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阅读教学中的情感和价值观的渗透

来源 :少年写作·师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qiu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如何加强情感和价值观的渗透呢?一、在作者、或作品主人公、或时代背景简介中加以渗透。二、在文本分析中加以渗透。 三、在诵读中加以渗透。 四、在拓展中加以渗透。
  【关键词】 阅读教学 情感 价值观 渗透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67X(2014)12-028-01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从三个维度来设计课程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语文课程标准出台前的语文教学大纲主要从“知识与能力”的角度来设计课程目标的,很少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际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特点,是语文教育的生命之源。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助理刘谦说过,“在人的发展中,最核心的东西是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然后是能力,最后才是知识。”可见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些非智力因素在人的发展中有多么重要。可是,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的教师往往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些非智力因素的存在,单纯地突出语文的工具性,忽视语文的人文性。因此,语文阅读教学很有必要加强情感与价值观的渗透。
  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如何加强情感和价值观的渗透呢?
  一、在作者、或作品主人公、或时代背景简介中加以渗透
  下面我们以《少年闰土》的教学为例,从作者、作品主人公、时代背景简介中说说如何加强情感和价值观的渗透。
  《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所写的短篇小说《故乡》。鲁迅是小学生比较熟悉的作者之一,原名周树人,他的梦想是想当一名医生,他在《<呐喊>自序》中写道:“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象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后因电影事件,弃医从文。他说:“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于是,他用手上的笔,发出了炮弹的威力,他用入木三分的思维,找出了民族的恶疾,走上了一条用文学作品来抨击黑暗的社会、改良人生的道路,成为一名勇敢的斗士。简介鲁迅就是焕起学生对鲁迅的崇敬之感,学习鲁迅“横眉泠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高尚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做一个新时代的“民族英雄”。
  二、在文本分析中加以渗透
  科威特著名女作家穆尼尔·纳素夫说过:“母爱不仅仅是指母亲对孩子的爱,也包含孩子对母亲的爱。”国学大师季羡林曾写过反映母爱的系例散文,《怀念母亲》是其中的一篇,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国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思念和悔恨,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和崇敬。这篇感情真挚的散文是阅读教学中渗透情感与价值观的样本,学生可随着文中作者的感情线索受到感染和教育。文章开篇直抒胸臆:“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那个母亲;一个是我的祖国母亲。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两个“同样”表达了作者对两个母亲一样深厚的感情。结尾照应开头,“我在国内的时候,只怀念,也只有可能怀念一个母亲。现在到国外来了,在我的怀念中就增添了一个祖国母亲。这种怀念,在初到哥廷根的时候,异常强烈。以后也没有断过。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着我度过了在德国的十年,在欧洲的十一年。”通过前后照应,对母亲的怀念得到了升华。
  围绕下列问题让学生合作探究学习,在理解中得到感情的体验,增强对生母的爱戴和感恩之情,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由此奠定自己的价值观。
  1. 哪些语句表达思母之情的?哪些语句表达思国之情的?
