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语感的培养

来源 :学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cheny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是学好语文的关键。在现代语文教育中,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学生语感的培养。但是语感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它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积累。教师课堂上形式多样的现代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课堂上的读说揣摩训练和生活当中的语言积累以及应用,都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语文阅读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关键词:小学生;语感;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13-010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3.063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情感,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可见,小学生语感的培养极为重要。
  那究竟什么是语感呢?《辞海》上的解释是:“语感是指对语言文字敏锐地感知和迅速领悟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直觉的、整体的把握,是构成一个人语文素质的核心因素。”现在,我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语感培养的方法和途径。
  一、感情诵读,积累语感
  朗读是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积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吸收和表现相统一的过程。朗读是直接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琅琅成韵的诵读,是眼、手、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协调活动的过程,与阅览相比,更是直接体悟语言的一个基本方式。吟咏诵读可以感悟文章真谛,在不经意之间对语言那抑扬顿挫的语音、错落有致的节奏与奇特严谨的结构有了深切的体验,进入这样一个美妙的境界。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调动多种读的形式。对于结构严谨的段落,可采用“问读”的形式,为理清层次、分析段落做准备;对于段落较长,精彩句子较多的段落,可采用“选择读”,便于激发学生的情趣。对于文章的对话部分,教师要指导学生抓住人物表达感情的提示语进行分角色朗读。此外,还可采用“接读、默读、轻声读、集体读、个人读、感情引读”等多种读的形式。教师依据教材特点和教学需要,灵活、科学地安排读的形式,既可提高学生读的兴趣,又可起到激活语感的作用。
  灵活多样的朗读,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所蕴含的形象、情感、色彩和内在意蕴直接敏锐的感知力。例如,《在大海中永生》中有这样一段:“时近中午,专机盘旋着向大海告别。透过舷窗望去,水天一色,波翻浪涌。从那永不停息的涛声中,人们仿佛听到了邓小平爷爷那震撼人心的声音:‘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朗读时,要入情入境,“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要读出他的博大胸怀及他和人民血肉相连的关系,读出对伟人的永远怀念之情。只有读才能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从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而有的课文要从声音上去吟味才能更好地培养语感。在具体的语境中,让学生反复朗读吟诵,在不同的朗读语调、节奏中思考,在吟诵中品味,就会其义自现,入情明理。
  二、推敲揣摩,领悟语感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不应是机械解释字义、记诵字句、研究文法,最要紧的是多比较、多揣摩、多体会。”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不能只让学生寻找课后问题的答案,要让学生在感知认读课文的基础上读懂课文,领悟文章真谛。由此可见,要深刻领悟文章内容,要从字面上去探究。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超越词典去理解词意。比如《鸟的天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应接不暇”的意思时,如果只让学生去死记“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接待应付不过来”这一词典的解释,学生就会很难理解这种感受。此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完整地感受其意蕴。例如,让学生找出书上描写鸟儿活动情景的句子,“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这只,另一只又飞了起来了”就能体会到鸟多、看不过来。这样在具体语境中,学生就理解了词语的真正意义。
  三、想象参与,升华语感
  世界上总有一些事物是彼此相似的,他们之间总有这样或那样的关系。学生在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应指导他们边读边想、边听边想,放飞自己的思绪,飞到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中去,真切地感悟文中之情。例如,在讲授《江南春》这首诗时,可运用联想的方法来培养语感。
  师:同学们,在唐代诗人杜牧的眼中,江南的春天是“千里莺啼绿映红”,那在你们心目中的春天又是怎样的呢?
  生1:春天来了,柳树发芽了,小草好奇地从泥土中探出了小脑袋,仿佛在说:“春天真美啊!”
  生2:河边的草地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野花,花儿上面还飞舞着蝴蝶、蜜蜂呢!
