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教学中“音乐”与“技术”的交融初探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jieg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也越来越开始关注古筝教学中“音乐”与“技术”的交融问题。而就目前来看,我国古筝教学关于“音乐”与“技术”方面的确有待改进,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那么,为了使古筝这门艺术真正意义地传播发展下去,促进音乐与技术的交融就尤为重要。本文将着手于古筝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通过论述古筝教学中“音乐”与“技术”交融必要性问题,从而进一步提出具体的交融实施措施。
  【关键词】:古筝教学;“音乐”与“技术”;交融
  前言:古筝因其音色优美,韵味独特,给人以精神上的享受,而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相应的出现了大量的古筝学校,古筝教学应势而生。伴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教学方法中的弊端也显现出来,更是出现了音乐与技术之间不平衡的现象。针对此问题,人们越发重视古筝教学中“音乐”与“技术”交融的必要性以及具体的改进措施等问题。希望通过本文的详细阐述,能够正视古筝教学的发展,为其传播提供有力的文字支持。
  一、现阶段古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教学的不断发展改革以及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古筝教学也逐渐走进课堂教学中,加上其自身的影响力,古筝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尽管其在强劲发展中不断完善,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其偏重于技术而忽视了音乐本身,选择性少,模式单一等问题也日渐暴露出来。一方面,一些古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侧重于技术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对古筝演奏过程中的韵味体验,失去了其本身的乐趣。另一方面,过分规范化的演奏方法忽视了学生对古筝艺术内涵的挖掘,使学生无法感受到古筝艺术所传递出的文化内涵。因而,在古筝教学中,加强“音乐”与“技术”的融合被提上日程。老师在古筝教学中应开发新方法,形式更加灵活,改变传统的方法,规范化教学,而是走进古筝艺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演奏的同时加深对古筝音乐内涵的深刻理解,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音乐”与“技术”想融合,提高古筝艺术的魅力,促进古筝艺术的发展[1]。
  二、促进古筝教学“音乐”与“技术”交融的必要性
  (一)促使课堂教学趣味化
  古筝教学中音乐与技术相融合的教学方式,能够促使课堂教学趣味化。我国传统的古筝教学主要以面对面教学和远程教育为主,就造成了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枯燥的现象,也使学生逐渐失去了对古筝的兴趣,产生抵触心理,显然,这种现象不利于我国古筝艺术的发展与传播。因此,促進古筝教学中音乐与技术相融,增强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是十分有必要的[2]。同时,在社会上或学校里定期举办些基础性的,充满乐趣的音乐文化交流活动,减少相关的等级考试以及竞赛活动会有效的减少学生对古筝课堂的抵触心理。
  (二)加强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
  古筝教学中音乐与技术相融合的教学方式,能够加强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良好的兴趣是指引行动的必要条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起到积极地引导作用,加强同学们对古筝艺术学习的兴趣。把肢体语言融入到音乐情感中,如《春江花月夜》,《林冲夜奔》等通过肢体语言使同学们更深刻地了解古筝音乐的魅力。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多种形式地使学生了解感受到音乐背后的故事,加强对音乐本身的理解,做到音乐与情感的完美是融合。
  三、古筝教学中“音乐”与“技术”交融的实施措施
  (一)重视古筝的基础
  夯实的技术基础是领悟古筝艺术的基础。实现古筝教学音乐与技术的融合,重视古筝的基础就尤其重要,也可以说演奏者的技术影响着古筝呈现效果的好坏。因此,为了让学生做到音乐与技术的完美融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安排相关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演奏技术。具体要做到:第一,对于传统的音乐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积极学习传统古筝艺术里重要的,不可替代的部分,同时对一些落后的,不明确的内容要加入时代因素;第二,教师要与家长保持沟通,不能忽视家长对学生的影响,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空间[3]。
