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生活化教育浅探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jie3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物理生活教育的开展,对提高物理教学效果,促进物理教育改革具有积极的意义。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师要积极开展生活化教育,构建高效的物理教学课堂。
  关键词:高中物理;生活化教育;意义;对策
  物理知识博大精深且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如电学、力学、热学、声学等模块的知识,都可以从生活中找到原型,且对生活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所以说:物理学科具有较强的逻辑性、社会实践性,物理科学知识能够有效指导生活,提高人们的生活实践能力。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生活化教育的开展,一方面能够促使学生结合生活实例理解物理科学知识;另一方面,将物理科学知识与生活实例的融合,能够促使学生利用物理理论知识指导生活实践,实现学以致用的教育目标。因此,作为高中物理教师,应当积极落实生活化教育,将生活案例、生活现象等融入高中物理教学中,为构建高效的物理教学课堂奠定基础。
  一、 高中物理开展生活化教育的意义
  “生活教育”并不是一种新潮的教育思想,早在90年代初,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就已经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思想。在现代教育背景下,生活教育思想运用于高中物理的教学,依然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是促进高中物理教育改革的重要思想。
  (一) 降低知识难度,加深学生理解
  物理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抽象性,无论是力学、热学还是电学等,其中的概念、公式、原理等对高中学生来说,全面理解都是具有难度的。同时,物理知识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有效的运用,而抽象化的理论知识,即使学生充分理解了,也未必能够科学有效运用。生活教育思想运用于高中物理的教学,教师可以通过深入挖掘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物理实例等,为学生营造物理生活教育情境,让学生通过所熟悉的生活实例进行物理学习,有效地降低物理知识学习的难度,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效果。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弹力”的相关知识时,为了让学生能够很好地把握“弹力”和“形变”的知识,改变学生对弹力的理解集中在弹簧上的现状,笔者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压在课桌上的书本、教师头上的吊顶等都存在弹力。学生都感到很惊讶:明明看到是没有任何形变的呀,怎么会有弹力?教师这才深入讲解弹力和形变之间的关系,取得了好的教学效果。
  (二) 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实践能力
  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举措。高中物理教学中开展生活化教学,教师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方式,促使抽象化的物理知识直观化和具体化,是提高学生生活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例如,在学习“电学”的相关知识时,为了提高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笔者结合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声控灯,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探究生活中的声控灯电路图,分析其中的原理,并思考:声控灯的设置,还有没有更科学的方法?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中物理现象的习惯,提高学生生活实践能力。
  (三) 丰富学习体验,激发学习兴趣
  相比较单调的、单一的物理理论教育而言,将生活现象、生活案例融入物理教学中的方式,有利于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感受到物理知识的魅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达到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目的。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自由落体”运用的过程中,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实验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自由落体运动过程。同时,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用粉笔、羽毛球等开展自由落体演示实验,分析不同的物体在落下过程中的速度等,进而引出阻力的知识。类似的物理实验,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效果。
  二、 高中物理生活化教育的对策
  高中物理教育与学生生活实践的有机整合,对构建现代化的物理教学课堂,提高物理教学的效果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应当积极开展生活化教育,促进物理教育改革。
  (一) 结合生活实例、生活现象等创设生活化教育情境
  高中物理生活化教育的开展,教师要善于创设生活化的教育情境,改变过去过于抽象化的物理教育现状,力求取得好的物理教育效果。而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将生活实例、生活现象等融入物理教学中,通过生活现象导入,透过生活现象引出物理知识;或者通过生活案例等分析物理知识,都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使物理教学课堂通俗易懂。在创设生活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巧妙地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为营造生活化的物理教学情境奠定基础。如前述我们所说的自由落体运用实验中,对于一些高难度的自由落体运动,教师难以开展现实的实验,而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则可以弥补這一不足,取得好的效果。
  (二) 将生活原理运用到物理教学中
  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师的教育仅仅停留在抽象的理论知识层面,导致理论与实践相互脱离,最终使得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只能停留在片面的阶段,且在物理解题的过程中,学生因为对知识的学习不够深刻而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应当积极将生活原理融入物理教育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效果。例如,在学习“透镜原理”中,教师可以结合班上同学戴的近视眼镜,给学生分析近视眼镜的透镜原理;也可以结合学生看电影时的3D眼镜进行分析,让学生有恍然大悟之感,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效果。
  (三) 以生活现象为基础开展物理实验
  物理离不开实验。教师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开展中,可以结合生活现象开展物理实验,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例如,在电学、力学、热学、声学等知识的学习之后,教师都可以结合物理知识,让学生开展探究性实验。如在讲授电学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绘制家中各种电器的电路图,了解其中的原理,并分析最优的电路图。等等,类似的生活实验,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在现代教育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师应当积极结合生活教育的思想,积极将生活案例、生活现象等融入物理教学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促进高中物理教育改革。
  参考文献:
  [1]路龙昊.探析奇妙的生活物理现象[J].学周刊,2018(3).
  作者简介:
  陈廷伟,贵州省遵义市,遵义市第二十一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下,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表明了我国正在快速融入国际的舞台。在这种大环境下,我国高校外语专业的学生肩负着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的重大使命。随着多元文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多样多变的思想意识的大量涌入,当前外语专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加强和提升外语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为重要。本文旨在探究当前外语专业学
摘 要:当前随着我国新型教育改革理念得到运用,我国初中化学教师在对学生们进行化学课程知识的教学时,为了让学生们能够积极地投入其中,并且对于化学课程教学的开展拥有充足的学习兴趣,在开展教学期间,逐渐将自制化学实验仪器运用到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因此本文主要对自制化学实验仪器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和应用进行了探究,从而为初中化学教学工作的持续推进提供更多的帮助。  关键词:自制化学实验仪器;初中化学;教
摘 要:衡量教学质量与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就是教学效率与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因此想要提升一门学科的教学水平以及质量,通过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来提升教学效率是必经之路。在这种教学目的的催生下,思维导图作为一种能够提升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受到教师的广泛青睐。本文主要围绕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展开探究。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时期;地理教学;运用策略  一、 引言  众所周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