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董观泉·被误读的“下真迹一等”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mei_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些年,启功先生在世时,曾在日本二玄社的出版物上写过一段话,称二玄社印刷的我国宋元明时期的名画,为“下真迹一等”。启功先生是我尊敬的前辈,道德文章堪称楷模,但我并不能因此而为尊者讳,把启功先生此话当成金科玉律,因为若以此用以其他文物鉴定则甚为有害。
  “下真迹一等”原出自王羲之所书“兰亭序”,唐代帝王在皇家秘藏真迹前,命当时最有名的书法大家欧阳询、褚遂良等以响榻的方法在透光之处以白纸重叠,毛笔仔细描摹,而与真迹无丝毫差别,谓之“下真迹一等”。但二玄社的出版物是用电脑技术印制,虽然技术先进,在色彩、笔划、陈旧感等可谓惟妙惟肖,但毕竟是机制批量产品,是工业化的产物,怎能与一千多年前出类拔萃的书法大家亲笔响榻的珍品同日而语,看来启功先生也是碍于情面的违心之言吧。
  话入正题,近年钱币作伪之风猖獗,特别是高档钱币的高仿品,颇有乱真之势,据说国内现有十数枚银质“西王赏功”均出自川中一老工匠,一枚在香港40万拍出。此外,此人尚能作出金“五铢”、金“货泉”,常使行家打眼,其银钱锈色颇类黑漆古,金钱锈色暗红,材质均为真金白银成分,重量均与真品无别,另外据说清末民初少量金样币原模流出,尚在私人手中,用以铸制其后果可知。
  利益驱使,魔高一丈,我常想一个普通道理,过去街头配钥匙只能配普通铁锁,现在只要花钱,防盗门、保险柜钥匙,机器一开,几分钟就搞定了,拿回就能用,何况一枚小小钱币。在精密电脑面前,只要有真品参照,何愁孪生兄弟出现。我曾见识过这类高科技钱币产品,字口、尺寸厚薄绝对无可挑剔。
  基于以上情况我常听一些藏家说:“玩不了,不玩了。”其实对于一些只图利益的人来说,不玩也好。一个“利”字可使人浮躁,鉴赏古物浮躁是大忌。知识靠积累,厚积薄发才能见识越广,眼前这些眼花缭乱的现象只能使那些入行时间不长、文化底蕴缺失、沽名钓誉的“专家”们头痛,对于淡泊名利、超脱市井、专门以研究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为目的的人,只是增加实践中学习的机会,为了解中国钱币史的真相做些努力。
  (责编:丁丑)
其他文献
清制墨名家汪近圣兄弟行辈三人,顺治、康熙年间分处歙县曹、毕、吴三姓墨肆佣工,近圣为曹姓(素功)调药师傅。曹墨以烟远、胶陈、杵到、药匀著称于世。约康熙末,近圣自立门户,肆名“鉴古斋”。汪墨集曹、毕、吴三家之长,声名崛起,至有“今之近圣,昔之廷”之誉。乾隆六年(1741年),诏选近圣次子惟高进京御书处教习造墨,凡三年,所造墨皆“称旨”,墨方详载《内务府造墨则例》,由是汪近圣“鉴古斋”名震天下。子尔臧、
期刊
从某种意义讲,墨竹是中国文人画的一个古老的题材,自文同、苏轼而至“元四家”,墨竹之风大兴,成为单独之画种。从内蕴上与哲学意理融为一体,而从外形上与书法表里生发,因此墨竹成了书、画、道的综合体,成了人格、人品的直接写照与象征而寓意丰厚,乃为画史上千载不衰的画种。古往今来,以画竹著称的画家很多,而蒲华就是这些画家中的一个。  蒲华(1832-1911年),字作英,原名成。号胥山野史、种竹道人,浙江嘉兴
期刊
近年来收藏市场异常火爆,各类藏品此起彼伏地在拍卖市场创下一轮又一轮的新高,在瓷器与玉器的收藏被人们津津乐道的同时,徽章类的拍品开始崭露头角。  徽章是一种社交中对持章人的一种标志,包括社会地位、对社会的功绩和个人身份,是附着在持章人的服饰上的具有明显性标记的物品。徽章的起源实质是从旗帜开始,因徽代表旗,而帜是旗上的标记。  据文史记载,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即公元978年),盗贼李飞熊盗驿马,诈称
