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杂项市场的“潜力股”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neptu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收藏市场异常火爆,各类藏品此起彼伏地在拍卖市场创下一轮又一轮的新高,在瓷器与玉器的收藏被人们津津乐道的同时,徽章类的拍品开始崭露头角。
  徽章是一种社交中对持章人的一种标志,包括社会地位、对社会的功绩和个人身份,是附着在持章人的服饰上的具有明显性标记的物品。徽章的起源实质是从旗帜开始,因徽代表旗,而帜是旗上的标记。
  据文史记载,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即公元978年),盗贼李飞熊盗驿马,诈称发使使者,阴谋作乱后被朝廷识破处斩,为防再发而规定每位使者发一枚刻有特殊标记的银牌,这是具有强制性证明身份和功能的一种徽章雏形。它的种类有很多,其中按照佩戴的位置不同,可分为:帽徽、领章、肩章、胸牌,而这些大类又因为其用途的不同分成很多小类别:奖章、勋章、纪念章、功德牌、像章、佛牌、神牌、赏牌等等。
  而奖章是其中确认范围最广、流通时间最长、对社会意义最深的一种标志物,通常以贵金属为依托,配嵌以各种宝石、珍珠等。奖章的形式由来已久,远古的秦汉时期就有奖励制度与提升封爵立侯等相连,如汉高祖在公元前200年被匈奴围于平城(今山西大同)门登山,后被陈平解围,第二年奖励陈平金蝶一个,上面雕刻有这次解围政绩和封为护国侯的奖励,这是我国最早的一种奖牌形状的标志物。到了公元1644年因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后受到满清皇帝顺治的奖赏而发给御制赏牌,这也是一种奖章性质的标志物。奖章也包括勋章等在内。现今我们市场上见到的大多数奖章是用现代工业机械压制的,而这类奖章也是拍卖市场的宠儿。
  中国历史上最有代表性用现代工业机械压制的具有馈赠和奖励性的勋章是大清御赐的“双龙宝星”勋章。这枚勋章依据宫廷造办处的制作规定,头等一级是最高级别的双龙宝星勋章,为赤金地(围赤足黄金为章基)、法绿龙(用绿色珐琅做成龙形)、起金鳞(类似鱼鳞片状的金光闪闪)顶立大珍珠(用一分二厘的珍珠嵌在勋章中心),团龙内嵌小珍珠一颗,沿边用小珍珠镶嵌一周。对于头等二级别是金地绿龙起金鳞,用小红珊瑚嵌于上,中嵌大红珊瑚间也用小珍珠。头二等一、二级均由总理衙门制造颁发,而双龙宝星勋章的三、四、五等一、二级则由总理衙门确式由奏项衙门依式制作申请总理衙门的执照而颁发。
  清史记载,首批双龙宝星勋章同治二年(1863年)由宫廷造办处共制作22枚,头等一级4枚,二级4枚,余各2枚;后光绪、宣统年间也有制造,但质地和做工远不如前,版式和大小也均有变化。
  随着双龙宝星勋章的颁发,陆续出现了一些基础勋章,如紫光宝星勋章、鲤鱼跃龙门勋章等。
  在清末和民国之间的20年间,是北洋军阀混战时期,出现了群雄争霸的局面,而奖章与勋章也随之而发展。这个时期的奖章和勋章也是收藏市场上最常见、最混乱的部分,很多造假者对其面貌和等级不了解而臆造出许多本不存在的仿冒品,不同等级的勋章的市场价值也会出现很大的差距,这就需要收藏者对这个时期的奖牌有一定的认知度。现将部分勋章和等级介绍如下:
  由北洋首领和民国政府颁发的勋章有:
  景星勋章分8级、嘉禾勋章分9级、云魔宝剑勋章分4级、文虎勋章分4级、同光勋章分6级、青天白日勋章分3级、复兴荣耀勋章分4级、宝鼎勋章分12级、云魔勋章分8级、北伐誓师勋章分4级等。
  由地方政府、军政府名义颁发的勋章奖章有:
  阎锡山:虎贲勋章分4级;
  董政国:敷威勋章;
  刘存厚:护国勋章;
  唐继尧:雄鸡白马勋章;
