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立健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是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建立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时,在内容方面要求全,关注学生的全面素质提升;在评价原则上,要遵循公平性,自主性,可操作性,发展性。建立促进学生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关键词】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评价内容;评价原则
一、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十八大报告强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上至国家的大政方针,下至黎民百姓,以及社会的发展都要求必须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现行的中小学评价体系还存在过于强调分数、学生学习和考试负担比较重、片面追求分数等弊端,这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极不相称。这种评价体系突出表现在强调考试的选拔功能,忽视学生平时的表现;过分注重学习成绩,忽视学生技能的发展。评价方法单一,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只有建立促进学生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改变以升学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为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才能真正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和健康发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必须要关注学生的全面素质提升;还要遵循全面性、科学性、发展性、多样性等原则。
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
建立符合规律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应该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改进评价的内容和方式,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中强调“对学生评价的内容要多元,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即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道德品质,学生可以从以下内容去评价:遵守国家法律,遵守公共秩序,并能制止违法违规的行为。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守则》。主动参加集体活动,积极维护班级荣誉,能够为实现集体目标付出最大的努力。按时作息,不迟到、不早退,有事有病请假,课间不打闹,放学按时回家,遵守交通规则。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公民素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学生可以从以下内容去评价:待人诚实,不说谎话、大话、空话,不弄虚作假。具有良好的生活、卫生等习惯。对自己所做的事能高度负责,严于律己,会自我批评。积极参加学校或班级组织的社会公益和社区服务活动,经常学雷锋做好事,并受到学校或其他组织的表扬。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可以从以下内容去评价:学习态度端正,能主动学习、自觉学习,学习目的明确。态度认真,学习主动,不缺课,能按时完成作业。阶段性的学业水平考试与考查成绩优秀且有获奖记录。有良好的自我反思的习惯,善于总结经验,效果良好。积极主动进行研究性学习,勇于创新,获得市镇级荣誉。有学习的愿望与兴趣,能运用各种学习方式来提高学习水平,有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的习惯。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交流与合作,学生可以从以下内容去评价: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尊敬师长,孝敬父母和老人,团结同学,深受大家拥戴。善于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方法运用合情合理,并主动积极与他人交流与分享。能与他人一起确立目标并努力去实现目标,尊重并理解他人的观点与处境,善于与同伴共同与分享,善于团结同伴;能综合运用各种交流和沟通的方法进行合作。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运动与健康,学生可以从以下内容去评价:兴趣爱好广泛,情趣健康,有良好的生活作息规律。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体育成绩优秀,并在市镇级以上获奖。拥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身体和心态均健康。增强体质,采用科学的锻炼方法,促使身体健康。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审美与表现,学生可以从以下内容去评价:音乐、美术课感兴趣,能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遇到问题能够发表自己的见解。有良好的艺术气质,能够积极参加市镇的艺术活动,并有良好的表现,期末音乐美术成绩优秀。
三、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原则
1.遵循全面性原则。在注重对学生学习素质评价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其它方面能力的评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在升学考试中以学业成绩评价为主,以其它方面评价为辅来选拔学生。
2.遵循发展性原则。评价学生要按照发展的观点,关注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将学生的现实情况和长远发展有机结合,从而形成有利于学生终身不断发展的评价机制。
3.遵循公平性原则。要建立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素质教育要求的评价体系,严格评价程序,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健全诚信制度和监控机制,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情况。既要高度重视学生和家长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使评价成为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又要充分体现学校和教师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使评价做到客观、公正、全面。
4.遵循多樣化原则。评价要探索方法的多样性,要积极探索的基础上寻找更科学更有效更能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多样的、开放的评价方法,了解学生的优点、潜能、不足以及发展需要,积极引导学生有个性地发展。每次评价结果和相关材料必须如实装入“学生成长记录袋”,使评价能充分调动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的积极性。
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使用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采用应该次用等级和综合评语相结合的办法。评定等级是指一些方面(包括学业考试的一些科目成绩)的评定结果以等级方式呈现,一般可分为“A、B、C、D”四个等级,评价结果的等级分布要反映学生综合素质实际水平差异。综合性评语主要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描述和学生成长记录的客观评价,重点突出学生的特点、特长和潜能。综合性评语应在全面评价的基础上,以定性描述为主,准确反映学生多方面的具体表现。综合性评语由班主任收集各方评价结果、与相关人员共同研究写出。
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应通知学生本人及其家长,从而体现评价的公平和公正。如有异议,学校乃至学校的上级主管部門要进行解释或调研、处理。评定等级为A的要公示。
要切实发挥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发展;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学生是否毕业的重要依据;高中招生时必须将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与学业考试等级一同作为录取的依据。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
