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游戏融入英语语法教学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qinhui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游戏寓教于乐,能使语法教学从静态的、以听和记为主的语法规则传授模式,走向动态的、自主感知的趣味习得过程。将游戏融入英语语法板块教学,主要策略有:在游戏中引入语法学习板块,在游戏中归纳语法规律,在游戏中巧用语法知识。
  关键词:游戏语法教学语言规律语法知识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游戏寓教于乐,能使语法教学从静态的、以听和记为主的语法规则传授模式,走向动态、自主感知的趣味习得过程。
  译林新版小学英语教材新增了Grammar time板块,主要呈现了本单元的重要语法现象和语法规律。Grammar time板块一般安排在Story time板块后,相关的词句也来自Story time板块。虽然教材以直观、易懂的表格呈现该板块的内容,但相对于Story time板块,其知识更加抽象,学生不容易接受。如果就表格教表格,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文以译林新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5 Helping our parents的Grammar time板块为例,阐述将游戏融入语法教学的策略。
  一、在游戏中引入语法学习
  Unit 5 Helping our parents 的Grammar time板块要求学生能熟练运用句型“What are you doing? Im...” “What is he/she doing? He/She is...”进行对话,且能理解并掌握现在分词的变化规则和现在进行时句型的用法。
  因此,教学伊始,笔者结合学过的Story time板块的内容,和学生一起玩快速反应游戏,让学生看到写有动词或动词词组的图片,就大声说出相应的单词;看见炸弹,就大声说“bomb”。当学生复习了本单元的主要动词和动词词组后,笔者又运用猜图游戏,和他们围绕“What is he/she doing?”和“What are you/they doing?”展开对话:
  师(出示Helen帮妈妈扫地的图)Who is she?
  生She is Helen.
  师What is she doing on Saturday morning?
  生She is sweeping the floor.
  师(出示与语法知识相关的句子)What are they doing on Saturday morning?
  生Mr Brown and Mike are cleaning the car.
  生Mrs Brown is cooking breakfast .
  生Helen is sweeping the floor.
  师What are Jim and Tim doing on Saturday morning?
  生Jim, Tim and Ben are watching TV.
  生Helen and Mike are helping their mother.
  在此基础上,笔者又出示了与“I(we/they/he/she) am(are/is)doing...”相关的干扰性句子,如“Tim and Jim are eating fruit”“Helen is washing clothes”“Mr Brown and Mike are cooking breakfast”“Mrs Brown is sweeping the floor”等,讓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找出不正确的信息。由此,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进行判断,不知不觉就进入了Grammar time板块中现在分词、现在进行时特殊疑问句和陈述句的学习。实践表明,在导入环节运用游戏引入,能够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在游戏中归纳语法规律
  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朗读实践活动和语言输出,逐步发现语言规律,从而达到自主归纳语法规律的目标。借助游戏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备,启发他们自己学习总结归纳语法规律,是事半功倍的做法。
  针对Unit 5 Helping our parents中Grammar time板块的内容,笔者先设计了游戏“火眼金睛”,呈现Story time板块中的现在分词:doing,cleaning,cooking,eating,helping,washing,watching,让学生读一读,然后出示Grammar time板块与现在分词相关的内容(如图1),让学生对比着大声读一读,总结自己找到的现在分词的构成规律。
  当学生掌握了直接在动词后+ing的现在分词形式后,笔者紧接着出示图2,让他们继续玩“火眼金睛”的游戏,看看其中的现在分词发生了哪些变化,有哪些规律。
  通过对图1的学习,学生很快就发现了图2中现在分词的规律:以不发音的e结尾的动词,去e加ing;以重读闭音节结尾的动词,双写末尾字母后加ing。此时,笔者引入“开火车读”的游戏,让学生一个接一个地读图1、图2中的现在分词,以加深印象。之后,出示教材中的语法内容(如图3、图4),让学生小组轮流读,自主搭建现在进行时特殊疑问句和陈述句之间的联系。
  接着,笔者对图3、图4的内容进行了整合,让学生根据图5中的内容,玩“缺词补全内容”的游戏(画线部分的词由学生说出)。