  (二)提高学生的学习理念
  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理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态是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习心态的好坏也会影响到表演的效果,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也要严格要求自己,端正自己的教学态度,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在潜移默化中为同学们树立好的榜样。调查显示,部分古筝表演者在台上会出现失误的状况,大部分来自心态不平衡,过度的紧张,过分在意成绩排名都是导致失败的原因。那么,在平时的教学任務中,教师就更应该梳理学生的心理障碍,及时有效的引导,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心态,只有提高学生的学习理念,才会使学生在演奏的过程中从容不迫,得到最好的发挥,取得好的结果,最终促使古筝艺术的不断发展。
  (三)加强学生的音乐理解
  加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是实现古筝教学中音乐与技术交融的有效途径。具体要做到:第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习是一个渐进与不断反复的过程,在不断地听和理解的过程中提高自身对音乐的理解鉴赏能力,了解音乐背后的故事;第二,利用多媒体等教学设备进行演奏交流,在学生观赏他人演奏时要注意别人在技术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上有什么特别之处,是有哪些地方自己需要学习改进的。与此同时不仅要学习他人,更要提出自己的见解,自己的想法,只有这样才会在交流中不断加深自身对古筝音乐的理解,提高自己的表演技术,做到音乐与技术的融合[4]。
  (四)提高学生古筝演奏的表现力
  提高学生古筝演奏的表现力具体表现为突出肢体训练在古筝教学中的重要性。有些人在表演的过程中忽视了肢体语言的必要性,肢体语言作为一种表达交流形式,在人与人的交往中起着一定的作用,那么同样的,在古筝演奏中一样不容忽视。肢体语言是学生在基础技术上对自身能力优化的体现,灵活地运用肢体语言是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的一项重要表现形式,了解肢体语言的正确表达方法可以推动古筝表演中音乐与技术的完美融合。在此过程中。教师也要加强自身能力,提高自身水平,在安排学生基础训练的同时,要加强其肢体训练,提高古筝表演的灵活性,提高学生在古筝表演方面的表现力。
  结语:综上所述,古筝教学是传承古筝艺术的重要手段和方式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古筝教学中音乐与技术想融合问题,由此可见,促进古筝教学中音乐与技术的融合是十分重要的。为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演奏技术,形成良好的演奏心态,加强肢体训练,加深对音乐的理解,优化教学环境,培养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加强在古筝演奏中对古筝艺术独特的赞赏能力,进一步展现古筝艺术独一无二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徐文鸣.论古筝教学中音乐与技术的相互交融[J].艺术科技,2016,02(02):369.
  [2]杨柳.如何实现音乐与技术在古筝教学中的融合[J].艺术科技,2016,01(10):381.
  [3]王萍.浅谈高师古筝教学的弊端及其改革之路[J].赤子(中旬),2014,05(03):222.
  [4]吴琴.关于古筝集体课中技术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艺术评论,2012,01(05):140-142.
其他文献
【摘要】:龚贤在清代山水画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作为一位融合南北的山水画家,位居金陵八家之首的文人遗民画家。创积墨法,对后世的山水画产生巨大影响,对海外同时产生一定的影响,掀起海外研究龚贤的热潮。本文就龚贤的师承及对后世的影响做了初步的探究。  【关键词】:龚贤;山水画;艺术风格  龚贤,生于1618年,卒于1689年。又名岂贤,字半千,又字野遗、野逸,号柴丈人、半亩居人、钟山野老、清凉山下人等。原籍
期刊
【摘要】:《罗米古墓的魔咒》选自作者的第九部短篇小说集《悲伤的爱》。小说显示了欧杰利独特的风格,引人入胜的悬念,诡秘莫测的气氛,對科学与巫术及未知世界的思索,对人的潜意识深处的发掘等等。所有这一切又是建立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如小说中民不聊生,失踪的男主人公不得不铤而走险的伏笔)。  文物考古团原来决定工作结束后的第二天离开拉文村。因此考古团团长穆尼克教授和他的女秘书,及团队的其他三个成员当晚便去了
