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是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vin78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可以说,“分享观点”中的问题就是引导学生在理解、分析与综合比较别人的观点后,学会形成自己个性化的、理性的判断,并且要有理有据地加以陈述。
  批判性思维在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教育界都普遍受到重视,并且已经成为当前国际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自杜威于1910年倡导“反省性思维”以来,美国的学校教育一直强调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能够自主地判断并处理信息的公民[1]。作为承担美国公民教育的社会科课程,它是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呢?社会科教科书作为其课程与教学的综合体,最为集中和具体地展现了社会科的总体面貌,也是学校进行社会科教育活动的主要依据[2],对美国社会科教科书进行文本分析,有利于发现美国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方面所具有的特点。
  本文选取了由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编写、美国麦格劳·希尔(McGraw Hill)出版社在2001年出版的“时间和地点的冒险”系列的社会科教科书(以下简称MGH版)作为分析对象。麦格劳·希尔出版社不仅是美国最大的幼儿园和中小学教育出版社,也是全球首屈一指的教学内容和教师职业发展内容的提供商,着眼于美国最新社会科教科书的编撰研究[3],代表着美国最新社会科教科书的发展方向,极具代表性。
  一、“思维技能”栏目分析
  MGH版社会科教科书,每本教科书按照单元—章—课的组织结构编排。值得注意的是,在每一章里除了传统的课程外,还有“技能”“全球联系”“公民素养”等专门栏目,并且每章至少有两到三个这样的专门栏目。在这些专门栏目中,出现频次最高的是“技能”栏目,其中包括地图技能、学习技能和思维技能。“思维技能”栏目正是为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而设计的,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教科书在每个“思维技能”栏目中会循序渐进地专门介绍一种思维技能。例如在小学三年级《社区》(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Communities)这册中就先后介绍了四种思维技能(如表1所示)。
  批判性思维必须以一般性思维能力(如比较、分类、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等)为基础,同时还要具有一些特定的批判性思维技能[4]。这册教科书中的作出决定、比较和对比、分类、认识原因和影响等思维能力正是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不可或缺的部分。为了让学生理解并熟练掌握这些能力,教科书在这个“思维技能”栏目中,采用的是固定的结构形式来组织课文内容。首先是技能的重要性,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一些简单的例子,对某项思维技能进行简要的介绍,让学生感受到这项思维技能的含义及其重要性;然后是技能使用,通过创设出一个具体情境,结合情境告诉学生该怎么样去使用这个技能,在使用技能的过程中通常要考虑哪些因素、采取哪些步骤等;之后是技能尝试,在情境的基础上,给学生提出一些可操作性的问题,让学生尝试着运用这个技能去解决问题;最后是技能复习,以几道题目的形式引导学生对这项思维技能进行总结与复习(如图1所示)。
  下面以小学三年级《社区》这本教科书“思维技能”栏目中的“作出决定”这一课为例,具体分析美国社会科教科书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方面的一些特性。“作出决定”这一课在第二单元里的第三章“梅萨维德的一个美国原住民社区”的第四课“梅萨维德的今天”之后。
  ●技能的重要性
  你生命中的每一天都要作出决定,决定是一种选择。当你选择早上穿什么衣服时,你就是在作出决定。
  有时作出决定很容易,你可能知道一个选择是一个很大的错误,而另一个选择是完全正确的。但有时,作出决定可能很困难。
  ●技能使用
  假设你和你的家人正在参观梅萨维德国家公园,你只有一天的时间在那里度过。在你参观了博物馆之后,你的母亲说接下来去哪里参观将由你来决定。你将如何选择呢?
  在作出决定时,设定目标很重要。你的目标可能是在一天之内尽可能多地参观梅萨维德国家公园。然后,你可以收集信息以了解有哪些景点可供选择。书中有梅萨维德国家公园的游客指南,它提供了有关不同景点的重要信息,还包括每个选择的优点和缺点。这些都为学生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技能尝试
  现在假设你在博物馆附近的礼品店里,你的母亲给了你5美元。你可以在书中看到用5美元能够买到哪些东西,你将会决定买什么呢?在作出决定之前,你会先做什么呢?如果你的目标是了解梅萨维德公园今天的情况,你会选择购买什么呢?教材中列出了不同物品的价格,供学生参考。
  ●技能复习
  1.作出决定意味着什么?
  2.你今天作出的决定是什么?
  3.你是如何作出决定的?
  4.为什么学习如何作出正确的决定很重要?
