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解决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_666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是培养与提高人的文化素质和科学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因此,小学数学教育必须重视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将应用意识的培养和应用能力的发展放在重要的地位上,使学生具有适应生活和社会的能力,使他们能亲身应用所学知识和思想方法去思考和处理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 解决问题 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7-0043-02
  在教学时,应着眼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经验,开启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一、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1.利用生活素材进行教学,使学生认清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作为数学教师,我们更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认清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从而产生兴趣。
  比如:“三角形的认识”教学,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红领巾、自行车车架、电线杆架、桥架等引出三角形,再让学生通过推拉等实践活动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并运用它来解决一些实际生活问题,如修补摇晃的椅子,学生会马上想到应用刚学过的“三角形稳定性”,给椅子加上木档子形成三角形,从而使椅子稳当起来。这样使学生学得容易且印象深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实际生活中,数、形随处可见,无处不有。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实际,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和周围的生活环境相联系,帮助他们在形成知识、技能的同时,感受数学应用范围的广泛。
  2.收集应用事例,加深学生对数学应用的理解与体会
  例如:在统计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学生搜集了自家几个月用水的情况,通过收集、描述、分析数据(人口的多少、老人和孩子等诸多因素)的过程,得出了自家用水是否合理的判断,并做出今后用水情况的决策。既渗透了环保教育,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应用。
  二、引导学生寻找数学问题
  1.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
  日常生活中有大量的数学问题,结合数学内容选择一些简单的问题加以分析、解决,这对从小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数学应用意识和数学观念尤为重要,同时也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所学的内容。
  如:在学生学习了面积之后,组织学生先讨论这样一个问题:“居住面积的大小是根据什么条件确定的”,接着布置一道作业题,让学生回家动手测量自己居室的面积。这时学生就要考虑房间的形状,要求出面积就必须测量哪几条边,怎样测量,用什么单位,怎样计算,是否取近似值等等。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有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指导学生从数学内部寻找数学问题
  在数学内部,学生接触最多的问题是解答习题,而解答习题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特殊形式。教师可以从问题的角度出发,指导学生对问题正确加以理解,明确已知的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作出合理的假设,寻求通向目标的可能途径,确定最优的解决方案。要使学生从中养成习惯,形成技能,并迁移到其他方面,使他们拥有问题解决的意识,提高思维水平。
  三、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数学问题
  小学生经过课堂学习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但是这些实际问题已经经过数学处理,各种条件与问题都比较明显,然而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并非如此容易,因此要多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遇到的疑惑、矛盾入手,引出新知识的实际问题或情境。
  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后,把学生带到学校大操场的一块空地上,让学生在这块空地上设计一个面积是30平方米的花坛,可以有多种设计方案。在这一活动中,教师把教学过程看作问题解决过程,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景。学生在解决这一问题时,先要对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这一知识重新进行组合,有一个新的认识,然后要对分割法、平移法、面积相加减等方法进行选择,看哪些方法更适合于设计,方式得到扩展。这样,在设计过程中,既解决了沉重的基础知识复习(长方形面积公式的计算),有拓宽了长方形的知识(计算简单的组合图形),更为重要的是,在设计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了一次难得的实践锻炼的机会,强化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2.