[2]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3]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4]李积雄.规划纲要.要为素质教育保驾护航
[5]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教基[2002]26号)
【关键词】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评价内容;评价原则
一、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十八大报告强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上至国家的大政方针,下至黎民百姓,以及社会的发展都要求必须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现行的中小学评价体系还存在过于强调分数、学生学习和考试负担比较重、片面追求分数等弊端,这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极不相称。这种评价体系突出表现在强调考试的选拔功能,忽视学生平时的表现;过分注重学习成绩,忽视学生技能的发展。评价方法单一,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只有建立促进学生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改变以升学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为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才能真正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和健康发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必须要关注学生的全面素质提升;还要遵循全面性、科学性、发展性、多样性等原则。
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
建立符合规律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应该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改进评价的内容和方式,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中强调“对学生评价的内容要多元,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即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道德品质,学生可以从以下内容去评价:遵守国家法律,遵守公共秩序,并能制止违法违规的行为。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守则》。主动参加集体活动,积极维护班级荣誉,能够为实现集体目标付出最大的努力。按时作息,不迟到、不早退,有事有病请假,课间不打闹,放学按时回家,遵守交通规则。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公民素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学生可以从以下内容去评价:待人诚实,不说谎话、大话、空话,不弄虚作假。具有良好的生活、卫生等习惯。对自己所做的事能高度负责,严于律己,会自我批评。积极参加学校或班级组织的社会公益和社区服务活动,经常学雷锋做好事,并受到学校或其他组织的表扬。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可以从以下内容去评价:学习态度端正,能主动学习、自觉学习,学习目的明确。态度认真,学习主动,不缺课,能按时完成作业。阶段性的学业水平考试与考查成绩优秀且有获奖记录。有良好的自我反思的习惯,善于总结经验,效果良好。积极主动进行研究性学习,勇于创新,获得市镇级荣誉。有学习的愿望与兴趣,能运用各种学习方式来提高学习水平,有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的习惯。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交流与合作,学生可以从以下内容去评价: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尊敬师长,孝敬父母和老人,团结同学,深受大家拥戴。善于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方法运用合情合理,并主动积极与他人交流与分享。能与他人一起确立目标并努力去实现目标,尊重并理解他人的观点与处境,善于与同伴共同与分享,善于团结同伴;能综合运用各种交流和沟通的方法进行合作。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运动与健康,学生可以从以下内容去评价:兴趣爱好广泛,情趣健康,有良好的生活作息规律。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体育成绩优秀,并在市镇级以上获奖。拥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身体和心态均健康。增强体质,采用科学的锻炼方法,促使身体健康。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审美与表现,学生可以从以下内容去评价:音乐、美术课感兴趣,能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遇到问题能够发表自己的见解。有良好的艺术气质,能够积极参加市镇的艺术活动,并有良好的表现,期末音乐美术成绩优秀。
三、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原则
1.遵循全面性原则。在注重对学生学习素质评价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其它方面能力的评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在升学考试中以学业成绩评价为主,以其它方面评价为辅来选拔学生。
2.遵循发展性原则。评价学生要按照发展的观点,关注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将学生的现实情况和长远发展有机结合,从而形成有利于学生终身不断发展的评价机制。
3.遵循公平性原则。要建立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素质教育要求的评价体系,严格评价程序,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健全诚信制度和监控机制,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情况。既要高度重视学生和家长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使评价成为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又要充分体现学校和教师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使评价做到客观、公正、全面。
4.遵循多樣化原则。评价要探索方法的多样性,要积极探索的基础上寻找更科学更有效更能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多样的、开放的评价方法,了解学生的优点、潜能、不足以及发展需要,积极引导学生有个性地发展。每次评价结果和相关材料必须如实装入“学生成长记录袋”,使评价能充分调动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的积极性。
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使用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采用应该次用等级和综合评语相结合的办法。评定等级是指一些方面(包括学业考试的一些科目成绩)的评定结果以等级方式呈现,一般可分为“A、B、C、D”四个等级,评价结果的等级分布要反映学生综合素质实际水平差异。综合性评语主要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描述和学生成长记录的客观评价,重点突出学生的特点、特长和潜能。综合性评语应在全面评价的基础上,以定性描述为主,准确反映学生多方面的具体表现。综合性评语由班主任收集各方评价结果、与相关人员共同研究写出。
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应通知学生本人及其家长,从而体现评价的公平和公正。如有异议,学校乃至学校的上级主管部門要进行解释或调研、处理。评定等级为A的要公示。
要切实发挥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发展;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学生是否毕业的重要依据;高中招生时必须将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与学业考试等级一同作为录取的依据。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
[2]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3]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4]李积雄.规划纲要.要为素质教育保驾护航
[5]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教基[2002]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