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是关注历史的逻辑关系

来源 :历史教学·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yugug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排序题,逻辑关系,浙江卷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457-6241(2013)21-0049-03
  2013年浙江高考文科综合卷第15题考查了秦灭六国的先后顺序,原题如下:
  公元前221年,秦完成统一大业。读下图判断,符合秦灭六国先后顺序的部分排列是
  A.②③①⑤ B.②①⑤⑥
  C.①③⑤④ D.④③⑤⑥
  答案:A
  从立意上看,本题着眼于“国家统一”这一历史主题。秦的统一是其中的最主要核心事件之一,它“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持续数百年的战乱,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秦王朝……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人民出版社《历史》必修一的论述),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但是,此题一面世就面临着两大质疑:一是排序题考查死记硬背,与能力立意、素质立意的高考命题改革方向不符;二是秦灭六国的先后顺序学术界存在争议,以此为考查点并不妥当。
  学术界对秦灭六国的先后顺序存在争议。人民版和大象版教科书都没有明确的先后顺序排列。人教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则这样叙述:
  在统一方略上,秦王采纳李斯的建议,从弱小的韩国开刀,再扫除两翼,最后灭齐。秦王对秦国的劲敌赵国采用离间计,先使赵王杀死名将李牧,自毁长城,随后攻下赵都邯郸并俘虏赵王;引黄河水淹没魏都大梁,使魏都城墙倒塌,魏国灭亡;对楚国,秦王请出老将王翦,并倾全国之兵归王翦指挥,强攻灭楚,此后,灭燕灭齐势如破竹,终于完成统一六国的大业。
  浙江省的选修课程统一使用人教版教科书,这一段话是本题的教科书依据。但是,岳麓版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的表述就与之不同:
  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嬴政运筹帷幄,挥师东进,相继兼并韩、赵、魏、燕、楚、齐六国,在中国历史史上第一次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帝国。
  学术界不同的意见还有很多,或以六国的国君被俘或者投降秦国作为六国灭亡的标准,或以六国的都城陷落、国土事实上被秦国占领作为六国灭亡标准,或以六国的残余势力全部被秦国扫灭作为六国灭亡标准,言人人殊。①
  一般地说,对于存在争议的知识点中学历史教学可以采取回避的办法,人民版和大象版教科书没有明确表述秦灭六国的先后顺序就是基于这一考虑,当然更不会在重大考试中考查这一类存在争议的知识点。但2013年浙江卷第15题却偏偏考查了秦灭六国的顺序,为了回避学术争议,不要求全部列举秦灭六国的顺序,只要求排列部分顺序,可谓险中求新。
  与传统排序不同的是,本题还通过运用命题技术降低死记硬背的层级,破除了简单机械记忆之诮。主要的思路是通过地图入题,从历史地理的视野考查学生从历史地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使本题的考查点侧重秦灭六国过程中的“远交近攻”战略。根据嬴政“远交近攻”的战略,从秦出发攻灭东方六国,结交相对较远的国家,攻击相对较近的国家,赵、魏、韩首当其冲,楚、燕、齐延后。联系地图信息,②、③、④三个国家稍近,①、⑤、⑥三个国家稍远,由此得出,②、③、④三个国家先被灭,①、⑤、⑥三个国家后被吞。如此,C项排列完全不符合“远交近攻”。而答案A是最符合“远交近攻”的战略,从进军路线可以看出,距离秦由进及远确实是②韩、③魏、①楚、⑤齐。再次,从图上信息推敲,仔细分析④、⑤、⑥三个国家,它们同在一条进军路线上,与①、②、③线有明显的不同,据此信息,先灭燕,后亡齐,⑥在前,⑤在后。即B、D也可以排除。可见,通过选项设置降低难度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信息。所以,除了要了解六国的空间位置外,本题并不需要死记硬背六国灭亡的先后顺序,通过历史问题内在逻辑的把握和试题信息的分析,就能够选出答案。与死记硬背相比,这也许是一种更高层级的能力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道排序题无疑是成功的。
  根据时间先后给历史事件、历史概念、历史事物排序是历史选择题的传统命题方法之一。自从进入新课程高考以来,排序题在高考选择题中出现的频率大大下降,主要原因在于排序题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要求较高,又不能很好地承载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与人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等能力考查的目标,考查目标比较单一,存在着死记硬背的嫌疑。因此,要命制出不落俗套的排序题并不容易。但浙江文综高考命题组却屡屡以排序的形式命题,有的比较成功,有的比较平庸。探讨这些排序题的得失,对于排序题命题技术的改进和历史备考教学的优化恐怕不无裨益。
