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接”什么

来源 :家长·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F6VE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两个相邻阶段之间的衔接。从幼儿园到小学,儿童会经历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学习环境、学习内容、社会关系、社会要求等方面的重大变化,研究证明,成功的幼小衔接与儿童在整个早期学校经历中的学业、同伴关系的成功存在正相关关系(Early,2001);而幼儿园教育与学校教育衔接不当,将会给儿童造成痛苦和不安,引发儿童焦虑、自卑和攻击性行为(Ledger,2001)。
  儿童的发展是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而发展的连续性则要求我们,要帮助儿童将不同的阶段有效衔接起来,尽可能提高两个阶段之间的连续性。 “幼小衔接”衔接什么?如何衔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从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两个阶段的差异出发。
  幼儿园和小学的作息制度和行为规范不同
  幼儿园里没有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生活节奏宽松,没有强制性,没有严格的出勤要求,尽管有预先制定的一日生活安排,实际安排也会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作调整,幼儿有较多的自主时间和休息时间。
  进入小学后,生活立刻变得紧张,作息制度严格,休息时间缩短,原来在幼儿园理所当然的很多“自由”都被制止,原来在幼儿园习以为常的迟到在小学也被严格禁止。面对这些差异,儿童的不适应表现主要有:早上起不来,课间休息结束后不能及时回教室,上课过程中老爱说话或上厕所,怕教师、觉得教师太凶,继而害怕上学。
  为了避免儿童出现这些不适应症状,我们应该帮助儿童“衔接”的是: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作息时间规律,以应对更加紧张的小学学习生活;培养规则意识,建立对“集体”的认识,能够在集体中适当地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提高自我控制力,在一些基本的行为规则上能够基本做到“不该做的事情就不做”。
  幼儿园和小学的学习方式不同
  由于幼儿以直觉动作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其智力的发展是在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中完成的,因此,在幼儿园里,游戏和自由的操作活动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在这种自由、轻松的游戏活动中,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进入小学,尽管儿童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但由于明确的教学任务需要,教师往往采取严肃的、教师支配为主的集体讲授方式,儿童被要求认真听讲、遵守纪律、认真完成作業、考试成绩优秀,个人意愿也相对受到了较大程度的束缚。面对这种差异,儿童会出现各种不适应:上课听不进去、坐不住,作业完成困难;教师布置任务时不能有效接收信息;不喜欢学习,在教师要求和个人学习状况的冲突下产生挫败感等等。
  为了避免儿童出现这些不适应,我们应该帮助儿童“衔接”的是:培养良好的注意力习惯,能较长时间地坚持做喜欢的事,能安静地倾听;培养学习的兴趣,对事物容易产生好奇心、并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进行一定的探索,喜欢阅读,喜欢思考,在阅读和思考中感到快乐;能够完成力所能及的事,培养一定的责任感,分配到任务时能够认识到“这是我应该完成的事”并努力完成;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面对困难时能在独立思考解决办法或寻求他人帮助。
  必须特别指出的是,针对幼儿园和小学学习方式的差异,一些家长和教师会将教孩子学拼音、认汉字、做算术等知识、技能上的衔接作为幼小衔接的主要内容。事实上,从认知的角度来讲,更重要的不是知识、技能的准备,而是兴趣、习惯、能力的建立;从幼儿的整个发展角度来讲,更重要的不是认知,而是情感、坚持性、自主性、社会性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比起能够背多少首诗,更重要的是让孩子真正感到读诗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比起能够做多少道计算题,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感到数学真是一个奇妙的王国。
  幼儿园和小学的人际交往环境不同
  儿童的主要交往对象是教师和同伴,儿童进入小学后,师幼关系和同伴关系都发生了变化。在幼儿园里,教师往往扮演着“第二个母亲”的角色,与幼儿接触的时间长、内容广泛而深入,悉心照料幼儿的饮食起居,关注幼儿的情绪变化并及时给予帮助;进入小学后,教师和儿童的接触大大减少,比起儿童的生活和情绪,教师更加关注的是儿童的学习,也对儿童提出了更多、更严格的要求。另一方面,随着幼儿园生活的结束,儿童所熟悉的同伴也相继分离,儿童需要到小学结交新的朋友;同时,由于小学生对“友谊” “朋友”的认识逐渐发展,儿童需要用更高的社会交往技能去获得新的人际关系、被集体认同。面对这些转变,儿童的不适应表现主要有:事事都等着教师安排,如果教师不安排就不知所措;出现消极情绪时无法自我调整;不能结交朋友,感到孤独。
  为了避免儿童出现这些不适应,我们应该帮助儿童“衔接”的是:对小学的环境有所了解,产生对未来的小学的向往;正确认识“教师”,知道尊重和回应教师,也能够主动和教师交往;培养独立性,能够安排自己的“无聊”时间;培养分享、合作、协商等亲社会行为,掌握一定的社会交往技能,愿意和能够结交新的朋友;能够正确表达、宣泄和适当控制自己的情绪,能够主动向他人寻求帮助。
其他文献
以写促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初中阶段的学生普遍已经有了较为丰富的生活阅历,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前若能想方设法唤醒他们已有的知识,想必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其关于文本的阅读兴趣与积极性,从而促使其自觉投入到文本的具体阅读活动之中。  对此,我在自身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如:在教学《纪念白求恩》这一文本时,我并没有急于向学生传授其中的知识点,而是首先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看到“纪念白求恩”
