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文栉字,寻美探源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es_d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汉字之美,风光无限;汉字之源,古韵悠长。汉语文化课,领着学生梳文栉字,尝试以字解文,以拆字法、猜想法、信息提示法、例证法等探寻汉字之源,赏味汉字之美,以此引发学生对汉字寻美探源的兴味。
  关键词:《鸭》汉字文化梳文栉字寻美探源
  汉语文化周活动,让我有机会走近汉字,感受汉字的温度,感佩先人造字的智慧。活动中,我讲授了张一清先生的《鸭》一文,领着学生梳文栉字,以此引发学生对汉字寻美探源的兴味。
  一、教学实录
  【环节1】“鸭”字溯源
  师这是“鸭”字的不同字体,(出示图1)能分别指出都是什么字体吗?
  生小篆、隶书和楷书。
  师按汉字演变发展的过程,你知道小篆之前还有什么?楷书之后还有什么?
  生在小篆之前有甲骨文和金文等,在楷书之后还有行书。
  师你认为“鸭”字是按什么造字法造出来的?
  生形声。
  师能具体说说看吗?
  生左边的“甲”表示字的读音,右边的“鸟”代表字的意义,是鸟类动物。
  师说得已经很好了。其实,古人在造“鸭”字时,左边的“甲”不读jiǎ,而是“呷(ɡā)”。“呷”读gā时,同“嘎”。
  (出示图2。)
  师我们祖先在造这个字的时候,连什么都告诉我们了?
  生“鸭”的叫声。
  师看,我们祖先多有智慧!通过“鸭”字的演变过程,你发现了汉字演变的什么规律?
  生字形原本很复杂,后来变得越来越简化了。
  师通过介绍,我们理解“鸭”字的字源义容易吗?
  生容易。
  师如果不介绍呢?
  生不容易。
  师通过“鸭”字的演变,我们发现了:汉字的字形由繁杂走向简化,而字义的理解由容易变得困难。
  【环节2】“鸭”中文化
  师《说文解字》对“鸭”字的解释,或许可以让我们了解更多的信息。
  [教师PPT出示:“《说文解字》(徐铉版)中说:‘鹜也,俗谓之鸭。’”]
  师这句话什么意思?
  生鹜,通俗地说就是鸭子。
  师那什么是“鹜”呢?
  师请大家看图示(出示图3)——猜猜看,“鹜”字各部分分别代表了什么?
  生下面的“鸟”表示“鹜”是鸟类动物。
  师很好。上面的左、右两部分呢?
  生上面左半边是“矛”,是打仗作战用的工具。“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中的“矛”就是这个意思。
  师老师为你点赞,不光解说了意思,还举例说明。非常好!右半边的“攵”,在小篆中写作“攴”,(出示图4)看像什么?
  生弹弓。
  (众生笑。)
  师(笑)再猜。
  生木棍。
  师猜对了。小篆中“鹜”字的右上方的“攴”,读pū,后来慢慢演变成“攵”,敲打的意思。比如“敲”“牧”“攻”“教”,都和“攴”“攵”相关,都含有敲打的意思。
  师“矛”和“攵”合为“敄”,读wù,敄,强也,强大的意思。我们老祖先造字的时候,为什么在“鸟”字的上面加“敄”字,想表示什么?请大家猜猜看。
  (出示图5。)
  生鸭子很强大?
  师哪里强大呢?你能具体说说吗?
  生攻击能力强,会咬人。
  (众生笑。)
  师恕我孤陋寡闻,鸭子会咬人,从未听闻。再猜。
  生鸭子能在天上飞,还能在水里游。
  师鸭子不光能在天上飞,在水中游,还能在地上跑。鸭子水陆两栖,严寒酷暑皆能适应,所以取“敄”字谓之强,同时代表了“鹜”字的读音方向。
  师我们的老祖先在造字的时候,对它的读音、意义连同习性特点,都逐一做了清楚的介绍。古人的智慧,可见一斑。
  师和“鸭”“鹜”相关的成语,你知道吗?
  生趋之若鹜。
  师很好。其实在生活中,还有一个常见的俗语,是比喻强迫人去做能力达不到的事情,知道是哪个吗?
  生赶鸭子上架。
  师你了解的古詩文中,有“鸭”或“鹜”的身影吗?
  生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师很好。和“鸭”有关的,有吗?
  生春江水暖鸭先知。
  师前一句是?
  生竹外桃花三两枝。
  【环节3】“鸭”里学问
  师我们南京人对鸭的了解,更多的还是通过美食。你知道鸭子有哪些有名的制作方法吗?