引導学生积极参与家庭中的数学实践活动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在学生的生活中,大部分时间是与父母一起生活的,家里面的一切建设都是离不开数学应用的。比如:让学生参与家庭管理活动,促使学生从家庭这一特殊的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让学生以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反映数学的思维方式,使学生在朴素的问题情境中,通过搜集、交流、分析、整理、运用,逐步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培养和强化数学的应用意识,让学生在应用中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3.引导学生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积极的开展智力活动,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来解决数学问题。比如针对下面的生活实例:两位老师带46名学生去公园游玩,公园门票成人每张10元,儿童每张5元,公园还规定购买50张以上儿童票可以实行八折优惠,让学生想一想怎样买票比较合算?根据以上提供的信息,教师可引导学生设计几种方案:第一种方案是一般学生都能想到的,根据有46名儿童和儿童票5元这两个信息,可以得到买票所要付的钱是5×46=230元;第二种方案可以引导学生这样思考:题目告诉了购买50张以上儿童票就可以实行八折优惠,如果多买4张儿童票,再打八折,所付的钱是否少一些呢?老师要求学生实际算一算:用5×50×0.8=200元。通过计算,学生发现,多买4张儿童票,看起来好像要多给钱,但由于可以享受八折优惠,最终还是只付200元,比第一种方案要少付30元,两种方案相比,学生都愿意采用第二种方案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的思维会逐步变得深刻而灵活,既提高了学习技能,有增加了智慧和才干。
  当然,小学生的解决问题、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提高和发展,需要较长的时间,通过各种载体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有效地激发的积极性,加大学生体验成功的频率,提高他们利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促进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
其他文献
【摘要】在高中教育阶段,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不仅在高考中占有较大的分值,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不等式是高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要正确认识到不等式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性,将数学思维融入到不等式教学中,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本文就数学思维对于高中数学不等式学习的重要性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一些具体的应用措施,以完善高中数学教学方法,
【摘 要】素质的本质是什么,学生怎么形成自身的素质。这是广大教师、家长和学生关心的话题。本文分析了素质的本质,学习的本质,课本知识的本质后,提出了中学生增强自身素质成长的方法论。  【关键词】素质学习;认识智慧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5-0089-02  前言  学生提升自身素质的本质是什么?学生在由老师、学校、社会等要素构成的体
“给巴扎嘎”舞是一种反映古代士兵操练的舞蹈。具有浓厚的战斗气氛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它流传于山南的寺庙中。如琼结县的“日吾纭庆寺”和乃东县的“扎西曲顿”、“日吾曲林
安多藏区,地处我国青藏高原东北部,跨甘、青、川三省界壤毗连的广阔地区,是藏族历史上颇负盛名的藏传佛教后宏期之策源地,是名闻遐迩的格鲁派六大宗主寺中二者——塔尔寺、拉
【摘要】智慧教育即教育信息化,是指通过融入现代信息技术,为教育行业带来变革的过程。现在,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已经获得了广泛的普及通过智慧教育建设信息化平台,将学生的综合能力表现进行数据化表现与展示,显得尤为重要,加快小学生素质教育智慧化势在必行。本文阐述了小学教育的现状,知乎教育的特点,提出了小学素质教育智慧化的建设方针,最后做出了总结。  【关键词】小学生发展 素质教育 教育智慧化  【
国有煤炭企业亏损是近年来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虽然各单位为扭亏采取了不少措施,收到了明显成效,但煤炭企业亏损问题仍然很严重.下面就煤炭企业亏损原因及其解决途径谈谈
傩舞的参加者及其服饰六月傩祭中,群众性的主要活动就是为神献舞.跳各种傩舞中除对伴有一些呼喊声外,是只舞不歌的。至于说有的村如苏乎日,一些青年男女利用傩祭的节日,聚集
据有关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呈现出"六强六弱"的特征,即历史使命感强,具体责任意识弱;政治上进心强,辨析问题的能力弱;人生进取精神强,集体主义观念弱;成才立业愿望
【摘要】数学是中小学的重要工具学科,许多同学由于没有正确掌握数学学习方法,有的负担很重但不得要领;有的陷入题海,茫茫然不知所措。因此在学习数学的时候,我们必须学会如何掌握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发展数学能力,以及养成良好的数学心理品质,从掌握数学学习方法进而形成综合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提高 数学技能 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
研制出一种轻质、隔热等多功能新型墙体复合材料.该材料以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为轻集料,石膏为基体,通过加入自制的表面活性剂N解决了无机、有机材料界面的粘结强度低及轻集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