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什么不敢和成人打交道

来源 :幼儿教育·家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t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我的女儿上幼儿园大班,从小由保姆带。现在我们听说她是双重性格:跟熟悉的小朋友交往不存在问题,调皮得像小男孩;跟大人却不善交流,买东西让她自己说、自己付钱都不干,上幼儿园很少向老师问好,多次锻炼她,但效果不好。请问:这是否与保姆带她有关?现在该如何训练?
  一位有疑惑的妈妈
  
  答:首先要感谢您提出了一个容易被家长忽视而其实又非常重要的问题:幼儿如何学会与他生活中的成人相处。
  
  使用“双重性格”来“定义”不恰当
  
  心理学有一个专门术语“双重人格”,指一个人在不同的阶段表现出截然不同的两种性格特征和身份,而且在表现一种身份时否认曾有过的另一种身份。它是精神层面的行为表现。而性格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的态度和行为方面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如活泼、害羞等。一般我们不使用“双重性格”的说法。
  虽说人在社会交往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比如有的人天生热情、主动,有的人则更喜欢一个人静悄悄地做事。但若有需要,他们都能与人正常相处和合作的话,则这两种人的交往心理都属正常,不能说喜欢一个人静悄悄做事的就有交往障碍。
  您女儿与伙伴交往和与成人交往的不同表现,与双重人格无关。孩子在学习交往的过程中有一定的发展顺序,“与成人交往”和“与伙伴交往”不是同一层面上的事。特别是在您女儿这个年龄,与成人交往比与伙伴交往要困难得多。
  
  孩子是这样学习交往的
  
  婴儿出生后头4个月不知道自己和其他人的区别。
  通过自己的需求因妈妈不在身边而不能及时得到满足的反复体验,婴儿在1岁左右慢慢知道自己与妈妈不是同一个人,其间其后孩子会通过各种试探体会自己与妈妈的关系,体会自己与家里其他人的关系。
  婴儿在1岁半左右慢慢通过看镜子、从别人对自己的称呼中体会到自己是“谁”,在他能够正确使用“我”来指代自己的那一刻,他已经清楚地意识到自己与妈妈的区别。这时候他会非常依恋母亲,同时,也开始逐步习惯于母亲有时不在身边、不能及时回应的现实。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孩子的安全感是在2周岁以前建立起来的。孩子能否拥有安全感,与2岁前的亲子关系的质量紧密相关。而安全感是孩子在今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基础。
  2周岁以后,随着自我意识越来越强,孩子渐渐有了自己的主张。特别是2岁半到3岁多时,孩子什么都想亲自尝试,他会坚持自己的主张,开始“不听话”。到了3岁多,孩子的语言能力有了很大发展,与人沟通的难度大大减低,他就显得听话多了。
  3岁以后的孩子开始表现出与伙伴交往的浓厚兴趣,在取得初步的伙伴交往的经验后,他的耐心会慢慢增加,有时候能体会别人的心情,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根据周围的情况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合适等。
  这时,孩子开始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中形成“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孩子能否自信地与人交往的重要条件,而孩子还没有能力自己作出正确的自我评价,所以,父母一定要多多夸奖、肯定孩子,让孩子变得自尊、自信。如果孩子犯错,一定要就事论事地批评,不夸大,不抽象地评价。
  四五岁的孩子开始真正理解什么是自己。他也会试着去接触、理解周围更大范围的环境和人际关系的规则,了解他人的能力随着他具体体验的增多而日益增强。
  对照上面所述,您会发现,您的女儿正处在试图去接触周围更大范围人际环境的阶段,与伙伴交往很自在而与成人交往主动性差,应该属于正常,可以理解。
  当然,“可以理解”并不意味着可以“顺其自然”。与成人打交道,是孩子这个阶段社会化发展中的必要内容,必须学会。
  