  师我从很多同学的笑脸上,看见了——一个个小吃货。(师笑,众生笑)那就请吃货们说说看。
  生烤鸭,板鸭,盐水鸭,桂花鸭,酱鸭。
  师不愧是南京人,不愧为吃货。
  师我们就先从板鸭说起。请大家先看这个“板”字,(出示图6)猜猜看这只手在干嘛?
  生摘树叶。
  (有学生笑。)
  师摘树叶和“板”有什么关系?似乎差得有些远……猜也要和字义结合起来。
  生拉树枝。
  师朝什么方向拉?
  生反方向。
  师反方向拉树枝干什么呢?
  生把树枝拉断。
  师已经很接近了。《说文解字》说:“板,同‘版’,判(分剖)也。”反方向用力,将木一剖为二,本义为木板。
  师那板鸭与“板”字有何关系呢?大家请看《玄武湖志》中有关板鸭来历的介绍。
  (出示图7。)
  师《玄武湖志》对“板鸭”因何得名语焉不详,我来稍作补充:百姓们为防止鸭子腐烂,加盐与佐料腌制;为了方便运输,用夹板将鸭子压扁。百姓为了纪念这次战斗,把压扁成板状的鸭子称为板鸭。制作板鸭的一套方法也沿袭了下来,板鸭越做越好。   师南京板鸭闻名遐迩,明清时南京就流传着这样的民谣:“古书院(南京国子监),琉璃塔(大报恩寺塔),玄色缎子(南京云锦),咸板鸭。”可见南京板鸭早就声誉斐然了。
  师南京板鸭发展到今天,已衍生出了不少其他品种,如盐水鸭,腌制复卤期短,现做现吃,深受人们喜爱。《白门食谱》记载:“金陵八月时期,盐水鸭最著名,人人以为肉内有桂花香也。”农历八月鸭子肥美,又逢丹桂飘香,盐水鸭在桂花盛开的季节制作,故得美名——桂花鸭。
  师说完板鸭,我们再说烤鸭。请大家先看“烤”字。(出示图8)“烤”字明明右边是“考”,猜猜看图中为何是个老人?
  生“老”和“考”,都是老字头,我猜可能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师说得已经很好了。“考”,“老”也;“老”,“考”也。两个字是可以互注的。
  师“火”字旁边放个“老”字表示什么?
  生表示用火烤后,东西就变老了。
  师图示中“老”指老人面黄形枯,加一个火字旁是“烤”字,表示被烤的东西呈枯黄色。
  师我们的先人造字,有智慧吗?
  生(齐)有。
  师“烤”字和“烤鸭”有一段怎样的历史呢?
  师据载,朱元璋定都南京后,御厨便选用肥美的湖鸭(产自江宁湖熟)制作菜肴。为了增加风味,厨师用炭火烘烤,鸭子酥香不腻,深受皇帝称赞,宫廷取名“烤鸭”。
  师朱棣迁都北京,也带走了宫廷里的烤鸭制作高手。到嘉靖年间,烤鸭制作的方法从宫廷传到了民间。北京第一家烤鸭店——“便宜坊”,在米市胡同挂牌开业。当时还不叫“便宜坊”,称“金陵片皮鸭”,还在市幌上特别标明“金陵烤鸭”。(出示图9)“便宜坊”开启了焖烤时代,是焖烤的典型代表。
  师我们先从“焖”字说起。右边的“闷”,把“心”关在“门”里,想表示什么意思?
  生表示闭塞、封闭。
  师很好。比如苦闷、郁闷、烦闷、闷闷不乐,都是心结打不开,有封闭的意思。
  师加个火字旁,构成“焖”,又表达了怎样的意思?
  生用火将食物封闭起来烤熟。
  师“便宜坊”的烤鸭,是这么“焖”出来的吗?
  师焖烤的做法,是先用火将炉膛加热到一定温度,再将火灭掉。然后,将鸭坯放在炉中铁罩上,全凭炭火和炉壁温度焖烤。一次放入,一次取出,中间不能开炉。炉内的温度先高后低,火力温而不烈。烤好的鸭子呈枣红色,外皮酥脆,肉质细嫩。的确,“便宜坊”的烤鸭,是“焖”出来的。
  师1864年,“全聚德”烤鸭店也挂牌开业,烤鸭技术发展到了“挂炉”时代。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图示,(出示图10)左半边容易理解,“扌”和“手”相关,表示用手悬挂。大家来猜右边的“圭”代表什么?我提供信息,大家来抢答:A.皇帝或诸侯;B.举行典礼。有同学抢答了,请说。
  生玉制品,皇帝或诸侯佩戴的美玉。
  师老师再提供一个选项,检验一下他的答案:C.权力的象征。
  生对的。厉害!