  先看2010年浙江卷第20题:
  下列是孙中山在革命进程中的言论,其先后顺序是
  ①自今日始,吾等之非清朝人矣
  ②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③使全国人民赞成我的政策,我十年之内必能为中国造二十万里铁道
  ④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②①③④ D.②③①④
  答案:C
  由于试题中有些引用材料不是出自教科书的正文部分,所以,当年此题一出就被讥为偏和怪。仔细推敲,其实不然,此题以材料为载体,涉及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等多项考查目标。用什么材料来再现中山先生的革命历程?他的言论当然是第一手资料,直观、具体、形象,隐含丰富的历史信息。所以本题貌似考查材料在教科书中的出处,实则考查对孙中山革命历程的认识:在什么样的历史遭遇下,中山先生有什么样的历史认识,这些认识之间存在递进关系,在不断的革命实践中,认识不断加深,革命不断推进。其中①②两则材料反映的是谋求推翻清王朝的革命主张,显然是辛亥革命前的言论,而③则是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致力于发展实业,尤其是铁路建设的事实,材料④反映的则是北洋军阀割据的时代背景。因此,本题除了①②之间的顺序要通过识记教科书正文“兴中会的纲领”加以确认外,主要是要求考生透过孙中山的主张反推时代背景,从而排出准确的顺序,识记要求不算太高,更不能谥以“死记硬背”。此外,本题的价值还在于通过四则材料从一个侧面展现孙中山艰辛的革命历程,进而让学生感受他为寻求救国之路百折不挠的探索精神和与时俱进、愈挫愈奋的革命品质。所以,笔者以为,从总体上看,此题可以称得上是基于主干知识、考查学科能力、感受人格魅力的好题。   如果说第20题是成功的尝试,那么,2011年高考浙江文综卷第13题就有待商榷了:
  瓷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之一。图8是宋代部分名窑分布示意图,符合钧窑、定窑、景德镇窑、耀州窑排列顺序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④③ D.②③④①
  答案:D
  很显然,此题是在前一年时间排序的基础上,以历史地图为载体,探索了空间排序的命题和考查。历史是基于时空坐标上的人类活动,此题一改以往的排序题大多关注时间的窠臼,引导教学关注历史发展的空间问题,其中有深意存焉。但是在具体操作上,本题最后的指向却更多的是死记硬背。虽然试题提供了历史地图的材料,但本题最需要的还是对教科书具体叙述的记忆,具体见于人民版《历史》必修二:“唐宋以来,各地瓷窑所产瓷器各具风格。河北定窑、河南钧窑、江西景德镇窑、浙江龙泉窑、陕西耀州窑等名窑以其产品的质量闻名天下。”本题只是在识记教材课文基础上,加了几个省区的地理位置的考查,对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要求并不突出,而调动的则是比较细小的历史知识。虽然教科书中有一个“自我测评”:“在地图上标示出定窑、钧窑、景德镇窑、龙泉窑和耀州窑的大体位置。”但是,这样单纯考查教科书中对非主干知识的表述,考查目标是单一的。从知识的性质来说,教科书对几大名窑的叙述也仅仅是典型列举式的介绍而已。因此,对于中学生的历史学习而言,识记名窑的名称和位置在某种程度上是比较“单调”和“无趣”的知识,谈不上非常有意义。如果说“教教科书”是中学历史教学长期以来形成的痼疾,那么,此题无疑是加剧了这个老毛病。
  从历史命题的角度看,排序本身与试题价值无关,关键在于考查目标的多元和充分实现,以及对中学历史教学的正向引导。任何高质量的排序题都不应是简单的记忆,而应该关照历史事件、历史事物和历史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具体地说,排序题的命题路径不外乎以下几种:
  1.分析政策为历史活动排序。2013年浙江卷第15题即这一类型,同样的命题思路也可以考查“晚清政府的经济政策”“纳粹德国的扩张过程”“新中国的外交活动”等历史活动的顺序。
  2.分析因果为历史事件排序。考生能够通过分析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确定先后顺序。例如“华北事变”“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等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就可以通过分析其内在的因果关系来确定;经济史中“土地改革”“三大改造”“八字方针”等政策和事件,也有内在的因果关系。
  3.分析背景为历史现象排序。前述孙中山革命言论的排序题就属于这一类型。随着生活史考查的升温,以社会生活现象为主的历史现象排序将会越来越多,因此,在历史学习要尤其重视历史阶段特征的掌握,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分析现象背后的历史背景。
  总之,排序题的命题坚持考查逻辑关系的立场,试题才有价值;教学中关注历史逻辑关系的梳理,学生才能获得相应的学科能力。
  【作者简介】潘晓军,男,1981年生,浙江新昌知新中学历史教师,主要从事中学历史教学研究。
  徐金超,男,1974年生,中学高级教师,浙江新昌知新中学教师,主要从事中国思想史和中学历史课程教学的研究。
