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快乐学会思考

来源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hui15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游戏中可以“发现数学”,数学中的很多结论,可以借由游戏得以展现。
  游戏中可以“做数学”,构思精巧的课堂数学游戏,让教学不再“枯燥无趣”。
  游戏中可以培养数学思维,数学和游戏一样,既要严格遵守规则,又鼓励创新发现。
  游戏里还有数学思想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游戏不应被视为课堂的“调味品”。好的数学游戏设计,可以贯穿整个课堂,可以让学生轻松理解知识,可以让师生的视野更为开阔。
  本期,我们关注数学游戏在课堂中的应用。
  新课程的理念越来越强调学生在实践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通过经验的积累深化对数学知识和规律的理解,并逐步掌握探究问题的方式方法。《智取小棒》这节课是从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材第108页“报数游戏”改编而来的,目的是通过游戏使学生感受游戏中的策略,通过观察、尝试、推理、验证的方式探究游戏中的策略,并在游戏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对策问题在生活中的运用。
  一、介绍游戏规则
  师:中国古代人用算筹来计算,现在不需要算筹计算了,但我们可以用它来玩一个取小棒游戏,同学们喜欢吗?请人读一读游戏规则。
  生:有10根小棒,两人轮流从中取出小棒,每次可以取1~2根,拿到最后一根小棒的人获胜。
  师:你认为规则中哪些信息很重要?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梳理如下:
  (1)10根小棒;
  (2)轮流取小棒,每次可以取1~2根;
  (3)拿到最后一根小棒的人获胜。
  设计意图:将游戏规则以摘要的方式呈现出来,方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规则,同时也指导学生在信息量比较多的时候采用这种方式更好掌握信息。这个游戏的玩法是很多的,对上述三条规则进行改变,又可以成为一个新的游戏。在学生掌握基本规律后可以引导学生尝试改变规则,思考规则改变之后策略会随之发生什么变化,从而将实践探究活动延伸到课外。
  二、尝试游戏
  1.游戏示范
  请两名学生上来玩两次,每人都有一次先拿的机会。
  2.学生分小组游戏
  请同桌两人来玩这个游戏,每人有一次先拿的机会。
  3.反馈游戏结果
  有两次游戏都获胜的人吗?你有什么诀窍?(学生发现小棒数量为3根的时候,对方无论怎样拿,自己都赢了。)
  设计意图:孩子们是喜欢游戏的,因此要让学生充分体验游戏的过程,不要急于探究规律。让学生多体验游戏过程,他们才会将注意力从游戏转移到游戏背后的规律。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不少学生发现了如果剩下三根小棒该自己拿,无论怎样拿自己都会输,所以要尽量让剩下的3根小棒由对手先拿。
  三、探究规律
  1.师生游戏感受规律
  教师与两次都获胜的学生玩,教师都获胜了。看来这个游戏还是有窍门的。不少学生已经在开始记录和思考了。
  你们发现了规律吗?按照这个规律能赢吗?
  2.引导学生思考
  刚才有学生发现了老师在拿小棒时有规律,可是按照这个规律并不能赢,可见还有规律没有被发现。像这样拿小棒有很多种方法,要从中找到最佳的策略是不容易的,我们可以尝试将问题先简化:如果只有1根小棒,取胜的策略是什么?2根、3根……
  3.学生探究交流讨论
  请尝试思考其中的策略,如果想好了也可以与同桌再试一试,看看你的策略是否有用。
  4.反馈
  当有1根或2根小棒时,应该先拿,3根时应该让对方先拿,无论对方拿1根还是2根小棒,自己都能拿到最后一根。4根时自己先拿1根变成3根,5根时先拿2根也变成3根,6根时让对方先拿,以此类推。
  提问:10根小棒时,先拿1根小棒,后面随便怎样拿都会获胜吗?(结合课件演示规律。)
  设计意图:以3根小棒的情况为探究的基点,往前推算4根、5根小棒的情况,学生能比较顺利地推算出10根小棒的情况,还有学生发现了小棒根数只要是3的倍数就应该让对手拿,因此10根小棒的情况应该自己先拿一根。
  三、运用规律
  1.运用规律再玩一次
  反馈这两次游戏,还有没有人能赢2次?为什么知道了规律还会输呢?
  讨论:当对手失误时该如何应对。(结合课件演示。)
  (1)先拿的人拿了1根,后拿的人拿了1根,这时先拿的人该怎么办?
  (2)先拿的人拿了2根,后拿的人拿了2根,这时先拿的人该怎么办?
  设计意图:通过实践发现,仅仅知道10根小棒的时候应该先拿1根小棒是不够的,还必须联系之前的经验,小棒的数量是3的倍数时让对手先拿。因此在后面的游戏过程中要保证自己所拿小棒的根数与对手拿的小棒根数之和是3,这样才能获胜。
  2.如果小棒数量变成11根、12根,又应该采取什么策略呢?