  生3:清澈见底的小河里,鱼儿一边吐着泡泡,一边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
  学生的描述不是凭空虚构的,而是融入了自己对春天的切身体会。教师在这里巧妙地以联想为桥梁,将语言文字与生活体验连接在一起,使学生融入古诗所描绘的意境,迸发出对美好春天的喜爱之情。
  四、实践体验,强化语感
  语文教师要善于在学生对言语的感悟中,进行多方引导、点拨,将其隐藏于内心深处的各种体验调入前台。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生听说训练,多给他们听说的机会,如讲故事、复述新闻趣事、演讲、主題班会等;要加强写作训练,让学生练习扩写、缩写、改写、写读后感等,指导学生字句斟酌,用恰当的语言去传情达意,把握语感;要指导学生选择句式,调整词序,使语言连贯通顺;要指导学生选用合适的修辞方式进行表达,增强语感的表现力。通过多种途径的训练,学生每读一篇文章,每说一句话,每写一篇作文,都会有意识地训练和增强自己的语感。例如,在教学《长征》一文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阅读一些有关红军长征的书籍,这样不仅使学生全面了解了当时环境的恶劣,深刻理解了战士的高尚品质,也会使学生兴趣盎然。
  总之,语感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本质和核心,现代语文教学就要做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用有限的知识孕育和启迪最多的能力。语感训练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成的,必须持之以恒地坚持培养才能见到成效。为人师者,应时刻做有心人,捕捉挖掘“语感”点,让学生从小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打下扎实的语言功底,这将使学生受益终身。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王尚文,燕芹.语感:一个理论与实践的热点[J].语文学习,1993(3).
  [3] 王尚文.语感论(修订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 责任编辑 张翼翔 ]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官腔镜联合B超检查诊断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河南省驻马店市妇幼保健院的280例官腔镜、B超检查并行病理诊断的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进行分析;结果:B超检查与病
在研究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刘良华老师对教学的三个比喻对我的触动很大:  刘老师说:教学应该像打游戏,因为游戏是及时反馈结果的。只有将学生学习的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学生才会像对打游戏一样,产生兴趣,激发欲望;教学应该像画地图,因为画地图可以培养整体感和大局观;教学应该像教小孩学走路,大人一定会放手,决不会因为孩子摔跤而不再让他练习走路。  刘良华老师的这些精彩描述,让我终于明白:课堂教学,就是要让学生
自新中国以来东北的大小兴安岭,长白山一直就是国家木材的重要生产基地,为国家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支持。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东北的大森林,就难以维持东北的经济社会的发展。但是近
乞丐问题是中国的社会问题之一,乞丐问题的解决需要更多的人的关注。在全国各大城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乞丐问题,三里屯地区,作为北京繁华的商业娱乐街,也存在这较为严重的乞丐问题
粘土红砖是一种会大量消耗自然资源的传统建筑材料,这种粘土红砖的生产会给环境带来巨大压力。当前我国目前粘土红砖仍然大量存在,因此,如何建立和落实逐步取缔粘土红砖厂的政策
RusHydro集团从ESN集团收购水利枢纽工程研究所100%的股份。这个水利枢纽工程研究所是由俄罗斯主导专门设计的水电通用设施的。该等股份由RusHydro的子公司JSC的Gidroinvest用
记者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获悉,截至目前,我国已建和在建的第三大水电站工程向家坝水电站已累计完成投资约170亿元人民币,其中枢纽工程完成投资约75亿元,工程质量总体良好。
水电企业建立与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应建立包括以内部环境为基础,以风险评估为重要环节,以控制活动为重要手段,以信息与沟通为重要条件,以内部监督为重要保证,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做好诗歌教学以培养学生一定诗歌鉴赏力,对学生感受优美的汉语言魅力,提高文学鉴赏水平,丰富人文素养,养成高尚健康的审美情趣,热爱和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有巨大作用。一、当前
一、初中语文课堂的调控  1.调控的切入点——引入情境  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要打开良好和谐的教学局面就应该营造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课程是学习的重要基础,巧妙合理的导入能够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对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以一种迫不及待的心情渴望新的知识。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调控切入点,成功引入情境。例如在学习《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一课文时,教师可以将两支鲜花与肥皂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