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为体 兼容中外 北京语言大学内涵发展的学科建设

来源 :北京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bwjb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语言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高等学校,创办于1962年,是一所特色鲜明的大学。她的前身是由周恩来总理亲自批示组建的“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作为一所以对外国留学生进行汉语和中华文化教育为主要任务的国际型大学,学校为对外汉语教学的人才培养和国家汉语国际推广战略的实施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可以说,学校记录了新中国来华留学生教育和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的足迹,也见证了新中国对外政策逐步走向开放的历程。
  北京语言大学学科建设的总体布局
  50年来,学校在保持汉语国际教育领域优势的同时,着力提升协同创新能力,积极发展相关学科,已经由一个以教授留学生汉语为主的单科性学校,发展成为以语言教学与研究为鲜明特色,兼备外语类院校与人文社科类院校双重特征的多科性国际型大学。学科是教学、科研的平台。学科建设是体现办学特色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是聚集和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作为一所特色鲜明的大学,在学科建设中,学校不求盲目的做大、做全,而是突出重点,发展内涵,初步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学科结构,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校在充分发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科群、“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国家重点学科优势的基础上,先后获得了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两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形成了语言为体(即语言教学与研究为特色和优势),中外(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两个一级学科)比翼齐飞、相互支撑,相关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格局。学校目前拥有本科专业25个,硕士专业30个,博士专业15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学科门类涵盖文学、经济学、历史学、法学、工学、教育学和管理学等领域;国家重点学科1个,北京市重点学科10个。
  围绕国家示范基地的建设目标 构筑汉语国际教育学科群
  
  近年来,学校提出以特色创一流的理念,旨在以学校的个性特征为基础,结合社会需求,以特色学科、高素质师资队伍为支撑,不断升华办学理念,凝练办学特色,坚持可持续发展。学校的办学特色就是要立足在汉语国际教育和弘扬中华文化上,在国家汉语国际教育战略的指导下,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为汉语国际教育的实践推进和学科建设提供更为全面而有力的支撑。为此,学校在提升各重点学科建设力度的同时,整合相关力量,着力建设跨学科、应用型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科群,着力开展了三大课题:一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科群建设”,以特色学科建设为重点,着力建设跨学科、跨文化、应用型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科群;二是“以培养高精尖汉语人才为目标的留学生汉语教育研究”,以留学生汉语本科教育与教学为基点,连通留学生短期教育、进修教育特别是研究生教育,以国际汉语教学基地为依托,整合留学生汉语教育各个层次的教学模式和理论研究的优势,进一步加深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三是“海外孔子学院教学模式研究”,是为了提供可供推广的教学范式,在规范性汉语教学中起到规范教学和保证质量的作用,目的在于为海外孔子学院的汉语教学与文化传播提供一套适应海外实际、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教学模式。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群建设
  北京语言大学是全国第一批设立对外汉语本科专业的院校之一,也是全国最早设有对外汉语教学专业方向的博士点院校之一。学校的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正是以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为中心而凝练学术方向的,在我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领域有着显著的优势和特色,于2001年被确立为国家重点学科,2007年在全国重点学科“十五”建设成就考核评估中取得学科第一的优异成绩。围绕该学科构建的学科群,现有5个研究方向: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研究、对外汉语教学、汉语习得与认知、语言测试、语言信息处理。
  学校不仅特别重视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在学校总体发展和学科体系建设中的重要地位,而且还高度重视它在我国同类学科发展中所肩负的引领作用,下大力气整合多种资源,为本学科的发展搭建了宽广而坚实的学术平台。该学科学术平台有以下几个重要组成部分: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对外汉语研究中心;4个校级实体研究所——中国汉语水平考试中心、应用语言学研究所、语言信息处理研究所、汉语国际教育研究所;2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对外汉语实验教学中心;两种语言学核心期刊——《世界汉语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该学科现已形成一支专业结构完善、年龄分布合理、人员精整、协作精神强的学术团队。
  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具有综合性和跨学科性,它是整个学科群的核心,涉及到汉语言文字学、理论语言学、应用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不同的学科领域。对外汉语教学在研究方向上可分为“道”和“术”两个层次。前者是这个学科的基础研究,后者是这个学科的应用研究。
  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包括以下4个方面,而每个方面又包含不同的学科方向,围绕对外汉语教学这样一个研究核心,构建出放射状学科群落:一是本体论——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本体研究。包括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语音研究、汉语语法研究、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词汇研究、汉字研究、语义研究、篇章研究等。二是认识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研究。不仅要了解所教的语言,而且还应该了解教学对象。具体包括第二语言学习理论的研究、汉语二语习得过程的研究、具体个案的专题研究、学习策略的研究、学习动机的研究等。三是教学论——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教学法研究。目的就是用最短的时间、最有效的手段来提高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和语言运用能力。四是工具论——对外汉语教学手段与教学工具研究。对外汉语教学除了研究教什么、怎么教、怎么学之外,还应该研究各种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工具,学校把这个层次称作“器”的层次。
  
