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入式英语教学在高等职业院校中的实施路径

来源 :校园英语·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zi10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飞速发展大背景下,人们对英语越来越重视,如何有效地开展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成现阶段教育者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文从“浸入式”教学法的理论入手,结合高职院校英语课程的实际教学,提出了几点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为全面提升高职学生的英语技能提供借鉴。
  【关键词】浸入式教学法;高职英语;实施路径
  【作者简介】杨丹,湖北职业技术学院。
  英语是大学教学中一门工具性极强的课程,在发展职业教育的背景下,探究英语的实用性越来越重要。但是,由于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薄弱, 因此,若想在短期内实施全英语教学,且要保证教育的成效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一、浸入式英语教学模式概述
  浸入式教学法指的是用第二语言作为教学语言,开展教学活动,于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传入我国。这种全英文浸入的授课模式,能够让学生完全沉浸在英语环境中。英语是学生学习的工具,也是学生学习的目标。浸入式英语教学的侧重点在于学生的认知学习和情感表达,能够让学生自然习得语言,并能提高自己的英语技能。教师在课堂上全程用英文进行教学,不断地给学生在口头上示范和纠错,帮助学生掌握英语发音技巧等,因此,我们也可以认为浸入式英语教学具有融合性的特点。同时,也具有听说领先和习得性的特点。
  首先,融合性是指英语和学生的学习内容以及日常生活等相互融合。
  其次,习得性是指浸入式英语教学和学生习得母语的模式基本一致,教师在创设的英语环境中引导学生自然习得英语。
  由于浸入式教学法在语言的学习上遵循听说领先的原则,学生的听说能力能够在此模式下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浸入式英语教学在高等职业院校的实施途径
  高等职业院校明显区别于普通高校,因此,在高职院校实施浸入式教学,就要与在普通高校实施有所别。
  1.创设教学情境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语言源于生活,不管学习任何一种语言,都要与日常生活相融合。教师在备课时,就可以准备真实事物的模型、图片或是视频资料等,传递教学信息,先让学生对事物有一个直观的感受,这样做能够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内化与吸收。除了要完成课堂上的基础内容的学习,对于课后巩固、口语技能等方面的内容就可以围绕生活中常见的情境展开活动,创设接近生活的语言环境,组织学生进行模拟表演,让学生重视语言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和学习兴趣。以航空专业或是国际酒店专业的學生为例,教师在课前可以给学生播放一段外国人用餐时的视频,先了解他们的用餐礼仪,因为他们在实习或是正式参加工作时,就有可能随时接待外宾,这时,对外国背景的了解和一口流利的英语对他们就显得重要多了。
  2.将学习内容与实训相融合。因为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基础薄弱,教师有时也会忽略英语学习,因此,可以扩大学生实训室的业务考核范围,让学生和教师对英语都重视起来。教师在使用浸入式英语教学法的过程中,要注意教学的侧重点,即要正面强化学生的英语反应,弱化汉语反应。也就是说,在学生出现错误的时候不要着急、直接地纠正学生的错误,要不断重复正确的内容,整句输入,让学生摆脱对英语语法的顾虑,最终实现教学佳境。以日常采买环节为例,比较简单的句型如“how much is it?”,学生可以流利地说出来,并能够具体回答相应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把真实的生活情境搬到课堂上,让学生模仿现实生活中的购物场景,提高他们用英语对话的频率,综合训练学生的口语技能。
  3.与TPR教学法相融合。学生感觉到比较难的应该是整句的输入与输出,教师在教学时就可以融入一些与句子内容有关的肢体动作或是比较有韵律的英语歌曲,活跃课堂气氛,不能因为学生不理解这句话就放弃,英积极提高英语学习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另外,高职教师要积极储备中英文知识,虽然高职院校的学生英语基础薄弱,但是并不代表教师可以放低对自己的要求,相反,教师为了将枯燥乏味的语言系统变得生动有趣,就应该掌握更多的授课模式和知识点的转换能力,结合学生多个学习领域,将英语学习与学生的其他学科密切联系起来,带给学生愉悦的学习体验。
  此外,除了正常的课程学习外,学生还要在课后不断为自己创设英语环境,多看看美剧、英文原版书籍刊,或是学唱一首简短的英文歌,都能够扩大学生接触英语的范围,经常磨耳朵,锻炼自己的口语等。当然,起到的效果是因人而异的。
  三、结语
  现阶段,浸入式英语教学仍在实验阶段,且实验范围在不断扩大,希望能够为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提供更多可借鉴和应用的教学模式。对于高职院校中对英语听说技能需求比较明显的专业,如国际旅游管理、高端的酒店服务类等,浸入式英语教学模式要立刻实施起来,让学生像习得母语那样,自然地习得第二语言,若想实现这一目的,还需要教师不断地研究与探索。
  参考文献:
  [1]于东.体验式教学法在高职英语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28):192 194.
