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美育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hlgh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串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因此,语文教学同时肩负着美育的使命。处于小学阶段的儿童,他们对于美好的事物乐于接受,而且更加主动,所以我们要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去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语文学科有着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其优势在于一篇篇或文质兼美,或寓情于景的文章,这些都是进行美育的绝好凭借。在语文教学中应当努力挖掘教材内容中的美,利用教材中生动的人物形象、优美的语言、动听的旋律、精美的图像、鲜明的色彩等一切美好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
  一、创设情景激发美
  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年龄采用不同的方式,创设恰当的情景,激活学生的审美情趣。
  如在导入《庐山的云雾》一文时,我先问学生:“同学们,你能说说你心中的云雾是什么景象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很多庐山云雾的图片,想不想先睹为快?”这样直入式的导语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纷纷将注意力集中在大屏幕上,在轻松优美的音乐《啊,故乡》中,屏幕上缓缓出现了这样几组画面:千姿百态的庐山云雾,瞬息万变的庐山云雾……在画面展示过程中,配上教师简洁生动的图片讲解,学生很快被美妙景色陶醉,进入了课文教学的情境之中,初步领略到庐山的云雾美,把学习文本内容与自身需要、感受紧密地结合起来,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感受美、发现美,提高了审美素养。
  二、在诵读中体验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当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经典之作,如季羡林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展现了一个相当广阔的世界:德国的风土人情、作者的求学经历,以及作者独特而精深的思想感悟。结合文本,我设计了教学课件,里面插播了关于德国的风土人情尤其是德国人独特的养花方式的教学视频,课堂上,学生抓住重点句子“……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进行阅读体会,但是感受比较空洞,此时播放教学视频,德国那整齐的街道,家家户户窗台外摆放有序的花盆,五颜六色的花朵……这独特的异域风情在学生心中留下了直观印象,激发了学生对美的向往。此时指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自然而成,学生走进文本,就仿佛走入一个崭新的世界:这是一个花的世界,一个美的世界,一个充满温情的世界。
  三、在感受中体验美
  同样是《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篇文本,它不仅是让学生借助课文內容去体验美,更是创造了一个意蕴深远、耐人寻味的世界:季羡林先生从德国人独特的养花方式中,领悟到一种至高无上的人生境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我们可以抓住课文中“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自己又看别人的花”这句话来帮助学生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含义及意境。“我为人人”是说每个人心中要有他人,要有社会责任感,要用实际行动为大众着想,为社会尽到自己的义务。助人为乐,我为人人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统美德告诉我们,我们应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我为人人”。助人是无私的,它使你的心灵得到净化,使你的精神升华,如果大家都这么想、这么做,必然会换来“人人为我”的环境。只有“我为人人”尽到责任和义务,才能实现“人人为我”的美好愿望。在课后拓展中,我围绕“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举出身边的实例:学生轮流值日打扫教室卫生,每人带课外书到班上组建班级图书角等等,都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于是这种优秀品德自然根植于学生心中,学生受到了乐于奉献的灵魂美、奉献美的熏陶和感染。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自然流露的一举一动,教学环节的每一步,课堂评价的每一句……都可以散发出“美”的讯息,使学语文变成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活动,陶冶他们爱美的情趣,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去追求人生的真善美。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建议:“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应该怎样做好评价工作呢?  一、让评价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十个手指有长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运用自己細微的观察力去挖掘,不能“鸡蛋里挑骨头”
期刊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表现力,尽早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班级合唱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歌曲演唱水平、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长期的音乐教学工作中,我对初中班级歌唱教学做了一些尝试,下面就谈谈我对班级合唱教学的一点做法。  一、多点渗透,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班级合唱教學过程中,要让学生唱好
期刊
小栋的改变,使我再一次感受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的分量。  小栋是我们班出了名的“捣蛋鬼”。从另一所学校转来没多少日子,便“劣迹”斑斑:为了取乐,把同学骗进办公室;为了不出操,捂脸装病,谎称皮肤有病,不能吹风;为了一点小事,与同学打架;上电脑课时,躲在角落里看视频;字迹潦草,让他重写,他虎着脸,抢过本子;找他谈话,他翻着眼皮,拉长了脸,还攥着拳头……课间他不是横冲直撞,就是大声叫嚷;课上不是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做任何事,如果有了兴趣,就会把事情办快、办好。教学生写作也一样,如果教师精心设计课型,创造轻松愉快的气氛,安排愉悦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兴趣盎然地积极主动地参与写作训练,就能快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要上好作文课,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可以选择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作为研究的突破口。我在这方面作过有效尝试,具体阐述如下。  一、“看”为写服务,激发学生观察乐趣和写作热情  这
期刊
随着网民向低龄化不断发展,个别中小学生也有沉迷游戏、行为失常、价值观混乱等问题。我们班主任老师又该如何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内驱力?简单一句话:教会学生学会辨别真假是非,把眼前的事情做好,你就是最好的!  一、借网络心,亮丽你我他  时下,有些被网络化的中小学生总爱千方百计地在微信群或微博上炫耀,希望自己被另眼相看。借此,班主任老师可以开展各种网络活动,以给学生们展示才华的平台。如让学生们参加脱口秀大会
期刊
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国有企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支柱,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重要基础。思想政治工作是国有企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有力保证,是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的鲜明特征。  一、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一)为国有企业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在行业中的“龙头
期刊
我曾有幸听过于永正、贾志敏、王崧舟等名师的课,他们的课堂语言如涓涓流水,于波澜不惊之处见功底。我想这就是语言的魅力所在吧。教师的语言提升与修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实践:  一、课堂语言要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师有时像是一个演员,只有入戏了,才能使观众被吸引。同样,教师只有在教学中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融入其中,才能感染学生。这种真情实感除了通过教师的肢体语言加以体现外,更主要的途径当然还是语言的魅力。
期刊
【摘要】古诗词是小学生接触古典文学的最佳启蒙教材,加强古诗词习诵,重视古诗词教学,对培养小学生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紧紧抓住小学古诗词的特点,结合不同学段,主要是高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探索古诗词教学策略。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策略;资源整合;拓展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诗词的阅读与欣赏做到超越单纯的训诂文字、诠释词语的范围,跨入语义学与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小学的各科教学要求实施“自主、合作、灵动、探究”的课堂,科学教师对课堂教学与科学实验的设计也日渐重视,学生也能从认真听讲,认真做实验转变为细致观察、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去实践与探究,在探究中相互合作、取长补短,但在教学中也发现了问题。学生每周都上科学课,与科学打交道,却对生活中的科学却熟视无睹,提不起兴趣,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不到提高,学与用分离,把科学学习与生活割裂开来。因此,
期刊
长期以来,怕写作文、厌写作文已成为小学生作文严重的心理障碍,导致作文教学高耗低效,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一提起作文,有不少小学生便喊头痛。问其究竟,无非是“没有兴趣”“没话说,写不来”等。  一、作文时心理障碍的具体表现  (一)审题时的心理障碍。畏惧心理:学生面对命题,头脑空空,不知选什么题材,抑制了作文的兴奋点和写作欲,一见作文便感到紧张;厌烦心理:特别是对一些传统命题,学生悟不出新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