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教育资源让小学语文教学更精彩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bing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强有力地推动着素质教育向前发展。在语文课改实验中,我们通过探讨“利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促进新课改实施的研究”的课题研究,借助远程教育资源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对作者情感的体验以及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力图达到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整合优化。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远程教育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以下魅力和优势。
  一、借助远程教育资源营造氛围,优化教学导入
  将远程教育资源恰当地运用于语文教学中,以语文内容为本,创设模拟情境,给学生以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达到“课伊始,趣亦生;课进行,趣渐浓;课结束,趣犹存”的境界。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有这样一句名言:“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起他们的思维火花,好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新课导入巧妙地运用现代教学媒体,精心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成功敲好这“课的第一锤”,为整堂课的教学作好铺垫。
  在教学中,我常常依据教学内容,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中迷人的图画、动听的乐曲、形象的造型等资源,为学生创设一些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例如,在教学《五彩池》时,我边配以绘声绘色的讲解,边播放五彩池奇异景色的录像,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奇妙的五彩池中,使学生对五彩池奇异的景色产生兴趣,并产生主动探求五彩池神奇景象产生原因的欲望。
  二、巧用远程教育资源,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识字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通过情景画面调动小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多角度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机。远程教育资源中有丰富的识字课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教学,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和兴趣出发,进行识字教学。例如,在学“羊”字时,多媒体屏幕上就出示一幅山羊图画,让学生观察山羊那一对弯曲的长角和长长的胡子的画面。然后切换成“羊”字的画面,观察羊的两只角怎样变成两点,胡子怎样变成一竖,书写时不要把一竖竖出头。这样寓教于乐,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把无意识记变为有意识记,把枯燥无味的识记变为形象的识记,收到记得快、记得牢的效果。
  三、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拓展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如何把教科书这本“小书”与生活这本“大书”融为一体?在教学中,我认为可以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这一优势对教学内容做一些补充。如在教学《丝绸之路》时,我便从远程教育资源中找到一些材料,让学生尽情翻阅,领略祖国的西部有美丽的自然风光,祖国有灿烂的历史文化。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从而达到教学目的。这种远程教育资源下载的声像结合的阅读过程,也就是学生增长知识、丰富语言、感悟人生的过程。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学生多方位、多角度获得语文知识,展示语文能力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四、运用远程教育资源理解语言文本,训练学生说话
  语文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去感知壮美的自然景观,体会作者的内心体验。由于小学生的生活阅历不深,经验积累也非常有限,如果把远程教育资源中的丰富的教学内容通过变换适当的方式进行再现,不仅可以激活学生的形象思维,还有助于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多媒体教学通过直观的图像、声音的展示, 加强了事物的外部刺激,拉近了审美主体与对象之间的距离;然后结合语言的分析和综合,使学生对周围世界的事物得到清晰、正确的认识。这恰恰能满足农村小学生的求知需要,丰富他们的知识经验,拓宽他们的视野。例如,教学《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一课时,由于学生是在和平环境中长大的,很难体会一个孩子失去父亲后所承受的巨大悲痛和深切的缅怀之情。可使用多媒体手段再现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补充一些真实可信的音像材料——中东战争、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9·11”事件等,体会战争给世界人民带来的灾难。在这基础上,引导学生谈感受,抒情怀,表达自己爱好和平的美好愿望和维护世界和平的信念。
  五、挖掘远程教育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引导学生探究
  远程教育资源中潜在的教育资源,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重要源泉。为此,教师应当注意对远程教育资源的挖掘,在此基础上进行筛选,从而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促进其研究能力和创新素质不断提高奠定基础。教学《草船借箭》一课演示受箭时,可结合多媒体课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除了“一字排开”的受箭方法外,还有其他方法吗?这些方法会怎样呢?于是,我把事先设计好的课件播放给学生看。学生在对比中进一步体会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这样的教学,学生学得主动,且个个思维活跃,兴趣盎然,教师教得轻松,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教师只有合理、巧妙地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才能使教学有耳目一新的视听感受,才能增强教学的形象性、创造性及语文内涵的深刻感染力,才能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使语文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乐园。
  (责编陈剑平)
其他文献
爱因斯坦认为:“学校应该培养具有独立思想和独立行为的人。”语文教学肩负着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任,要想学生遇到问题时能够进行独立的思考,具有自己的观点,教师首先应该不迷信权威。备课时大量阅读,尽量收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哪怕是细小的问题也不放过;凡是能收集的资料都要进行比较、研究、找出其中的共性和个性,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充实和发展自己的思想。在语文教学时要能用辩证的
<正>低年级语文是小学阶段的地基教育,而低年级的写字教学是低段语文教学的一大重点。从事低年级语文教学多年的我,在思索中实践,在实践中探究,逐渐摸索出了一套适合自己的简
“快乐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要让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掌握更多的知识。这种教学方法深受学生喜爱,也是许多教师追求的理想境界,语文课堂更加适宜采用这种教学方法。诗词教学中有许多快乐因素值得发掘,利用好这些快乐因素,学生就会非常喜欢诗词教学课堂,对教学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面就以教学毛泽东同志的《菩萨蛮·大柏地》为例,我在教学本课时,发掘了以下六个方面的快乐因素。  一、快乐朗读  朗读是学习语文最
网络青年亚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有其深刻的社会学意蕴,社会转型压力增大导致外在性冲突、青年社会心理发展失衡导致内生性冲突、网络青年亚文化再生产导致间接性冲突。不断更新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评价应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和激励功能,关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课堂上的学习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课堂评价语
感悟,是一种充满灵性的心智活动,是一种情理交融的心灵体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只有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和真实的体会,才能让他们在与文本的心灵相互沟通碰撞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生命体验。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大力提倡多元感悟,进行感悟教学,引导学生用灵动的思绪去触摸文本里的鲜活世界,感受文本中那跳跃的生命,在经历撞击、感悟等心智活动后,获得对文本深度的理解,在“悦读
一、模式的提出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痼疾总是难以根治。归根结底,教与学的相互脱节是造成这一痼疾的内因。课堂上,我们常见的是教师滔滔不绝,学生昏昏欲睡;或教师花招迭出,学生眼花缭乱。一堂课下来,学生的问题往往原封不动,虽偶有收获,也总如蜻蜓点水,难以深入。  看来,正视学生的学习实际,暴露并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应成为教学的起点和归宿。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自觉构建了“暴露——引导”阅读教学模
秋季天气干燥,如果喝水不够,说话较多,加上受风沙、粉尘等外界刺激,极容易患上秋季咽痛症。秋季咽痛症是指慢性咽炎、慢性喉炎、咽异感症、喉癌等秋季多发的咽喉疾病。现就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