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核心概念 关注教学逻辑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yden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本单元的要求是:通过了解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渊源,认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的初步实现。具体到这一课则包括以下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权利法案》的颁布、责任内阁制的建立和1832年议会改革等。通读教材后我发现它们都与君主立宪制这一核心概念有着严密的逻辑联系,因此,教学中围绕“君主立宪制”的核心概念,以相关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发展进行探讨,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认识英国民主政治进程特点,并探讨这一制度创新的重大意义。同时,通过这一设计培养学生客观评价历史事物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君主立宪制,或立宪君主制,或称“虚君共和”,是相对于君主专制的一种国家体制,是在保留君主制的前提下,通过立宪,树立人民主权,限制君主权力。英国国王权力受到议会权力的限制,这一状况在中世纪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
  英国历史学家马考莱在总结中世纪英国政治制度时指出,国王的权力虽说很充分,却受三大宪政原则的限制……其一,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立法。其二,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征税。其三,他必须按国家法律掌管行政,如果他违背法律,其谋臣及代办官员应负责任。在都铎时代,即使是在紧急情况下开明的伊丽莎白一世想通过劝说议会征税十分困难。都铎王朝后,信奉专制的斯图亚特王朝的国王们与议会的关系日益紧张,从冲突走向对抗。在这种情况下国王的专制引发了革命。
  一、光荣革命和《权利法案》的颁布——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649年议会把专制的国王查理一世押上断头台,但这并没有解决问题。掌权的克伦威尔实行专制独裁统治严重威胁了议会,其去世后英国社会又陷入动荡。期盼稳定的议会被迫又迎回了斯图亚特王朝的查理二世,专制王朝复辟。查理二世和继任的詹姆斯二世力行专制,这又引起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所代表的议会力量广泛不满。但与封建力量相比,当时的资产阶级并没有绝对优势。暴力革命的方式也被证明无力解决议会和国王的矛盾,这样,主张专制者和主张议会主权者的双方妥协便是唯一可能的道路。妥协的高潮便是1688年的“光荣革命”。1688年,英国议会邀请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她的丈夫承袭王位,共同统治英国。这次不流血的政变,历史上称为“光荣革命”。
  光荣革命中议会和继任的新国王达成了妥协,“邀请”可以表明议会处于主人地位、继任的客人——新国王要听从主人的安排。新国王愿意听从吗?如何维护“主人”权力,限制“客人”权力?继续革命吗?英国人给出了自己的回答——通过法律来限制王权。其中,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影响最为深远。
  正如普拉姆评论说:“制服议会的每一个策略都失败了,下议院在1689年所享有的自由和独立是1641年之后从来没有过的。除了自由,他们还在政府中有了某种永久性的位置,他们知道这一点。查理一世已被处决,詹姆斯二世已经逃亡,从此最高权力究竟在哪里已经不再是问题。”
  1689年后英国国王开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君主立宪制逐渐确立起来。但是我们要注意的是,1689年后的英国离民主制仍然有很长的一段距离,新国王玛丽和威廉依然拥有控制政府的权力,特别是行政权。但正如马克思所说,“正是随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在英国才开始了资产阶级社会的巨大发展和改造”。
  二、责任内阁制的确立和议会权力的扩大——君主立宪制的发展
  《权利法案》颁布后,一系列“偶然”事件的发生使得国王权力进一步被削弱、议会权力进一步加强,责任内阁制度被确立起来,君主立宪制也不断发展。
  由于威廉和玛丽没有子女,玛丽的妹妹安妮(1702—1714年在位)继承了他們的王位。1701年,议会通过了《王位继承法》,由于安妮没有继承人,生病的威廉三世也没有指定的继承人,《王位继承法》决定不将王位授予天主教的王位觊觎者,而授予信奉新教的索菲亚或者她的后裔。1714年安妮死后,王位传于索菲亚之子乔治,他是汉诺威家族的第一位国王(乔治一世)。
