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4)11-205-01
信息技术是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的产物。当今的世界,由于电脑的强大和其多样的功能,使它进入了几乎人类从事的每个领域,在教育领域中也初露锋芒,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与变化。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了多媒体,这已经是教育改革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它的运用不但有利于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还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得与保持,更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下面本人就结合数学课中如何运用多媒体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生动的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如果无法使学生产生高昂的情绪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中教学,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新知识,不但便于保持,而且容易进入迁移创新的情境中去。事实证明,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以境生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可以说,良好的教学情境的创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别是用多媒体创设的数学课堂教学情境,能够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原因是多媒体可以使教学活动集文字、声音、图形、影像、动画等信息功能于一体,图像清晰,动态感强,信息量大,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课堂教学情境的高效性。
如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这节课时,引导学生体会并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既表示关系,同时又表示结果,这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帮助学生解决这一认知难点,可以用多媒体创设这样的情境:多媒体动画出示一个魔盒,学生只要输入一个数,这个数经过魔盒的加工,出来的便是另一个数,如输入的是7,出来的是17;输入的是12,出来的是22……学生跃跃欲试。经过几次尝试后,发现奥秘:魔盒是按一定的关系式来加工数的。于是,输入“20”,出来“20+10”,输入“78”,出来“78+10”,输入“1.5”,出来“1.5+10”,输入字母“b”,出来“b+10”。……这里,通过魔盒,创设输入“b”,出来“b+10”这一情境,从而让学生深切体会出来的“b+10”就是结果。而在进入的数与出来的数不断变化中,却又存在着不变:出来的数总是进入的数加10。魔盒是按“b+10”的关系式进行加工的,即“b+10”又表示一种关系。这里“魔盒”情境的创设,一下子吸引住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孩子们呈现出了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同时选择“魔盒”这一情境,也让学生接纳了这种典型的代数思维方式,解决了学生认知上的困难,圆满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二、运用多媒体理解新知识
多媒体所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刺激,这对于知识的获取都是非常重要的。多媒体能让教师抽象的讲解、描绘变得直观,能快速地为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信息。现在以計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作为认知工具,更是冲破了时空限制,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外部刺激,灵活的认知途径,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乐于参与认知过程,能够更好地掌握新知。
运用多媒体的特点能够清楚地演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例如,圆面积公式的推导是通过把圆分割成若干个相同的扇形,然后拼成近似的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的方法推导的。让学生把圆分割为8等份,再拼成近似的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之后,电教媒体演示把圆分割为16等份、32等份、64等份等拼成近似的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的情况,使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结论: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然后,引导学生比较长方形的长和宽(或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圆的周长和半径的关系,进而引导学生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这种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方法大大优于传统的教学方法,通过演示,使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圆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运用多媒体深化新知识
数学知识本身具有一定的结构,而学生对知识进行建构需要教师指导和帮助。因此,在学完一类的知识后,要注意加强学生对各部分知识内在关系的理解,使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促使学生多向思维、发散思维的发展。特别是几何知识前后联系紧密,逻辑性强。教学中,适时运用多媒体,化静为动,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将学生“散装”的知识纳入原有的知识系统中去,从而完善认知结构。
如在教学完长方形、正方形、圆的周长和面积后,运用多媒体,创设如下的情境:有一个叫巴特尔的蒙古人,想在草原上买地。他付给农场主五万元钱,农场主说第二天太阳落山到天黑这一段时间,巴特尔能围多大的地就给他多大的地,如果你是巴特尔,你会怎样去围地?先让学生猜测,然后说理由。学生有可能会说用一根绳子去围各种图形,之后算面积,但是这样会很麻烦。这时用上信息技术会使问题简单化。利用几何画板,可以显示周长一样的长方形、正方形、圆,而且面积的数据能直接呈现出来。从而使学生明确,周长一定时,圆的面积最大,长方形的面积最小。
通过多媒体的直观、生动的演示,学生进一步理解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形成认知结构,发展空间。而这是传统教学难以办到的。
总而言之,多媒体的优越性是无与伦比的,我们要从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出发,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出发,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出发,从优化教学过程出发,在教学的各个环节灵活地利用多媒体,增添课堂魅力,从而将我们的课堂教学引入一个全新的境界。
