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课文学写议论文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kfxnd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本在编选时,就已经注意到文本阅读对写作潜移默化的影响。本文就以苏教版语文教材必修二的《六国论》一文为例,谈一谈文本教学对议论文写作的启示作用。
  一、论点的提出
  文章开篇提出总论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观点新颖深刻,有自己的思考,夺人眼球。
  接着,作者将总论点分成两个分论点分析,将六国分成两类:一类是“赂秦者”,一类是“不赂者”。这样,对中心论点的分析就全面而辩证了。
  此外,在每一个分论点提出之后,还各有一句分析原因的话,“赂秦而力亏”,“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这样分论点也就很充分了。
  启发:1.学会将中心论点一分为二的方法,避免设立的分论点时会出现重合、交叉的现象。
  2.在分论点提出后,用简短的语言分析分论点成立的原因。
  二、论证方法的运用
  《六国论》中,作者运用了对比论证、假设论证、引用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深刻而精彩地论述了六国破灭的根本原因及给后人的启发。
  第三段先对第一个分论点进行论证,三组对比,逐层深入,同时兼用比喻论证和引用论证。
  一是用秦“攻取之外”而得的土地与“战胜而得”的土地进行对比;用诸侯“所亡”的土地与“战败而亡”的土地对比,以双方土地消长的鲜明对比得出结论:固不在战矣。秦的目标很明确,本来就不在于战争,而在于土地,而六国以土地贿赂秦国以求避免战争,事实上,这只是六国的一厢情愿,这只能使自己国力亏损而增强敌国的实力。
  二是用六国祖父创业的艰难与子孙割地的轻易进行对比。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用夸张手法写出土地得来的不易;而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用比喻手法写出子孙的毫不珍惜,草率割地。这样大手大脚地割去祖辈艰难创下的业绩,换来的却只有“一夕安寝”,付出的巨大与得到的微薄,鲜明的对比也未能让这些割地的子孙警醒,令人唏嘘。
  三是辛苦挣来的土地是有限的,但秦的贪欲却是无限的,割地贿赂越是频繁,暴秦的侵犯越是紧急,割地乞和只能助长秦国的侵略野心。被动挨打割地与主动进攻获利,一味的割地也让“诸侯”失去了反抗的决心和能力,结果只能是“颠覆”。
  这三组对比层层深入,从六国作战目的不明,守土意识不强,对割地后果认识不足三个方面,逐層深入,论证了“赂秦而力亏”的观点。
  最后一句是引用古人之言,亦是比喻论证,选取人们熟悉的“抱薪救火”的例子,紧扣论点,形象生动地写出“赂秦”的弊病之大。
  第四段从第二个分论点的角度进行论证。先从正面分层论证齐燕赵相继灭亡的原因,最后总括六国,提出假设,从反面将论证推进一层,提出与上文所论史实相反的情况韩魏楚三国各爱其地,坚持不以地赂秦,齐国勿附于秦,燕赵能坚持正确的国策,那么六国也有不灭国的可能。从反面将以地事秦的危害深刻揭示出来。
  第五段运用假设论证,假设六国能够“封谋臣”“礼奇才~并力西向”,那么秦国恐怕连招架都很困难了,从而得出六国灭亡的根本原因乃是“为积威之所劫”,所以六国灭亡给后来人的教训是“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
  第六段先用对比论证,六国与秦,地位相等,国势虽弱,却还有取胜可能。接着用类比手法,联系现实,借古讽今,指出宋与六国相比,国力更强,国土更广,但若统治者像六国一样,为寻求眼前的安宁而割地求和,那么只会落得与六国一样灭亡的下场,讽谏之意不言而喻。
  启发:1.行文时可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可用对比论证揭示差别,用假设论证推导不同做法带来的不同结果,用比喻论证让说理生动浅显,用类比论证联系社会现实,增强文章主旨的深刻性等等。
  2.在举例论证时,要注重对事例从论点需要的角度去选择、剪裁,以及分析,切不可以例代议,或一例到底。
  3.引用论证所引用的内容要典型、简洁,针对性强。
  4.比喻论证要以小见大,以近喻远,所取的喻体要是人们熟悉的,不熟悉就达不到论证的目的。
  5.所有的论证方法的分析都要紧扣论点。
  三、论证结构的安排
  一篇好的议论文,应该有严密的结构,清晰的思路,这样才能层次分明,逻辑性强,有说服力。
  《六国论》的论证结构就极为典型,是议论文中最常见也是应用最广泛的模式,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三段论模式。
  提出问题即提出论点部分。首先是总论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接着将中心论点一分为二,一是“赂”,一是“不赂”。
  分析问题也分成两个部分,紧扣两个分论点来论证,第三段是针对第一个分论点“赂秦而力亏”进行的论证,第四段从第二个分论点“不赂者以赂者丧”的角度进行论证。
  结论部分也分两层:一是总结六国灭亡的教训,第二是借古讽今,借六国灭亡讽谏当朝者,不能重蹈历史覆辙。由历史到现实,文章的主旨就会深刻宏大。
  三个部分,环环相扣,步步深入。
  启发:1.学生在写作议论文时,也可从这种最常见的论证结构入手,在下笔之前先做全面考虑,全方位设计,以形成完整的架构。
  2.文章结尾部分得出结论或解决问题或联系现实,都要呼应开篇,回扣主题,强化中心论点。
