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不妨再自由“点”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banb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读写结合,随文练笔”是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策略,简单而有效,时而针对文体特点设计练笔内容,时而寻找文末耐人回味处鼓励学生大胆创作,连形象具体的插图也会作为珍贵的练写资源。的确,课堂练笔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种综合性练习,是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和激发学生创作灵感的有效途径。练笔的选择训练点也是经过反复推敲,有着经典色彩。但是,这些固定模式的读写,学生是否真正感兴趣,是否又是他们的写作兴奋点呢?笔者认为实现读写结合,关键在于对教材的效能开发,找“活”读写训练点,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捕捉学生的真实感受,拓展写的空间,让学生乐于动笔。
  低年级的学生天真烂漫,充满了童真、童趣,他们的小脑袋中藏着对事物稚嫩却独特的体验。这个阶段是想象力发展的最佳时期,也是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的关键时期,虽然他们认识的汉字还不多,但这并不妨碍他们产生强烈的表达和写作的欲望。作为教师一定要抓住这一特点,让他们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用笔试着写下来,为今后的写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提早起步。向言路上行
  读中悟写应从低年级开始渗透,但又不能太复杂,低年级读写结合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应该想办法把这个过程简单化,在读写之间架设一条自然通畅的桥梁,让学生轻松快乐地过桥。
  低年级学生喜爱画画,想象丰富,好奇心强。午休时,总能看见他们趴在桌子上聚精会神画个不停。教师何不抓住这个契机,从激发绘画兴趣入手,先画后写,以画促写,以此激活其思维,开阔其思路,激励学生把作文“写活”,使写作真正成为“童心、童真、童趣的流露”呢?
  《秋姑娘的信》中那片片纷飞的枫叶,《云房子》里那千变万化的云朵;“莲叶何田田”的《江南》,“散发出淡淡清香”的《春到梅花山》……学生们在构思这一个个妙趣横生的场景时,脑海里会不断涌现出一个又一个情节,不经意间,画画的过程、心得体会就全都自动记录下来。在绮丽缤纷的画中,在这样一个敞开心扉的环境中,学生也自然舒展开语言的翅膀,快乐地画,自由地说。不必拘泥于书中的句式,不必苛求语言的精炼,只要调动起学生活跃的思维,他们就会大胆说出创作过程中的所思、所想,而教师就是要给学生提供口头创作的自我表现、自我锻炼的机会,让他们敢想、敢说,培养学生自我表达情感的能力。
  同时,教师要不断点拨,帮助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语言。学生有了说“画”的基础,写起话来自然就感到轻松自如。
  二、内外结合,向宽广处行
  积累语言是运用语言的前提。因此,在低年级段,我们要通过多种渠道进行积累性读写训练,课内、课外有机结合,课内读读、背背复习巩固;课外多听多说,多方积累。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趣味盎然、色彩丰富的童谣、童诗、绘本故事,用教材以外的知识火花来点燃学生阅读与写作的热情,学生就能体会到,课文只是微微地打开了一个通往知识世界的窗口,更广袤的读写天地就在自己的眼前。
  绘本,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书籍之一,它能让孩子们在积极的氛围中,以更加自然的态度接近写话,以更加多元的方式接近写话。文字主要诉诸听觉,而图画是一种视觉艺术,绘本则通过这两种不同的媒介完美地结合来表现。让低年级学生借助童趣十足的绘本进行口语交际、练习写话,往往比借助教材中的素材来得有效,因为它们更加形象有趣,读说写自然融为一体。通过“师生共读”或者“亲子共读”,鼓励学生把听到的、读完的课外故事,讲给老师、小伙伴、父母听,再记录下来。在此过程中,故事已经由内化成学生的自我语言,上升为“锦上添花”的创作,不知不觉中,属于自己的故事就这样被创作出来。
  如刚进校门的第一节语文课,笔者给学生们讲法国作家玛丽的《小魔怪要上学》的故事,学生们从小魔怪的视角认识了读书原来是如此美妙的事情,学习语文的兴趣一下子被打开了。当天回家后,全班大多数学生都兴致勃勃地把这个故事讲给了家长听,第二天的故事交流会上,不少学生就讲述了自己有关“上学”的趣事。
  优秀的绘本故事往往都来源于儿童的真实生活,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实现生活与写话的链接。绘本《我要变大》中,那只叫黑羽的小公鸡常常因为个头小而被嘲笑,后来它吞下了一颗能使自己变大的绿松石,身体变得巨大无比。故事讲到这里,我请学生们猜猜小公鸡的心情。有些学生也曾有着因为个头小而被嘲笑,甚至被欺负的经历,共鸣自然而然产生,有些学生觉得长大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这时我追问:你们要是突然长大了,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呢?每个学生的答案都是不同的,写起自己心中的故事自然得心应手。
  课内外结合的大量识字、丰富积累使学生有了写的欲望;丰富多彩、充满想象空间的图片画册,激发了学生写的灵感。如此自由读写,循序渐进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把握生成,向纵深处行
  在读写结合的训练中,我们同样要注意精心预设,力求课堂上动态的生成。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表达,善于发现学生关注的兴奋点,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整合、调整预设,并进行及时的点拨和引导,使教学富有灵性,让读写训练充满活力。
  教学《春雨》那天,恰逢细雨蒙蒙。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吟诵声中,我发现几个靠窗边而坐的学生,他们的视线被窗台外的一株含苞待放的月季所吸引,丝绒般的花瓣上晶莹剔透的雨滴,颗颗饱满,很是动人。笔者不由心中一动,既然学生已然陶醉于春雨中的景色,何不顺势而为,把眼前的情景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让它生成有效的练笔资源呢?写写自己眼中的春雨,想想它给万物带来的变化,不仅契合课堂教学主题,还能让孩子尽抒胸臆。“雨下在树上,雨水顺着树梢儿滴下来,变成了一串串银珠洒落一地。小草不声不响钻出地面,编织成绿色的地毯……”在我的美文诵读声中,学生听得入了迷,也静静地观赏起窗外的景色,眼前的真实情境和声情并茂的朗读,已将学生带入了另一番境地。听觉和视觉的结合,文字和生活的交融,一时间,师生的思绪和着迷蒙的细雨一样飘飞起来……诗句的浸染,美文的例引,再加上真切的观察体验,学生们写得津津有味,乐在其中,交流时争先恐后,都愿意把自己写下的优美语句展示给全班同学。没有丝毫刻意,这样的灵动生成也“随风潜入夜”般滋润了学生的习作天地。
