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adbookm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微课教学是近年来一种热门的教学方式,但是将微课视频用于对外汉语教学却达不到较好地效果。因此文章探讨了将微课作为教学辅助材料用于留学生的课堂的教学方式。具体有三种不同的使用:一是用于课前作为预习材料;二是与课内教学相结合;三是用于课后复习巩固。文章分析发现三者各有利弊,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微课 对外汉语教学 教学辅助
  微课兴起于20世纪末,其雏形是LeRoy A. McGrew教授提出的“60秒课程”。之后为了更好地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美国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David Pen rose尝试将微课用于实际的教学过程中。2010年国内的胡铁生老师针对教育信息资源利用率低的现状,在国内率先提出了微课的概念。2012年教育部主办了“教学中的互联网应用”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活动暨第一届微课大赛,随后各类相关的比赛陆续出现。微课快速得到中小学教师的认可,逐步用于日常教学实践。
  根据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我们认为微课视频的使用率不高的主要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微课视频以短小为特点,每一个视频着重于针对性解决一两个问题。因此,微课视频在有较强针对性的同时也无法避免可能会知识点之间可能会比较松散,连贯性较差;二是微课视频违背了对外汉语教学精讲多练的原则。微课视频是老师提前录制好的以短小为特点的教学视频。合格的老师常常能很好地做到精讲但却很难做到多练。即使教师在设计课堂时,想办法插入各类练习活动如跟读、填空、小组讨论等练习,但学生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观看视频老师无法监控到学生学习的状态以及练习的效果,同时也无法根据学生的实时错误进行纠偏。但是对外汉语教学是语言教学,语言教学的根本任务是教好语言。语言学的课程主要是知识课和理论课,但是教知识、教规律是为培养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服务的。如果对外汉语课堂只将知识理论学生则无法掌握语言技能。所以将微课视频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或许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有效学习,解决懂了却不会的问题。其方式主要有三种:微课视频作为课前预习材料;微课视频与课内教学相结合;微课视频作为课后复习巩固材料。但是三种方式各有利弊,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一.微课作为课前预习材料
  微课作为课前预习材料。教师将微课视频作为课前的预习材料,布置作业让学生在课前对课上要用到的语法点和生词进行学习。微课视频的特点是短小和精简,通常在10分钟左右,这样的短视频也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心理。学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对一些较难的内容也可以反复播放。教师利用微信小程序打卡或学习通等学习平台监督学生预习情况,并要求学生完成课前预习测试,在课上就可以根据学生测试情况进行针对性知识点讲解和纠错。这也符合针对性的教学原则,根据对学生知识掌握的不同情况让教学目标有所侧重。同时这样将理论学习放到课前,课上时间会更加充裕,也可以有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开口说。这也很好地体现了刘珣(1999)提出的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即“以培养汉语交际能力为目标和以技能训练为中心,将语言知识转化为技能”。
  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首先,课前预习的效果难以得到保证。即使使用一些相关平台要求学生进行打卡,由于学生学习汉语的动因不同,学习态度差异也较大,预习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有的学生是因为对中国和汉语感兴趣,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学习汉语,通常他们能较好地完成课前预习作业。他们课前测试的效度、信度也较高。这些同学使用这种方法通常可以使汉语水平快速提升。同时也有一些同学学习汉语是因为父母要求、升学考试等外在动因,他们对课前预习的态度随意,不认真看视频,作业也是胡乱完成。因此课前测试的信度和效度也就大幅下降,甚至还有可能会导致教师错误预判学习的重难点,导致教学目标无法完成。他们的汉语水平自然也就难以得到提升。
  針对相应的问题,我们也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课前预习视频学生学习效果无法保证,首先教师可以在视频录制时,多思考多借鉴,尽可能在内容讲解细致的同时兼顾趣味性。通过一些贴近生活的例句,场景等等吸引学生的兴趣。课前预习后的测试题也尽可能多样化,不仅仅局限在选择判断填空等题型,也可以让学生录音对话,拍视频等等。关于学生预习时遇到的问题可能无法及时解决的问题,教师可在交流平台设置匿名发言。发言时大家都使用随机的代号,这样就可以避免不敢提问的情况。而回答问题大家则可以不匿名,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和虚荣心,形成良性循环。
  二.微课与课内教学相结合