  [2]陈震.“浸入式”教学法在高校学前英语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S1):428.
其他文献
【摘要】简·赫斯菲尔德是美国当代女诗人,因其生活的经历,其诗作受到了禅宗思想的影响,富含了对人生的感悟。在文中,主要就简·赫斯菲尔德的作品《Tree》进行赏析,了解作品本身所蕴含的深意。  【关键词】简·赫斯菲尔德;Tree;赏析  Tree  Jane Hirshfield  It is foolish  To let a young redwood1  Grow next to a house
【摘要】近年来,中职学校的规模不断扩大,已经成为了我国重要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地。但是由于大部分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都比较差,学生也缺乏对于英语的学习兴趣,导致中职英语教学很难有效地开展。基于此,本文首先详细地分析了当前中职学生英语学习的基本情况,然后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中职学生对于英语学习兴趣的具体策略,希望能够切实推进中职英语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中职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提
【摘要】本文通过调查问卷与访谈了解到用人单位对高校大学生英语水平的需求,经过对数据的分析与研究对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进行思考。提出大学英语教学要基于市场需求,切实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的。  【关键词】大学英语;就业;市场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高校教学改革正在逐步推进,很多地方本科院校正扩大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高校英语教学发展也根据各高校的发展做出了调整。面对
【Abstract】From the Greek myth of Deucalion to the Mayan Myth of Popol Vuh, it is curious that numerous myths concerning deluge have been found throughout varieties of cultures. Whether it is a punishm
【摘要】高职生既需要对英美国家的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也应把中国文化带向世界舞台。他们在语言技能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充当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传播者。利用多模态语境理论能更好地借助信息技术和各种媒介进行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引导高职生更多关注语言背后的文化內涵,培养高职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多模态;高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作者简介】张晓颖,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早在2015年,高职英语教学的
【摘要】国的大学英语在经过了几次比较大的创新之后,当前又提出了新的改革方向,即ESP。而以内容为核心的CBI教学法在教学改革上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本文首先总结了CBI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和教学方法,随后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认为CBI教学法能很大程度的提高医学院校的英语教学,同时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CBI教学法;医学院校;英语教学  前言  大部分高校的英语教学都是采用通用
【摘要】近年来,国家对于中职教育越来越重视,中职学校的迅速发展为社会提供了大量专业型人才,服务并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英语成为了衡量人才的标杆之一。因此中职学校十分重视对学生的英语教学,尤其是信息化教学走入英语教学课堂,为英语教学课堂带来了新色彩。中职学校要积极应对信息化教学发展背景,积极创新教学手段,创中职英语教学的高效课堂。  【关键词】信息化教
【摘要】在经济以及科技全球化的今天,英语的学习无疑是很具有重要意义的,无论是进行高端交流还是进一步的进修学习,英语都是一个很有用的工具,毕竟众所周知英语是如今普及度最为广泛的语言。所以,英语教学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在今天英语教学不止是为了给学生教授知识,而且需要强调教学的方式,所以对于我们高职高专的教学中需要进行改革,力求通过强化教学方式或者使得教学多样化,传统的学生带耳朵去听,教师负责传授的方式
【摘要】元认知是指对认知的认知。本文结合“问题启发、见解分享、清单指引、互评完善、反思总结”教学实践活动,论述了在概要写作教学中运用元认知理论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培养学生策略调整意识,提高概要写作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元认知策略;高中英语概要写作  一、问题的提出  2017年,伴随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入学考试英语题型的改革,一种全新的题型——概要写作(Summary
高效课堂,是高效型课堂或高效性课堂的简称,顾名思义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几乎所有的教育界人士都有了高效课堂意识,并且也一直在尝试的路上,但具体的评价标准却很难界定,而且针对的学生群体不同,每节课的目标制定也存在着差异性。那么,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