  【责任编辑:王雅贞】
其他文献
甲午战争前,日本报纸开始对中国海军进行报道。观其报道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有关中国海军主要是北洋舰队、南洋舰队、福建舰队对朝鲜出兵的军事动向,如6月13日《支那的北洋舰队》,6月14日《清兵和北洋舰队》,6月20日《支那军舰的停泊地》《支那军舰果真会来吗》,6月21日《清舰五艘》,6月27日《清舰的指挥官》,6月28日《福建舰队北行》,6月30日《支那舰的煤炭缺乏》《广东舰队的北行》《仁川港停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4月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持續推进网络提速降费,更多惠企利民。  会议部署落实《政府工作报告》要求,进一步推动网络提速降费,提升网络和服务质量。  一是大力推进5G和千兆光网建设应用。开展千兆光网升级和入户改造,推动城市基本具备固定和移动“千兆到户”能力,今年实现千兆光网覆盖家庭超过2亿户。推动宽带网络实现行政村普遍覆盖,并向生产作业区、交通要道沿线等重点区域延伸。  二
[关键词]神入,想象,情境,同理心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1)17-0020-03    今年5月19日,广州市中学历史老师《资治通鉴》读书会本学期第二次活动,仍在铁一中学进行。会上我们读了刘备伐吴,为陆逊所败,到白帝托孤的这一段。    夷陵道陆逊破敌    魏文帝黄初三年,即公元222年,刘备伐吴大军进至夷陵,与吴军相拒。刘备使出诱敌之
2017年高考天津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第12题,以近年来轰动国内外、引发学术界和社会广泛关注并持续热议的西汉海昏侯刘贺墓葬考古发掘成果为切入点,依据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和2017版考试大纲,以最新考古发掘材料及相应评价观点与经典传世史料和学术研究结论等相结合,搭建试题情境,突出体现包括对史料的理解、认知,对历史事实与历史分析(解释)的联系与区别、对经典传世文献记述与最新考古文物材料的关系及其客观评价认知
关键词微课,主题立意,工业革命,工厂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5)03-0056-05  “微课”,自2010年从广东佛山兴起以来,受到各级各类学校和各学科的关注,不论是中小学还是高校,都积极参与到“微课”的建设和评选活动中。笔者所在的学校不仅举行了校级各学科师范生的微课比赛,还参加了华东师大的C20慕课联盟微课比赛。作为指导教师,对微课,笔者经历了从关
[关键词]革命阵营,社会革命党,布尔什维克-  [中图分类号]K10 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7—6241(2007)11—0005—07    《苏联共产党历史》说“布尔什维克是俄国最大的政治力量”“它在国内革命时机成熟的条件下领导无产阶级取得了二月革命的胜利,社会革命党与孟什维克利用了人民的胜利,趁着革命的浪头爬上领导地位”。以后的教科书基本上都沿用这种说法,其实,推翻沙皇
甲午之后,严复从海军先驱到启蒙之父的转变,表征着洋务时代的终结和启蒙时代的开端。严复译介的进化论以一个变动的、进化的、竞争的新宇宙观、世界观颠覆了古典中国的意义世界,并激发了国人救亡图存的民族主义和改革意识。严复“开民智”的启蒙主义,深刻地影响了清末和五四两代启蒙知识分子之“改造国民性”的思想,在近代中国思想史上,严复第一个发现“自由”的现代性核心意义。其“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的西方文明观,超
?眼关键词?演君主集权,制度,人事,皇权  ?眼中图分类号?演G63 ?眼文献标识码?演B ?眼文章编号?演0457-6241(2014)17-0043-03  2014年全国卷II文综第27题如下:  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A.皇权渐趋衰弱 B.君主集权加强  C.内阁取代六部 D.首辅权力失控  此题正确选
莫斯科保卫战从1941年9月30日持续到1942年4月20日,两军参战人数在某些阶段达到700万,是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人数的2倍,两军损失人数也是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2倍、丧生、失踪、被俘或严重受伤人数达250万,其中苏联方面为190万。在战争结束后,朱可夫元帅曾命令其副官粗略统计一下部队的损失人数,当副官将数据呈报他时,朱可夫立即命令:隐瞒起来不准给任何人看。  1941年10月16日,莫斯科发生洗
【关键词】演人文课,传统文化,人文价值,微课  [中图分类号]G63 眼文献标识码{眼文章编号}0457-6241(2015)11-0030-03  美国《新闻周刊》曾评选出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国家文化及这些国家的20个文化符号。其中中国和美国文化的影响力位居前列。评选出的中国文化符号有:唐帝国、孔子、汉语、长城、道教、孙子兵法、丝绸、京剧,等等。传统“文化符号”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