  孩子学习交往,老师家长担责任
  
  人际交往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在孩子与老师的互动关系中,一直非常强调老师要爱孩子。可是我们往往忽视了另一方面:孩子对老师的态度和行为也会引起老师的情感反应。一个有礼貌的、在意老师心情的幼儿,很容易赢得老师的笑容。由此看来,让孩子试着去接触、理解周围更大范围的环境和人际关系的规则,了解他人,从而学会按社会规范与成人相处,更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需要。
  至于您女儿的这种状况与保姆照顾为主有没有关系,我想保姆职责是照顾您女儿,她越是忠于职守,您女儿与生活中其他成人打交道的机会就越少——全由保姆替代了。没有大量实践体验的积累,是可能造成孩子胆怯的原因之一。
  2. 5-6岁是孩子社会规范的敏感期。只要措施得当,孩子学会与成人打交道并不难。家长在训练中可以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注意创设有利于孩子学习与成人交往的环境,如家长以身作则,规范使用礼貌用语以及微笑等其他身体语言;随时与孩子分享交往带来的快乐;尽可能多地和孩子在一起,经常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要,使孩子有机会体会别人的心情和想法,提高与成人交往的兴趣。
  二、孩子在与成人交往中学习对权威、规范的理解和服从,所以要制定并让孩子明确与成人交往的具体要求,如孩子有自己的需要,必须由孩子自己提出来,自己去说服对方来帮助自己;对方提出条件,只要合理,应该服从。父母、保姆应该清楚关照孩子的界限,绝不包办。
  三、训练一定要循序渐进,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与成人交往的经验,以及孩子与需要打交道的成人的亲疏层次,是训练中需要特别关注的两点。孩子和他比较亲近的、接触较多的成人交往时,有安全感,也有以前的体验铺垫,因而交往压力较小,会乐意尝试,也容易获得成就感。
  四、随时随地发现孩子与成人交往中的进步,如能主动打招呼,主动表述自己的感受等,要善于在欣赏和肯定中教孩子学会与成人交往的规则和技巧,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五、培养孩子相关的安全意识和能力。在孩子能够主动、自觉与成人打交道以后,提示孩子交往中可能潜在的危险,如拐骗、暴力侵害等,教给孩子可以把握的安全规则,如不吃陌生人给的食物,不随陌生人走,不经容许不去别人家里,等等。
  
  (作者系浙江省家教学会副会长)
其他文献
大连市某中学建筑场地的表层土为近期人工堆填的块石和建筑垃圾(平均厚达约11m),并紧邻同期施工的地下商城。由于商城施工超挖,给邻近中学的一边形成不稳定的陡崖。地基加固的施工条
随着素质教育教学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改革的步伐的加快,新型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教学过程已成为师生交流、探讨的互动平台,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随之
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是中央宣传部1991年倡导并开始实施的。它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宣传部力争每年推出一本好书、一台好戏、一部优秀电视剧、一部优秀电影、
建立和完善责任会计 制度是落实企业内部经济 责任制,增强企业活力, 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也 是变革管理体制,使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活动和经济责任制相结合的必然发展趋势。本文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诺伯特·罗素说“:那些在童年受到孤独的人要比受到宠爱的人日后更会成功;一个不具备精神独处能力的人,不可能成为伟人。”人只有在离群索居无伴独处的环境
随着社会进程的不断推进,新课程标准改革中对于学生学习有效性的问题也进行了全新的规划。小学语文知识一直都是学生所有学科的基础,人们对于小学语文学习高效性的问题尤为重
家族性血小板减少症罕见,作者研究了经常染色体显性遗传3代的本病伴肌病3例.例1新生儿期血小板23×10~9/L,BT19分钟,儿童期骨髓巨核细胞减少,多数核分叶少,浆嗜碱.6岁时跑跳
剪辑是电影美学中的一个术语。它是把分别拍摄的镜头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和时间顺序粘接起来成为一部电影的艺术手段。《孔乙己》是一个小说作品,作家在作品中运用了高明的剪辑艺术,把一个个细节剪辑成一组镜头,来塑造人物形象,表现思想意义,使作品富有电影的剪辑美。  首先,《孔乙己》在细节的剪辑上注意了物质内容的连贯性。法国马赛尔·马尔丹有过论述:“在两个镜头中,应当出现一种类同的元素,使人很快认出镜头和它表现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行循证护理的效果。方法在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共70例,将其按照就诊时间平均分成实验组和参照
韩国是一个新兴的东方国家,在环太平洋地区,韩国近年来的经济发展速度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人均国民总产值达到了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超过了八千美元,是亚洲四小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