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性学习培养的是创新型人才,将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对语文教学势必产生深远影响。如何将研究性学习与语文学科相结合,已经成为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
一、语文研究性学习应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语文研究性学习,必须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重视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研究精神,积极构建研究性课堂教学的模式。
研究性教学模式,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是学生在学科学习中选择并确定学习的内容,自己动手收集、分析、判断大量的信息材料,进行积极的探索、发现和体验的教学模式。它的最终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端正学习动机,在探索求知的学习过程中,将外在知识转化为内在经验,从而增进学生的思考能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研究性学习方式
在教学中,我结合教学实践,总结出几种基本的语文研究性学习方式。
1.浏览和精读
阅读是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重要部分,浏览和精读是阅读学习者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所谓浏览,又叫泛读,是相对精读而言的一种快速阅读方法。浏览可分为了解式浏览和涉猎式浏览,多用默读扫描的形式进行。了解式浏览一般采用整体式阅读辨认,不求逐字逐句的辩识;涉猎式浏览可以从通览目录和标题中发现所需信息,有所选择地阅读并获取更多信息。当然,浏览不是没有目的地乱翻,而是捕捉有效信息的方式,可以结合精读进行分析处理。
2.比较式探究
比较既是阅读方法,也是研究性学习方法。乌申基斯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比较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研究对象放在一起,分析探究异同的学习方法。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学习,要学会建立比较点,进行求同辨异式的探究。
3.鉴赏与评析
鉴赏评析能力是阅读的最高能力。鉴赏评析是审美认识活动,是感觉与理解、感情与认知相统一的高级精神活动。它要求读者通过阅读,把握作者运用语言文字塑造艺术形象的技巧,理解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并通过多维度鉴赏和辨析,进行科学的审美判断,实现作品感受的目标。教师在开展品读鉴赏活动时,要引导学生分清类别,辩明技巧,体味意境,把握感情,评价得失。只有这样,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才会得到提高。
以上三种方法,仅是课堂阅读教学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其实,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研究性学习对学生和教师都是一种新的挑战。
三、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基本原则
首先,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识的学习过程,是师生围绕所要解决问题,共同确定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合作交流的过程。教育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师生互动的形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因此,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会具有新的特点。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应该成为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建议者。教师的作用在于从理论上、研究程序上、学习方法上提供指导和帮助,是研究性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研究性学习进入课堂教学,教师要关注的是如何促进学习,如何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方便。在组织安排学习活动中,教师不应该把大量的时间放在讲解上,而应放在为学生提供学习所需要的各种资源上,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作为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建议者,首先要从学习内容的确定上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在和学生共同研究的过程中,要防止把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和越俎代庖式教学形式带入研究性教学中。
其次,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习探讨过程要由学生自主完成,目标问题由教师设置,鼓励学生围绕目标提出问题,结论由学生得出,学习方式由学生确定。研究性学习过后,有学生说,老师都把我们当成大人了,课上课下没有硬塞给我们东西,特别是研究性课程,引导我们去实践、去探索,使我们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实践,又学会了写作,更学会了合作,使我们了解了社会,懂得了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该把握学生的知识结构水平及教材的难度,帮助学生选择切实可行的题目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引导。同时要注意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辅导作用在各个具体阶段的不同呈现。
总之,语文教学的过程,不能忽略语文基本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不能忽视传统接受性学习方法的培养。无论是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还是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其目的是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使教师的自身水平和素质也能得到提高,研究性学习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概括就是:风景这边独好。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新北区新桥中学(213032)
一、语文研究性学习应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语文研究性学习,必须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重视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研究精神,积极构建研究性课堂教学的模式。
研究性教学模式,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是学生在学科学习中选择并确定学习的内容,自己动手收集、分析、判断大量的信息材料,进行积极的探索、发现和体验的教学模式。它的最终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端正学习动机,在探索求知的学习过程中,将外在知识转化为内在经验,从而增进学生的思考能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研究性学习方式
在教学中,我结合教学实践,总结出几种基本的语文研究性学习方式。
1.浏览和精读
阅读是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重要部分,浏览和精读是阅读学习者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所谓浏览,又叫泛读,是相对精读而言的一种快速阅读方法。浏览可分为了解式浏览和涉猎式浏览,多用默读扫描的形式进行。了解式浏览一般采用整体式阅读辨认,不求逐字逐句的辩识;涉猎式浏览可以从通览目录和标题中发现所需信息,有所选择地阅读并获取更多信息。当然,浏览不是没有目的地乱翻,而是捕捉有效信息的方式,可以结合精读进行分析处理。
2.比较式探究
比较既是阅读方法,也是研究性学习方法。乌申基斯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比较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研究对象放在一起,分析探究异同的学习方法。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学习,要学会建立比较点,进行求同辨异式的探究。
3.鉴赏与评析
鉴赏评析能力是阅读的最高能力。鉴赏评析是审美认识活动,是感觉与理解、感情与认知相统一的高级精神活动。它要求读者通过阅读,把握作者运用语言文字塑造艺术形象的技巧,理解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并通过多维度鉴赏和辨析,进行科学的审美判断,实现作品感受的目标。教师在开展品读鉴赏活动时,要引导学生分清类别,辩明技巧,体味意境,把握感情,评价得失。只有这样,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才会得到提高。
以上三种方法,仅是课堂阅读教学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其实,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研究性学习对学生和教师都是一种新的挑战。
三、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基本原则
首先,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识的学习过程,是师生围绕所要解决问题,共同确定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合作交流的过程。教育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师生互动的形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因此,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会具有新的特点。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应该成为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建议者。教师的作用在于从理论上、研究程序上、学习方法上提供指导和帮助,是研究性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研究性学习进入课堂教学,教师要关注的是如何促进学习,如何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方便。在组织安排学习活动中,教师不应该把大量的时间放在讲解上,而应放在为学生提供学习所需要的各种资源上,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作为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建议者,首先要从学习内容的确定上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在和学生共同研究的过程中,要防止把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和越俎代庖式教学形式带入研究性教学中。
其次,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习探讨过程要由学生自主完成,目标问题由教师设置,鼓励学生围绕目标提出问题,结论由学生得出,学习方式由学生确定。研究性学习过后,有学生说,老师都把我们当成大人了,课上课下没有硬塞给我们东西,特别是研究性课程,引导我们去实践、去探索,使我们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实践,又学会了写作,更学会了合作,使我们了解了社会,懂得了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该把握学生的知识结构水平及教材的难度,帮助学生选择切实可行的题目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引导。同时要注意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辅导作用在各个具体阶段的不同呈现。
总之,语文教学的过程,不能忽略语文基本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不能忽视传统接受性学习方法的培养。无论是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还是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其目的是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使教师的自身水平和素质也能得到提高,研究性学习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概括就是:风景这边独好。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新北区新桥中学(21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