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老井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mlazy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时候,我家门前有一眼老井,井旁边有一棵老榆树。井很深,井口呈方形,井壁是用木板镶嵌的,多是老榆树的木板,耐泡,不易腐烂。井台上竖着木头桩子,人们叫它井桩子。井桩子上安着辘轳,辘轳上一圈一圈地缠绕着又粗又长的麻绳子,这便是井绳。井绳的一端拴着柳罐斗子,打水的时候,就把柳罐斗子放到井水里,然后用手摇晃几下井绳,柳罐斗子便蓄满了水,接着就一圈一圈地摇着弯曲光滑的辘轳将柳罐斗子提上来,把水倒进水筲里。如是几次,两个水筲都装满了水,便用扁担挑着回家,倒进自家的水缸里。
  那时候,屯子里没有几眼井,几乎大半个屯子的人都吃这眼老井的水。人们出工前或收工后就挑着水筲到这老井打水,人多的时候,大家自觉排队,按号打水。每天一早一晚,辘轳一直吱扭吱扭响个不停。在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庄稼人耳朵里,那辘轳的声音就是屯子里悦耳动听的音乐。
  这老井的水质特别纯净,没有一点儿杂质,味道微甜,没有丝毫苦涩感。用这眼老井里的水煮粥,很是烂糊、滑溜,贴出的苞米面大饼子特别细腻、暄腾。尤其是用这井水做的大豆腐,细腻光滑,特别可口。牛马饮用的也是这井里的水,膘肥体壮,拉套干活儿力气十足。人们出远门的时候,恐到外地不服水土,总忘不了带上一瓶老井的水,到了外地,把瓶子里的水倒进人家的水缸里,就不会闹肚子。等到井水浑浊了,就有本屯子的井匠自愿义务淘井,挖出好多的淤泥。于是,老井里的水始终那么清澈、甘甜。
  冬天,天气奇寒,井台上结满了冰。这时候就有人拿着冰镩把那成片的厚冰击碎了,堆放到一边,也不收取任何报酬。人们常常拿着水舀子拣一些晶莹透明的冰块儿拿回家咯嘣咯嘣地啃着吃,心里也会感到凉爽。到了正月十五,小媳妇们就领着自己的孩子来到井沿儿骨碌冰(在冰上打滚儿),意趣盎然。
  立夏以后,湿漉漉的井台上长满了青苔,井沿儿旁边的老榆树上结满了榆钱。偶有一只青蛙躲在井底呱呱叫着,那声音特别清脆响亮。人们习惯一手牵着牛马,一手拎着铁水桶,到井沿儿饮牲口。妇女们端着水盆子,拿着棒槌来到井沿儿,蹲坐在井台旁边洗衣服。孩子们在这里玩着“老鹰抓小鸡”的游戏,小鸡们也赶来凑热闹,咯咯地叫着啄食吃,燕子也喜欢在这里衔泥,到屋檐下筑巢。生产队的送水员来这里汲水,挑着水筲到地里给铲地的社员们送水,上午两趟,下午三趟。过路的人口渴了,也要拧着辘轳打上一柳罐拔凉的井水,咕咚咕咚地喝上一阵,便惬意地离去。晌午的时候,老井便安静下来,只有一个白胡子老爷爷静静地坐在老榆树下的石头磙子上,摇着蒲扇歇阴凉。发现谁家的小嘎子来井沿儿趴在井口瞧娃娃,他便霍地站起身,一把就把小嘎子拽到一旁,说:“这可了不得啊,掉进井里会淹死的。赶紧到别处去玩儿吧。”
  这白胡子老爷爷是个柳罐匠,年轻的时候专门用柳条子编织柳罐、簸箕,卖给周边屯子,换几个钱维持生计。据说他直到中年才有了老婆,算是有了一个家。后来生下一个千金,等到千金长大了,招了个养老女婿。那养老女婿上门不久,就到外地谋差事去了,常有钱款寄回家来。家里的日子全靠千金支撑打点着。这千金叫翠萍,个头儿很高,杨柳细腰,脑后梳着两条大辫子,挑水的时候,肩上的扁担一颤一颤的,身后的两条大辫子有节奏地左右摇摆着。
  有一天,父亲出门办事去了,母亲病了,我发现水缸没有水了,就学着大人的样子,悄悄地挑着一对铁水桶去老井打水。翠萍见我拧辘轳把有些吃力的样子,她就赶忙把我拉到一旁说:“瞧你,还没半截扁担高呢,到井沿儿打水,多危险啊!”最后,还是她帮我打了两柳罐水,替我挑回家了。躺在炕上的母亲不住地说着感激话,夸奖翠萍心眼儿好。屯子里的人也都說翠萍和翠萍爹一样,是热心肠。听说我父亲不在家,我母亲又病了,邻居家的叔叔、大爷们每天争抢着帮我家挑水。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老井的辘轳无休无止地吱扭吱扭响着。井旁的老榆树叶子黄了又绿,绿了又黄。一晃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农村已吃上了自来水,那吱扭吱扭的辘轳声已经远去了。然而,那宁静和谐的乡村生活,与如同老井的水一样纯净的民风依然让人怀念。
其他文献
她说不清当初他是怎么走进自己视线的。  如果一定要追溯,应该是那个秋天。某次大型会议前,他看似漫不经心地走到她办公桌边,将手里的充电宝递给她,神情有一丝紧张却语气笃定地对她小声说了句“放你这儿,我等会儿来拿”,便转身走了。  望着这个帅气男子瘦瘦高高的背影,她颇感意外。记忆里与他有关的都是些零碎的片段,相识半年多,他们有的只是工作上的简单接触。她记起有一次因为工作需要,打电话催要他公司的资质,不料