  先由男生朗读问句,女生完成答句。结束后,再由女生朗读问句,男生完成答句,此时,答句中使用的现在分词要有变化。几轮问答下来,学生对现在进行时态特殊疑问句和陈述句的基本结构及表达规律有了一定的认知。在此基础上,笔者让他们在小组里玩“我们一起做梳理”的游戏,围绕特殊疑问句的构成及其答句、问句之间的共同点,畅谈自己的发现,表明自己的观点。最后,笔者和他们一起总结现在进行时句型的基本结构:be动词+现在分词。   此环节,根据学生对语言的认知规律,教师先后融入“火眼金睛”“开火车读”“缺词补全内容” “我们一起做梳理”等游戏,很好地保持了学生对语言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语言的学习由被动听转变为主动探究,并在循序渐进的朗读、观察、对比、讨论中自主归纳出了隐含在语言现象中的语法规则。
  三、在游戏中巧用语法知识
  Grammar time板块的内容设置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句子,提高对句子的感性认识,更好地听说读写。基于这一目标,笔者通过引入“创编顺口溜”“连词成句”“玩卡片”“魔术耳”等游戏,帮助学生理解并运用抽象的语法知识。
  (一)“创编顺口溜”游戏,趣味巩固语法
  让学生死记硬背现在进行时的语句结构,学生定会感到厌烦。为了让这一语法内容的学习趣味化,笔者尝试以“创编顺口溜”的游戏带学生巩固这一结构。如“现在进行时很好记,be动词+动词ing,be动词由主语来决定,两者缺一不可”这一较有节奏感、朗朗上口的顺口溜,让原本较有难度且稍显枯燥的语法内容变得浅显易懂,也让学生很快就记住了现在进行时语句的构成。课后,还有学生创编了自己的现在分词顺口溜:“现在分词形式变化多,有的尾部去掉e,有的尾部双写,别忘加上ing”,巧妙地总结出现在分词的规律。
  (二)“连词成句”“玩卡片”“魔术耳”游戏,轻松操练语法
  理解抽象的语法对小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困难,这就要求教师教学语法时循序渐进。笔者在学生归纳出现在进行时的语句结构“be动词+现在分词”后,设计了“连词成句”的游戏:让学生打开教师发放的信封,将其中颜色相同的纸条归为一类,在规定时间内连词成句,比一比哪组完成得又快又准确。这一游戏对于增强学生独立组织句子的能力大有益处。
  随后,学生进入“玩卡片”游戏:笔者出示两组卡片,一组为人物卡片,另一组为动词或动词词组卡片,要求学生每次分别抽取一张人物和动词卡片,并运用卡片上的人物和动词造句。如有学生抽到的人物卡片上面写着my friend,动词卡片上写着clean the table,他就会说出“My friend is cleaning the table”的句子。“玩卡片”游戏的挑战性非常强,能够直接检测学生理解和运用语法结构的水平。
  最后,学生进入“魔术耳”游戏环节,即通过听声音,同桌两人一问一答,操练问句“What... doing?”及答句。笔者利用多媒体出示做事的人及其做事时发出的声音,问:“What are they doing?”学生判断后快速说出答句:“They are washing.”最后,笔者揭示答案,全班共同检测。
  实践表明,这三个游戏发挥了由点到面、由易到难的作用,激发了小学生爱表达、爱表现的潜能,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让他们在轻松操练中巩固、复习了现在进行时的相关知识点。
  (三)“先填后写”游戏,拓展运用语法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语法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语法规则,以指导他们更好地进行听、说、读、写训练,帮助学生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也就是说,语法学习的最终指向是“用”。让学生在游戏中活学活用语法知识,效果明显。
  通过上述教学,学生已经明确Helen一家在周六早上和中午所做的事情,并能用现在进行时的语句结构进行表达。由此,笔者以“You did a good job. We know Helens family are busy on Saturday morning and afternoon. Whats everyone doing on Saturday evening?”发问,让学生通过描述Helen一家周六晚上的活动,再次操练主要语法点,接着带领他们进入“先填后写”游戏环节。
  为了降低写作的难度,笔者先出示了自己的日记,让学生了解表达的基本结构,然后出示图6,鼓励学生结合Story time板块的内容,进行填空式的片段写作。
  待所有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填空的练习后,笔者给出核心句子(如图7),并提供部分动词词组,要求他们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现在进行时写句子。
  学生完成写作后,笔者再次引入“我们来梳理”的游戏,追问“What do you think of Helens Saturday?”让学生通过回顾Helen周六的活动,培养总结和归纳能力;通过点题“帮助父母”,让学生明白“过快乐、健康、有意义的周末”的道理,凸显单元内容的育人价值。
  在语法教学中渗透游戏,立足单元板块主题创设语言情境,既有效运用了Story time板块的留白,又帮助学生在有意义的情境中到位、综合地理解了现在进行时的语言意义和语言用法,让思维自然而然地走向深处,让语言运用水到渠成,同时提升了审美情感。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关注游戏运用与语法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合理整合内容,巧妙使用游戏,促使学生在自主发现和归纳语法规律的基础上,更好地进行听、说、读、写等语言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1] 王莉娟.浅谈译林新版《英语》Story time教學的最优化[J].小学教学设计,2014(9).
  [2] 夏秋玲.小学英语语法教学不能缺失[J].英语周报(小学教师版),2008(1).
