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普更新银行业评级方法对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启示

来源 :经济视角·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j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评级方法论是评级结果准确与否的基础。金融危机暴发以来,金融市场上对国际评级公司的质疑声愈来愈强烈。标准普尔公司在金融危机后即开始着手修改对银行业的评级方法论。本文通过对标准普尔新旧银行业评级方法进行比较,阐述了银行评级方法的变化趋势,并提出了评级方法论变化对我国银行信用评级业发展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标普;评级方法论;银行业信用评级
  中图分类号:F40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z).2012.02.37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2-87-02
   伴随着金融危机的发生,金融市场上对国际评级公司的质疑声愈来愈强烈,评级公司的方法论由于定性化因素过多,评级结果的可验证性和可比性较弱,长期被公众认为是“黑箱”。作为金融系统中的重要主体,银行的评级方法和评级结果备受关注,标准普尔公司在金融危机后开始着手修改对银行业的评级方法论。2011年1月,标普发布了银行业新评级方法论的征求意见稿,向全球银行征询意见和建议,在汇集各方意见作出相应修改后,最终于2011 年11 月初正式发布调整后的银行业评级方法。2011年11月29日,标普公布了新评级准则下首批调整的37家大银行的评级,共下调了15家银行,包括美国的7家和欧洲的8家大银行,而中国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的长期信用评级则上调至“A”,随后中国的交通银行和招商银行的长期信用评级也分别上调至“A-”和“BBB+”。本文通过标准普尔银行业评级方法的新旧对比简单地阐述银行评级方法的变化趋势和对我国银行业评级的借鉴意义。
   一、标准普尔银行业原评级方法论简述
   标准普尔公司的原银行业评级体系包括基本实力评级和交易对手评级。据标普的原评级方法论,标普的基本实力评级主要的考虑因素为业务状况、财务状况和风险系统架构3大因素。其中业务状况因素包括客户基础、市场占有率、业务多元化、管理与企业战略等因素。财务状况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融资和流动性风险、盈利情况以及资本管理情况。风险系统架构包括风险偏好、信用风险管理能力、市场风险的管理能力、财务的灵活性、操作风险的管理能力。通过对3大因素各自子项的评估,分别得出各自的分数,综合考虑这3大因素的得分,得出银行的基本实力评级情况。然后在标普基本实力评级的基础上,采用标普的银行业国别风险评估(BICRA)方法进一步评估银行所处的行业和宏观经济环境,并综合考虑政府和母公司的支持因素,最终得出银行的长期交易对手评级和短期交易对手评级。
   二、标准普尔新的银行业评级方法论
   标普新的银行评级模型采用“搭积木”式的评级流程,主要的两大块“积木”分别是个体信用状况和额外支持因素。个体信用状况(SACP:Stand-Alone Credit Profile)是一家银行不考虑外部因素的自身信用情况,由银行的外部经营环境和自身具体因素决定。其中,外部经营环境包括宏观的经济风险情况及行业的风险情况,对外部经营环境的评估方法延续了标普银行业国别风险评估(BICRA)方法。银行自身信用因素包括4个方面,即银行的业务状况、资本与收益情况、风险情况和流动性情况。在得出银行的个体信用状况后,再考虑另外一块积木“额外的支持因素”,它包括政府对银行的支持因素或母公司的支持因素,在计算额外支持因素时取两者中比较高的支持因素。
   在具体的评级流程中,首先通过评估一国金融体系的经济风险和全行业风险状况,初步确定基准的个体信用状况(Anchor SACP),即搭建银行评级的第一块“积木”,然后在基准的个体信用状况的基础上依次根据银行的业务状况、资本与收益情况、风险情况和流动性情况,上调或者下调评级,确定个体信用状况(SACP)。在确定个体信用状况后,根据政府支持和母公司的支持情况确定可能的发行人信用评级,最后根据市场趋势、同业情况及评级委员会的建议,在可能的发行人信用评级的基础上略微调整,确定最终的银行评级,这样通过搭建一个个“积木”最终完成整个银行评级的建筑。 (标普银行评级流程如下图所示)
  
   三、新旧评级方法论比较