  微课视频与课内教学相结合。这种模式主要是考虑到单独学习微课视频,学生难以将语言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言语技能而产生的。将微课视频在课堂上播放,教师适时暂停视频带领学生完成操练活动。视频播放同时教师注意观察学生学习状态,对一些学生有疑惑的地方进行详细解释,能够给学生即时反馈。将微课视频插入课堂能够让课堂更加多样化,使学生的注意力尽可能集中。在对外汉语课堂中,教师与学生都是构成教学过程的重要因素。课堂上师生的有效互动是非常重要的。这种将微课视频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可以实现教师的有效讲解和针对性提问的结合刺激学生做出反应。虽然微课视频的不变性很难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课堂上也不可能因为少数跟不上的同学反复播放,但是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以及课堂上对学生的观察都能够尽可能发现学生的难点从而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快速且有效的解决问题。这种在课堂上与学生一同观看教学视频的方式,也可以让教师更好地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助于进行课后的反思及改进。
  但同时也可能出现一些问题。课堂上教师使用的PPT(通常会有相应的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实物教具、教材以及板书已经很容易让学生眼花缭乱了,更何况微课以短视频的形式呈现,学生可能关注到视频中出知识讲解之外的东西,同时学生的注意力一直在教师和视频上转换,其他事物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可能使课堂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在课上播放最主要的优势是教师可以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发现学生有疑问时,可以及时暂停播放。通过教师直接解答或者间接提问其他同学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视频的频繁暂停和播放可能容易让学生分心,这就要求教师在制作微课视频时精心设计,尽可能使画面简洁不出现额外的内容。同时,教师在课上也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一旦察觉到学生走神应立即通过提问等方式提醒学生。这种方式对教师的教学技巧和课堂管理能力要求都较高,要求教师制作好适合的视频的同时还要控制课堂的许多特殊情况。
  三.微课作为课后复习材料
  最后一种情况是将微课视频作为学生的课后复习材料。这种使用方法在国内的中小学教学中也已经在使用,如赵瑾(2017)将微视频用于初中英语语法的课后复习中,韦象(2019)将微课视频用于小学数学的课后复习,都帮助学生取得了较好地学习效果。在学习过程中,课前预习和课堂学习固然重要但课后的巩固复习更是必不可少。大多数同学知识点学完之后大家便自然而然开始预习新的内容经常忽视复习。“温故而知新”,复习实际上在学习过程中十分重要。將微课视频作为课后复习材料辅助教学,布置为学生的课后作业。具体的实施与作为课前预习相似,教师利用小程序督促大家打卡并完成练习。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老师可根据学生情况在交流群或者课前讲解。这种复习方式避免了机械地做课后练习也能减少学生的厌烦心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教师还可以邀请班级的同学录制视频作为复习微课的材料这样既可以帮助自己和同学复习知识,促进思维记忆和发展,还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好胜心。
  但这种模式也并非是完美的。在最初实施时,学生大多觉得新颖愿意积极参与。当好奇心消失后,学生可能会因为课后学习任务加重而烦恼因而敷衍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在邀请学生录制复习的微课视频也需要注重不要每次都只选择成绩好或性格活泼的学生,要注意照顾到班级中一些性格较为内向或成绩不是很好地学生。邀请学生录制又需要注意帮助学生使用相关设备以及注重保护学生的隐私,不能随意将学生录制的视频用作其他。
  教师在课堂试行微课视频辅助学生复习时,可以适当减少其他作业。在不断尝试过程中逐渐调整,多征询学生的意见进行改进,取得平衡。教师可以在这种学习模式已经普遍被学生接受后,开始提出学生录制视频的想法。既可以帮助学生逐渐适应课后学习的任务也可以保持学生的好奇心。最初的几次录制,教师可以作为奖励让班级学生参与,慢慢地鼓励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并在录制初就与班级同学制定好规则,规定每位同学每个学期录制视频的次数的上限;征询同学们是否愿意之后教师可能将视频挪作他用如给其他的学生做示范等等。这样可以避免出现一些跨文化交际的问题。
  三种不同的微课辅助课堂教学的模式各有利弊,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选择。微课视频单独使用对学生的汉语语言学习的帮助有限,但若作为辅助进行教学则会大有帮助。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可以减轻对外汉语教师,尤其是新手教师,上课的紧张感,能较为有效地帮助学生学好汉语。
  参考文献
  [1]李莎.微课教辅模式在留学生汉语口语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厦门大学,2019.
  [2]路梦瑶.网络孔子学院原创微课调查研究及应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9.
  [3]李明.微课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7(04):6-8.
  [4]魏智慧.汉语微视频网络教学现状及对策——以6个对外汉语教学网站为例[J].语文学刊,2014(11):112-114.
