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何炳章教育文选》中阐述:“引导自学”型的课堂,是指在教师的精心组织和引导下,学生有较为充分的时间自主学习、自行探究的课堂。我们经过对部分学生进行广泛深入的学情调查研究,发现消除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弊端最好的方法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形成“自主学习”的教学思维和习惯。自主,就是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自己选择定向,辅以教师适当的点拨指导,让学生主动获取为特征的有效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应积极地参与,提出自己对学习内容的个性化见解。教师变成课堂的组织者和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教给学生的不但是知识,而且还有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接下来,就围绕近两年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实践,从引导自学的方式方法上来谈谈笔者的几点思考。
1.营造和谐的师生氛围
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要真正实现自主学习,教师就要让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到民主和平等,这样有助于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的形成。著名作家冯骥才在《珍珠鸟》一文中也曾经说:“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教师用理解和宽容对待学生,学生才会从心里信任教师,说心里话,表露真情,显示出思维的“原生态”,从而创设出一个相对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愉快中接受知识。这样教师的乐教与学生的乐学才能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2.转变观念,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会被动接受,不会主动对学习内容进行主动的思考。这在很大程度上挤压了他们的思维空间,影响了他们的应变能力和创新精神。而且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学生对学习更多的只是注重结果而不是过程。学生们往往只习惯训练考试技巧,而不是想如何踏踏实实地学好这门学科。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取决于学习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从固有的低效的学习模式和思想中解放出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遵照学习规律,一步一个脚印地认真学习,才能真正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而不仅仅只是一个好的考试结果。
3.明确目的,制定可行的学习目标
风筝要想在空中任意翱翔且收放自如,离不开线的牵引。我们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还得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能对学生在学习中形成的疑惑及问题有一些前瞻性的思考和预见。教学目标如果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为宗旨,切实可行,就能较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自主学习应在教师所确定的学习目标下有组织、有准备地学习。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基础确立明确、可操作的学习目标,它就像灯塔一样为学生的学习指明方向。
4.开阔思路,合理探求多种学习平台
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是有限的,从量上讲,也是有局限性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条件下,学生不仅能从课堂上获得知识,还可利用互联网、图书馆等一切利用的资源去获得知识。这样既能开阔学生视野,拓展思维,还可以为进一步理解学习内容创造条件。
5.选法多样,根据实际灵活操作
根据自主学习的理论并结合本校实际,我们在高中语文学科初步试验了自主学习的“摸、探、提、迁”四步教学法。该教学法以“分组学习”和“学案导学”为依托。
分组学习是指将所有学生根据学习基础和个性特点进行均衡、合理地分组,并对各成员提出明确的要求,要求组员在学习过程中相互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学案导学是指导学生实现自主学习的提纲,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自主学习目标,二是导学过程,导学过程包括“摸、探、提、迁”四个教学板块。
教师导入课题创设情境,适时引导学生认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生依据“导学案”或教师提出的要求,进行初步摸索感知。学生了解了文本的大意之后,围绕一定的问题和任务进行深层次的学习。探究的目的不仅是要解决问题,更是为生成新的问题服务的。提出问题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说:对于跟不上的学生,老师不应该多给他补课,而应该鼓励他自己深入思考以前的问题,通过自己的努力,把问题真正弄明白。学习不可能一蹴而就,自学尤其不能图快,只单方面追求速度,常常会发现学生极易失去继续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自学的程度和方式,今后仍将是我们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研究的重点方向。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刘 兵.教师在自主学习中的作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9).
(作者单位:河南省郑州市第三十一中学)
接下来,就围绕近两年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实践,从引导自学的方式方法上来谈谈笔者的几点思考。
1.营造和谐的师生氛围
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要真正实现自主学习,教师就要让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到民主和平等,这样有助于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的形成。著名作家冯骥才在《珍珠鸟》一文中也曾经说:“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教师用理解和宽容对待学生,学生才会从心里信任教师,说心里话,表露真情,显示出思维的“原生态”,从而创设出一个相对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愉快中接受知识。这样教师的乐教与学生的乐学才能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2.转变观念,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会被动接受,不会主动对学习内容进行主动的思考。这在很大程度上挤压了他们的思维空间,影响了他们的应变能力和创新精神。而且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学生对学习更多的只是注重结果而不是过程。学生们往往只习惯训练考试技巧,而不是想如何踏踏实实地学好这门学科。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取决于学习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从固有的低效的学习模式和思想中解放出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遵照学习规律,一步一个脚印地认真学习,才能真正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而不仅仅只是一个好的考试结果。
3.明确目的,制定可行的学习目标
风筝要想在空中任意翱翔且收放自如,离不开线的牵引。我们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还得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能对学生在学习中形成的疑惑及问题有一些前瞻性的思考和预见。教学目标如果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为宗旨,切实可行,就能较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自主学习应在教师所确定的学习目标下有组织、有准备地学习。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基础确立明确、可操作的学习目标,它就像灯塔一样为学生的学习指明方向。
4.开阔思路,合理探求多种学习平台
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是有限的,从量上讲,也是有局限性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条件下,学生不仅能从课堂上获得知识,还可利用互联网、图书馆等一切利用的资源去获得知识。这样既能开阔学生视野,拓展思维,还可以为进一步理解学习内容创造条件。
5.选法多样,根据实际灵活操作
根据自主学习的理论并结合本校实际,我们在高中语文学科初步试验了自主学习的“摸、探、提、迁”四步教学法。该教学法以“分组学习”和“学案导学”为依托。
分组学习是指将所有学生根据学习基础和个性特点进行均衡、合理地分组,并对各成员提出明确的要求,要求组员在学习过程中相互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学案导学是指导学生实现自主学习的提纲,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自主学习目标,二是导学过程,导学过程包括“摸、探、提、迁”四个教学板块。
教师导入课题创设情境,适时引导学生认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生依据“导学案”或教师提出的要求,进行初步摸索感知。学生了解了文本的大意之后,围绕一定的问题和任务进行深层次的学习。探究的目的不仅是要解决问题,更是为生成新的问题服务的。提出问题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说:对于跟不上的学生,老师不应该多给他补课,而应该鼓励他自己深入思考以前的问题,通过自己的努力,把问题真正弄明白。学习不可能一蹴而就,自学尤其不能图快,只单方面追求速度,常常会发现学生极易失去继续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自学的程度和方式,今后仍将是我们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研究的重点方向。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刘 兵.教师在自主学习中的作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9).
(作者单位:河南省郑州市第三十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