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有效评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owfee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重视评价的激励与改进功能。从目前的课堂评价现状看,很多语文课堂上出现了教师的评价泛滥,甚至对学生的错误视而不见等现象,造成了课堂评价的无效和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需要教师从评价的准确性、真实性、引导性和多元化这四方面着手,追求评价的有效性,优化评价,使课堂中每一个生命个体获得新的成长。
   【关键词】小学语文;评价;有效性
   作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评价在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谐统一,突显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思想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现代教育改革要求教师在评价学生时,不是给学生一个精确的结论,更不是给学生一个等级分数并与他人比较,而要更多地给孩子一个深情的学习催化剂,激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内在潜力。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那么,如何做到有效的课堂评价,使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呢?作为一线教师,我结合课堂教学实践来谈一谈自己在课堂评价方面的一些体会。

一、提出背景及存在问题


   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不只在于教师事先精心设计好的每一个教学环节是否恰当,更在于师生双向交流过程中,教师有没有机智的有效的课堂评价语言。有效的教师评价语言不是停留于表层的走过场,也不是可有可无的衔接,而是在整体深刻理解文本和学生实际后,焕发出的自然而然的创设和生成。它可以让学生知道自己的思考是否有效,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知识,受到熏陶感染。然而,从目前的课堂评价现状看,我们只是机械地理解了新课程的评价,只学会了新课程评价观的“形”,而没有领会其“神”。
   1.表扬泛滥
   一位伟人说过“人是要被欣赏和信任的”。但是,物极必反,凡事过了头就未必好。在我们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好极了”“你真聪明”“你真棒”“你真了不起”等既含糊又夸张的表扬十分盛行。我们教师如果总是用那种口头禅式的浮泛空洞的语言来评价学生,或者让学生轻而易举地得到奖励,他们就会觉得索然无味。
   2.回避错误
   在听课时,我发现学生朗读课文读错了两个字,漏掉了一个字。不知是老师没认真听还是不了解评价朗读的标准,竟然表扬该生说:“读得真好!”连最起码“读得正确”的要求都没达到,真不知该生读得“好”在何处。对学生的发言不加辨析,盲目鼓励。

