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10
幼儿园环境创设是一个由来以久的"老"话题,我们广大的幼儿教育工作者长期以来都在从不同的理解角度重视环境创设,在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中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当然,也有不少的困惑,存在一些误区,因此,从这一点看,幼儿园环境创设又永远是个新话题。
幼儿阅敏感点发生在4.5~5.5岁,是幼儿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独特的心理现象,是一种天生的美德和内驱力、是幼儿最容易对特定刺激作出反应、并使自身能力得到最佳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研究这一心理现象,对开发幼儿智力、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塑造优秀品质等具有重要意义。
敏感期是指儿童在成长阶段中的某些时间范围内,只对环境中的某一项事物专心、而拒绝接受其它特征的事物。在敏感期内,儿童会没有理由地对某种事物产生强烈的兴趣,会不厌其烦地重复这项行为,直到突然爆发出某种新的动机为止。儿童在这段时间内所表现出的内在活力与快乐,是根源于儿童与外在世界接触的强烈要求。正像刚孵化的虫子执着地追求光亮,小鸭子执着地跟随它们第一眼看到的那个动物,儿童对环境的喜爱迫使他们对环境接触。这种喜爱不是思考的结果,也不是教育的结果,更不是情绪的结果,而是由一种先天的内在机制所决定的。
通常阅读是指阅读文字,幼儿指3-6岁的幼儿园儿童,幼儿阅读主要是通过读和画来进行;幼儿阅读敏感点(4.5~5.5岁),孩子的阅读能力虽然较迟,但如果孩子在语言、感官、肢体动作等敏感期内,得到了充分的学习,其阅读能力就会自然产生。此时,教师和家长通过读画去跟儿童进行交流,家长可多选择读物,布置一个充满书香的居家环境,使孩子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一、环境创设对幼儿阅读敏感点的重要性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遗传、环境和教育是决定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要素,其中,遗传因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可能性条件,教育因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推动力,环境因素是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开发幼儿个性方面,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环境创设已渐渐成为幼儿园工作的热点。幼儿园环境对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活动起着重要作用。作为与幼儿的成长密切相关的幼儿园,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全部条件,即幼儿园的教育环境。这些条件主要包括物化形态和观念形态的两种,亦即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在幼儿园自身环境的创设方面,应不断追求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相结合的教育取向,即“环境的设计倾向于所有与教育相关的事物相结合而发展。”
阅读既是一个物质过程也是一个精神过程,阅读活动是“读者、读物、环境”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网,阅读不能超越环境而独立的产生和发展,在阅读系统里,阅读环境是阅读系统里的一个基本因素,同时阅读环境里各因素相互作用,形成合力,促进抑制或反激励着阅读活动的进行,阅读环境泛指影响读者阅读的所有外部力量部和,可分为宏观阅读环境和微观阅读环境,宏观阅读环境涉及时代背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地区,是国家的,全球性的;微观阅读环境,可以是读书馆环境、社区环境、幼儿园环境、家庭环境、甚至是一间活动室、一间书房、一个阅读角等这样近距离的环境;下面就谈谈我们儿童之家教师在微观阅读环境创设方面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二、阅读环境创设的原则
1、环境创设以幼儿为主体性的原则
新《纲要》反复强调了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幼儿既然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就要根据他们的发展和需要来设计活动环境。分享阅读活动除了教师组织集体阅读外,大多以游戏和自由阅读为主,因此,在儿童之家我们设置了阅读区。阅读区的创设以幼儿为出发点,教师跟孩子一起参与动手,将读本放置在幼儿容易拿放的书柜和图书架上,墙壁上贴一些故事图片,并在区域内摆放几张小气垫沙发,创设一个安静、舒适、充满童趣的小天地,孩子们可以在其中自由阅读。
