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小学数学导学案编写的原则和方法

来源 :课堂内外·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nengxian06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较好地诠释了陶行知先生的主张,明确了教师与学生之间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导学案是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讨、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自主发展的路线图。因此,编写出高效、实用的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能力培养能否达成的关键环节。本文试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就导学案编写的原则和方法进行了探究。
  一、学案编写的原则
  导学案应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能引导学生课堂上的合作、讨论、探索和课外自主高效的学习、练习、研究,是教师了解学情、透析疑点的“重要依据”,也是学生课外学习的“良师益友”。在导学案的编写过程中,遵循以下原则至关重要。
  1. 课时性原则。一般情况下,小学数学的一节是不能在一课时内完成学习的,这就需要教师分课时编写导学案,使学生的每一节课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计划,让每个学生在同一时间内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按学案规定的程序进行学习,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 主体性原则。新课程最突出的亮点就是强化了以学生为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的理念。所以,在导学案设计编写过程中,教师要有换位意识,不仅要备课标、备教材,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给学生搭建可以自主学习的平台。
  3. 问题性原则。导学案应该设法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探究点,通过对问题点、探究点的设疑、质疑、釋疑、激思,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能力。
  4. 层次性原则。导学案编写中知识点的设计和分布要考虑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做不同层次的要求。有层次、有梯度,由浅入深,符合各层次学生的认知规律。
  5. 预见性原则。导学案的编写应具有预见性,教师要充分掌握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层次。明确哪些内容的学习是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哪些问题是课堂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学生靠自己的努力完成起来依然有困难的。有所预见、有所构设的导学案是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的重要保证。
  二、学案编写的方法
  编写高质量的导学案是一节课成败的基础,掌握了正确的导学案编写方法,就能够使导学案的设计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合理调控课堂教学中的“教”与“学”。
  1. 吃透教材,明确目标。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媒介,在编制导学案前必须深入研究教材,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归纳,找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拓展提升点,把握重点、难点和关键。紧紧围绕三维目标的要求确定本学案的意向目标。
  2. 对教材进行“二度创作与开发”。导学案的设计编写既要从教材的编排原则和知识系统出发,又不能拘泥教材。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注重教材的“二度创作与开发”,使教材中深奥的、不易理解的、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具体化、通俗化,有效降低学习的梯度和难度,帮助学生更顺利、更有效地进行学习。
  3. 依据教学目标,设计学习内容。学习内容是导学案的核心,学习内容的设计安排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既包含知识性内容,提出学习要求,划定学习范围,以学习目标为中心,紧扣学习目标的落实来设置学习问题。也包含学生自主读书、独立思考、自主操作、自主练习等在内的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导学案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必须从有利于学生学习操作的角度思考创作。只有站在“新课改、新理念”的角度编写导学案,才能始终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真正实现学习方式和教育方式的根本性改变,为创设“高效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许多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够,也没有一个很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应当重视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能力。  一、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途径  1. 预习性阅读应该在课前  预习性阅读是课堂学习的一个关键,能在课前进行恰当的预习性阅读,能有效提升学生独立获得知识的能力,这样学生可以将提前预习的知识中不懂的地方专注在课堂上去听,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这时,教师应在上一堂的末尾给学生提出预习阅读的范围以
在语文教学改革春意盎然的今天,文言文教学仍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景象。学生往往发出“学古文难,难于上青天”的慨叹,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基于此种境况,笔者从自己的教学实
《中学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英语老师的首要任务应该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学实践也证明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的成败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大多数成绩优异的学生,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能省心不少,老师教得也轻松,学生也容易提高成绩,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