  在以上正文部分之后,“帮助自己”小栏目里给出了以下四点提示:作出决定就是作出选择;设定目标;尽可能多地确定可能的选择;考虑每种选择的可能结果,选择最佳选择。除此之外,在教师用书中还会编写一些可供教师参考的教学建议。例如,在这节课中,教师用书中建议教师教会学生画流程图,通过使用流程图设定目标、作出最佳决定。
  最后在专门学完了这一项思维技能后,为了加深学生们对这项思维能力的复习及迁移运用能力,在随后的其他课程学习中,教科书还会结合某节课的知识,有针对性的设计该项思维技能的练习题。例如,在第三章学习了“作出决定”这项思维技能后,在教科书的第四、五、六、七、八章的某一课的课文后,又会出现针对“作出决定”进行练习的题目(如表2所示)。
  总之,“思维技能”栏目是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进行基础性的学习和训练的栏目,将批判性思维的几种能力的基础知识按照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结构编入到不同单元里,依托于一定的文本内容,利用固定的内容格式对该项技能进行专门的学习。并且,学习内容通过问题情境呈现,利用问题探究的形式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分析、綜合、判断能力。在后面的章节里继续设置此类问题,强化学生对这一技能的迁移与应用。除此之外,教师会利用流程图等形式帮助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的学习与理解。   二、“公民素养”栏目分析
  如果说“思维技能”栏目只是对批判性思维基础性知识的学习与理解,那么“公民素养”专门栏目则是对批判性思维的具体实践与运用。“公民素养”栏目包括“观点”和“有所作为”两个子栏目,两者并不一起出现,而是单独分布在全书的不同章节之中。其中“观点”栏目的内容是通过呈现不同人物对待某一问题的不同观点,通过让学生分析、归纳、判断别人的观点来提高其批判性思维能力。下面以《社区》这本书中的“观点”栏目里的“人们是如何看待动物园的”这一课为例,分析批判性思维能力是如何培养的。
  人们是如何看待动物园的?
  人物一 人物二 人物三
  金(三年级学生,曼宁,卡罗莱纳南部)
  我们应该有动物园,动物园给孩子们提供了一种教育体验,让他们看到他们通常看不到的动物。动物园给动物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几乎像一个自然栖息地,以防止动物灭绝。最后,动物园保护濒危动物。
  乔治(四年级学生,洛杉矶,加利福尼亚)
  动物园保护濒危动物和鸟类,如加利福尼亚秃鹰。动物园能防止它们灭绝,并帮助它们繁殖。你可以在参观动物园的过程中学到很多东西。
  夏洛特(四年级学生,弗尼吉亚)
  对动物来说,最好的地方是野外。动物园里,动物整天呆在笼子里,人们看着它们,它们没有任何隐私。你可以从阅读有关动物的杂志和观看电视节目中学到和在动物园里一样多的东西。
  ●问题探究
  1.每个人的观点是什么?他们用哪些论据来支撑自己的观点?
  2.这些观点有什么相似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3.针对这个问题,其他人还会有不同的看法吗?
  ●分享观点
  1.谈论一下你对这些观点是支持还是否定?
  2.你的观点必须具有相应的论据支撑。
  3.最后,作为一个班集体,写一个大家都认可的陈述。
  可以看出,“公民素养”栏目中的“观点”部分就是围绕一个争议性的社会问题,用人物原话的形式将不同人物的不同观点呈现出来,来培养学生对不同观点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理想的批判性思维者具有开明和公正的心智,会搜寻证据,掌握全面信息,关注他人的观点及其理由,不作超出证据的断言,愿意考虑不同思路并校正观点[5]。而“问题探究”中层层深入的设问则是为了引导学生成为理智的批判性思维者。现实生活中,对待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观点。在作出判断之前,我们首先要理解别人的观点及其理由,所以第一道题就是引导学生学会先概述每个人的观点,并分析产生这些观点的原因;只有找出这些观点的共性和差异,才能把握问题的关键,所以第二道题就是引导学生们学会对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和对比;已知的这些观点并不代表所有人的观点,所以第三道题就是引导同学们学会多角度、全面的看待问题、分析问题。批判性思维过程就是在确定和分析问题、收集和评估证据的基础上作出综合判断[6]。可以说,“分享观点”中的问题就是引导学生在理解、分析与综合比较别人的观点后,学会形成自己个性化的、理性的判断,并且要有理有据地加以陈述。但是,形成判断并不是终极目的,批判性思维的终极目的是进行问题解决,所以最后一道题是在个性化的基础上,引导學生相互交流、集体协商,最终形成一个大家共同接受的方案。为了锻炼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教师还会通过设置情境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学会集体协商、推动问题解决。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批判性思维”及其教学[J].全球教育展望,2002(1):34-38.
  [2]吴瑞祥.美国社会科教科书评述[J].全球教育展望,2002(12):35-38.
  [3]马天宝.美国社会科教科书探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6.
