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框架下劳工标准的合法性研究r——基于欧盟加强企业关于“强迫劳动”尽职调查的贸易政策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c1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劳工标准纳入世界贸易组织体系的趋势不可逆转.欧盟等发达国家代表借由新的劳工标准解释遏制中国的对外经济.欧盟发布文件要求对供应链中“强迫劳动”风险建立尽职调查机制,并对国际劳工组织的劳工标准作出超范围的解释.在分析劳工标准的解释权、欧盟文件的合规性以及海关措施的合理性前提下,中国要警惕西方国家炒作“劳工议题”,阻碍中国企业对外贸易.中国宜从国际舆论、国内反制裁立法和申诉至WTO争端解决机制等方面进行应对.
其他文献
站在企业立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职场性别歧视行为的产生?研究立足于“企业用工成本中的性别差异化调研”实证资料,基于性别用工成本差异的视角对该问题展开讨论.研究发现:第一,存在较为明显的性别用工成本差异;企业因性别而产生的用工额外成本主要包括女性“三期”用工额外成本、女性替代用工成本和女性其他用工额外成本三项;第二,企业性别用工成本差异是企业相关性别人事决策的内在动力;第三,女职工性别角色的身份溢出和生育保障制度的国家缺位与责任下沉是造成性别用工成本差异的内在机制;第四,性别用工成本差异的存在造成女性在招聘环
数字经济作为信息技术时代的必然产物已渗透到各行各业,政府的有效监管受到全方位的挑战.从数字经济带来监管变革角度出发,结合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探析政府监管模式,通过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改变原有市场经济秩序体现行业变革、市场变革及劳动变革;就数字经济政府监管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而言,政府面临最大影响是监管机遇和挑战,且政府在数字经济监管中应逐步实现主动型管理;政府应处理好数字经济监管边界问题,围绕管理与信息、管理与服务、管理与市场、管理与安全,科学有效地发挥数字经济模式作用,推动数据价值有效化,为我国早日成
课程观是对课程的基本观点和看法.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观从教育者角度出发,把课程内容看成是一种外在于学习者的知识,把课程形式看成是列在课表上的有计划、有目的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类课程,这种课程观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规范化建设起到了促进作用,但也制约了课程建设和发展.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用更开阔的课程观念阐述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从整体的角度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定位,系统论述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课程、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关系,提出一系列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更新了思想政治
文明要发展,哲学需先行.量子力学的进步,有可能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改变哲学家的思考.我们正身处一个伟大的时代,从"知识就是力量"走向"思维就是力量".在这个"转识成智"的时代,给我们带来力量的思维首先是量子思维.科技越发展,伦理越重要;包括科技伦理学在内的应用伦理学,不应是现成的现代道德原则在具体领域的推广应用,而应是与当代生活世界巨大变迁相应的新的伦理学.在科技时代做伦理学,除了日常经验之外,科学实验也是重要的源头.应用伦理学及一般的伦理学思考有必要正视科学实验的成果,而虚拟现实、大数据、合成生物、计算机建
在智能辅助审判技术下,算法权力与审判权的冲突是法官问责难题的内在机理.根据司法规律和司法改革的总目标,在充分利用科技提高审判能力的同时,应通过立法赋予法官适用人工智能的选择权和算法解释权,保障法官享有对案件裁判结果的最终决定权,并由法官承担审判责任,以破解智能辅助审判技术下的法官问责难题.法官故意利用人工智能违反法律法规,或因使用人工智能时存在重大过失导致裁判错误并造成严重后果,依法应当承担违法审判责任,但能够证明是算法自身原因的除外.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已经成功开拓,但它是否可以复制、是否引领时代潮流,仍待说清.现代化为什么不是西方化,仍是一个需要在理论上阐明的问题.人类现代化的历史始于资本主义而成于共产主义,资本主义的现代化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它注定被社会主义现代化所取代;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历史必然性,中国在把握时代、引领时代、跨进世界历史的同时也改写了世界历史;坚持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方向必须运用唯物史观掌握现代化理论的话语权,跨越西方以单一的“启蒙精神”、普世的“世界祛魅”为个人主义正名的语言陷阱.
随着技术变革与社会场域之间的互动演化,媒介融合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进入学术研究视野.通过运用CiteSpace文献计量学软件,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CSSCI核心期刊收录的2006—2020年有关媒介融合的1491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处理,以科学知识图谱方式对媒介融合的关键词共现、研究主体共现、文献共被引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呈现我国媒介融合研究的发展脉络、话题热点与方向趋势,探寻媒介融合研究的知识图景及学术增长点.研究发现:学界对媒介融合的范畴界定与意义阐释突破了业态边界,主题视角聚焦于媒介与技术、媒介与
在城市空间的急剧扩张中,郊区与城市的关系经历了由寄生向共生的转变,边缘城市作为一种新的都市空间形式发展起来.它既受中心城市离散效应的辐射,又受都市圈整合效应的作用,还能产生一种集聚效应,对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进行机会吸纳.然而,通过以流动人口为切口的窥探发现,边缘城市在机会吸纳的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空间疏离,其内部的职住空间的分割正愈演愈烈,空间固化和社会分层问题也逐步显露.化解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边缘城市的“中心化”建设.这就要求边缘城市在未来发展中既要通过功能调整转化中心—边缘的不对称依赖关系,还要
公众参与是加快环境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途径,亲环境行为则是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重要体现.已有文献主要关注传统媒体对亲环境行为的舆论引导功能,但较少关注新媒体所发挥的作用.本研究使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考察了互联网使用对个体的亲环境行为的影响,并且从环境知识视角进行机制分析.研究发现:公众的亲环境行为总体上并不积极,但公域环境行为比私域环境行为更加活跃;互联网使用对私域环境行为和公域环境行为都具有促进作用;环境知识是互联网使用促进亲环境行为的作用机制;相比于“互联网—私域环境行为”的关系,环境知识在“互联网
吕布是三国时期真实存在的将领,《三国志》中关于其轻狡背主事迹已有所载.吕布形象演化经历了从《三国志》历史原型、到《三国志平话》与元杂剧“三国戏”敷衍生发、最终到《三国演义》定型的过程.《三国志》中的吕布是有勇无谋、好色重利的无德小人形象;《三国志平话》中的吕布是勇武重情、为妻杀主的猛将形象;元杂剧中的吕布是能文能武、企盼团圆的俊勇丈夫形象;《三国演义》中的吕布是无谋好色、忠义皆失的将领形象.从人物性格内部的道德、才能、气质禀赋三个层面入手,具体梳理和探讨吕布形象演化轨迹.吕布形象的演化是市民大众与士人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