二、课堂教学中有效评价的对策


   课堂评价要做到有效,起到它应有的作用,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评价的准确性。准确,是课堂评价语的灵魂。没有“灵魂”,教师的评价语就没有了生命力。所以教师评价语的准确性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根据课堂动态,及时采用适当、明确、有针对性的评价语言,让学生明确哪是对的,哪是错的,错在何处,哪些是该继续努力的,使评价真正发挥积极、有效的激励导向功能。
   案例:表扬的语言“你读书的声音真响亮,又吐字清楚,都是打动了老师的心。如果语速再放慢一点就更好了。”“ 多好的问题,会读,会思考,进步真大。” “这个句子你读得多好呀!请你再读一遍,让大家仔细听听!”
   教师真诚的语言、亲切的语调、鼓励的言辞、友善的微笑,营造了一个充满关爱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品尝到被人尊重的喜悦,感受到生命存在的价值。
   2.评价的真实性。课程标准中建议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并不表明课堂上全是表扬、赞赏、鼓励之类的评价语言。但也不能出现反面批评、打击的语言。真正的激励应该是对事实的肯定,对精神的唤醒,对行动的鼓舞。真实的评价需要教师关注课堂上学生语文学习的状态,给予实事求是的分析,恰如其分的描述;真实的评价并不隐瞒学生思想与语言表达上的错误与缺点,肯定该肯定的,尊重学生自己的感悟与理解,引导该引导的,;这样才能体现对学生的真正尊重,才能真正令学生信服。
   在教学实际中,只要运用合理方法纠正学生的错误,学生们都能乐意地改正,认真思考,重新组织,把正确答案说出来。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在师生心与心的交流过程中,只要老师对学生怀着一种积极的希望之情,就会加深师生之间的情感,每个学生都会比原来做得更好。
   3.评价的引导性。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学生看待问题价值观偏离或不正确的时候,那么,教师此时的评价就应该具有引导性。
   如:一位老师执教《小公鸡和小鸭子》,即将结束时提了这样一个问题:“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一位学生说:“我觉得小公鸡和小鸭子互相帮助,他们是好朋友。”老师很赞赏,又一位学生说:“我觉得这只小公鸡也很勇敢”。教师说:“小公鸡不会游泳,却非要到水中去,幸亏小鸭子在不远处,这种勇敢不能学习。”顺理成章地把学生的独特体验引入到正确的社会价值观上来。
   4.评价的多元化。课堂上教师的鼓励语言、礼貌动作、亲切微笑都是对学生最基本的评价手段。在学生因为紧张站起来后一言不发时,我常常耐心等待,并给予热情鼓励:“别急,慢慢讲”或者“刚才还没有想好,是吗?”在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摸摸学生的头,拍拍学生的肩膀,给学生一些善意的提示。这样的语言和行动上的评价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信任,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如何让课堂评价有效,很多老师都有不同的见地,也应运地产生了許多不同的方法,我认为,凡事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我们把握住以上几点课堂评价的“基础点”,我认为这样的课堂评价虽然平凡但却是最有效的!
   参考文献:《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
其他文献
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小学的各科教学要求实施“自主、合作、灵动、探究”的课堂,科学教师对课堂教学与科学实验的设计也日渐重视,学生也能从认真听讲,认真做实验转变为细致观察、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去实践与探究,在探究中相互合作、取长补短,但在教学中也发现了问题。学生每周都上科学课,与科学打交道,却对生活中的科学却熟视无睹,提不起兴趣,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不到提高,学与用分离,把科学学习与生活割裂开来。因此,
期刊
长期以来,怕写作文、厌写作文已成为小学生作文严重的心理障碍,导致作文教学高耗低效,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一提起作文,有不少小学生便喊头痛。问其究竟,无非是“没有兴趣”“没话说,写不来”等。  一、作文时心理障碍的具体表现  (一)审题时的心理障碍。畏惧心理:学生面对命题,头脑空空,不知选什么题材,抑制了作文的兴奋点和写作欲,一见作文便感到紧张;厌烦心理:特别是对一些传统命题,学生悟不出新意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串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因此,语文教学同时肩负着美育的使命。处于小学阶段的儿童,他们对于美好的事物乐于接受,而且更加主动,所以我们要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去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语文学科有着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其优势在于一篇篇或文质兼美,
期刊
【摘要】父母是孩子的模,老师是孩子的样。我觉得一堂有温度的课,首先需要一名有温度的老师。字如其人,课映其人。“没有差生,只有差异。就像绿豆芽发芽有快有慢,孩子开口说话有先有后,我们只需要做一个有温度的老师,37摄氏度,不冷不热,给他最舒适的环境,发芽,开花,结果!”  【关键词】深度学习;温度;设计;上课;作业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也被译为深层学习,是美国学者Ference Mar
期刊
课堂教学提问是教学反馈的重要手段之一,要想课堂教学符合课改理念,达到预期的效果,就要使课堂问题设计能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吹皱一池春水”的效果。我认为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赞科夫说:“对于学生来说,教学内容应具有适中的复杂程序和难度。”要想所设计的问题难易适度,与学生个人产生共鸣,一方面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紧扣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以领会知识和运用知识为前
期刊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作文教学不容忽视。可是在平时的教学中,一提起作文,很多学生就犯难,绞尽脑汁却不知道如何下手。如何改变这种状况,让学生不再害怕写作文,进而喜欢作文,下面是我的几点思考: 一、培养写作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中学作文教学要想尽一切方法,唤醒学生的认知,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为学生营造乐写、爱写的氛围。我们不妨蹲下来,多角度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期刊
2014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意见》把研究制定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体系作为推进课程改革的关键领域和主要环节。在此背景下,小学教育如何开展基于核心素养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成为亟待破解的一道难题。目前我校以语文教学改革研究为突破口,围绕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进行了新的探索和实践。 一、构建单元教学设计新模式   教材的“模块式”结构
期刊
教师最根本的任务就是立德树人。 不论从事哪科的教学,教师只有在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竖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造就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全的人格,也才能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可是在我们平时的教学实际中,往往存在着只重视智育,不重视德育的现象。其实,德育应该是各科教师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是一门德育与智
期刊
信息时代呼唤着语文教学方式的革新,多媒体技术无疑是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时下,多媒体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成为优化课堂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具体、生动、有趣;使学生更多、更好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起到了积极作用: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直观导向,突破重点;视听并茂,趣味化教学氛围;优化信息,省时高效。现用三个“巧用”总结如下:巧用多
期刊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性格、自己的个性。教师要想引导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必须要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我的体会是: 一、感化法   有些学生自尊心强,爱面子,对于这一类学生不可从正面提出批评,而要委婉地从侧面绕一绕,即寓批评于鼓励中。采用巧妙地鼓励,在鼓励中饱含信任和期望,在信任中维护其自信和勇气,使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又不丧失自尊,从而起到预期的批评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