  师《说文解字》说:“圭,瑞玉也。”“圭”是古代帝王或诸侯在举行典礼时执的一种玉器,是权力的象征,有“至高无上”的意思。
  (出示图11。)
  師左、右合起来,“挂”表示将东西悬挂于高处。那“挂”字和烤鸭又有什么关系呢?
  师挂炉烤法,是将鸭子挂在挑杆上,放在枣木、梨木等果木上烤制,烤制时鸭子可随意翻转,由于果木火力强,本身有特殊的清香,烤出的鸭子皮脆肉嫩,不仅使烤鸭香飘万里,还使得“北京烤鸭”取代了“南京烤鸭”,成为烤鸭的代表。一个“鸭”字,里面竟有这么多的学问!
  【环节4】“鸭”中情怀
  师(出示图12)请大家打开资料,我来扫二维码放朗读音频,请大家仔细听。
  师除了我们讲到的“鸭”字溯源、“鸭”中文化和“鸭”里学问外,文中还特意提到了一个人,是谁?
  生苏东坡。
  师他主张什么?
  生他主张不吃荤,不吃鸭,吃素。
  师苏东坡主张不吃荤,说的是“荤菜”。“荤”字与动物有关啊,怎么会是“草字头”?
  (学生思考,表示不解。)
  师要不要老师给大家一点提示?
  (学生点头。)
  师草字头,说明“荤”字肯定和什么有关?
  生植物。
  师树也是植物啊,是树吗?
  生不是,是花草类植物。
  师是草本类植物。
  师“荤”字说明这种草本类植物有点特别,对不对?
  生对。
  师要想理解这种“草”的特别之处,要看什么?
  生下面的“军”字。
  师“军”字代表什么?
  生军队,武装组织。
  师是的,武装组织有攻击性。那“荤”字就表示有攻击性的草本类植物。猜猜看,靠什么攻击?
  生我猜是靠气味。
  师能列举一二吗?
  生蒜、葱、艾、姜。
  生“姜”不是吧?
  师这个问题好。请看“姜”字的繁体,(板书“薑”)发现什么了吗?
  生原来“姜”字也是草字头,和蒜、葱、艾都是一类的。
  师原来“荤”字表示带有刺激性气味的草本类植物(出示图13),后来慢慢演变成一切有特殊刺激气味的食物,现在反而专指和动物相关的食物。
  师东坡主张不吃荤,只吃素。我们再来看“素”字。请看图示,猜猜“素”字表达的意思: A.白色;B.质朴;C.素菜;D.生帛。
  生选D,生帛。
  师我们看对不对,用《说文解字》中的注解检验一下。
  师《说文解字》中说:“白致缯也。”是本色的生帛。后来,“素”字引申为白色、本质、质朴、朴素等意思。   (出示图14。)
  师通过“荤”字和“素”字,你能看出汉字的意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吗?
  生汉字本源的意思和现在的意思有很大差别。
  师是的。汉字的本源义和现今的引申义,差别巨大。我们要想全面地了解字义,必须追根溯源。
  【环节5】“汉”“字”韵味
  师中国汉字,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单说这“汉”字和“字”字吧。
  师《说文解字》中说:“汉,漾也,东为沧浪水。”何为“漾”?请看图示,(出示图15)左边三点水,和水有关,表示河流;右边“羕”字,由“羊”和“永”组成,“羊”即“祥”,表示祥和;“永”是长久的意思,“羕”表示水流宁静、悠长。
  师汉水发源于陕西,流至武汉入长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
  师再看“字”字。宝盖头下一个“子”字,表示什么呢?
  生一个小孩子在房间里。
  师一个小孩子在房间里又想表示什么呢?《说文解字》说:“字,乳也。” “乳”是什么意思呢?“乳,生也。”原来“字”字的本义是“生育、孕育”的意思。
  师当我们把“汉”字和“字”字连在一起时,才发现:汉水养育了勤劳的华夏儿女,汉字书写了璀璨的中华文化。
  师鲁迅先生说:“中国的文字之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
  师我们学习汉字,不光要用心感汉字之意美,用耳听汉字之音美,用眼观汉字之形美,更要传承五千年来汉字所蕴含的华夏文明!