  教材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文本时,不仅可以学习到文言知识,感受古人明达而深湛的政治见解,更可从中找到一把开启议论文写作之门的钥匙,有效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
其他文献
对小学生而言,童年是充满趣味且富有意义的。小学作文教学理应关注儿童的心灵感受和精神家园。因此,小学作文应当是“童化作文”,即应该用儿童的精神去阐释,用儿童的文化去观照,用儿童的生态去构建,使小学作文成为真正的儿童作文。然而,当前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儿童精神”失真现状却不容乐观。    一、现状扫描  1.童情的缺失。《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几乎
9月12日,卡塔尔多哈,阿富汗政府与塔利班举行谈判  9月中旬,阿富汗政府和塔利班进行了近20年来首次“面对面和谈”。双方的代表在卡塔尔首都会面,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出席了和谈开幕式。  美国与塔利班于今年2月底达成和平协议,协议规定在释放囚犯的条件得到满足后,启动阿富汗内部的和谈进程。白宫希望这种和谈尽快进行,以便为美军的顺利撤出提供政治掩护,为特朗普迫在眉睫的大选提供支持。  然而,和谈尚未露出曙
【摘要】核心素养是一個复合性概念,涵盖了思维品质、语言能力、学习能力以及文化意识四个方面的内容。传统的初中英语教学以成绩为最终导向,导致“哑巴英语”现象越来越严重。因此,只有践行核心素养,初中英语课堂才能走向“新生”。  【关键词】初中英语;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景晓红,江苏省苏州市昆山高新区吴淞江学校。  2014年3月,“核心素养”作为一个崭新的概念,首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并成为教
主持人语  中学阶段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素养的关键时期。研读《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可以发现,所有学科都对“阅读”提出了要求。加强阅读研究已经成为各学科新课程改革的共同要求。学科阅读是落实高中课程标准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需要树立一种大阅读观,在学校形成全学科阅读的态势和氛围,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尤其是学科阅读素养。学科阅读能够加深学生对学科本质的理解,培养学
蒙瑞江生前留影  身患尿毒症的青年教师蒙瑞江,通过肾移植手术重获新生。岂知,新生活曙光初现,厄运竟再次降临:他又患上罕见的“极重型古兰巴雷综合征”,生命之火即将燃尽……这时候,蒙瑞江做出一个惊人的决定:将刚刚在体内存活两个月的获捐肾脏再捐出去!  他的遗愿能实现吗?  2015年2月1日,蒙瑞江脑死亡之后,国内首例移植器官再捐手术在广西解放军181医院肾脏移植中心进行……  2015年1月9日上午
《雪儿——一位中国母亲的故事》研讨会合影。  翻开世界文学史,讴歌母亲伟大的主题不计其数。因为母亲是带领孩子认识世界的第一人。母亲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人格形成都有深刻的影响。  著名俄国作家高尔基的长篇小说《母亲》,被认为是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作。他笔下的母亲尼洛夫娜由一个胆怯的、提心吊胆、默默忍受着丈夫的打骂、迁就着儿子的呵斥、深受夫权压迫、目光短浅的家庭妇女,慢慢觉醒,逐渐成为无产阶级的革命者。她
看牙医这件事听起来似乎是现代人的专属,然而考古学证据显示,我们的远古祖先可能早在1万多年前就已接受牙科治疗了。  考古学家们在一颗距今1.4万年前的古人类牙齿上发现了一处由燧石工具切割后留下的痕迹。他们相信,这表明当时这位古人正试图将龋齿的一小块区域去除,以减轻牙痛的困扰。  “基本上来说,这块被感染的牙组织是被人用某种很小的尖锐石器工具小心地从牙齿内部抠除的。”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的古人类学家史蒂
问:什么样的乳房最好看?  答:这一问题的答案和每个人的私人喜好有关。有人喜欢骨感的,有人喜欢丰满的。然而,在整形外科,美观的乳房有着一套美学测量指标。  问:乳沟是如何出现的?  答:乳沟都是挤出来的!由于受到重力的影响,所以乳房并不是完美的半球形,而是接近水滴的形状。在不穿戴胸罩的情况下,自然浑圆的双乳会稍稍外扩,不会形成深深的乳沟。  问:哪种隆胸材料好?  答:目前,可用于隆胸的材料主要有
1860年10月初,英法联军侵入北京,抢劫并焚毁了举世闻名的圆明园等皇家园林,并在事后声称,此举是对清政府在圆明园将英法被俘者虐待致死的报复。据笔者调查,学生对英法联军抢劫、火烧圆明园的了解,仅止于“强盗行径”“掩盖罪行”“英法联军蛮横”“侵略者本性使然”等抽象结论,既对学界流传已久的英法联军“报复说”并不清楚,更谈不上对这一说法真伪的辨析。围绕英法被俘者是否在圆明园内受虐致死这一问题,笔者和学生
七年来,他是对瘫痪妻子不离不弃、鞍前马后于病榻前的“模范丈夫”!但长年卧床的妻子渐渐变得多疑、暴怒,身心俱疲的他最终还是出轨了。经历一番良知折磨后,他积极遣散小三,回归家庭!没想到,小三产子逼婚!即便如此,他还是选择了家。但血案最终还是发生了,是什么让好男人最后举起了屠刀——病榻上的重症爱妻,好丈夫的爱从未远离  2007年10月的一天傍晚,辽宁省本溪市歪头山镇一户居民家中,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卧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