信息技术是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的产物。当今的世界,由于电脑的强大和其多样的功能,使它进入了几乎人类从事的每个领域,在教育领域中也初露锋芒,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与变化。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了多媒体,这已经是教育改革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它的运用不但有利于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还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得与保持,更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下面本人就结合数学课中如何运用多媒体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生动的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如果无法使学生产生高昂的情绪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中教学,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新知识,不但便于保持,而且容易进入迁移创新的情境中去。事实证明,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以境生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可以说,良好的教学情境的创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别是用多媒体创设的数学课堂教学情境,能够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原因是多媒体可以使教学活动集文字、声音、图形、影像、动画等信息功能于一体,图像清晰,动态感强,信息量大,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课堂教学情境的高效性。
如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这节课时,引导学生体会并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既表示关系,同时又表示结果,这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帮助学生解决这一认知难点,可以用多媒体创设这样的情境:多媒体动画出示一个魔盒,学生只要输入一个数,这个数经过魔盒的加工,出来的便是另一个数,如输入的是7,出来的是17;输入的是12,出来的是22……学生跃跃欲试。经过几次尝试后,发现奥秘:魔盒是按一定的关系式来加工数的。于是,输入“20”,出来“20+10”,输入“78”,出来“78+10”,输入“1.5”,出来“1.5+10”,输入字母“b”,出来“b+10”。……这里,通过魔盒,创设输入“b”,出来“b+10”这一情境,从而让学生深切体会出来的“b+10”就是结果。而在进入的数与出来的数不断变化中,却又存在着不变:出来的数总是进入的数加10。魔盒是按“b+10”的关系式进行加工的,即“b+10”又表示一种关系。这里“魔盒”情境的创设,一下子吸引住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孩子们呈现出了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同时选择“魔盒”这一情境,也让学生接纳了这种典型的代数思维方式,解决了学生认知上的困难,圆满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二、运用多媒体理解新知识
多媒体所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刺激,这对于知识的获取都是非常重要的。多媒体能让教师抽象的讲解、描绘变得直观,能快速地为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信息。现在以計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作为认知工具,更是冲破了时空限制,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外部刺激,灵活的认知途径,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乐于参与认知过程,能够更好地掌握新知。
运用多媒体的特点能够清楚地演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例如,圆面积公式的推导是通过把圆分割成若干个相同的扇形,然后拼成近似的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的方法推导的。让学生把圆分割为8等份,再拼成近似的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之后,电教媒体演示把圆分割为16等份、32等份、64等份等拼成近似的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的情况,使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结论: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然后,引导学生比较长方形的长和宽(或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圆的周长和半径的关系,进而引导学生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这种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方法大大优于传统的教学方法,通过演示,使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圆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运用多媒体深化新知识
数学知识本身具有一定的结构,而学生对知识进行建构需要教师指导和帮助。因此,在学完一类的知识后,要注意加强学生对各部分知识内在关系的理解,使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促使学生多向思维、发散思维的发展。特别是几何知识前后联系紧密,逻辑性强。教学中,适时运用多媒体,化静为动,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将学生“散装”的知识纳入原有的知识系统中去,从而完善认知结构。
如在教学完长方形、正方形、圆的周长和面积后,运用多媒体,创设如下的情境:有一个叫巴特尔的蒙古人,想在草原上买地。他付给农场主五万元钱,农场主说第二天太阳落山到天黑这一段时间,巴特尔能围多大的地就给他多大的地,如果你是巴特尔,你会怎样去围地?先让学生猜测,然后说理由。学生有可能会说用一根绳子去围各种图形,之后算面积,但是这样会很麻烦。这时用上信息技术会使问题简单化。利用几何画板,可以显示周长一样的长方形、正方形、圆,而且面积的数据能直接呈现出来。从而使学生明确,周长一定时,圆的面积最大,长方形的面积最小。
通过多媒体的直观、生动的演示,学生进一步理解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形成认知结构,发展空间。而这是传统教学难以办到的。
总而言之,多媒体的优越性是无与伦比的,我们要从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出发,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出发,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出发,从优化教学过程出发,在教学的各个环节灵活地利用多媒体,增添课堂魅力,从而将我们的课堂教学引入一个全新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