  3.比赛:请男女生各派一名代表来玩,玩两次,每次小棒的根数不同,每人有一次选择先拿或是后拿的机会。
  设计意图:学生发现改变了小棒的根数,规律并没有改变,但是在策略上有调整,那就是小棒数量是3的倍数时让对手先拿,小棒的数量不是3的倍数时,自己先拿1~2根,使得對手拿小棒时小棒数量是3的倍数。
  四、小结
  今天我们玩了取小棒的游戏,你有什么收获?玩这样的游戏不动脑筋能赢吗?
  我们常说“先下手为强”,也有人说要“后发制人”“后来者居上”。联系刚才游戏中的经验,你想想到底是应该“先”还是应该“后”呢?
  设计意图:策略的制订是有着严格的条件限定的,一旦条件发生改变,策略都有可能随时发生变化。这里学生通过游戏的经验理解到生活中经常听到的看似矛盾的话,实际上并不矛盾,它正体现了对策多变性的特点。   五、拓展
  其实这样的取小棒的策略游戏有很多种玩法,刚才我们改变了小棒的数量,你还可以怎样换不同的方法玩?
  可以1次拿1~3根或者是1~4根,也可以规定拿到最后一根的人输。
  如果规则改变了,规律有变化吗?回家以后也可以和父母、好朋友玩一玩这个游戏。
  介绍生活中有关策略的游戏及规则。
  【分析反思】
  1.首先要让学生在游戏中获得快乐,其次要从中感悟规律
  学生是喜欢游戏的,当学生面对游戏时第一反应就是要自己尝试一下。课堂上应遵从规律,让学生先好好玩一玩,只有当学生会玩这个游戏时他们才会从游戏中获得快乐,才会进一步思考怎样玩得更好,怎样能获胜。学生在玩的时候也会自觉观察和思考,不少学生就发现了剩下3根小棒时如果是自己先拿就必输无疑,因此会设法剩3根小棒让对方先拿。学生的游戏经验正是后续探究的基础,从3根小棒可以类推到6根小棒9根小棒的情况。学生从最开始的尝试游戏到后来带着问题游戏,最后在游戏中验证策略,每一次的游戏都以上一次的游戏经验为基础。当学生充分参与到活动中,获得了游戏的乐趣时,探究规律就变成了学生自觉要思考的问题,游戏的目的自然逐步转移到了数学思考上。
  2.引导学生在游戏中体会数学思想方法
  游戏的规律并不难,难的是理解探究规律时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课堂上没有板书任何的数学算式,也没有对规律或者策略的总结归纳,因为策略形成是有着严格的条件限定的,往往条件稍微改动一点,整个策略就会有相应的调整甚至是颠覆性的改变。学生只是单单记住了某种情况下的策略是没有多大意义的。但是数学思想方法就不一样了,无论条件怎样变化,运用合适的数学思想方法总能找到问题的本质,这是引导学生思考并解决问题的“点金石”,也是课堂上应该引导学生体会和感悟的。学生在游戏中发现3根小棒的情况,再推理到6根甚至是更多根的情况,既是一种从简单到复杂的数学思想,也是根据结果进行逆向思考的数学方法。课堂上教师并没有点破这一点,而是让这样的思想方法以游戏经验的方式让学生去感悟,随着经验的积累相信学生会有悟到其中奥妙的一天。
  3.联系游戏经验思辨“先”与“后”的关系,体会对策问题的相对性
  数学的思维也是辩证的。学生由于经验的缺乏,在思考问题时往往只会考虑某一个方面,因此在解决问题中常陷于被动。课堂上教师通过对游戏规则的改变使学生认识到游戏的策略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时时根据条件而变化。有了这样的经验,学生就能够理解生活中为什么有时说“先下手为强”有时又说“后发制人”。看似矛盾的两句话实际上是根据不同的先决条件而言的,如果不考虑实际情况,那么所谓的策略不过是纸上谈兵罢了。课堂上学生可能对具体的游戏策略还不是很熟练、数学的思想方法也只有一个模糊的感受,但是如果学生能明白要根据实际情况思考对策,那么剩下的都只是时间的问题。
  4.创设有利于学生探究的条件
  将教材中的“报数游戏”改成“取小棒游戏”的一个主要依据就是要让学生的游戏活动更具有操作性,这種操作性体现在学生可以借助实物来进行游戏、借助实物探究和说理。原来的“报数游戏”中学生不但需要记录游戏过程中的数据,还需要正确计算,这样无疑加大了学生游戏的难度,可能会打消一部分学生游戏的积极性。通过这样的改变,游戏的本质并没有发生变化,但降低了学生对游戏规则的理解难度,提高了活动效率,为后面学生探究规律描述策略带来了方便。
  学生如果能在玩中学习,无疑将会更具有创造力。数学实践活动课中的游戏就应该让孩子们好好玩一玩,让他们在游戏中感受快乐,学会思考。
  (作者单位:武汉小学)
其他文献
“微点作文”的三大突破。第一,过去作文教学湮没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微点作文”变随机教学为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过去作文教学的一个通病就是只重形式,如何开头、怎么结尾、怎样选材、如何构思,落实在理论的讲解和范文的模仿上,并没有探求其中的表达规律和生成规律。“微点作文”教学从细微处入手,建构了一个立体化系统,作文分基础篇和综合篇共108个点,分步骤探求表达的规律,使知识变得具体可感,激发了个性化的思考。
