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问题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作者根據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特点,对如何在高中问题教学活动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了初步的阐述。
  关键词: 高中数学 问题教学 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合作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学科所具备的三大能力,在促进学生数学思想素养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中,思维能力作为学生数学学习水平和能力的集中体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能力水平,是学生智力发展水平发展的重要核心内容,也是衡量学生数学思想素养的重要标志。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特点是学生思维分析和解题能力的有效提升,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建立在学生思维能力有效发展和提升的条件之上。教学工作者必须善于运用现有教学资源和有效教学手段,将学生思维潜能进行有效激发,使学生在有效教学活动中实现分析能力、解题能力、创新能力在内的思维能力的有效形成。”由此可见,学生良好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形成,在促进学生和推动学生智力发展和行为能力增强方面会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教育心理学也指出,思维能力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水到渠成的,而是具有一定的发展规律,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和教育,提升和发展起来的。但长期以来,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制约,教师所开展的教学活动,不能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和有效的培养,致使学生思维活动的时间得不到保证,思维的空间受到限制,分析问题的能动性得不到激发,制约了学生思维能力和质量的有效提升。新实施的高中数学改革,在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的基础上,更针对学生适应社会的实际,提出了“学会思维”的要求和目标。在这一大趋势的影响下,许多高中数学教师围绕如何提升学生思维能力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和认真的研究,取得了系列具有操作性的教学实践成果。我根据自身教学实践体会,就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提升学生思维能力进行初步的阐述。
  一、善于挖掘数学的趣味性特点,运用生活性问题,激发学生思维的能动性。
  数学学科作为与现实生活密切关联的基础知识学科,在数学内容、规律定理、实际应用等方面表现出强烈的趣味性和可读性。但随着数学问题和知识的难度和容量递增,许多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学习的压力和解题的能力逐步增大,普遍感受到数学学科的复杂性和抽象性,对学习缺乏一定的能动性。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善于抓住数学学科知识的广泛应用性和浓厚趣味性,实时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现实生活实例进行有效衔接,让学生在探究新知、解答问题和思考练习中,体味数学学科的浓厚趣味性,使学生发现数学学科具有的生活特性,使学生的思维激情得到点燃,实现思维由被动向主动的切实转变。如在教学“平面向量”知识时,教师可以根据向量知识,将生活中在海难事故救援过程中,采用确定方位进行救援的实际事例与向量知识有效结合,使学生在实际生活性问题的解答过程中,进行向量知识的有效解答和成功运用,从而使学生切身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广泛生活性,为学生内在学习情感的有效激发和能动思维特性的有力激发奠定坚实的思想和情感基础。
  二、重视数学知识的发散特性,运用开放性问题,提升学生思维的创新性。
  创新性思维作为学生思维能力和智力发展水平的重要基准,在学生有效解答能力的提升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由于长期受高考升学压力的制约,许多教师将教学的着力点放在解题能力的训练上,而轻视学生创新解题能力的有效培养和教育,导致学生的解题创新能力“停滞不前”。因此,广大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运用联系的、发展的、前进的理念,将数学问题进行有效创新,设计出具有开放特性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开放性问题解答过程中,实现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激发和养成。如在“不等式”教学中,我抓住这一知识的前后联系,向学生设置了开放性问题:“某厂使用两种零件A、B装配两种产品X、Y,该厂生产能力是月产X最多2500件,月产Y最多1200件,而组装一件X需要4个A,2个B,组装一件Y需要6个A,8个B。某个月该厂能用最多14000个A,最多12000个B,已知产品X每件利润1000元,产品Y每件利润2000元,欲使该月利润最高,需要组装产品X、Y各多少件,最高利润是多少?”引导学生通过运用不等式定理性质法则等,进行问题的解答和训练。在思考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通过不同方面的思考、分析和解答,对这一知识的网络体系有了深刻的了解和掌握,从而使求异性思维得到有效提升,思维变得更加灵活。