  [4]刘儒德.论批判性思维的意义和内涵[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0(1):56-61
  [5][6]希契柯克,张亦凡,周文慧.批判性思维教育理念[J].高等教育研究,2012(11):54-63.
  【窦营山,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张楚然
其他文献
教育的力量在于感召和影响,这种力量理应是持久的,而最后一课有理由成为这股教育力量迸发的阵地。  人们常说,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而对一名连续带过两届高三毕业班的老师而言,高三的最后一节课,在老师、学生心中更是占据了举足轻重的位置。最后一课怎么上?怎么给师生留下美好的回忆?怎么发挥它应有的教育效能?笔者试图通过以下的课堂活动,让最后一节课走心明志,在学生心中留下深深的印记。  一、未成
孙彩平,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教育学会德育学委员会副理事长。  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是最受老师们关注的问题。在备课中,在确定教学目标、研究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教师们最花心思的地方是活动的设计和教学策略的制定。在观摩课中,好的教学策略与活动设计会让人眼前一亮,能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  但是,如果问老师们如此关注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的原因,常听到的解释有:(1)引起学生的兴
:张局长,您好!据我们了解,天桥区教体局开展了“天桥e家”家长学校建设的实践探索。请问,天桥区如此重视家长学校建设工作是出于何种原因呢?  张萍:家庭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长的起点和基础,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教育开展得如何,不仅关系到孩子的终身发展,而且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更为重要的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首先,推进家长学校建设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
依据教育生产函数框架,《2018世界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总结了“学习危机”的三个主要成因。首先,家庭教育投入是影响教育结果的重要因素,家庭教育质量不仅影响学生婴儿时期大脑的生理发育,更决定学生在进入学校后的学习效果。第二,学校教育投入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重要保障。第三,学校管理方式决定着不同类别教育投入的融合效率。《报告》总结归纳现有各地区的成功實践经验,认为高效高质的教育系统通常由三个
约翰·杜威曾指出:“如果用昨天的方式教今天的学生,我们就毁了他们的明天。”新一代学习者作为互联网原住民,自然会参与到“信息技术 教育”的学习范式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在这样的世界里,教师最不需要教给学生的就是过多的知识和信息。纯粹的知识本身不再是学生成长过程中要学习的最重要的东西。现代教育仍然过于强调知识学习的重要性,而质疑精神和创造性思维的养成、道德修养和价值观的塑造等作为学生成人的根本,都需要教
摘要人工智能自诞生以来,理论和技术日臻成熟,在教育领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功利化诉求不断扩张的当代社会,人工智能推进了教育传授标准化知识的“工具化”历程,人的个性和本质由于技术理性的异化而越来越模糊。为此,讨论在人工智能背景下,如何使教育更好地践行“成人”这一使命更加有意义。  关键词人工智能;教育成人;育人使命  作者简介杨世玲,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本科生  随着经济、科技的不断
近些年,已经有很多学者提出在教师培训中开展国际比较教育課程,但事实证明,在教师培训项目中与之相关的课程却很少。近日,一项研究以美国北园大学为例,通过对14位教师进行访谈,调查他们对于国际比较教育课程的态度。所有参与访谈的教师均认为在培训中加入国际比较教育的内容是很有必要的。第一,国际比较教育课程有助于让教师对世界各国的教育有一个总体的系统认识,包括对不同的教育文化、教育理念、教育哲学、教学方法等。
在“家校社三方协同”的育人体系中,学校、家庭和社会分别以不同形式占据了孩子的生活,形成一个系统、完备的时空体系。学校是教育主阵地,家庭是人生第一所学校,社会是谋生大环境,无论哪方面教育出现盲点,都将使教育出现时空断裂。因此,构建“家校社三方协同”的德育体系,有利于实现教育时空闭环,实现德育效果的最大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在家校社三方协同的育人体
将党史学习与思政课本剧有机结合,寓史于剧,实现思政人物从“跃然纸上”到“跃然台上”,再到“跃然心上”,于“有声”“有色”“有形”中“润物”,党史学习教育才会更生动、更入心、更落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中学开展党史主题思政教育,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探索将党史主题思政课与课本剧相结合,将党史学习教育以舞台活动形式立
重庆市荣昌区安富中心小学坐落于素有“烧酒房”和“西部陶都”之美称的安富镇,由进步人士杨曾吾先生1923年创办,多年来,一代代“安小人”不断探索,经过近百年的风雨洗礼,学校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安富小学近几十年来一直把学习雷锋精神放在德育工作的首位,秉承“用雷锋精神育人”的办学理念,积极营造“学雷锋 做传人”的育人氛围,形成了“三个阵地、四种精神、五项活动”的学雷锋德育育人模式。  一、学习雷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