   与标普的原评级方法论相比,新评级方法论中的最大变化就是评级方法的透明度加大,从新方法论的评级流程可以看出,通过“搭积木”式流程推导出的评级结果的可验证性明显增强。第一,在具体的指标方面也更透明,如加强了评估经济风险和行业风险具体指标的透明度,加强了资本与流动性两部分的量化分析,减少了评级委员会的主观判断因素等。第二,对资本的计量方面更加严格。标准普尔引入经风险调整后资本比率(RAC)的具体标准,其中对于资本认定的范围较监管的标准更为严格,要求发行的次级债和可转债(转股前)不计入银行资本。第三,重新定位盈利分析,将盈利情况作为评估资本再生和损失承受能力的重要指标,把盈利作为潜在的“资本”来分析,认为盈利能力是化解损失的第一道防线,不再将其看作影响评级的独立因素。第四,对表外衍生品的风险更加关注。这也是从金融危机中得到的教训和启示,认为衍生品、证券化产品的风险状况具有长尾特征,利用过于复杂模型设计的产品会令风险加大。第五,更加看重银行的风险管理架构和管理能力,将企业风险管理分析并入对银行风险状况的评估,将管理层风险管理水平的因素考虑在内。第六,更加重视国家对银行的支持因素,假定政府支持贯穿整个周期,而不仅限于金融危机时期。
   四、评级方法论变化对我国银行业评级的借鉴意义
   银行业评级方法的变动反映了标准普尔公司作为一家国际主要评级机构,当其原评级方法论在次贷危机以及欧债危机时表现不足时,敢于直面批评和质疑,在吸收各方意见迅速做出的调整和改进的态度以及处理方式,值得我国评级机构和银行监管部门学习和借鉴,这里将主要的借鉴意义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评级方法和评级标准需要不断地吸收金融危机的教训以适应新形势变化。就银行业来说,在美国的次贷危机之后,银行业发生了很大变化,如面临更加审慎的资本要求,对复杂衍生品投资的监控更为严格,对流动性的要求更高等。随着《巴塞尔协议Ⅲ》的推进和实施,系统重要性规定的出台以及欧债危机的发展,全球银行业将面临更多问题,银行业评级的关键因素在发生不断变化,客观上要求评级机构不断研究新形势,持续更新其评级标准和方法。在经历经济或金融危机后,吸取评级失败的教训以改进评级方法固然必要,但危机爆发前就前瞻性地根据新形势的变动而修正原有评级方法则更为重要,只有这样,评级机构才能在危机爆发前提出预警,从而体现其价值。未来,评级机构的核心价值应该体现在评级方法和评级技术上。
   第二,评级流程的透明、信用级别确定的严谨性、合理性和可验证性将提高评级公司的权威度和影响力。长期以来,评级机构对如何评出信用等级一直守口如瓶,甚至把它作为其核心机密,使得外界及监管机构无法了解其评级过程,也无法评估评级机构给定的结果是否客观公正。次贷危机以来,3大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受到了外界强烈质疑和批评,这与其评级过程中的黑箱作业不无关系。从标普银行业的评级方法论来看,在评级流程的设计上提高了透明度和可验证性,在经济与行业风险以及资本与流动性的具体指标上提高了量化分析,减少了自身评级委员会的主观判断。虽然在某些指标如业务的稳定性、集中化和多元化情况、公司战略、风险和融资方面还主要依靠区域内同业的比较和定性的判断,但相比之前的方法论已经有了较为积极的变化,向着更加透明、级别确定更加严谨的方向发展。
   第三,加大与市场沟通、深入调研、征询被评机构的建议是完善评级方法和保证评级结果准确性的基础。以往评级方法论是评级机构的专家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闭门造车而得出的,有时部分评级方法和实施情况相去甚远。而本次标普银行方法论的推出是在其方法论初稿的基础上,在广泛的走访全球主要银行并搜集其意见后,通过修订其方法论初稿而得出的,此环节前后耗时近1年。虽然部分银行提出的建议最终并未被采纳,但这种沟通交流的机制值得国内的同业借鉴。未来,改革国际信用评级体系必然要求各国政府、投资者及评级机构达成广泛共识,评级机构的公信力也必将来自各国政府和投资者对其评级方法和标准的认可程度,这就要求评级机构在制定或者更新评级方法和标准的时候加大与外界的沟通。
   总的来说,评级方法论是评级结果准确与否的基础,一家国际化权威评级机构的评级体系和方法应该准确透明,不断更新完善,并能够反映出行业最新的发展情况和前瞻性地揭示行业风险。通过这一套方法论体系能够得到合适的、经得起时间检验的评级结果。我国评级机构应该积极借鉴国际同业的先进做法,在走出去成为国际化的评级公司之前,评级方法必须达到国际标准,受到全球范围内的广泛认可。
  
  
  参考文献:
  [1] Standard&Poor’s. Banking Industry Country Risk Assessment Methodology And Assumptions, 2011-11-9.
  [2] Standard&Poor’s.Banks: Rating Methodology And Assumptions.
  [3]沈跃峰. 从标准普尔更新主权信用评级方法看国际信用评级体系改革方向[J].中国财政,2011,(06).
