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并产生了新的探索。教育改革的重心就是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本能潜力;教师必须不断地提高课堂管理的能力,这样做才能做到减负不减质,真正的实现素质教育。基于此背景下,本文针对英语文化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究,旨在通过研究提出加强英语文化教学应用的具体对策,从而最终实现英语教学效果的最佳
【摘要】信息科学技术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受到了高度重视,高职英语教学也受到了影响。传统的高职英语教学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只有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整合,才能提升高职英语人才培养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信息化 高职院校 英语教学  一、引言  当前,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是以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以满足社会各个行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然而高职院校的生源起点较低,学生基础水平低,学生惧怕英
植物体内存在一个编码富亮氨酸重复受体蛋白激酶、与体细胞胚胎发生相关的类受体蛋白激酶基因(SERK)大家族,其在旱期胚胎、小孢子、成熟胚珠和维管组织中表达.文章从SERK的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