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学生“已有知识”提高体育教学效果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j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有效性教学已经成为所有学科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运用学生已经学过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来更好地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呢?
  【关键词】体育课堂;已有知识;有效教学
  一、讲解与已有知识之间的关系
  讲解在体育教学中是最基本的方法,在其他学科中也运用最多,可以说只要上课就离不开讲解。讲解得当,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讲解是教师向学生说明教学任务,动作名称、作用、要领、做法及要求,以指导学生掌握技术、技能,进行联系的教学方法。它是根据教学任务,学生接受能力和教学过程的具体情况,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确定讲解的深度、广度和方式。使学生一听就明确重点和难点,正确了解动作的要领。讲解除了有的放矢,抓住时机,由浅入深,语言精练,生动风趣外,还要注意教学的对象,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才能收到更好的讲解效果。
  二、“已有知识”的内涵
  所谓“已有知识”,就是运用学生已经学习和掌握的其他学科的知识,结合所需学习的体育运动技能进行讲解,它有助于学生大脑皮层形成兴奋灶,以沟通多个鼓励的表象,借助于已有知识的联想建立恰当的内在联系,从而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深刻理解动作要领和加深记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分化抑制的形成,加速运动条件反射的建立。例如在教学生背向滑步投掷铅球时,常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生物学和物理学原理的有关相邻动作概念进行教学,除了讲明其概念,作示范等,给学生形成一套掌握投掷铅球技术的运动表象外,还要讲清在投掷过程中为什么要有一个“超越器械”的动作等,使学生从力学的观点明确认识到,它加长了工作距离,有利于做功。从生物学的角度看,它使人体的大肌群,如三角肌、腹直肌、腹内外斜肌和腰背筋膜等各肌肉群得以充分拉长,增加了初速度,以便更好的发挥这些肌肉群的收缩速度和力量,缩短用力时间,加快出手速度。同时,还保证了人体重心适当,上下肢协调等,形成了最佳的最后用力姿势,从而提高了铅球投掷的远度。
  三、利用学生“已有知识”,促进运动技能转换
  在体育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可以促进运动技能的转换。根据心理学的技能“迁移”规律,学生就会把已经学习和掌握的物理学、生物学、数学等其他学科的知识和已经掌握的运动技能运用到新的体育运动技能的学习中。这种运动技能的转换之间,既存在着相互促进的积极一面,我们称之为运动技能的干扰。
  运动技能相互之间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已经掌握的某些运动技能能促进某些新的运动技能的形成;学习某些新的运动技能有助于巩固和完善某些已经掌握的运动技能;同时学习某几种新的运动技能时,彼此相互促进。运用运动技能互相之间的积极影响,在体育教学事件中是很多的。例如,已经掌握了篮球运动的运球突破过人技术,就有利于学习和掌握足球运动的带球突破技术;学会单杠前上之后,对双杠屈伸上就有积极影响。在其他运动项目中,类似的现象也是很多。运动技能互相之间的消极影响,主要也表现在三个方面:已经掌握的某些运动技能妨碍对某些新的运动技能的形成;新学会的某些运动技能,破坏了某些原来已经掌握的运动技能;同时学习某几种运动技能时,彼此间互相干扰。例如,单杠中先学会的挂膝上,往往对学习骑上会产生消极影响等。
  四、运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运动技能转换原理应注意事项
  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从相邻概念出发,理解动作和掌握动作,充分运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运动技能转换原理,注意排除其互相干扰的消极影响,利用其互相促进的一面,以加速新的运动技能的形成。因此,在体育教学的内容、方法、手段的选择和安排等一系列问题上,应注意下面的几个问题:
  1.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深入分析研究技术的动作结构,根据教学对象的“已有知识”和运动技能互相转换与干扰的有关原理,合理地选择与安排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尽可能避免把动作形式相似而动作本质不同的技术动作安排在同一教学阶段,避免互相干扰。例如,在跳跃项目教学中,跳高的踏跳和跳远的踏跳,前者属于制动性踏跳,而后者则是属于积极性的踏跳。
  2.为了促进运动技能之间互相促进的积极影响,应该注意教学方法的直观性。教师应抓住动作的主要环节和学生掌握动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广泛运动各种直观方式,通过挂图、图表、照片、幻灯片、PPT等直观教具的演示,引导学生反复的观察,以正确的示范和简练的讲解进行教学。
  3.要让学生有足够的练习时间和练习次数,特别对于动作形式相似而动作本质不同的技术,最好是一项技术掌握和巩固后再学习另一项技术。例如,在田径项目教学中,短跑和中长跑在动作结构上虽然相同,但是在两种运动过程特征上,在植物性反应方面,以及在神经与肌肉之间的技能联系方面,都有显著不同,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是在掌握和巩固中长跑技术之后,再学习短跑技术。比如中学体育教材安排上,上学期学习耐久跑,下学期学习快速跑。
  4.在体育教学中,应注意选择和安排好诱导联系。诱导练习动作的基本结构应该接近或所要学习的技术动作相一致,这样才能促进技术动作的学习和掌握。
  5.为促进运动技能之间相互促进的积极影响,应注意教学方法的趣味性。教师应通过游戏、竞赛等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情绪高涨,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总而言之,在体育教学中,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知识”和运动技能转换原理,是提高教学质量,增进教学效果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在这方面还有探拓的巨大潜力。它不仅是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奋进,尽快掌握运动技能的目的;还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起到了进一步开发学生智力的作用。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
其他文献
从戴的诗歌及诗论分析他诗歌的主要特点——注重诗情以及意象的运用。从诗歌内容与形式方面评价他对新诗的贡献,他对诗歌艺术的追求,对象征主义的吸收,对我国古典诗歌优秀传统的
【摘 要】为了适应新课改的理念和现代社会对于生物人才的需求,如今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情境教学法日渐受到广大师生的热力推崇。在情境教学中,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包括探究能力、实验能力、创新能力等。在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实践体会,简单列举了几种常见的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希望能够为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生物课堂;教学情境;学习兴趣  生物学科是
陪审是现代民主社会及其重要的一项司法制度,有两种模式且在许多方面存在差异。中美两国的陪审制是两种模式的典型代表,进行比较意义重大。本文在比较的基础上,针对我国陪审制度
在诗歌审美活动中,诗人将色彩赋予诗歌意象,由此而形成了诗歌的色彩意象形象,而这种色彩意象在诗歌的审美活动中,其色彩所寓含的抒情范式是客观存在的,这为人们研究诗歌创作
本文针对国有资产流失的现状,分析了与管理机制相关的原因,明确了国有资产监管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国有资产监管既要加强财务监督、搞好产权界定、资产划转、股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