其他文献
当今社会中各种通信场合存在着多种不同的通信协议,随着通信协议种类的增多,不同通信协议间的数据交互和协议转换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不同通信协议间数据处理的功能和性能要求也随着多通道、大数据量、高数据传输速率以及高速实时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逐渐提高。不同通信协议间的数据处理需要专用的处理设备,本文旨在设计一套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的用于卫星地面检测的高速协议转换系统(基于FPGA的高速协议转换及数据加密处理)。
  本文首先根据某研究所提出的关于高速协议转换系统设备的相关功能和性能指标,选用FPGA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取得了瞩目成就,但同时也出现了贫富差距拉大的现象,并且呈逐步加剧趋势,这不仅会影响公平和效率,还将影响社会稳定。本文就当前中国贫富差距问题的现状、原因和影响进行简单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贫富差距;收入差距  中图分类号:F014 文献标识码:A    一、当前我国贫富差距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群众生活
期刊
光纤陀螺是一种基于Sagnac效应的角速度传感器,与传统的机电陀螺相比具有测量范围大、稳定性强、抗电磁干扰强、体积小等优点。现阶段的光纤陀螺相位调制均是基于光纤环的渡越时间实现,渡越时间会影响到光纤环的尺寸、相位调制频率以及光纤陀螺的采样率,所以渡越时间的精确度会严重影响光纤陀螺的测量精度,同时渡越时间也会限制光纤陀螺的测量动态范围。本文将一种基于空间相位调制的相位调制器应用于光纤陀螺中,提出了基于该相位调制方法的光纤陀螺解调方案,建立数字闭环光纤陀螺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仿真,采用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PG
摘 要:本文通过改进的货币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东亚部分货币钉住一篮子货币的组成权重,通过对比分析金融危机发生前后的回归方程中各权重货币的系数变化可以发现,在金融危机后美元在东亚的某些货币中的货币锚地位反而加强了,欧元在东亚地区个别货币中权重也有所上升,而人民币在危机后并未表现出替代美元的趋势。  关键词:金融危机;汇率;东亚新兴经济体;货币锚   中图分类号:F82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现代大型高炉属于耗能巨大的“黑箱”设备。在高炉生产过程中,操作人员无法直接观测炉内料面形状和分布,难以实现对冶炼流程的有效优化和监控。对炉内料面的实时监测不仅有助于优化冶炼流程,提高冶炼质量,同时也有助于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多输入多输出(MIMO)雷达作为一种新型的成像体制雷达,具有实时性好、分辨能力高、抗干扰能力强等诸多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本文以对高炉料面进行实时监测为背景,采用MIMO成像雷达体制,研究了基于MIMO阵列的高炉雷达三维快速成像算法。
  首先,论文基于MIMO雷达成像的基
随着我国逐渐成为工业化强国,国家的国民经济蓬勃发展。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生态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特别是水资源污染尤为严重,水质安全事故以及污染事件频发,严重危害到了人体的身体健康。所以水资源环境的监测成为了重要的任务。
  本文对目前水体中总有机碳(TOC)检测的各种方法进行了大量调研的基础上,为解决传统方法的分析过程繁杂,持续时间长、能耗大,尤其是产生二次污染等问题,深入研究水体中有机污染物发生荧光物质的荧光光谱差异快速定量分析其中TOC浓度的关键技术,并对紫外LED代替大功率光源以
无线传感器网络作为物联网的基础,由于其部署方式简单,布撒灵活,快捷,已广泛应用于智能家居,农业生产等各个领域。对于能量受限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而言,处于一些特殊位置节点的能量消耗会相对较快,并且这些节点一旦由于能量耗尽而失效,与此节点具有邻居关系的节点无法将数据传输至汇聚节点,造成网络生存时间急剧下降,严重影响网络的抗毁性。尽早发现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这些节点,并采取一定的措施,对网络抗毁性能的提升和生命期的延长具有积极作用。
  本文从无线传感器有向网络拓扑构建、关键节点重要度评价模型和水下应用三方面对无
摘 要:本文立足于南昌市成功举办“七城会”经济方面的前后变化,分析“七城会”对南昌经济发展带来广度和深度的影响,旨在研究体育赛事对南昌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差异化因素,是对“七城会”为南昌带来经济发展影响的一个总述,为“七城会”的综合评估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型体育赛事;城市经济发展;城运会  作者简介:陈欢(1982—),男,江西省玉山人,南昌大学科技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
期刊
双足机器人研究领域属于典型的多学科交叉领域。类人的结构设计使其可以更灵活的完成其它类型机器人难以完成的复杂动作,因此在各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也掀起了双足机器人研究的热潮。目前双足机器人研究的难点是其运动过程中的稳定问题,特别是在避障、上下楼梯等复杂环境下,保持稳定就显得更加重要。步态规划是研究其稳定性的重要环节,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针对步态规划展开深入研究,并进行了一些改进,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首先,对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进行简要概括,介绍了双足机器人国内外的发展历史及研究现状,对现有的
摘 要:本文从界定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出发,构建了由3个层次14个指标组成的工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模糊层次分析法对安徽省工业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综合评价,根据相关评价结果提出安徽省发展可持续工业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模糊层次分析法;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F426.2;F2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z).20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