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壁垒”: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动向

来源 :世界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ewang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的终结,世界贸易组织开始运转,标志着自由贸易原则得到进一步加强。多边贸易中不仅关税比例已大幅度降低,而且不少非关税壁垒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限制。但是,在新形势下,发达国家为了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利用国际社会对环保问题的广泛关注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开始筑起“绿色壁垒”,企图以此阻挡发展中国家产品进入其市场。这种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动向,不仅损害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利益,而且对国际贸易将产生重大影响。 The end of the Uruguay Round of the GATT and the start of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marked the further strengthening of the principle of free trade. Not only has the proportion of tariffs been reduced significantly in multilateral trade, but many non-tariff barriers have also been limited to a large extent. However, under the new circumstances, in order to safeguard their own economic interests, developed countries have used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s extensive attention to environmental issues and people’s increasing awarenes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have started to build “green barriers” in an attempt to stop the entry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products. Its market. This new trend of trade protectionism will not only harm the economic interests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but will also have a major impact on international trade.
其他文献
越来越多的政府机构、公司、教育部门、社会团体甚至个人,开始利用网络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原因不难理解。网络的问卷在设计和执行上成本较低。而且,网上问卷不像传统书面问卷
1999年元月10日,全国电视直销联营网在北京成立,标志着中国电视直销经过行业自律已进入成熟发展阶段。由中央电视台中视电视购物公司牵头并为之服务的联营网,由160多家电视
你能用英语讲故事吗?我们的“故事园地”专栏专为爱好用英语写故事的你开辟出一块空间。在这里,你可以挥洒幽默;在这里,你可以尽展活泼;在这里,你可以释放温情。快来到这个为
Yesterday,I attended the class reunion that many of my middle school classmates took part in.During the party,it seemed that everyone enjoyed themselves except
辩证法的观点认为,凡事皆可从正反两面来分析。从这个角度来说,促销对于企业的作用就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促销加速了企业短期收益的增长;另一方面,促销(尤其是减价促销)过
一种治疗脚癣的全新剂型!让“是医不治癣,治癣白丢脸”成为过去!由重点医科院校联合研制,博采中西药长效、速效之特点,中西结合,10分钟可杀火99.87%的致癣菌。适合水泡型、
透过玻璃镜片,一个作家凭着个人的敏感和想象力来创造超自然的艺术,也许能看穿的是一种隐藏着一个真实的永恒世界;隔着玻璃镜片,由于红尘的执著妄想而无法看到可感的客观世界
自1989年创办至今,海亮已走过19个春秋。19年来,在全体海亮人的共同努力下,企业取得了快速健康发展,公司由单一的铜加工企业发展为以铜加工、房地产和矿山资源开发三大主体产
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几年来,各地英语中考改革中阅读理解题所占比重越来越大,题型也有了一些新的变化,出现了“任务型阅读”这样的新题型,
近日翻检旧稿,一首写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小诗《香山红叶——赠艾青》跃入眼帘,不由回忆起关系此诗的一些往事,生出无限感慨。我清晰地记得,这首短诗的写作,源自与老诗人艾青的一次长夜倾谈,而诗成后的刊发,也经历一番曲折。  1979年11月15日下午,人民日报文艺部的徐刚打给我一个电话,说是哈尔滨来的二位诗友想去拜访艾青,嘱我陪他们去,晚一点儿他也会过去。  我工作的冶金工业部机关在东四,离艾青居住的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