  汉诺威王朝的前两位君主,由于不懂英语,又不熟悉英国政风民情,因此只是乐于做“虚君”,很少去料理国务。渐渐地,他们不再参加内阁会议了。于是内阁大臣们自己先聚在一起商定对策,然后将结果提交国王认可。
  从上面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英国内阁制的形成过程充满了历史的偶然。偶然体现在威廉和玛丽以及继任的安妮女王继承人的缺失,继任的新国王乔治不懂英语又不了解英国国情。但其又有一定的必然。议会的《王位继承法》产生了重要影响力,这是议会权力高于国王权力的必然体现。
  随着责任内阁制的逐步确立,国王的权力进一步缩小。1742年,当议会指责沃波尔对西班牙战争应对失当时沃波尔被迫辞职。1756年,当纽卡斯尔领导对法战争中的笨拙举止激怒议会时,纽卡斯尔也不能自保。在这两个事件中乔治二世全力支持他手下的大臣,但完全不起作用。但民主政治在这一时期真正确立了吗?请看下面一则材料。
  民主的基本原则——职位流转,在18世纪的英国议会中基本没有实行。上议院成员主要为拥有头衔的贵族和主教,下议院成员则通常是没有头衔的土地贵族和资产阶级。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下议院中,有超过半数的成员是有直接关系的贵族,有超过四分之三的成员来自数代以来握有议会席位的家族。
  三、三次议会改革——民主制度的确立
  工业革命时期,城市特别是新兴城市人口不断增加,但英国的选举制度却没有较大改变。例如,新兴的工业城市曼彻斯特和伯明翰等,没有任何的选举名额。经济和政治的不协调发展使得资产阶级特别是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日益不满,强烈要求改变选举政治中的不公平现象。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工业资产阶级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必须同贵族进行一次新的斗争。大部分激进人士把注意力集中在下议院的代表选举中。他们认为只要下议院的控制权把握在土地贵族手中,那么建立一个能惠及整个国家的法律体系就没有希望。1815年特别有利于土地贵族利益的《谷物法》的通过便是一个非常有力的证明。这次斗争的结果便是《1832年改革法案》的通过。   1832年6月,议会改革方案通过。56个选区被取消,31个选区各减少1个议席。余出的143个议席中,各大新兴工业城市得到65个。在选民资格方面,城市居民年收入或者交纳房租10镑以上者有选举权;农村中年收入10镑以上的土地所有者和年收入50镑以上的租地经营者享有选举权。
  因为有着严格的财产要求,改革后拥有投票权的人依然比较少。但是《1832年改革法案》仍是近代英国发展历程中最重要的举措之一。1832年,尽管工业精英没能掌控英国政权,但在接下来的数十年里,权力的天平已然逐渐倒向了他们。更为重要的是,该法案开创了进一步扩大公民权的先例。若制造商代表要参与到国家管理中来,那人数更多也更可靠的工人群体为何不能有自己的代表呢?
  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进行,《1832年改革法案》远远不能满足一个迅速发展的英国社会要求。扩大选举权成为大多数改革倡导者们追求的目标,他们相信在现有制度框架内能够实现英国发展所需要的转变,他们相信改革而不是革命。
  在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下,1867年8月15日《改革法案》出台。这一法案大大扩大了针对议会选举的代表权,选举人数量几乎增加了一倍,从之前的一百万人增加到约二百万人。在各选区内,只要是为自己财产交税达10镑及以上租金的人,都有选举权;在各郡内,任何凭借自己土地收入达5镑及以上或每年付12镑及以上租金的人都有选举权。财产限制进一步降低,选举人数进一步扩大,英国的民主制度向前推进一大步。
  1884年,英国又进行了第三次议会改革。第三次议会改革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普选权,按人口比例重新划分选区。不久议会又取消了竞选议员的财产资格限制,实行议员薪俸制。1918年,议会实行第四次改革,让年满30岁的妇女得到选举权。1928年,经过第五次改革,全体成年妇女获得选举权,民主制度终于确立。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围绕君主立宪制这一核心概念,我们会发现英国人正是通过渐进的和平的改革之路确立和发展了英国的民主政治。光荣革命增强了英国议会的地位;《权利法案》从法律上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国王权力;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进一步确立了国王的“统而不治”和议会的优势地位;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则从议会选举方面进一步摆脱了土地贵族等传统因素的影响;1867年和1884年的议会改革则通过降低财产限制甚至取消财产限制等一系列手段扩大普选权,从而推动了民主制度的最终确立。从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们也看到英国近代政治发展的两大历史趋势,从专制走向民主,从人治走向法治。而這一切对19世纪“英国世纪”的到来给予了重要的政治保障!