2、环境创设与阅读内容的适宜性原则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我们要努力做到,使學校的墙壁也能说话”,这句名言体现环境的教育作用。在幼儿园分享阅读活动中,环境的创设应对阅读内容起辅助教学的作用,也就的说教师要根据读本的内容来创设适宜的环境,努力营造与故事情境相融合的氛围。
例如,我们在组织《在浴室里》这样的教学活动时,我们在教室的一角挂上一个淋喷头,并放置毛巾、牙膏、牙刷、香皂等,以这些故事中出现的物品布置成一个大浴室,给孩子形象、直观的感受,便于他们理解故事的内容。
当然,阅读环境的创设不仅仅是展示几张图片、布置几个区角,教师还要善于运用一切可利用的因素来为教学服务。
3、环境创设的区域系统性原则
《分享阅读》的课程编排以促进语言为主,同时也整和了幼儿其他各方面的内容。因此我们在创设环境时,除了语言区,还可以对其他活动区域(如数学区、认知区、美术区等)进行系统的布局。
4、环境创设的家园一致性原则
分享阅读应该一种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幼儿和成人一起共同阅读的活动,成人在活动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幼儿园有老师和孩子一起开展教学活动,而在家庭中爸爸妈妈也要跟孩子一起亲子阅读,美国教育家霍力斯·曼曾说:“一个没有书的家,就像一间没有窗的房子。”因此,在家庭阅读环境的创设也同样重要。
我们鼓励幼儿和家长共同创设“家庭阅读角”,在家中填空一个角落专门放图书,让幼儿习惯与书为伴,让书成为幼儿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元素。要求家长每天晚上抽一段陪孩子阅读,并将每周开展的阅读活动内容写在家园联系册上。同时,建议家长开展家庭故事会、角色表演游戏等等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营造轻松愉快、没有任何压力的家庭阅读氛围。这样家园共同努力,一致打造早期阅读的良好环境。
总之,在幼儿阅读环境的创设上,要注意教育性和活动性相结合,使幼儿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做到与环境亲密接触、良性互动、有效对话、让幼儿园环境成为幼儿发展的平台。
幼儿园环境创设是一个由来以久的"老"话题,我们广大的幼儿教育工作者长期以来都在从不同的理解角度重视环境创设,在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中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当然,也有不少的困惑,存在一些误区,因此,从这一点看,幼儿园环境创设又永远是个新话题。
幼儿阅敏感点发生在4.5~5.5岁,是幼儿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独特的心理现象,是一种天生的美德和内驱力、是幼儿最容易对特定刺激作出反应、并使自身能力得到最佳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研究这一心理现象,对开发幼儿智力、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塑造优秀品质等具有重要意义。
敏感期是指儿童在成长阶段中的某些时间范围内,只对环境中的某一项事物专心、而拒绝接受其它特征的事物。在敏感期内,儿童会没有理由地对某种事物产生强烈的兴趣,会不厌其烦地重复这项行为,直到突然爆发出某种新的动机为止。儿童在这段时间内所表现出的内在活力与快乐,是根源于儿童与外在世界接触的强烈要求。正像刚孵化的虫子执着地追求光亮,小鸭子执着地跟随它们第一眼看到的那个动物,儿童对环境的喜爱迫使他们对环境接触。这种喜爱不是思考的结果,也不是教育的结果,更不是情绪的结果,而是由一种先天的内在机制所决定的。
通常阅读是指阅读文字,幼儿指3-6岁的幼儿园儿童,幼儿阅读主要是通过读和画来进行;幼儿阅读敏感点(4.5~5.5岁),孩子的阅读能力虽然较迟,但如果孩子在语言、感官、肢体动作等敏感期内,得到了充分的学习,其阅读能力就会自然产生。此时,教师和家长通过读画去跟儿童进行交流,家长可多选择读物,布置一个充满书香的居家环境,使孩子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一、环境创设对幼儿阅读敏感点的重要性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遗传、环境和教育是决定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要素,其中,遗传因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可能性条件,教育因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推动力,环境因素是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开发幼儿个性方面,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环境创设已渐渐成为幼儿园工作的热点。