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知“附套”与“纳方于圆”——唐君毅对儒学与科学关系之型塑

来源 :哲学动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325z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化解儒学与科学之冲突,唐君毅重建了“道德的形而上学”,并从两维度予以阐释:以主体“性能”扩充“良知”本体,将科学理性纳入“新内圣”,为科学提供“本体论承诺”;以“道德真理”范导“科学真理”,进而以“道德文明”主宰“科学文明”,将科学知识、科学实践纳入“新外王”。在晚年,他进一步创建“本体境界论”以整合两维度之论域,完成对科学之终极统摄。此种儒家的科学解释学范式亦为思考科学时代之儒学价值提供了重要借鉴。
其他文献
北京大学中国哲学暨文化研究所所长、哲学系资深教授李中华的新作《中国文化通义》于2020年1月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该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对中国文化产生的根源与背景、基本要素、价值系统、基本特征、传播及对世界的影响、外来文化的受容与排拒、现代反思与未来前景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释,以贯通文史哲和中西比较的视角梳理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及其独特价值,重点突出了文化的生命力和流动性,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播、普及、宣传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社会的日益复杂使得当代美学所关注的许多问题必须借助更多的社会科学方面的理论来加以考察。无论是感觉的对象还是感觉本身都是社会活动的产物,因此作为美学起点的感性问题同社会有着天然的关联。作为一切科学之基础的感性以感性意识和感性需要为其基本形式,这两种形式指向实践。生产是人的首要的实践活动,这与艺术的生产品质相契合。经由艺术的生产品质,美学与感性在实践上得以打通。美学实践的前提是,美学成为了对呈现于感觉经验的东西具有决定作用的先天形式的系统。这样的系统先于作品的内容。作品的社会契机涉及可感之物的分配。在现代社会
以同意理论和公平游戏理论为代表的互动义务理论对于国家的理解存在着严重的“政治市场想象”倾向,这导致该理论将商业机构与国家进行了简单的同一化处理。本文通过引入“局外人/局内人”视角进行分析可以表明,互动义务理论主要适用于准市场领域,高度强调个体与自愿性组织间的自愿互动关系;相比之下,在家庭、国家这类非自愿组织内,人们基于与生俱来的成员身份而负有道德义务。进而,在现代社会中,个体自主性可以分为强自主性与弱自主性两种。不同于互动义务理论所蕴含的强自主性,弱自主性主张人们可以在负有身份义务的同时进行相对自由的“反
如何定义艺术是20世纪艺术哲学的核心命题。为解决此问题,阿瑟·丹托坚持本质主义立场,提出了本质主义与历史相对主义相结合的定义策略。他的这一观点实则回应了两类相关理论:第一类是反本质主义艺术观,代表人物是新维特根斯坦主义者韦茨;第二类是不充分的本质主义艺术观,包括格林伯格以形式为核心的现代主义艺术观、迪基不乏社会学色彩的“艺术体制论”、弗雷德和莱文森的历史主义定义策略。丹托的艺术本质观是前卫艺术激发的理论探索的逻辑合题,也充分说明本质主义并非一无是处。就提出方式而言,丹托的艺术哲学体现出鲜明的历史化和批评化
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社会认识论专业委员会成立暨“社会认识与中国道路”学术研讨会于2019年11月29日—12月1日在华中科技大学举行。会议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社会认识论专业委员会、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及哲学研究所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和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协办。来自国内数十所高校及出版机构的专家学者百余人与会。
《中外哲学典籍大全》的编纂,是一项既有时代价值又有历史意义的重大工程。中华民族经过了近一百八十年的艰苦奋斗,迎来了中国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迎来了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期。中华民族只有总结古今中外的一切思想成就,才能并肩世界历史发展的大势。为此,我们须要编纂一部汇集中外古今哲学典籍的经典集成,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提供哲学思想的精粹。哲学是思想的花朵、文明的灵魂、精神的王冠$—个国家、民族,要兴旺发达,拥有光明的未来,就必须拥有精深的理论思维,拥有自己的哲
晚年恩格斯虽然没有直接参与俄国思想界关于俄国资本主义命运的论战,但在与俄国各派政论家的对话中表明了对这一问题的基本观点。他反对俄国自由民粹派与合法马克思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的片面认识,肯定革命的马克思主义者对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正确理解,在此基础上对俄国的出路作出理论判断。恩格斯逝世后,列宁根据唯物史观和《资本论》,科学回答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及出路问题,最终在俄国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观。
新冠肺炎疫情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冲击,它所引发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现代社会危机,而是当代新资本形态背景下的整合性危机。为此,我们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方法,以当代社会现象为参照,更新我们对资本逻辑的理解;并以新冠肺炎疫情为契机,揭示资本逻辑内在矛盾的当代表现形态,进而达致对这场危机本质的深度开显。概言之,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所引发的当代社会的系统性风险,表现为以工业生产为基础的现代性社会中人们“对生命的理解”与“对生命的其他可能性的理解”之间的张力;其中,“病毒同有机体之间”与“资本所驱动的现代生
在冯友兰的中国哲学视域中,中国佛教哲学特色鲜明,义理深刻。在梳理中国佛教“格义”“教门”“宗门”三个发展阶段的基础上,他重点分析了印度佛教与中国佛教在哲学思想上的根本差异。在他看来,印度主流佛教及其传入中国后衍化而成的三论宗、唯识宗乃至神秀禅宗,其哲学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而具有鲜明中国化特征且为中国佛教发展主流的佛教宗派——天台宗、华严宗、慧能禅宗等,其哲学思想则属于“客观唯心主义”。中国化佛教宗派的哲学思想之核心,几乎都奠基于《大乘起信论》之“众生心”即“宇宙的心”概念及其思辨结构。这一“宇宙的心
颜炳罡著《中国儒学的现代转化》一书于2020年3月由济南出版社出版。该书收录了作者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方面的代表性成果。作者认为:中国儒学以人为本,追求天人合一、经世致用,是开放、包容、创新的文化系统;继承与发展是当代中国儒学面临的主要问题,实现由小众到大众、由知到行、由伦理规范向信仰、由区域性向全球性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是中国儒学发展的必由之路。该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题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当代价值研究”,收录文章有:《论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中国文化特征及其“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