  [5]赵乃昕,宋怡颖,武佳雯,李怡璇.对外汉语网络微课教学的可行性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03):60-61.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你很难想象,古今中外许许多多的让人扼腕叹息的悲剧,仅仅源于一个念头,一种思想,这种念头和思想本来也许只是因某人某事而临时产生,它也应该因某人某事的消亡而消亡,但因为某些不可言说的原因,这些念头犹如蝗虫,开始大肆蔓延,侵蚀人们的肌体和灵魂,祥林嫂和素芭就是被吞噬的两个。   关键词:群体 迷思 时代之殇  《祝福》确乎是一个让人哀婉的悲剧。  站在一个现代人的角度,我们仔细审视一下悲剧缘何
内容摘要:黄永玉《关关图》是一幅以花鸟为题材、以写意为表现形式的中国画,饱含了丰富的思想内涵,富有艺术表现力,更是以绘画形式对文学经典《诗经·关雎》的形象再现。《关关图》对《关雎》做了多样阐释,含意更广,拓展到人生的诸多方面,别具意趣。画跋与画意相映成趣,相得益彰,对经典文学作品做了艺术再创造。   关键词:关雎 《关关图》 艺术创造  黄永玉先生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勤学博才,独具一格,所创作的大量
内容摘要:高职院校作为我国现代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现代社会所需应用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的重要教育实践基地。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中,为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与各课程的渗透融合,从而提高思政教育工作质量,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是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方式。本文根据对某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现状的调查情况,对立德树人视域下提升高职院校语文课程思政教育质量进行了深入地研究与
内容摘要:清代唐彪的《家塾教学法》作为我国第一部以“教学法”命名的教育理论著作,集中体现了他的阅读教育思想。唐彪从学法和教法两个角度切入语文阅读教育,对阅读目的、阅读习惯、阅读原则和阅读方法四个方面进行了思考。通过梳理唐彪《家塾教学法》中的阅读教育思想,其中所蕴含的同侪学习和群文阅读等方法和理念,对当下的语文阅读教育具有启示和借鉴价值。   关键词:唐彪 阅读教学 《家塾教学法》  唐彪生于164
内容摘要:语文学习是从朗读文字开始,朗读也贯穿语文教学始终。朗读训练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重要途径,也是发展学生智力的重重工具,还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阳光大道,又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必要手段,更是陶冶学生思想情操的最佳抓手。只有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经常加强朗读的训练,才算是真正抓住了语文教学的灵魂,才会从根源上夯实学生的语文基本功。   关键词:朗读训练 语文教学 意义 方法  朗读是一种大声的阅读方式
内容摘要:钟启泉教授对很多教育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对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教育理念方面:对日本学力理论的传播、对建构主义理论的分析、对课程理论的发展。在课堂教学实践方面:对对话型、协同学习、能动学习等教学范式进行再创造。在此基础上,启示我国语文教育:教师要具备对话力、学生要从个体学习转向协同学习、学生要从被动学习转向能动学习等。   关键词:钟启泉 课程论研究 协同学习 能动学习
内容摘要:文章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材为例,从课标和核心素养要求出发,分析了部编版教材的口语交际在教学中的问题以及教材的编排特点,并给出了实际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部编版教材 口语交际 编排特点 教学建议  口语交际的外在表现是口语表达,实际上体现的是人的综合素养。从课标的要求来看,口语交际着重培养学生的三种能力:一是倾听,低年级要求是“认真听”,中年级以后要求“耐心听”;二是表达,要求是
内容摘要:以民生新闻节目《1818黄金眼》为例,采用自建语料库和定量分析的方法,选取受访者的话轮作为研究对象,主要从回应方式、否定类型和提问类型这三个方面分析冲突性话语。据此发现,受访者的话语表现出缓和与对抗两个特点,这是受访者“缓和人际关系”和“维护利益”两方面博弈的结果。这表明,冲突性话语在人际关系管理和身份建构中具有正面效应,有助于实现“交际和谐”和“维护利益”的双赢。   关键词:冲突性话
内容摘要:VR作为一种新兴技术,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教育的结合日趋紧密。VR在语文教育中的应用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模拟三维环境,通过感官效应使学生能够沉浸在虚拟情境当中,增强学习体验,提高学习效果。介于语文教育独特的感受性和情境性,VR可以将复杂信息直观地传递给学生,在语文教育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实用性。   关键词:VR技术 语文教育 优势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指运用计
内容摘要: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选录的古诗文蕴含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美德,能够潜移默化的熏陶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本文对统编版高中语文教科书中选录的古诗文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其蕴藏的道德资源,寻求合适的渗透策略,以期能够给语文教师的古诗文教学一点建议。   关键词:“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 古诗文教学 德育资源 德育渗透  《中学德育大纲》明确指出:“中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