期刊
周而复(1914-2004年),当代著名作家,曾任文化部副部长、中国书协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常务理事等。周而复是一位多产、高产作家,对中国文化事业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在他七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发表和出版了小说、散文、诗歌、戏剧、报告文学、杂文和文艺评论等共计1200万字,多部作品被翻译成日、越、俄、英、意等国文字,许多名篇被收入教科书,拍成影视剧。此外,周而复书法艺术造诣颇深,郭沫若称其书法逼近“
期刊
三、雍正时期的珐琅彩瓷器  雍正时期,雍正皇帝对珐琅彩瓷器的烧造给予了更多关心,并提出颇为严格的要求。雍正元年(1723年),随着宫廷造办处人员的扩充,以及在雍正帝最信赖的怡亲王(雍正帝的十三弟允祥)的主持下,珐琅彩瓷器的制作在造办处珐琅作积极展开。但从清代档案记载看,雍正六年以前珐琅彩瓷器的生产进展缓慢,雍正帝对此也不甚满意。究其原因,可能是因珐琅彩料需依赖从西洋进口、数量有限、必须谨慎使用、不
期刊
历史久远的0商务印书馆与月份牌年画  本文在介绍几位著名年画家之前,先说说上海商务印书馆,其为中国近代出版事业中最久远的出版机构。1897年由出版家夏瑞芳(1871-1913年)与友人创办于上海江西路,起先以承印英美洋行专用的商业簿册为主。1901年,以辅助教育为己任的出版家张元济(1867-1959年)投资于商务印书馆,此后,业务由单纯的印刷转为出版。1905年又与日本书商合股,成立股份有限公司
期刊
“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扬州,这个地处南北要冲的“运河之都”,以其经济繁荣、风光旖旎、人文荟萃而独具魅力,成为古代人们向往的地方。明清之际,随着东南地区经济的发展,扬州的经济地位日趋重要,加之两淮盐运使司衙署设在扬州,各地盐商多聚集于此。那些一掷千金的巨富,为了提高社会地位,或大量收藏古玩书画,或与文人墨客交往附庸风雅,或以书画送礼,从而带动了文化艺术的空前发展和思想的活跃。  清康熙二十六年
期刊
本文先摘录袁克文(袁世凯二公子)和张丹斧(《晶报》主编)有关朱书陶瓶的一段轶事。  民国九年秋,袁克文一时兴起开始撰写《辛丙秘苑》长篇笔记,目的是为乃父复辟帝制事鸣冤叫屈,所谓“兹数载间大事逸闻,不传于外者多矣,不佞以所见知,笔于之书,既以存先,公之苦心,且以矫外间之浮议”。这当然是一个颇具感召力的话题。余大雄(《晶报》发行人)得悉此事,坚恳商先生在《晶报》上连载,答应奉以重酬。为此余大雄在《晶报
期刊
珐琅彩瓷器是中国瓷器生产工艺发展到顶峰时期的产物,堪称中国古代彩绘瓷器中的佼佼者。它是在清代康熙晚期按照康熙皇帝的授意,将从欧洲传入的金属胎画珐琅技法成功移植到瓷胎上而创烧的釉上彩瓷新品种,以雍正、乾隆时期的产量最大,乾隆以后即少有制作。  珐琅彩瓷器的制作工艺非常考究,成本高,产量低,属于专供皇帝和皇后玩赏的艺术珍品。所用白瓷胎由景德镇御窑厂提供,彩绘和烧成则由宫廷画家同专门的技术人员在清宫造办
期刊
中国嘉德作为内地艺术品拍卖市场的风向标,对艺术品行情的走向有举足轻重的影响。2012年嘉德艺术品秋季拍卖会已于日前在北京落槌,但拍卖成绩并不理想。中国书画、瓷器家具工艺品、油画雕塑、古籍善本、名表珠宝翡翠等各专场的总成交额仅为17.45亿元人民币,而先期开拍的香港苏富比秋拍的成交情况也不容乐观,成交数量和成交总额均显著下降。很显然,2012年秋拍行情在继2012年春拍回调后,已呈现进一步下滑之态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