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teyg29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科素养的培养直接关系到学科课程教学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高中历史教学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即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还要养成人文意识、家国情怀等素养,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本文就对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
  历史学科作为高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历史观、人文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历史成绩,还要注重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现阶段,有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依旧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所以需要教师积极探索全新的教学方式,以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具有可维持性、可塑造性、可培养性,主要是指学生所需具备的适应社会发展及终身发展需要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注重合作创新和自主发展,强调家国情怀、社会关系及个人修养。对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而言,其包含历史解释、时空观念、家国情怀、史料实证、唯物史观,是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形成的相对成熟的世界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个人能力水平与综合素养。通常历史解释是学生根据历史材料,利用历史理性思维来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与方法,能充分展现学生在表达和思维方面的能力,彰显学生的综合能力。时空观念体现了历史学科的本质,能在某个事件所发生的空间和时间中放入学习的历史知识,然后对该事件的影响、过程、背景进行具体分析,以便学生更好地比较、分析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家国情怀不仅是学生学习历史需要保持的价值取向、情感态度,也是学生追求的终极价值目标。史料实证作为一种尊重客观历史的方法及态度,既是形成历史学科各素养的重要方式,也是学生分析、总结所收集的史料,利用历史方法将历史真相加以还原的方法,有利于促进历史可信度的提升。唯物史观是根据社会历史发展来指导学生学习历史的观念和方法,能让学生利用唯物史观的基本方法及观念来深入学习历史,对唯物史观进行正确认识。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
  第一,创新教学模式。以往的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多是采用“填鸭式”或“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对历史知识进行详细讲述,在课堂上占据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只能被动接收知识,降低教学效果。要想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必须要创新教学模式,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历史知识,鼓励学生利用历史思维分析、回答历史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与学科核心素养。如学习《孙中山和他的民主追求》时,若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向学生讲解自己认为是重难点的内容,但学生并不能透彻理解所学的知识点,如其中的三民主义内容涉及平均地权、创立民国、驱除鞑虏,有些教师认为前两者较为重要,则只对其内涵予以阐述。然而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时,教师能引导学生了解“驱除鞑虏”的具体内涵,即推翻清王朝,在此基础上讲解孙中山提出该观点的原因之一就是其加入了反清组织天地会。学生通过对历史知识背后的故事进行详细了解,能更深入理解所学知识,在知识探究过程形成史证观。
  第二,优化教学方法。高中历史教学活动的关键就是教学方法,有效的教学方法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的提高。以往的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情感需求加以忽视,教学方法相对滞后,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及思考,不利于学生利用唯物史观的观念正确看待历史问题。因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应该对历史学科特点加以考量,灵活选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并能根据所学知识来客观、全面、辩证看待历史,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和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同时教师要改变以往完全依赖教材的方法,依托历史教材,对课程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如结合教材利用史书记载、历史遗迹、网络、历史文物等整合课程资源,甄选出与学生学情相符且能落实核心素养目标的资料,使学生从更高的高度、更多的角度理解知识。以“改变世界面貌的工业革命”为例,教师可通过讲授法,将工业革命的相关内容进行叙述,或者是选择与工业革命相关的图片材料和文字,对当时的历史情境进行还原,让学生对工业革命的变化、过程、成果进行直观感受。同时讲解工业革命产生的背景及其影响时,可采用探究式和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以问题为基础,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从中掌握新知识,拓展思维,发展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第三,提高教师的理论学习水平。历史教师是开展历史学科教学的主体与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实施者,其学科核心素养的程度对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高度有决定性作用,所以教师要具备较高的理论学习水平,能深度理解历史。为提高教师的理论学习水平,必须要做到:①教师要认真解读、领悟国家所颁发的关于教育改革的文件,与时俱进,始终与教学改革方向相一致;②教师要广泛涉猎、阅读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相关的专著及论文,善于根据他人的学术理论和实践经验来了解学术动态、学科核心素养的实施情况等,以便更好地指导教学活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教学发挥着历史学的教育功能,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有更高的要求及目标,所以落實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至关重要。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立足教学实际,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注重自身理论学习水平的提高,这样才能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工作,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实现学生自我价值、自我定位的提升,使历史教学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任庆梅.浅析如何培养高中生的历史学科素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8(28):116.
  [2]颜毛毛.高中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及其培养[J].文教资料,2018(20):201-202.
  [3]罗南海.新时期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01):50-51.
  [4]李娜.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策略[J].文教资料,2017(29):235-236+199.
其他文献
第一章钙调磷酸酶在缺氧/复氧和肾上腺素能受体介导的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目的:研究钙调磷酸酶(Calcineurin,CaN)在缺氧/复氧和肾上腺素能受体介导的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摘 要:中国文化“走出去”大背景下,英语专业学生应该掌握用英语传播母语文化的能力。根据克拉申的输入假说,只有接触到足够的可理解性输入,学习者才能产生习得。而张汉熙版《高级英语》作为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主要教材输入信息,却没有一篇课文与母语文化有联系,这显然不利于学生习得与母语文化相关的英语表达。因此本文将通过文献分析来剖析当今英语学习者的母语文化失语现状,并分析《高级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元素介入的理
应用硅凝胶假体隆胸是临床上最常用的隆胸方法。但是自从1997年英捷尔法勒引入我国以来,注射隆胸就因为被某些医生推崇为痛苦少、创伤小、效果好而被很多医疗机构特别是民营盈
目的:  镉(Cadmium,Cd)拥有极长的生物半衰期,进入人体内后,不易被代谢排出,会导致其在体内蓄积,从而对人体的骨、肝脏和肾脏等器官产生毒理作用。众所周知,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目的 本研究采用行为版紧密关系问卷(bNRI)和结合影音干预的转化版紧密关系问卷(tbNRI),对住院青少年紧密关系互动特质、自我报告是否存在隐藏现象以及性别差异进行了探究,为发展更加有效的紧密关系测评工具提供依据,同时为今后向青少年提供同伴情感支持和疏导干预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整群取样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3月期间,某省级三级甲等医院耳鼻喉病区符合纳入标准的自愿参与的研究对象89名,后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执行,现代高中教育更加重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注重学生個人素质的提升。在高中物理教学实践中,积极开展翻转课堂情景教学,创新教学理念,将生活化的案例融入到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从高中物理学科的特性来看,其逻辑思维性强,知识内容抽象,语言表达生僻,很多学生都认为物理是比较难的学科,如果不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很容易错过学生学习的最佳时期。物理知识本身来源生活,也是对生
1983年10月12日,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上作了《党在组织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迫切任务》的重要讲话。他说;“思想战线上的战士,都应当是灵魂工程师。作为灵魂工程师
目的 观察圆锥角膜在光镜及透射电镜下的超微结构,拟发现圆锥角膜的特异性改变;并检测细胞凋亡在圆锥角膜组织各层的表达情况,试图了解圆锥角膜的发病机制。 方法 应用常规病
摘 要:教育部2014年确立了课程改革方向是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核心素养建立未来人才形象,各學校明确指出,要从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特点出发,在各科教学中把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落实到位。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是通过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思想与方法体现物理教学育人价值,从而实现物理教学的根本目标。  关键词:高考试题;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考察分析  一、物理核心素养的内涵  现如今,我国的素质教育成效显著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