历史思维能力是历史学科能力的核心,是理解、掌握历史知识,形成历史概念,认识历史发展规律,进而对历史问题、社会问题进行观察和思考的能力要求。教学中,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能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笔者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从蒸汽机到互联网》教学为例,谈谈在“五元五步”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思维的操作方法。  一、预习检测  学生先用一节课进行预习。预习要求为阅读教材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终身发展。《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3个基本方面,这是对教育本质的诠释和教育价值定位的进步。神龙小学作为武汉市综合评价改革的试点实验校,指向“互联网 ”评价体系内涵及策略的研究,将大理想化为小目标,助力学生成长。  一、“纵贯线”——评价升级,蝶变之旅  2012年暑期,学校出台了《七彩评价体系》,将“能力、承担、发展”作
要培养高中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应使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从身边事、身边物出发,使学生每节课都有收获。教师应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务必使每节课目的明确、内容充实。  举例子,明确信息技术重要性。学生对信息技术不感兴趣,部分原因是把信息技术等同于“玩电脑、上网”,对这门学科不了解。因此,我注重让学生列举自己身边的例子,让学生明白“信息”无处不在,就像我们每天吃的饭、喝的水。  例如,一般我在第
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就是学做人。”又说,“教是为不不教”。前一句话突出的是语文的人文性,后一句话突出的是语文的工具性。语文教学中,两者都不可偏废,但不同的课文侧重点会有所不同,比如人教版课标教材七年级下册的《斑羚飞渡》,就可以侧重于人文教育。  一、熟读课文,把握情节  《斑羚飞渡》是一篇小说,讲述的是斑羚群在后有猎人、前是悬崖的绝境中,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成功飞渡,摆脱绝境的故事。斑羚
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要牢记两句话:一句是“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一句是“文以载道”。前一句是孔子所说,强调了文采,即笔者所说的“言”;后一句是韩愈的名言,强调了文章的思想性,即笔者所说的“文”。“言”与“文”如同一架马车的两只车轮,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如何做到言文并重呢?笔者以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3)《过秦论》教学为例,谈谈具体做法。  一、反复诵读,品“西汉
在新课程的推动下,语文教学中各种新教法、新模式层出不穷,一派“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的热闹景象。只是莺语再美,长作此声,难免使人厌倦。造成这种弊端的原因之一,在于教学内容选择的同质化。而一旦形成同质化,所授内容极易蜕变为“伪内容”。  一、角色取向泛道德化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此处的“道”,绝非狭隘的“道德”。但是,在思想激荡的语文课堂上,不少教师常常有意,或是无意地充当了“道德
泰勒指出,强调课程问题要从教育目标、教育经验、组织方式和目标评价四方面入手,就小学数学教师的课程意识而言,我们要从课程目标意识、课程开发意识、课程资源意识、课程评价意识四方面入手。  一、课程目标意识——为什么教?  课程目标意识是指教师对数学课程教学的标准以及教学任务的敏感性和自觉程度。定位教学价值,我们才会有效研究教材体系;明确教学目标,我们才会有效设计教学活动。有效的教学始于教师的课程目标意
本选题主要基于时代背景和课程改革的要求,探讨如何建设一个结合学校实际、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特色学校建设的个性化课程体系,并提炼课程理念,提出个性化课程开发的行动纲领和实施策略,这是本选题意义之所在。  一、明晰理论基础  作为“秉承华中科技大学文化传统”的附小,在六十年的办学历程中,基于自身人本化的教育思想、关注科学人文和谐发展的文化传统,借鉴全人教育理念和整体教育理论建构了自身的学校文化顶层设计,
①需要注意的是,当M1坦克被贫铀穿甲弹击中或坦克的贫铀装甲被击中,这时以M1坦克为中心、半径50m以内的人员都必须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因为有放射性火灾的危害,包括放射性粉尘等  ②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包括:一、穿戴防毒面具,并且遮盖暴露的皮肤,但不需要穿生化防护服  ③二、离开坦克或离开被污染的区域之后,要拍落身上的灰尘  ④三、在进食前一定要用流水洗手  ⑤此外,車组乘员还必须严格遵守以下两项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