  师今天的作业是阅读张一清的《饮食字传》系列,张一清的《四季汉字一岁诗》,罗维明的《汉字与饮食》,许进雄的《文字小讲》。
  二、教学思考
  讲授《鸭》一文,是命题;为初一学生讲汉字,则是要求。随文讲字,以字串课,是我选择的教学策略;感受“鸭”中文化,领略文字的魅力,是本课的教学目标。
  由字到文,以字解文,很显然,教学的切入点在字,这也切合汉语文化周活动的主题。我从字入手做了一次大胆的尝试。依文选字,成了首要任务。反复研读文章后,我便从文章中择取了“鸭”“鹜”“烤”“板”“焖”“挂”“荤”“素”等字,再反复斟酌其是否有代表性和概括性,能否以之拎起全文。经过一番比较和诊验,为了增加课堂的文化厚度,我又增选了“汉”字和“字”字。
  选定字后,搬来《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注》《汉字源流字典》《王力古汉语字典》《中华字海》《宋本广韵》《故训汇纂》《康熙字典》等字典查阅研究,到一本本字典里探寻每一个字的来源。字源的丰富内涵着实让我眼前一亮,汉字的表音表意法让人会心,本义与引申义“有线可循”:祖先对自然万物、饮食起居、生产劳动、社会人生都有直观而智慧的思考。
  如何让这些鲜活的汉字及汉字所蕴含的文化显得亲切可感,是这堂课的教學重难点。从字形演变到演变规律,从造字方法到字义流变,再到文化蕴涵,这么多的内容必须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切中要点,理清思路,深入开掘,方能完成。
  南京人尤爱食鸭,南北朝时已有历史记载。直到朱元璋建都南京,宫廷食鸭之风盛行,为鸭之美食走进寻常百姓家奠定了基础。时至今日,南京食鸭之盛,空前绝后,这为解字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这也成了本课设计的突破口和抓手,顺理成章地有了“‘鸭’字溯源”的环节。进而把课堂探究向前顺推一步,通过“鸭”字的演变,领着学生探究汉字演变发展的规律。
  由“鸭”字到“鹜”字的深入探究,只需借助《说文解字》对“鸭”字的注解便可完成,进而过渡到“‘鸭’中文化”——古诗词中的“鸭”与“鹜”,拉近了“鸭”与学生的距离,为深入探究“‘鸭’里学问”奠定了基础。
  “‘鸭’里学问”是课堂的重头戏,由“板”“烤”“焖”“挂”等字牵出的各种制鸭方法,是生活学问,亦深藏古人造字的智慧。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汉字的温度,须下一番功夫。拆字分析是基本的方法,但又不能局限于此。只有形式活泼多样,课堂才有生机。我尝试着用猜想法、资料提示法、例证法等带领学生理解汉字,学生的想象力、逻辑推断力、现象分析力等都得到了发展。木棍反方向用力一分为二,谓之板,板鸭便是以板夹之而成形;用火烤使之变熟变老,烤鸭便因此而得名;闷有封闭之意,封闭的食物焖烤使熟,焖式烤鸭由此而生;以手将物悬于上,谓之挂,悬于火上烤制便是挂式烤鸭。每一个字的字源本义,连同它在制鸭方法里的鲜活使用,使汉字变得亲切起来。
  以字串文,已让学生窥见《鸭》一文的概貌。扫码听文,知文章全貌,由此带出“荤”字与“素”字。通过对二字本源义的探究,学生深入探知了汉字古今义的差别,从而理解了汉字字义的发展流变。追根溯源,本源义拉近了汉字与学生的距离。课堂因此再度升华,领着学生体悟“汉”字与“字”字:汉,漾也,水流宁静、悠长;字,乳也,哺育繁衍;汉字,华夏之脉也,悠久璀璨。
  推荐学生课后阅读张一清的《饮食字传》系列、罗维明的《汉字与饮食》、许进雄的《文字小讲》等关于汉字(文字)的著作,旨在引导学生深入赏味汉字之美,寻探汉字之源,承传汉字之薪。
  一堂课的容量是有限的,如能将学生对文字的探究、欣赏、发现之视界引向深处,哪怕只有一丝深入,足矣。
其他文献
摘要:《抗日战争》一课教学需要引导学生冷静剖析历史,理性爱国,避免出现盲目的民族复仇情绪。设计教学时,创设历史情境,启发学生联系实际、自主探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关键词:民族精神历史情境家国情怀  《抗日战争》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的第16课。在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中,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后段反侵略斗争的主要表现,因此,本课是本单元乃至本册书的重点内容之一。教学中,需要引
期刊
摘要:数学实验离不开一定的实验工具。《正方体的展开图》一课,通过创新实验工具,让思维可视化,帮助学生发现正方体展开图的规律,加深对正方体特点的认识,初步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关键词:正方体展开图数学实验实验工具  借助一定的物质仪器或技术手段,引导学生通过“做数学”来学习和理解数学概念、原理、公式等,是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的基本取向。也就是说,数学实验离不开一定的实验工具。 
