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来源 :学生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jiaguangd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阵地。如何转变教育观念,弃旧汲新,培养出一代有扎实基础,有创新精神,有开拓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教师的首要任务,我们又如何在历史课堂中进行有效的、可行的创新教育呢?
  
  一、教师要有创新意识
  
  党和国家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显然,只有搞好教育,才能兴国,否则兴国就是一句空话,那么如何才能搞好教育呢?目前,进行创新教育可以从根本上改变现状,这是因为创新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教育,而创新能力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第一推动力。因此,作为一名历史老师必须要有创新意识,进行创新教育,努力达到“科教兴国”的目的。
  课堂是进行历史教学的主阵地,教师是课堂教学的领航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把学生领到什么方向,关键在于教师。如果教师没有创新意识,那么创新教育将无法实施,尽管目前有了投影仪、幻灯机和多媒体等高新技术设备,但如果老师只是在课堂中机械地让学生听听、读读、看看。学生照样没有兴趣,也就无法进行创新教学。因此历史老师一定要有创新意识,不断自我充电,不断进行知识、技能的更新,而且还要有创新教育的强烈愿望,精心设计每一节课,不断总结,扬长避短,巧妙地使用各种教学设备,创造性地制作多媒体课件,尽可能地历史再现,让学生身临其境思考、讨论、交流,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这才能脱离旧的教学模式,从思想上行动起来,进行创新教育。中法战争冯子才取得镇南关大捷,法国内阁倒台。假如是当代会有什么情境?有学生说打到法国去;也有说把法军逐出国门;说割地的;说赔款的……但是清政府却签订了辱国条约,学生说军队;说综合国力;也有学生说清政府腐败;说清政府无能。最后讨论、交流形成共识。
  
  二、教师要营造课堂创新氛围
  
  历史课堂教学中每一教学步骤都应多设信息沟,层层递进,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和历史资料,设计适量灵活性较大的思考题,让学生从同一材料或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培养学生积极求异的思维能力。元末农民起义将领朱元璋建立政权,是封建王朝;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后创建井冈山根据地,成立苏维埃。都是农民起义后建立的政权,性质为什么不一样?设计此类思考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争论、辩论,既调动了学生积极运用材料组织新的内容,又训练了他们从同一材料中探索不同答案的求异思维能力。
  当学生对这类讨论性问题产生兴趣时,他们会不畏艰难、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应不失时机地给学生创造学习历史的氛围,加强史料信息的刺激,营造创新教学氛围。
  
  三、教师要为学生巧设创新探索机会
  
  素质教育是培养21世纪人才的教育,学生需要获得能够继续获得知识和能力的科学方法,良好的学习方法,能使学生更好地发挥天赋能力。学生应该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注重培养学习独立学习能力,让他们有更多的自主学习、独立思维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如何去获得知识的方法,以达到培养创新的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交流的多边活动。教师在教学的设计和安排上必须更加注意教法新颖有创意,以便更好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和激励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锐意创新。“重庆谈判”,由学生剖析国、共、美三方心理,代表蒋、毛、赫向世人发表演讲。在教师的解说下,全体同学纷纷发言、辩论,理解和掌握了三方的目的,内战的爆发也在情理之中。教师在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安排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想方设法培养其独立获得知识,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教师要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有位名人曾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有研究表明,讨论式、质疑式的教学有利于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要让学生丰富想象,积极探索求异,坚持独立见解,这要求教师应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通过设疑创设情境,给每一个学生参与的机会。让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知识,大胆进行发散创造。学完《三国鼎立》,“如果诸葛亮多活了20年,蜀汉就能完成全国的统一吗?”,那么这时(每一届)同学们就会积极发言,从而给他们提供了发散思维的机会。
  历史事件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新颖别致、并能唤起学生共鸣的问题。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在进行集体讨论,集思广益。也可以用所学知识求异发散、编写新史。日本教科书事件,日本国内也有反对,被侵略过的亚洲各国公民中不以为然不少,不置可否更多。让学生相互启发、相互交流,从而以创新意识来灵活运用历史知识。日本教科书事件反映了日本国内军国主义存在,战争的幽灵依然未清除,还要给热爱和平的人民带来沉重灾难!怎么办?让学生凭自己的能力去摸索解决新问题,掌握新知识。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也得以真正提高。
  总之,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种认识过程,也是一种探究过程。教育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探索与创造,历史的课堂教学只有学生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很好地进行统一,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逐步培养其求异创造能力。
其他文献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十六年改革时期,中国的思想理论界有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发生了多次的理论争论。这些争论突出地反映了改革时期思想解放运动的基本线索的风貌,本文试
党的十六大提出在新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这一形势下,武陵山区作为一个贫困地区,既迎来机遇更面临挑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武陵山区应发挥资源优势之
生活实践告诉我们,健全儿童入学前就了一定的语言基础,而聋哑学生几乎都要等到进了学校才开始学习语言。他们与同龄的健全儿童在语言基础上有很大的差距。进入学校就读后,由于聋生的听力缺陷和手语的种种不足,教师的讲解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传授知识时,有大量的信息丢失和失真,大大地降低了教学效果。怎样有效地提高聋校的语文教学质量,一直是教师们思考的问题。在平时教学工作中我大胆尝试,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为语文教学注
英语背诵是英语学习的常用手段之一。本文从教学实践角度出发,结合英语语言的教学特点及语言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知识,阐述了英语背诵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形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
期刊
酸性硫酸盐土(ASS)是一种分布于全球的劣质土壤。在广东的珠江三角洲、韩江三角洲和鉴江口岸,这种土壤的分布面积已达到130万亩。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英语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把学生的发展作为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的思想成为英语教学的主导思想。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将课堂教学置于具体的教学情境中,设计各类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体验成功。下面,笔者就如何做到教师设计和实施任务型教学,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师如何设计和实施任务型教学活动  1.传统教学多使用PPP教学步骤,即教师先呈现某个语言项
数学概念是客观世界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数学知识无不是建立在一系列数学概念的基础上的。代数计算、几何论证、概率统计以及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是以数学概念的掌握为前提和保证的,只有加强概念教学,才能使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各种数学能力。  如何对数学概念进行学法指导呢?  1.要从现实生活情境中引入概念  数学概念是抽象枯燥的,因此教学中一定要把概
指出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能力是由观察、实验、思维、自学四方面的能力构成,并论述了学生的这四方面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执政党的执政方式与政治文明有着内在的密切联系.党的执政方式的改革和完善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而我们党要在新的社会发展环境中建设政治文明,实现有效领导,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