其他文献
2017年9月15日,在江苏省宜兴中学举办的历史名师工作室活动中,笔者有幸聆听了李惠军老师教授《秦始皇》一课。在李老师纵横捭阖的讲述中,我忽然意识到历史教学并不仅仅在于让学生知道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教学传递一种情怀:求真与热爱。这既是我们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理想归宿。拨开历史的层层迷雾,探寻历史的真实,这是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因了解而理解,因理解而敬畏、热爱,这是学习的终极目的。现以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 教育”已经与我们“零距离”接触,互联网对于教育带来的不仅是获取信息的便捷化、教學方式的现代化、探究途径的多元化和数据统计的精准化,而更多的是对教育教学方式,师生互动合作,学习探究深度、广度的冲击和革新。随着学科教学对核心素养的聚焦,在“互联网 教育”的背景下,有效提升教学实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尤为重要。基于此,教师可以进行历史主题化教学探索,使高中历史教学在信息技
萬物构成
期刊
还记得看过的动画电影《马达加斯加》吗?那些逃离了纽约中央公园的动物被企鹅帮一直带到了遥远的非洲,登上了一个神秘的大島……  狐猴,狐猴,萌萌哒!  马达加斯加的动植物种类太丰富了,大约有20多万种,而且很多是世界上其他地方没有的生物,比如狐猴和许多少见的变色龙。不过,这里却找不到凶猛的五大兽,跟非洲大陆完全不一样,好像一片世外桃源!  快来看!这些猴子太有意思了!灵活的四肢和尾巴像猴子,大大的眼睛
春天,花兒都赶趟似的纷纷绽放。它们五颜六色、娇艳欲滴,还散发着醉人的芬芳。在游客眼中,这些花儿是温暖春天的使者,是辽淘大地上最美丽、祥和的景色。然而,谁又知道,每年此刻,花儿都异常焦急。它们在望眼欲穿地等待着自己的“客人”,以完成生命的传承。  当成熟的花粉落上柱头,花儿便能松一口气,期待着新的种子形成、新的生命诞生,这个过程叫作“传粉”。有些花儿是双性花,它的雌蕊和雄蕊距离很近,花粉很容易沾到柱
问题教学是提升学生歷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问题教学的核心环节是设计出符合学生发展的好问题。那么,如何才能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好问题呢?笔者现以《鸦片战争》一课的教学为例,对问题设计的一般路径进行概括。  一、分层性设问  要想使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落地,就必须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中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积淀有限,对历史的理性认识不足,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进行分层设问,从而提高问题的
在很多人心中,地衣是一种植物,还被称为“大自然的拓荒者”。这一期,我们就来介绍一下这种特殊的植物吧!  地衣其实是藻类和真菌共生的复合体,被列为地衣植物门。  构成地衣的藻类,通常是蓝藻中的念珠藻属和单细胞的绿藻,真菌则属于子囊菌和担子菌。  藻类能进行光合作用,真菌则可以吸收外界的水和无机盐。  地衣耐旱、耐寒,能在荒漠中生长。  地衣是藻类和真菌共生在一起的特殊植物,一般某种地衣中的真菌和藻类
在东非大陆的赤道上空飞行时,从机窗向下俯视,地面上有一道气势宏伟的“刀痕”呈现在眼前,这就是著名的东非大裂谷。  这条裂谷长度相当于地球周长的1/6,是世界上最大的裂谷带,常被叫作“地球的伤疤”。但这个“伤疤”并不丑陋,反而给非洲大陆带来了无限美丽的风景。  强烈的火山运动带来了深陷的湖泊和奔腾的河流,加上气候的助力,裂谷带分布着茂密的森林、广阔的草地……生存在此的物种在动荡不安中适应不断变化的环
热点材料    2009年8月20日,国务院总理、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组长温家宝主持召开领导小组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关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西部地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会议认为,要坚定不移地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支持西部地区抓住机遇,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积极调整经济结构,着力提高发展质量,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化解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中国自19
陶爾米纳小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