  三、抓住数学知识的关联特性,运用综合性问题,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广大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深刻感受到数学学科知识要点、定理、性质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深刻关联特性。学生在解答问题中也深刻体会到,同一问题可以通过不同的思考角度,采用不同的解题方式进行有效解答。这就可以看出,数学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章节与章节之间,都会存在和隐含复杂而深刻的关联性,数学学科的抽象性、复杂性等特性也就由此表现。当前,高考知识点的考查也更加注重学生综合性知识能力,综合性问题的运用和解答,可以起到很好的训练和培养作用。因此,教师可以抓住综合性问题的特点,将知识点之间的内涵特点进行有效联系,并通过解题方式进行掌握,引导学生先学习相关知识内容,然后进行问题解答,实现学生思维灵活性的有效形成。如在教学“三角函数”知识时,教师可设置如下问题:“在△ABC中,已知三边a,b,c满足acosA acosB=acosC,试判定三角形的形状。”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条件,结合二次函数与其他知识,使学生能够对问题条件思考“面面俱到”,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灵活性。
  总之,思维能力作为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重要条件,是学生进行知识有效接受和问题有效解答的重要基础。高中数学教师要善于抓住问题的特性,运用不同类型的数学问题,进行有效问题教学活动,切实实现学生思维特性的有效提升,为学生思维能动性、创新性和灵活性的培养,打下思想和条件基础。
其他文献
摘 要: 汉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承载中华文化的重要工具。识字教学是阅读与作文的奠基石,是语文启蒙教育的开端,该阶段的培养将会影响孩子们未来在文学道理上的成与败,甚至直接影响孩子的一生。在小学低学年段,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主动识字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新课程理念下,文章对于如何提高识字教学的实效性进行了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 识字教学 趣味性 自主性 实效性    “人生聪明识字始”。低年级识字教
摘 要: 本文总结了讲解数学概念的教学程序,即認识概念、引进概念、形成概念、深化概念,并结合具体的例子加以佐证。  关键词: 数学概念 认识概念 引进概念 形成概念 深化概念    数学概念是数学基础知识的基本内容,数学全部内容的展开都基于这些概念之上。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就必须加强数学概念的教学。我根据自己的学习经历、教育实习,以及对教法资料的参阅,总结出数学概念教学中的必要程序,在教学中应该把
针对钢-混凝土组合梁的工作特性,为研究钢梁与混凝土板之间的滑移与掀起所造成的钢-混凝土组合梁极限承载力的降低,探求剪力连接程度对极限承载力的影响,该文在GOODman单元的基础上,将这种
该文包括了他们正在进行的两方面的研究:一是用欧拉方法,数值模拟R-M不稳定性导致的界面上二维和三维扰动发展的特征。二是用湍流模型来模拟后期的湍流混合问题。
该实验的目的主要是用改性的酚醛树脂代替聚醛亚胺树脂来制造复合材料而性能优异,从而降低这类型的复合材料的成本、缩短了生产周期。本文着重探讨了复合材料在界面方面的理论
许多学生都怕写作文,作文时总感到无事可写、无话可说,一方面是因为学生生活面窄,导致写作内容贪乏,另一方面是因为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没有引导学生、帮助学生积累材料。下面是我指导学生积累作文材料的一些做法。  一、学会观察,在生活中捕捉素材  “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流个不歇”。由此可见,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但初中生因升学压力大,学业紧张,往往在狭窄的学习圈里固步自封,对生活缺
以不同介质界面破坏变形的刚塑性关系为基础,建立简化的弹塑性有厚度接触面单元,计算分析了单元厚度的选取对结果的影响,庆用于沉箱抗震稳定性分析,得到了更为合理的结果;计算了强
摘 要: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环节,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主渠道。作者阐述了在语文作文教学的辅导策略。  关键词: 小学作文教学 辅导策略 作文素养    一、激发自尊,培养情感  学生要写好一篇作文确实不容易,教师应多关心学生,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乐于写作,才会不断尝试写作,不断学习积累写作方法,不断提高写作水平。特别是那些学困生因害怕作文出现病句、错别字、结构混乱等笑话
针对已有移动自组网容量、延迟闭解分析在移动模型方面的局限性,提出了新的概率理论框架,将无记忆的独立同分布移动模型推广至更为真实的满足特定记忆条件的随机路径点移动模
在界面不稳定性的数值模拟中, Level Set方法局限于密度不同的单种介质或绝热指数相同的两种介质的情形。针对于此,该文在Level Set方法的基础上引人了Front Tracking方法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