期刊
摘要:游戏寓教于乐,能使语法教学从静态的、以听和记为主的语法规则传授模式,走向动态的、自主感知的趣味习得过程。将游戏融入英语语法板块教学,主要策略有:在游戏中引入语法学习板块,在游戏中归纳语法规律,在游戏中巧用语法知识。  关键词:游戏语法教学语言规律语法知识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游戏寓教于乐,能使语法教学从静态的、以听和记为主的语法规则
期刊
摘要:数学课堂是锻炼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良好思维习惯的主阵地。为了帮助学生“穷尽思维可能”,提倡让学生的思维“进阶”。对《解决问题的策略——列举》第一课时的教学,从不同的学生创造相同的信息、不同的学生创造不同的信息、同一個学生创造不同的信息三个思维层次来观察课堂并反思课堂。  关键词:数学思维 思维进阶 课堂观察 列举策略  一、主题解读  数学课堂是锻炼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良好思维习惯的主阵地。目前
期刊
摘要:教学《离子反应》一课,通过宏观的实验现象、手持技术测定的微观的溶液电导率的变化和符号表示的反应方程式结合,帮助学生通过观察辨识一定条件下物质的形态及变化的宏观现象,初步掌握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从物质的微观层面理解其组成、结构及变化,并运用符号表征物质及其变化。这样的教学,逐步培养了学生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以及科学探究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手持技术“宏微符”结合离子反应电导率测定
期刊
摘要:对《函数y=Asin(ωx+φ)的图像》一课,从课题引入背景、知识发生过程等角度解读教材,把握整体结构。由此,进行教学思考,体悟育人价值:教学生数学地发现和提出问题;渗透“控制变量,分解问题”“从熟悉到陌生、从简单到复杂”、类比、数形结合、归纳、演绎等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理性思维和精神。  关键词:三角函数的图像教材解读数学思想方法  近日,南京市高中数学渠东剑名师工作室“深度研课”活动在南
期刊
摘要:为了探索影响学习变化的微观因素,课堂观察需要确立一个基本的观察单位。以“目标+情境+行为”为课堂观察的基本单位,能够获取学生的真实学习表现,能够判断学生的学习是否进阶,还能够分析教师的教学策略是否有效。  关键词:课堂观察 目标 情境 行为 综合思维  学习目标的达成有赖于学习行为的持续累积与学习结果的不断进阶,正所谓“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为此,课堂观察需进入更加微观的
期刊
摘要:深度学习表现为一个个的教学活动,存在于有结构的教学系统中。《小数的初步认识》一課教学,可建构“有结构”的教学系统:串珠成链,让知识点连成“线”;多维发散,让知识线编成“网”;上下合流,让知识网围成“体”。  关键词:深度学习 “有结构” 《小数的初步认识》  深度学习“深”在哪里?北京师范大学郭华教授一语中的:深度学习“深”在系统结构中。他进一步解释道:深度学习虽然表现为一个个的教学活动,但
期刊
摘要:“思维发展与提升”是语文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标志。学习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穷尽思维可能的机会,可以让学生经历真正的学习,在语言运用的过程中,获得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培育有广度、有深度、有创新的思维习惯,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课堂观察 思维可能 《两茎灯草》  一、主题背景  语文课堂上,我们常常被书声琅琅的感性润泽陶醉,为行云流水的对答场面赞叹不已;我们追求完美,总认为学生能
期刊
摘 要:通师二附幼儿园的教育改革尤其是课程改革在很大程度上破除了长期以来对幼儿教育的一个认知误区,也即幼儿教育是“学前教育”,并把基于儿童生命本性的学习与发展真正落实在快乐而充满活力的自由游戏中,尤其是独树一帜的幼儿情境课程中。幼儿情境课程体现了中国幼儿课程改革的诸多创新,其中尤为引人瞩目的是以健康、表现和探究为主要内容的领域化课程设计,堪称幼儿课程的一大突破。这一课程设计的独特性质,造就了幼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