  虽然生成可以是偶发事件的智慧处理,教师要善于捕捉课堂上因意外生成的可用资源,但绝不要误以为生成就是随意的。生成既在偶然中,又在必然中,教师只有注重营造快乐的教学氛围,善于捕捉,才能把握生成,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并及时筛选,使之为教所用。习作教学资源无处不在,读写训练点比比皆是,但富有生命气息的教学资源,动态生成的习作教学平台,才是学生们更乐于接受的。低年级的读写结合更要注重对读写训练素材的开发,让学生享受自由灵活的写作乐趣,踏上快乐的读写之旅。
其他文献
中国的“诗教”传统悠久绵长。在《礼记》中有这样的记载:“人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古诗教学是古代育人的重要途径,也是现代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对于低段古诗教学有具体的描述:“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换而言之,低年级学生古诗学习的重点为“诵读”。诵读不仅能让学生直观地体味古诗词
[让学生心动也行动  ——浅谈语文课堂如何让学生动起来  江西吉安市永丰县瑶田小学 周爱华]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课堂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但是纵观我们的课堂,最大问题都是老师对学生视而不见,学生学习被动,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有一些后进生索性不参与学
对于如何教好学生、教会学生,众说纷纭。从事了近二十年的教育工作,我也或多或少地得到了一些启发,总结到了一些有助于教育教学的经验与感悟。  一、谨慎许诺。守护秘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这话不是没有道理的。父母的言谈举止,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及态度等,都对子女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父母更应该为孩子做好榜样。当孩子信任父母的时候,他们会把自己的秘密、迷惑、恐惧和不解与父
是珠宝也是美甲  光靠指甲油是无法制造出更加华丽的效果的,于是美甲师们尝试给指甲戴上“珠宝”。指尖打出小孔,金属字母、彩色宝石、珍珠等等挂在指尖,随着模特们的举手投足而摇曳。GCDS秀场把品牌的四个字母做成金属吊坠,装饰艳粉色指甲,这给了我们一些启发,也许我们可以选择自己或爱人名字的缩写来点缀;Supriya Lele秀场则是半透明的珠光灰色美甲,选择几个手指点缀橘红色的小宝石,一点点抢眼,不会过
持续高温和日晒让皮肤变得黏腻不堪,适时给肌肤降温,赶走闷热带来的不适,让肌肤清凉舒爽。  又到了热浪滚滚的夏季,每到这时,从室外闷热的环境进到凉爽的空调房,再喝一杯清凉可口的冷饮,都会让人从心底里感叹:“啊,好舒服啊!"而在炎热环境中,不光我们的身体需要适当地降温,暴露在外的皮肤更需要降温,那样才不会满面油光、黏腻不堪。  高温加速皮肤衰老  夏季,为了不让皮肤因紫外线照射而受损,防晒霜是必备。有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发现,虽然教师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来指导,但学生仍然怕写作文。因而怎样提高作文教学水平是困扰我们作文教学的难题。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何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让孩子能够充分表达自我,不把作文看成负担,而是栖息梦想的精神家园。  一、尊重个体差异,表达真情实感  1.表达亲身体会  作文教学实践证明,小学生只有对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听、亲
教材是非常重要的课程资源,是专家编写供教师使用的内容文本。教材的使用取决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但无论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根据课程标准对教材进行合理处理是设计学生学习活动必不可少的环节。对教材进行科学处理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有利于合理把握教学策略、构建教学流程。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科学处理教材让孩子恋上科学呢?  策略一:着眼课标——深挖  课程标准是编写教材的依据,教材是课程标准具体化的内容
课堂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能力、态度、情感、表现和实践能力以及学习方法等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评价,是高效课堂成功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十余年的教学生涯中,我深切地感受到:抓好课堂学生评价工作,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实现教育教学目标。  一、把握评价原则  1.激发性原则  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
案例:《轴对称图形》  片段一:欣赏美丽的轴对称图形  师:上课前,我们先来看一段录像。录像演示生活中的各种轴对称图形。(蝴蝶、京剧人物脸谱、镂空花窗、风筝、著名建筑岳阳楼、北京故宫、伦敦塔桥、印度泰姬陵、美丽的红领巾……)  师:咱们进行一次记忆小比赛,看看谁的记忆力最好,好吗?请你说一说从录像上看到了些什么?  (生:充分发言)  师:你们真了不起,记忆力真强!你们从看到的图片和物体中感受到了
一、课前筹划  接受执教任务后,我就在心中筹划,这节课上什么?怎么上?刚开始,我根据教学进度,准备上“化简比和求比值”,可我如果要上这个内容,就会影响我的教学进度,这不符合我的风格,也不符合教学原则,如果按进度上,这节课应上“比的简单应用——比和份数的转化”。我从网上查阅,很少有这方面的教学视频,而“比的简单应用——比和份数的转化”,概念比较宽泛,上这一类的课,重难点不易掌握,一节课要不少于4个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