其他文献
摘要:基于“预习单、学习单、作业单的关联性”,对绘本阅读The Upsidedown Browns一课进行观察发现:预习单、学习单、作业单逐级递进,推动英语阅读学习成效;学生使用“三单”开展学习,与学习目标达成情况成正比。得到启示:绘本阅读教学设计应该具有多元化视角和整体性把控;绘本阅读课堂教学应该还给学生学习的自由,教给学生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预习单学习单作业单英语绘本阅读教学  一、预设主
期刊
摘要:以0和1这两个重要的数字为主线,串联初中数学教材七年级上册的主要代数内容(有理数、整式加减、一元一次方程等的相关知识、常见题型、思想方法),构思、研发了一节初中数学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复习课。由此得到初中数学期末复习的教学建议:沿着主线渐次呈现,注意前后关联、上下呼应,选编变式题组并适度拓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期末复习教学主线内容关联变式题组  目前,初中数学期末复习常常按照教材逐章进行,最
期刊
摘要:从一线教师的教学误区出发,指出:“学为中心”的“学”不单指学生的学,而是师生共学、共研究,教学相长;教师的“教”是以学定教、顺学而教、因材施教,适时进退,最终“教,是为了不教”。赏析贲友林老师《圆的认识》教学片段,得出:“学为中心”的“教”应该从“拎出重点,聚焦本质”“直言不讳,厘清认识”“共同梳理,追根溯源”“赏识激励,教学相长”等方面展开。  关键词:学为中心圆的认识教学误区教学赏析  
期刊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体验,引导他们密切联系自身生活,注重综合运用知识技能,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以《中华传统游戏——抓石子》为例,梳理综合实践活动中体验探究方法的运用:在动手实践中体验探究,获得认知;在联想对比中体验探究,丰富认知;在整理归纳中体验探究,深化认知。  关键词:体验动手实践联想比较整理归纳  中华传统游戏由劳动人民自发创编,在民间广泛流传,将其纳入综
期刊
摘要:以考查探究为支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探究并发扬百年老校的历史。相关路径有:确定主题,制定考察计划;考察跟进,丰富资料积累;整理归纳,完善考察成果。  关键词:考察探究确定主题考察跟进整理归纳  中华中学附属小学(以下简称“中华附小”)是一所百年老校。几经更名,原来的“龙江学堂”老校名不复存在,老校的历史正在被世人淡忘。新校舍的落成使中华附小与百年老校的联系越来越少,文化传承不容乐观。有鉴于此
期刊
摘要:为了观察和分析语文课堂上学生如何通过彼此倾听深化对文本的理解,以《月光曲》一课为例,采用“焦点学生完整学习历程观察与关键事件分析法”,以一组学生为主要观察对象,通过观察学生完整的学习历程并分析关键事件,研究学生自身对文字的领悟力和鉴赏力,以及他们之间通过彼此倾听,不断深化对文本的理解过程,从而对语文教学的一些核心问题进行新的反思。  关键词:彼此倾听文本理解焦点学生学习历程关键事件  学生对
期刊
摘要:通过前测调研,发现真正造成学生认识体积含义的障碍有两个:“空间”和“占空间”概念比体积本身更难感受和理解,会越说越糊涂;“表面积”和“质量”是干扰体积概念表象建立和内涵理解的两个重要因素。此外,体积和容积这两个概念有很多相似之处,容易混淆。由此,得到關于“体积与容积”教学的思考:围绕“比较”,在问题解决中建构概念本质;围绕“偏差”,在障碍冲突中领悟概念内涵;围绕“关联”,在猜测想象中透彻概念
期刊
摘要:听贲友林老师的随堂课《分数的大小比较》,真真切切地体悟到贲老师“学为中心”理念的落地生根,感受到学生鲜活的生命姿态,更激荡于来自数学本身的魅力。由此产生教学反思与感悟:要给学生足够的时空和自由去思考和表达;任何学科的基本原理都可以用某种形式教给任何年龄的任何人;每一位数学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位教育者。  关键词:学为中心随堂课听课教学反思  最近,我有幸聆听了贲友林老师的一节随堂课,课题是《分数
期刊
摘要:《抗日战争》一课教学需要引导学生冷静剖析历史,理性爱国,避免出现盲目的民族复仇情绪。设计教学时,创设历史情境,启发学生联系实际、自主探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关键词:民族精神历史情境家国情怀  《抗日战争》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的第16课。在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中,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后段反侵略斗争的主要表现,因此,本课是本单元乃至本册书的重点内容之一。教学中,需要引
期刊
摘要:数学实验离不开一定的实验工具。《正方体的展开图》一课,通过创新实验工具,让思维可视化,帮助学生发现正方体展开图的规律,加深对正方体特点的认识,初步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关键词:正方体展开图数学实验实验工具  借助一定的物质仪器或技术手段,引导学生通过“做数学”来学习和理解数学概念、原理、公式等,是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的基本取向。也就是说,数学实验离不开一定的实验工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