期刊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基础环节,对于学生汉字的积累起着非常重要的奠基性作用。可是,通过教学实践笔者发现不少小学语文教师的识字教学通常局限为“教师领读发音——学生练习——教师拼写”这一惯有的教学模式,致使学生的识字欲望不够热情,识字效果也不尽人意。如何有效改善这一状况呢?笔者认为,可以创新小学语文的识字教学方法,即将一些新鲜、有趣的方法运用到具体的汉字教学活动之中。本文作者以联想识字教学、字谜
期刊
案例背景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环节,对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沟通交流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为了贯彻响应新课改提倡的先进教学理念,计划在下一节课堂教学中通过朗读的方式来对《军神》一文进行讲解,以便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促进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案例主题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认知和辨识能力,但都尚不完善,尤其是理解能力和语言沟通
期刊
有效教学的特征  以教学效果与效率的好坏来评判教学的优劣  教学的优劣不是靠教师的方法有多丰富,课堂的活动有多丰富,师生的互动有多频繁,而是看最终的教学效果和效率,从这两方面来评判教学活动的优劣,如果教学行为最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益和效果,那么这种教学就是好的教学;反之,则是不好的低劣的教学。  以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效果来评判教学的效果  教学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学生,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的最终目的是
期刊
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探讨家校合作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作用与应用对策,主要目的是在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面对传统家校德育合作机制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出现的变革,结合《道德与法治》教学实际,探寻中学教育中家校德育合作的新路径,并进一步推动《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的健康发展。本文在简要阐述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家校合作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分析探讨了《道德与法治》学科中家校合作的正面效用,并重点从三方面入
期刊
校园欺凌事件在近些年的校园管理中层出不穷,影响恶劣,甚至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为此,本文主要针对农村初中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同时对心理干预手段进行系统阐述,希望我国农村地区初中校园能避免发生欺凌事件。  校园欺凌不仅仅局限于学生之间的身体性伤害,同时也包括语言伤害以及排斥行为,施暴者具有主观上的故意为之。农村教育不仅落后,而且在农村初中校园欺凌问题的解决方面,也存
期刊
如今的家长很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在亲子教育方面遵循原则,会让你的教育更有效。有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意识特别强,只要和孩子在一起时,总会自以为是地把自己视为孩子的教师,对其不停地指指点点,而忽视良好亲子关系的构建,造成父母在越位当教师的同时,失位于父母的角色。孩子会有除父母之外的很多教师,但只有父母才能无条件地接纳孩子,感受孩子的喜悦和忧伤,给予孩子全部的尊重和信任。也只有父母才有能力让孩子感觉到他们是
期刊
生命教育是20世纪兴起的一种教育,新课程标准中“成长中的我”就明确指出要认识自己生命的宝贵,珍爱生命,体会生命的价值。可见生命教育对于刚上初中的七年级学生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探讨生命教育对于七年级学生的重要性和在道德与法制的教学中如何进行生命教育,让生命教育在课堂教学中起到积极的作用,让学生珍爱生命,绽放自己的生命光彩。  近几年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层出不穷,在很多惨痛的事件里,都
期刊
“百年大计,教育为首”,而在教育领域中,要想“教书”,要先“育人”,这就直接表明德育教学是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尤其是处于初中教育学段的学生受到青春期的影响,他们的思维特点、身体发育、想象能力、交往能力等都将发生重大变化。从这个层面来说,初中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正处于形成时期,所以班主任更应以良好、有效的德育方式来帮助初中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避免初中生受到不良诱惑的侵蚀。班主任是与初中生接触
期刊
长期以来,多数幼儿园的户外游戏是按班级分区进行的,运动场地由学园统一安排、平均划分给各个班级。单一的场地、固定的器械,很容易让幼儿失去参与户外活动的热情。本文将从提供优质的教育环境、提供多元的操作材料和改变教师户外活动的组织策略等探讨幼儿园自主性户外游戏的实施策略。  提供优质的教育环境和建立科学合理的自选活动常规是前提  优质的教育环境是幼儿开展户外混龄自主性游戏的先决条件。不少幼儿园的幼儿天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