期刊
那朵花,灿烂地开在你的床前,如同火一般,点燃一个冬天的寒冷。但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吗?似乎并不是。  那其实是一个烈日炎炎的夏日,我站在你床前,看着你满身插着的管子,浑身如陷入无底的寒窟。你那被剃光了黑发的头颅棱角毕现,面庞依然是那么俊朗,但那双会说话的眼眸却紧闭着。当时你的女朋友还在为你翻转着身体,你的母亲为你揉搓着手指、脚丫,空气是那么静寂,只有监护仪咕噜咕噜地发出单调而又寂寞的声音。  你的父
期刊
餐桌上,她沉默着。  她一小时前从超市回来,买了一些心仪的菜与水果,心情轻松又愉快。未料,父亲捧起半个西瓜,讲了一大堆的话。  父亲的话让她大为震惊:“六元钱一斤的西瓜你也舍得买?半个西瓜三十多元,怪不得你没有存款。你这种月光族,将来老了靠谁!”  她是个三十多岁离婚的女人,与父母一起住在乡下。她其实一直不喜欢农村,但是没有选择的余地。城市的房价太高买不起,加上没有合适的结婚对象,所以在农村得过且
期刊
清晨起来,云雾缭绕。一股浓郁的月季花的清香直通鼻翼,清脆悦耳的鸟鸣此起彼伏,“鸟语花香、山清水秀”实为我大美兴隆蘑菇峪独到之处也。我和老公漫步在这独到的景致之中,心情无比激越。  蘑菇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我们是亲历者,也是见证者。一辈子的时间不长,但也不算短呀!我们工作在这里,生活也在这里,脚下这条宽阔的马路就是最好的见证。  我们刚来的时候,狭窄的羊肠小道凹凸不平,尤其是雨后,泥泞不堪。不用
期刊
庭前的木棉花开了,橙红一片,美艳极了。木棉花的花语是珍惜眼前的幸福。我近来越发喜欢木棉花,喜欢它的热烈坚贞和浪漫品质,开放的时候尽情灿烂,落地的时候潇洒自然,不拖泥带水,这样的决绝果断,性情如同我的好友一样。  人生最快乐和纯粹的时光是读书的那几年。高考结束后,你去西北读书,我也辗转到了江西。从此,我们开始了漫长的“书信”年华。每天图书馆自习后,我们便会打个电话或者发条暖心的短信。字或长或短,相伴
期刊
男人几乎没有不喝酒的。不是有这么一句话吗:“液体之火能让你若梦若醒,能把你的人生浇灌得跌宕起伏。”  我平生第一次喝酒,是在参加工作后不久。因为单位离家较远,那时的交通也不像现在这么便捷,于是,就申请住进了厂里的单身宿舍。一天下班后,我正夹着饭盒匆匆地向食堂走去,便聽到身后有人喊:“小夏。”我扭头一看,原来是我们车间的书记。书记姓朱,老牌大学生,山东人。个儿不高、皮肤稍黑、眼睛不大,一笑起来便眯成
期刊
嫁给一名党员,就相当于跟随爱人选择了党的事业,在其背后理解他、支持他。虽然年轻时看到爱人辛苦付出很是心疼,偶有怨言,但随着阅历增长,我开始欣喜自己是一名党员的家属,分享着他的荣光,支持他做一名好党员,理解他的付出。我也真诚地热爱着党,从心底觉得我们的党是为人民服务的党,是为中国人民过上好日子的党。  因为爱人是一名党员,嫁给他后,我才真正了解什么是共产党员,他们在平凡的工作中坚守着什么、践行着什么
期刊
在纺织品早已进入化纤时代的今天,你可曾知道,还有地道的手工土棉布外销在国际市场上吗?湖北省畅销于日本、东南亚和欧美等地的蓝印花布即是。  蓝印花布,是我国传统的手工印染工艺品之一。自18世纪以后,湖北省汉口、天门、沔阳、孝感、黄陂、汉川、广济、黄梅等地都有印染蓝印花布的作坊。其中,以天门的蓝印花布最负盛名。  蓝印花布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鲜明的民族特色。一则是手工织出,布质粗厚,经洗耐用;二则手工
期刊
我和你同住一个村子,你住村西,我住村东。但我们的家长没什么深交,上学前我们互不相识。  1965年新学期开始,我俩同时走进了学校大门。你比我大三岁,但我们个头差不多,因而分到了一个木板上(我们刚上学时,没有课桌,一排用两个土墩支起一个约一丈长的木板,供十来个学生当课桌使用),开始了我们大半生的君子之交。  我刚过周岁时患小儿麻痹,遗留严重后遗症。刚上学时靠双拐助行,同学们都嫌弃我,不和我一起玩耍,
期刊
我在美术学院读书的时候,有个同学姓上官,全名叫上官秀民。  上官的父亲是个教师,教了一辈子书,可以说桃李满天下。  上官從小在书香门第长大,学习成绩非常优秀,而且善于交际,到哪里都有人缘。在学校里,上官跟我关系最好。  跟我关系好,可能是与当初选班干部时,我提名力荐他当班长有关吧。但最终上官也没有做成班长,还是班主任说了算,她推荐了一位胡同学来做班长,让上官做了副班长。  人生也许就是一种缘分,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