  凝练中国文化与国际汉学学科群 全方位服务于中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国家战略
  促进中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让中华文化“走出去”是学校的时代使命和责任,这一学科群的建设因此也成为学校重点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服务于中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国家文化战略,学校充分发挥办学特色和学科结构的特点,围绕“推广汉语、弘扬中华文化”的办学宗旨,不断凝聚学术力量,凝练学科方向,以拥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并同为北京市重点学科的中国古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文学文献)为主,凝聚成中国文化与国际汉学学科群。   北京语言大学校内所拥有的学者群体,以及校外已形成持久协作关系的院校和学者群体,不仅规模稳定、结构合理,而且初步体现出注重中国思想史研究、中国文学史研究、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之“文史兼通”“中外兼容”的特色。
  学校在开展与北京市共建项目“首善之区文化建设与留学生博雅教育”“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的基础上,正式成立了“首善之区文化发展与传播研究中心”和“世界宗教研究中心”,并成功举办了“首善之区文化建设与大学教育高层论坛”“社会文化建设与当代大学的责任高层论坛”及“宗教研究与社会和谐国际论坛”,产生了积极广泛的影响。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是学校较早在全国单独获准设立的博士点之一,其最富特色的研究方向为中外文学评论和文化理论比较研究。站在当代文学理论的最前沿,注重比较文学的跨学科与跨文化研究,对全球伦理建构进程中我国经典思想的作用进行新的审视,首倡面向来华留学研究生的“中国学”高端课程,形成了本学科在全国独特的优势。本学科打造的“中外学者高端论坛”与“国际文化讲坛”,已成为学科发展的重要品牌。
  多年来,本学科群学术骨干出版和发表了大量论著。其中,累计发表在国内外学界公认的权威学术刊物《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艺研究》杂志和海外A
其他文献
摘 要:教学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健全是一项系统工程,而教学督导作为高校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开展情况对学校的教学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学校教学督导工作为例,根据多年的教学督导工作经验,对如何做好教学督导工作展开探讨和思考。  关键词:教学质量;教学督导;组织建设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目前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题,各高校为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关键词: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实验动物学  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    云计算是一种通过互联网,以服务的方式提供动态可伸缩的虚拟化资源的计算模式,它将计算任务分布在大量依靠网络连接起来的硬件平台上,使用户能够按需获取计算能力、存储空间和信息服务,并实施多种应用。  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
摘 要:近年来,个别高校教师中出现的学术不端等学风问题引发了社会媒体的关注,也引发人们对高校教师学风建设的思考和审视。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加强教师学风建设的角度,归纳了高校学术不端行为的主要形式,分析了发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原因,提出加强学术道德教育、制度建设、完善学风建设机制和加大惩处力度是当前加强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学术不端学风建设  高校是
段鹏,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传媒大学文科科研处处长、社会化媒体研究中心主任,中华新闻工作者协会特邀理事,中国新闻奖和“长江韬奋奖”评委,国家社科基金等十余种国家、省部级项目评委,中国政府与欧盟合作的中欧天然林保护项目(NFMP)首席传播策略顾问,北京大学等7所国内外知名高校兼职教授或研究员。  25岁初登讲台,33岁破格提为教授,34岁担任博士生导师,段鹏教授主持过11项重大国际合作项目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鼓励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号召大家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就业;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也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号召大家积极探索就业创业的新途径。国家的这些新举措,为高校大学生创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保障,也由此出现了一批成功的创业实践基地。研究这些成功案例,可以总结经验得失,从而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工
@周晔(北京邮电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  2015年,面对“互联网 ”时代的到来,一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元年悄然而至。“互联网 ”时代,就像能源一样,家家都在用,各行各业离不开,只要能在垂直细分领域找到节点,成功就像“互联网 传统交通”诞生滴滴快的、“互联网 传统银行”诞生支付宝一样,接踵而至。当下,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正被“互联网 ”所代表,“互联网 ”更多地集中在战略层面,这一战略是在国家层
摘 要:专业化志愿服务实现了志愿服务与专业实践的结合,在大学生培养工作中具有重要价值,然而专业化志愿服务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影响究竟如何却一直缺少理论支持。文章选取专业化志愿服务发展较为成熟的法学领域进行调查研究,总结了当前专业化志愿服务的开展情况,分析专业化志愿服务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具体作用,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提出了发展建议,以期为专业化志愿服务的建设贡献力量。  关键词:专业化志愿服务;大学生
近些年来,气候变化及能源安全问题已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最严峻挑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全球气候变化的应对和低碳发展。2007年9月,胡锦涛主席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APEC)上代表我国政府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2009年底,在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召开之前,我国政府庄重承诺,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到2020年要比2005年下降40%~45%。2010年2月22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
(括号内数字分别为期数与页数)  新年寄语  最好的时代本刊编辑部(1.4)  本期关注  【求真问道】  数说高教  数说北京高校高水平人才交叉培养计划  北京市教委高等教育处(1.5)  北京高职院校的产学合作与实习实训杨振军(2.4)  北京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与“一奖两赛”杨振军(3.4)  北京高职院校的专业与课程建设杨振军(4.4)  北京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与规模发展杨振军(5.4)  
当代世界出版社继八年前出版了《俞邃文集》之后,2013年5月又向社会推出了它的姊妹篇《俞邃论集》。  《论集》面世之时恰逢俞老先生八十寿辰。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王家瑞亲笔题词对结集成书表示“由衷祝贺和深深的敬意”。应当说此举是对这位在新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领域辛勤耕耘了近60个春秋的专家、学者、战士的最佳庆贺与特殊褒奖。  《论集》收录了俞老自2005年以来研究撰写的百余篇国际问题学论、策论和与之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