幼儿园环境对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活动起着重要作用。作为与幼儿的成长密切相关的幼儿园,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全部条件,即幼儿园的教育环境。这些条件主要包括物化形态和观念形态的两种,亦即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在幼儿园自身环境的创设方面,应不断追求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相结合的教育取向,即“环境的设计倾向于所有与教育相关的事物相结合而发展。”
阅读既是一个物质过程也是一个精神过程,阅读活动是“读者、读物、环境”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网,阅读不能超越环境而独立的产生和发展,在阅读系统里,阅读环境是阅读系统里的一个基本因素,同时阅读环境里各因素相互作用,形成合力,促进抑制或反激励着阅读活动的进行,阅读环境泛指影响读者阅读的所有外部力量部和,可分为宏观阅读环境和微观阅读环境,宏观阅读环境涉及时代背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地区,是国家的,全球性的;微观阅读环境,可以是读书馆环境、社区环境、幼儿园环境、家庭环境、甚至是一间活动室、一间书房、一个阅读角等这样近距离的环境;下面就谈谈我们儿童之家教师在微观阅读环境创设方面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二、阅读环境创设的原则
1、环境创设以幼儿为主体性的原则
新《纲要》反复强调了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幼儿既然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就要根据他们的发展和需要来设计活动环境。分享阅读活动除了教师组织集体阅读外,大多以游戏和自由阅读为主,因此,在儿童之家我们设置了阅读区。阅读区的创设以幼儿为出发点,教师跟孩子一起参与动手,将读本放置在幼儿容易拿放的书柜和图书架上,墙壁上贴一些故事图片,并在区域内摆放几张小气垫沙发,创设一个安静、舒适、充满童趣的小天地,孩子们可以在其中自由阅读。
2、环境创设与阅读内容的适宜性原则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我们要努力做到,使學校的墙壁也能说话”,这句名言体现环境的教育作用。在幼儿园分享阅读活动中,环境的创设应对阅读内容起辅助教学的作用,也就的说教师要根据读本的内容来创设适宜的环境,努力营造与故事情境相融合的氛围。
例如,我们在组织《在浴室里》这样的教学活动时,我们在教室的一角挂上一个淋喷头,并放置毛巾、牙膏、牙刷、香皂等,以这些故事中出现的物品布置成一个大浴室,给孩子形象、直观的感受,便于他们理解故事的内容。
当然,阅读环境的创设不仅仅是展示几张图片、布置几个区角,教师还要善于运用一切可利用的因素来为教学服务。
3、环境创设的区域系统性原则
《分享阅读》的课程编排以促进语言为主,同时也整和了幼儿其他各方面的内容。因此我们在创设环境时,除了语言区,还可以对其他活动区域(如数学区、认知区、美术区等)进行系统的布局。
4、环境创设的家园一致性原则
分享阅读应该一种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幼儿和成人一起共同阅读的活动,成人在活动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幼儿园有老师和孩子一起开展教学活动,而在家庭中爸爸妈妈也要跟孩子一起亲子阅读,美国教育家霍力斯·曼曾说:“一个没有书的家,就像一间没有窗的房子。”因此,在家庭阅读环境的创设也同样重要。
我们鼓励幼儿和家长共同创设“家庭阅读角”,在家中填空一个角落专门放图书,让幼儿习惯与书为伴,让书成为幼儿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元素。要求家长每天晚上抽一段陪孩子阅读,并将每周开展的阅读活动内容写在家园联系册上。同时,建议家长开展家庭故事会、角色表演游戏等等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营造轻松愉快、没有任何压力的家庭阅读氛围。这样家园共同努力,一致打造早期阅读的良好环境。
总之,在幼儿阅读环境的创设上,要注意教育性和活动性相结合,使幼儿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做到与环境亲密接触、良性互动、有效对话、让幼儿园环境成为幼儿发展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