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围绕科学课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来源 :亚太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kelf6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阶段学生们只学习了语文、数学、英语几门所谓的主课,语数英也成为学习成绩考核的重点。但是我们现有的几个重要的理工与社科学科门类却有物理化、政史地等。显然我们的学习链条中,小升初中出现了断层。
  其实不然,翻开科学课本,我们就发现,科学课几乎承载了这种学科的衔接任务,我们完全可以把科学课看作是物理化乃至地理的前奏曲。那么,前奏曲就应该给予学生海量的知识么,就该做为学生书山学海的新的起始点么?我认为不是。在现阶段,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比一般地传授知识更为重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成为为学生打开科学世界的不二法门。
  一、引导和培养学生对专业理论的理解力
  科学世界的基本构成是丰富的理论知识。因此,想要学生在科学世界里游刃有余、自由翱翔,就要减轻学生对专业理论的隔阂感,增进理解力。
  1.利用六环节设计问题和解决方案。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整体中接触理论知识。
  2.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独立。的学生,在面对专业知识和理论不仅要知道是什么原理,并理解为什么这一原则,可以用在任何场合。作为学习理论的过程中,我将让学生去看这些理论的生成过程,使学生理解进化论和与相关理论,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有机结合,让学生一个实例。
  3.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的关键实践。让学生积极收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问题,然后思考问题分析,了解理论知识和理论应用于实践。在这方面我鼓励学生验证课本理论的真实性,要求学生反思自己在验证中出现与课本理论不一致现象时,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二、培养学生学会设计和准备实验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会检索、查阅书刊杂志、上网、问父母等获取科学知识的能力,学会有条理、有逻辑地整理与归纳资料,发现资料间的关联。
  在指导学生实验设计时,首先要学生熟悉最常用的实验器材以及一些基本的实验方法。引导学生做一些常规式的实验方案设计,比如实验的开始、结束一定要做检查、整理,让每位学生熟悉最基本的实验流程、观察方法、记录方式。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根据实际,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实验流程,尤其是根据现有的、生活中常用的器物进行实验的用品分配与准备。
  如果动手实验设计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那么准备实验器材阶段,要更多的培养合作精神,以小组团队的力量去想、去准备。
  三、激励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学到知识的应用到实践中去。陶行知曾经指出:中国的教育对孩子还没有开始,开始,经常通过孩子的创造力。这表明使用大脑和手,更有效地培养人的思维能力。
  前期理论的不陌生、设计的合理、准备的充分都全是为学生动手实践做准备。实验中,要让学生明确操作目的,知道通过操作要解决什么问题,克服操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同时要把操作、思维和语言表达有机结合。当然,实验要做到适时、适量、适度。
  这就要求实验前学生要先认真研读课本知识,了解各个实验安排的目的,分清哪些实验需要严格的实验室探究,哪些实验可以在家中进行长期性的操作。根据科学课进程,积极去探索、开发。
  学生只有在实际操作中,通过使用大脑和手,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鼓励学生自由探索科学教学,鼓励他们像科学家的科学调查。通过学习,学生可以获得准确的科学知识、学习科学探索方法,提高探究能力。我们正在促进开放、个性化和创造性的科学调查,但我们希望学生可以规范化实验像科学家一样。因为标准化的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帮助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四、提倡质疑反思
  科学学习的目的不仅是掌握知识,但是通过学习认识到科学的本质,把握学习方法,训练
  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有许多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懒惰的思维方式和掌握的知识主要是通过机械和肤浅的理解,不能推断的使用,进一步发挥创造。鼓励学生质疑,因此,反射,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思维来解决问题,尤为重要。
  以上几点做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这其中,学生们动手胆量与能力的提升,学生们科学态度与兴趣的培养,可能也是成绩取得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单位:王钦儒/山东潍坊高新双语学校;王翠菊/山东高密市第一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摘要: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变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深刻影响。我国如今大力倡导文化强国,注重发挥文化软实力的作用,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文化范畴中的重要部分自然受到大力重视。社区教育与精神文明建设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社区教育能够促进精神文明建设,而精神文明建设反过来又能促进社区教育的发展。本文将明确社区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探究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在社区发展中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居酒屋的功能变得逐渐的丰富。此文对居酒屋餐饮空间功能性设计的多种特点做出讨论。对居酒屋的平面布局和空间的利用范围,以及对居酒屋的照明设计和陈
在介绍Seminar教学法的产生于发展的基础上,研究营销专业课堂上采用Seminar教学法的重要性,并简要分析了该教学法在营销专业课堂上的应用,提出了该教学法对授课教师的素质要求。
高三语文新课即将结束,如何用好课本、考纲,如何转变课堂结构成为当务之急。
土山湾美术工艺所的工艺教学客观上对中国早期工艺教育的发展起了启蒙和催化作用。其具体表现在对中国早期实业学堂工艺教学的教学科目及教学方法的启蒙作用,对上海早期社会
本文从背景、目的、方式、人员结构、退出机制、后果等方面对中美两国的裁员进行比较,指出我国当前裁员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文章认为在制度上保证裁员的公平性和公正性的前提下
摘 要:晏阳初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其平民教育思想的核心为“四大教育”,它已超出了通常意义上的教育范畴,成为当时中国社会改造的重要内容。晏氏关于“四大教育”的理论及其实践对于今天发展和探索农村教育事业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晏阳初;四大教育;农村教育;当代意义  中图分类号:G40-09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9-0273-02  晏阳初,全世界平民教育的先
摘 要:《基础护理》课程具有综合性,不仅涵盖科学,而且还融合了人文和艺术,此课程的目的是让高职高专的学生学好护理的基本知识,培养优良的护理道德情操。此课程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要让学生从实际操作、独立沟通、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提升。本文主要对互动教学的内涵进行了介绍,分析了教学互动对《基础护理》课程的作用,并提出了一系列互动教学的措施,以期为研究《基础护理》教学方法者提供参考。  关键
本文以风景区的建筑空间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景区建筑室内空间特色的重要性,以及在设计中运用怎样的设计手法进行创作与表达。结合相关理论知识,本文分析了景区建筑室内空间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