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情感教学探析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changn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的实施,对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转变旧的教学观念,做到“以情动人”,实施情感教学,才能实现初中语文的教学目标。情感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一、初中语文情感教学的意义
  情感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语文本身就是一种需要学习者用“情感”去感受的科目。语感的培养、知识的积累、阅读能力的提高等等,都需要学习者注入真实的“情感”。初中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思维辨别能力,在交往、尊重以及价值实现方面有了一定的“追求”。实施情感教学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从一定程度上看,情感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的“纽带”。另外,情感教学对于活跃初中生的思维有明显促进作用,能够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实践证明,初中语文教学运用情感教学策略,在调动学习能动性、唤起主体意识,贯彻落实新课标教学目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二、初中语文情感教学的实施
  情感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此重要,那么应该如何实施情感教学呢?
  1.教师的语言要具有“传情”功能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实现“以情动人”,首先就要求教师的语言要具有“传情”功能,通过课堂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技能,比如,富有感染力的诵读能力,能使学生产生如临其境的感觉,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实施情感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语文课文的情感与教师自身的激情融合,这对于引起学生共鸣具有重要作用。比如,《背影》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能够将“背影”所含有的情感,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体会这种特殊的“背影”所表达的含义。教师充满感情、激情的诵读能为学生营造出一种富有感情的学习氛围。这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感教学策略,能够引导学生如何走进作者所处的年代、了解作者的生活环境。比如,在讲授《三峡》一文时,教师必须首先感受到祖国大好河山的壮观,并由此产生一种“特殊”的热爱感情,才能够将这种情感进而传递给学生,从而激发出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而且,教师在教学中付出情感,作为回报,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会高涨,从而实现初中语文课堂“教与学”的完美结合。
  2.教师要善于挖掘语文教材的“情感”因素
  情感教学虽然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但是,如果不结合科目和实际情况,仅仅是生硬的投入情感,不仅不能达到情感教学的目的,而且还会使学生产生一种逆反心理。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情感要素。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作品都具有比较丰富的情感内涵,比如歌颂祖国、赞扬人民、事业追求等等,只要教师能够在这些作品中挖掘出深层次的“情感”要素,就能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作品的深层蕴含,提高语文课堂的学习效果。挖掘语文作品的深层情感要素,首先需要教师将自身的情感与语文作品的情境有机融合,与作者同爱同恨,这样,在潜移默化的教学过程中,才能使学生产生共鸣,实现感染学生的目的。比如,在学习《天净沙·秋思》一文时,教师可以从课文中挖掘“老树、枯藤以及昏鸦”所含有的萧条情境,让学生产生断肠人在天涯的情感,这对于学生了解作者的心情具有重要意义。
  3.教师要能够设置最佳的“情境”氛围
  教师应该创设情境语境,启迪学生思维。初中语文课堂情境教学的实施,需要教师根据课文和学生情况,创设适合的“情感氛围”。这有助于学生将语言、画面与作品所描述的真实场景结合起来,学生在理解文章作品内涵时,能够从深层次挖掘出作品包含的中心思想,便于学生理解及运用所学的各种理论知识。情境创设可以通过层层设问、外界环境营造等方式实现。比如,教师通过设置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通过联想、类比,实现掌握各种语文基本知识的目的。此外,利用音乐、图画等创设一些外界环境,也能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比如,在讲授《三峡》一文时,对绿潭、飞瀑等可以采取播放音乐或者录像的形式,使学生直观感受其中的意境。
  总之,情感教学的实施,需要教师从多方面采取教学策略。其中,教师的情感投入是首要的,只有教师具备了挖掘情感、表达情感以及营造情感氛围的能力,才能将情感教学的目标贯彻落实。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营造情感教学氛围,并通过挖掘语文作品中包含的情感要素,再现语文作品所展示的形象、意境,以情动人,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快速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二中附属初中(225300)
其他文献
评述了射频辉光放电发射光谱中的两种新的测量方法:调幅技术和偏置电流导电技术。这两种方法在分析薄膜试样时非常有效。应用调幅技术时,辉光放电电压以低频进行调制,在发射信号
幸福力是一个全新的心理概念。新思想运动倡导者、潜能训练导师杨海涛是这样给幸福力下定义的:财富力、健康力、情感力、学习力,最后交织而成的就是幸福力。幸福就是享受此刻的感受,幸福就是持续发展的过程。   《台阶》中的父亲勤劳俭朴,顽强坚韧,倾其一生的心血造成一幢高台阶的房屋,就是为了提高自家的地位,得到外人的尊重,那他是一个拥有幸福力的人吗?   一、财富力  父亲造新屋准备的时间是漫长的,完全是“中
新课程标准要求:要把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放在重要位置。“语文素养”是新课标提出的全新理念,是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语文学科应该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的形成,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人文精神的熏陶,完美人格的塑造。  一、课堂是培养语文素养的主阵地  语文学科因其丰富的内涵而对学生影响深远。因此,应该重
1定植密度株行距为2 m×2.5 m,密度为133株/亩。2挖定植穴根据地形和培肥情况,校准2条垂直基线,按株行距平行移动标记定植点,以定植点为中心,垒高15 cm、直径60 cm左右的
期刊
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之处在于紧扣要点环节,有的放矢,通过详细深入地调查研究,找准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予以强化巩固。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提高语文课
新课程改革在实践中前进,有效课堂在摸索中完善。通过相关性文本阅读、延伸性文本阅读、批判性文本阅读和欣赏性文本阅读,教师可以完成构建有效课堂的知识积累。  理想的语文课,应该个性鲜明、富有活力,它既能充分呈现学科个性、文本个性,又能全面发展教师个性、学生个性。它魅力无穷,能牢牢抓住学生的灵魂,让学生不由自主地进入学习状态,充分发挥学习积极性。现实中的语文课却不能尽如人意,往往个性模糊,甚至味同嚼蜡。
近些年来,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迅猛,职业教育课程改革颇受关注。教育理念、教学方式、评价机制、师资培养等是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  一、树立新型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职业中学的语文课程改革应紧跟时代步伐,以培养高素质的职业技术人才为方向。教学理念决定教学行为,因此,课程改革应该以理念改革为先。  目前,大多数职校由于受传统观念、学生文化基础等因素的影
<正> 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是在商品货币关系产生后才出现的经济范畴。据古籍记载和地下文物的发掘,早在商朝已经使用玄贝作货币;到周代,商品流通就大量存在;在春秋来年
红香蕉葡萄,原产中国,1965年山东葡萄试验站(现山东省酿酒葡萄科学研究所)以玫瑰香为母本、白香蕉为父本杂交育成,1976年定名。目前上海、天津、吉林长春及山东济南、平度大泽
目前转炉钢厂煤气净化回收只能通过湿法洗涤塔或圆形干法静电除尘器技术来完戍。随着环保法规越来越严格,今后湿法洗涤塔可能难以满足这些要求,干法静电除尘器是一种合适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