期刊
【摘要】:作为中国现当代著名的美学家,洪毅然在长期的美学教学和艺术实践的过程中吸收积累了大量的美学理论,并逐渐挖掘总结出了自己独有的美学观点。研究洪毅然美学思想,既是对其个人学术思想的梳理,同时也对他独特的美学观点和主张的进一步认识具有理论意义。本文不揣浅陋,试图从洪毅然美的本质观、美感、艺术、美育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从而能够更深入理解美要通过美感实现对人们精神的陶冶,审美实践也不仅限于艺术范畴
期刊
【摘要】:漆艺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和充满魅力的艺术语言形成了独特的漆文化。并随着时代的发展呈现出新的生命力。漆艺在现代首饰艺术中的应用,不仅是找到了一种表现力极强的材料,其意义还在于找到了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首饰设计语言。漆器艺术与现代首饰的结合,给首饰带来更丰富的表现。本文通过对漆艺的工艺、色彩、肌理、内涵等方面在首饰的应用,探索对传统漆艺的改进与提炼,为漆艺与现代首饰的结合提供参考。  【关键词
期刊
【摘要】:我国地域辽阔,少数民族众多,不同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生活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民族习惯。彝族作为一个古老而独特的山地民族,主要分布在滇、川、黔、桂四省高寒山区,人口约1000万。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彝族人民以睿智、勤劳和顽强的生命力,创造了源远流长,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彝族传统文化在保护上,也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当前,彝族服饰的传承和创新也遭遇瓶颈。所以,对彝族传统服饰
期刊
【摘要】:龟兹石窟壁画是我国四大传统佛教石窟壁画之一,而菱形格图式是龟兹壁画艺术的独创,菱形格在形式构图上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论文以龟兹壁画中的菱形格图式特点和起源作为研究内容,首先概述克孜尔石窟壁画,使大家对克孜尔石窟菱形格图式的背景有总体的了解;其后浅析菱形格图式的构图和晕染等特点,使大家对菱形格的图式艺术表现手法有更深一步的了解;進而从信仰、模仿、崇拜、偏好等四个方面的详细分析菱格图的起源。基
期刊
【摘要】:无论是在传统亦或是现代、東方亦或是西方,三角形在各类设计作品中都大量的存在,它的出现常常伴随着神秘的色彩,并被人们赋予了更多丰富的内涵。本文从三角在平面表达开始,去研究和探索三角形作为构图的建筑表象所传达出的设计师真实的设计本质,这种构图手法究竟可以达到什么效果?它能为人接受并且至今仍被广泛采用的原因又在哪里?  【关键词】: 景观建筑造型 ;三角形 ;几何构图  1.有意味的三角几何形
期刊
【摘要】:四川省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資源大省,其竹编技艺则是四川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雄厚的大众文化底蕴。然而,在人口大迁移的背景下,这项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艺几近面临后继无人的处境。本文就这一现象,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就都江堰市竹编工艺的基本特征、以及其与现代社会环境的关系做了分析,以期能够找到正确处理民间艺术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关系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竹编工艺; 文化生态学;旅游资源  都
期刊
【摘要】:“藏露互补”是传统山水画中的一个重要观念。东方园林深受传统山水画“藏”与“露”的影响,在造园上有多方面的体现。  【关键词】: 传统山水画;东方园林;藏露互补  1、概述  传统山水画构图运用对立统一规律,体现宾与主、远与近、虚与实、疏与密、聚与散、开与合、藏与露、黑与白、大与小等关系。对立是变化的,统一是均衡的。把这些对立关系统一在画面中,可称得上是好的构图。画面虚虚实实,都十分注重以
期刊
【摘要】:艺术歌曲《枫桥夜泊》以唐代著名诗人张继的诗词《枫桥夜泊》为蓝本,由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黎英海先生于20世纪90年代进行歌曲创作。以独唱的形式对这首作品进行艺术的深加工,以新的形式进行演绎。分析这首作品的音乐结构及艺术特点,无论是对歌曲创作还是对演唱者的歌曲处理,都具有积极地意义。  【关键词】:诗词;音乐结构;艺术特点  一、诗词的创作背景及意义  唐诗《枫桥夜泊》是作者远离家乡赶考归来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