  张作霖:陆海军大元帅纪念勋章;
  张学良:抗日护国忠勇可风勋章;
  傅作义:奋斗制胜勋章。
  这个时期还有很多具有纪念意义和以特殊要求名义颁发的勋章,如孙中山奉安纪念勋章,它是依据国父孙中山先生的遗嘱,将灵位归葬于南京紫金山。当时是以国民党总理身份入葬南京,全国上下举行隆重的奉安迁灵仪式,国民党总部制作有汪精卫书写的总理遗嘱铸造在勋章背面,颁发给宋庆龄、蒋中正、孙科、于作仁、程潜等196位国民党知名人士和海外友人的勋章。
  1984年孙氏家族在海外的亲友回国,也曾寻找这枚奉安纪念勋章,其第四代孙以48万元人民币的价格在国内争购到一枚。
  由此可见,每一枚勋章和奖牌里面都蕴含着一个历史事件或一段难忘的经历,所以每一枚都有其自身的唯一性。也正因为这个特点,所以在价值上也渐渐地被认可。从近三年的成交数据上看,2010年所有徽章类拍品的成交总数为138件,成交率为58.97%,成交额为288万元;2011年的成交总数为132件,成交率为59.72%,成交额为270万元;而2012年上半年的成交件数为42件,成交率为65.11%,成交额达到132万元。其中由雍和嘉诚于2012年5月份拍卖的一枚清代双龙宝星头等第二勋章正、副章更是创纪录的拍到34万元的高价(以上数据均来自雅昌网)。考虑到通常情况下,下半年拍品成交量都会比上半年要好,2012年的成交量预计会超过前几年,并且上半年在成交量不到往年三成的情况下,成交金额已经达到其一半。从这些数据上不难发现其市场价格与成交率是逐年稳步上升的。
  有类似属性的钱币与邮票2011年其上拍件数分别为43,597件和3,201件,总成交额为105,867万元和6,310万元,成交率为75.13%和74.75%。徽章既具有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同时还兼具文献价值,与钱币、邮票相比,徽章类的拍品价值还远远没有达到其应有的水平,具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同时提醒广大收藏投资者也要注意不要盲目投资,从目前的拍卖市场来看,能够受到市场关注的基本上都是包括正章和副章,有的还配有原盒和绶带,像民国时期国民政府二等云麾勋章大绶正、副章各一枚,估价5,000元至8,000元,成交价就达到了4.29万元,而二等云麾勋章正章的拍卖价格只有6,600元,副章的价格只有4,950元。由于每套勋章正、副章背面都有相同号码,因此对于投资者来说,一定注意正、副章的号码要相同。(责编:石晓)
其他文献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当吟诵唐代诗人杜牧的《赤壁》这首诗时,不禁使笔者联想起我县博物馆陈列室的几十件春秋战国时代的青铜兵器。时光荏苒,一晃已是28个年头了,记得是1984年的-个暮春三月,江南草长的时节,在该县城向南约一公里的窑头村南头山(时为砖瓦窑厂)因工人取窑土时突然出土了一批青铜兵器,使得工地上-片哗然,消息不胫而走,传到了县城,县文物管理所同志闻讯后,立即赶往现场察看,并及时
期刊
“雅贿”一词源自汉代,唐代渐成风气,明清已臻极致。其意是受贿者将一般艺术品或高仿品放到拍卖行(古代放到典当行),送礼者一掷千金买下。美其名曰:“雅贿”。  近年,“雅贿”在国内艺术品市场频现,上个世纪末,中央有关部门下文,禁止拍卖行洗黑钱,可见“雅贿”的猖獗和危害。  千禧之年,世纪之交,改革开放的南方A市,成了中国二百多年经济发展的一片热土,我作为一名著名大学历史学系的研究生被分配到A市文化局当
期刊
郎世宁,一位意大利传教士,从27岁来到中国一直到78岁去世,五十多年间没传递天主的福音,而是把正统的西洋绘画带到了华夏大地。一生经历充满传奇色彩,其最大的贡献就是将西画与中国画结合,创造出了独特的“郎世宁风格”。在《清史稿》里,对郎世宁的生平记述有:“郎世宁,西洋人。康熙中入值,高宗(乾隆)尤赏异。凡名马,珍禽,异草。辄命图之,无不栩栩如生。设色奇丽,非秉贞等所及。”  年轻的传教士  十七世纪的