  2. 你是如何理解下面句子的:①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②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③我想到故乡,故乡里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④我不开灯,又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一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⑤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⑥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三、在诵读中加以渗透
  诵读历来是母语教学的看家本领,是增强情感的重要因素,诵读有助于学生体会作品中的节奏和情感。散文、诗歌等最适合学生诵读,俗话说:“情动于中而行于言”,在诵读中,学生会体会到《怀念母亲》中浓浓的母爱和永不变的爱国情,《桥》中的人情美,《最后一头战象》中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和人与动物之间的深情厚谊。又如臧克家的《有的人》可通过反复诵读,领悟到“活”与”“死”的真正内涵,爱与恨的真谛。
  四、在拓展中加以渗透
  阅读教学单纯地靠几册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加大拓展的力度。在拓展中加强情感和价值观的渗透。如在《怀念母亲》的教学中,我们拓展学习季羡林的《永久的悔》,两篇文章的内容互补,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领会《怀念母亲》一文的主旨,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教育与熏陶。
  总之,刘勰说得好,“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塑造灵魂、健全情感、完善人格、培育精神,这应该是阅读教学的目标指向和价值追求。我们语文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将情感教育和正确价值观的追求渗透到阅读教学中去,把学生培养成有感情、有理想、有知识的一代新人。
其他文献
【摘要】 若无实效技巧,谈何成功解题?不论学习哪一门学科,都存在着一定的技巧,数学解题亦是如此。良好的解题能力可以有效提高初中生的解题效率,促进成绩的增长。但是在以往的教学中,很少有教师会关注到这一点,并坚信“题海战术”才是提高解题效率的关键。对此,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撰写此文,旨在论述如何有效培养初中生数学解题技巧,以此提高初中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 初中生 数学 解题技巧 效率  【中图
期刊
【摘要】 书面表达是中学生学习英语应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它要求学生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具备一定的审题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和评价能力等。  【关键词】 英语教学 书面表达 问题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67X(2014)12-019-01  《英语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写作提出了一定的要求,然而从近几年的考试情况来看,学生书面表达错误较多
期刊
【摘要】 导学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高中数学导学以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为出发点,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自学行为,通过丰富、有趣的课堂设计,提高学习互动和思考,进而从根本上提升教学质量。所以在高中数学中做到有效导学既是教学需求,同时也是高中数学教学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高中 数学教学 导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67X(2014
期刊
【摘要】 随着年级的升高,高年级的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会有很明显的表现层次差异,即掌握的知识、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层次差异会越来越明显。数学课堂练习环节是达成教学目标的必由之路,是课堂教学目标的落脚点。设计有效的课堂练习,会使学生扎实牢固掌握并运用一节课的知识点。练习题的设计偏多或者偏难会使课堂难以达到短时而高效的教学目标,所以课堂练习只有依据不同课型科学合理设计,才能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才会达到小
期刊
【摘要】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为语言文字运用。一年级学生正处于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入门阶段,识字量少,词句积累也少,那么,一年级语文教学,又该如何进行语用实践呢?  【关键词】 语用 创设情境 循序渐进 精选落点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67X(2014)12-018-01  2011年
期刊
【摘要】 语感,就是人们对语言的感受能力。英语语感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的感觉,包括听说活动中语音的轻重缓急、语调抑扬顿挫,以及由听说内容而带来的情感色彩的感受等。语感的培养如同乐感、美感的培养一样,并不是高深莫测、不可琢磨的,只要我们能找到一条有效的语感培养途径,不断地发挥学生的潜能,高品质语感的达成就一定会成为现实。本文着重探讨了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英语教学 语感培养
期刊
【摘要】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运用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巩固知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关键词】 故事 初中化学教学 激发学习 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 巩固知识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67X(2014)12-025-01  初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对故事依然有着不可抗拒的兴趣,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有效地、恰当地利用
期刊
【摘要】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对于高中数学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在国内的高中数学教学中,各类新型教学方法与手段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主题式教学因具有诸多优点而深受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欢迎。本文结合高中数学教学现状,简要分析了主题式教学实践中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 高中数学 主题式教学 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67X
期刊
【摘要】 语文素质教育的落实最终要体现在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培养学生人文精神这一层面上来,古代教育理念对当前初中语文教学有着深刻的借鉴意义,当前新课程标准明确表示,初中语文教育不仅要提高学生语文层面的知识素养,还要提高学生人文社科及人文精神的素养。而古代教育理念一直遵循着传统的六德(智、信、圣、仁、义、忠)六行(孝、友、睦、姻、任恤)、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的社会化教育。这就对当前初中语文教
期刊
【摘要】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景。”所以创设情境成了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结合学生身边的实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不但可以提高学习的兴趣,激发求知欲望,而且可使所要学习的问题具体化和形象化。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关键词】 数学教学 情境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2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