期刊
大约六年前,在市场老陈那间“简朴”的店铺里见到一只浅绛温酒杯(图1),器上写有“戊寅秋月(1878年,即光绪四年)少轩作”字样,尽管杯盖已有脱彩,一幅笔墨古拙浑厚的双鸟图憋住了我的呼吸。其雅致的面貌超乎寻常,细看,雀鸟栖歇石上,形准目炯,温良的心性自然流露,几片红叶点缀画面,在平面的实体上,透过“画”这扇窗户,可窥见到空间立体悠然灵动的生命环境。小小一片天地,竟能如此引发人的内在感觉,上手后便没敢
期刊
如今,人们总是把红红的雨花石同烈士的鲜血联系在一起,更赋予了雨花石圣洁的含义。南京梅园新村中共代表团纪念馆旁的当年周恩来办公室内,一直保存着大半瓷碗雨花石,其中就有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等从雨花台捡来的。据说,总理当时还不时地指着一枚血红的雨花石对身边工作人员说:“你们知道在雨花台枪杀了我们多少烈士,这雨花石上的红色,就是我们烈士的鲜血凝成的……”郭沫若在《南京印象》一文中,赞叹周总理置于梅园桌上
期刊
有颈“半两”,指半两钱币。“两”字的中间竖笔直抵第一笔上横者,较常见于汉“四铢半两”中。而秦“半两”有颈者则多谱未载,亦未见相关收藏刊物披露过。在网上见过几枚,但皆漫漶不清,说是有颈,实则勉强。  余日前得一宗生坑“半两”60余枚,多战国、秦“半两”,间有两枚汉“八铢半两”,其中就发现了此枚甚为罕见的秦有颈“半两”。该泉为大生坑品,红斑绿锈入骨。外轮浑圆、内穿方正,形制规范。钱文小篆方折。直径35
期刊
“古时候,有个人叫王冕。他小时候家里很穷,只念了三年书,就去给人家放牛。他一边放牛,一边找些书来读。  一个夏天的傍晚,王冕在湖边放牛,忽然乌云密布,下了一阵大雨。大雨过后,阳光照得满湖通红。湖里的荷花开得更鲜艳了,粉红的花瓣上清水滴滴,碧绿的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王冕看得出了神,心里想,要是能把这美丽的荷花画下来,那多好哇!  王冕用平时省下来的钱买了画笔和颜料,又找来一些纸,照着湖里的荷花画。开
期刊
华喦(1682-1756年),字秋岳,号新罗山人,福建上杭县人。华喦少年为生活所迫,离开家乡到杭州卖画为生;中年后,他流寓杭州、扬州间。其小写意花鸟画笔意纵逸,可并驾于恽南田。华喦技法全面,还擅长人物、山水。其一生生活困顿,而声名潇然,有遗作《离垢集》。  华喦的花鸟画主要是受恽南田的影响,但他同时也广收博学,既融合了南田的没骨写生,又揉和了八大、石涛的水墨泼染之长,形成了兼工带写、灵巧松秀的小写
期刊
清制墨名家汪近圣兄弟行辈三人,顺治、康熙年间分处歙县曹、毕、吴三姓墨肆佣工,近圣为曹姓(素功)调药师傅。曹墨以烟远、胶陈、杵到、药匀著称于世。约康熙末,近圣自立门户,肆名“鉴古斋”。汪墨集曹、毕、吴三家之长,声名崛起,至有“今之近圣,昔之廷”之誉。乾隆六年(1741年),诏选近圣次子惟高进京御书处教习造墨,凡三年,所造墨皆“称旨”,墨方详载《内务府造墨则例》,由是汪近圣“鉴古斋”名震天下。子尔臧、
期刊
从某种意义讲,墨竹是中国文人画的一个古老的题材,自文同、苏轼而至“元四家”,墨竹之风大兴,成为单独之画种。从内蕴上与哲学意理融为一体,而从外形上与书法表里生发,因此墨竹成了书、画、道的综合体,成了人格、人品的直接写照与象征而寓意丰厚,乃为画史上千载不衰的画种。古往今来,以画竹著称的画家很多,而蒲华就是这些画家中的一个。  蒲华(1832-1911年),字作英,原名成。号胥山野史、种竹道人,浙江嘉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