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题的解题步骤与答题模式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okofd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有路径,解题有方法。诗歌鉴赏题历来是同学们复习的难点。其实,只要我们认真研究历年高考试题及其提供的参考答案,我们就能发现其中的奥秘。下面,我们将总结出的诗歌鉴赏的解题步骤与答题模式与同学们分享,希望能给同学们的复习带来事半功倍之效。
  一、解题步骤
  第一步:准确解读文本,做到“三看”
  (1)上看:看诗歌题目,再看作者;
  (2)下看:看注解提示;
  (3)中看:看全诗主体。
  第二步:明白答案构成要点,养成分层答题意识
  对于小口径问题,要问什么答什么;对于大口径问题,一般要包括三个要点:
  (1)采用的写作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构思技巧等。
  (2)手法揭示的内容:结合诗句,分析该手法写出了意象(人、事、物、景)的什么特点,或抒发了(突出了)什么思想感情(哲理)等。
  (3)所起的作用:此种写法在内容上或形式上起到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对题干必须字斟句酌,细细体会,一个字也不要漏过。
  第三步:知晓诗歌鉴赏题型
  第一种类型:分析意境类(意境=意象+情感)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二种类型:分析技巧型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是如何具体运用这种手法的。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第三种类型:分析语言特色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2)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第四种类型:语言炼字类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该字用了修辞手法,则需要点出来。
  第五种类型:分析诗眼类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该词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第四步:学会运用相关术语
  诗歌鉴赏术语具有高度概括性,准确运用可收到言简意丰的效果。术语包括:
  意象意境方面——明媚、萧瑟、寂静、清冷、清幽、灿烂、悲凉、凄清、寥廓、辽阔等。
  语言风格方面——清新、华丽、通俗、幽默、活泼、庄重、简约、凝练、含蓄、明快等。
  表达技巧方面——比喻、比拟、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虚实相生、动静结合、渲染、烘托、对比、用典、卒章显志、以景结情等。
  思想感情方面——愉悦、激动、兴奋、忧愁、悲苦、孤寂、旷达、洒脱、悲愤等。
  二、答题模式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联想和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5.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唐)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题: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为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立意构思四大类。
  (1)修辞手法
  ①比兴。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
  ②比喻。如“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蓬草”随风而转,用来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
  ③比拟。如“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春愁”乃无形之物,帘儿一卷,它竟像鸟儿一样被放了出去,化无形为有形,使春愁变得形象生动,具体可感。
  ④夸张。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哪有三千丈长的头发啊,诗人分明是说愁得不得了啊。
  ⑤双关。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这是语音双关。“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软”既是写风软,也是写江水之软,这是语义双关。   ⑥借代。如“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借“晕”代“月”。
  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
  (2)表达方式
  抒情。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元代诗人王冕《墨梅》:“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诗人借他所画的梅花表明他不向世俗献媚,坚决保持纯洁;托物寓理,如宋代诗人朱熹《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诗作告诉我们,正像源源不断的活水使池塘变得清澈一样,人则需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才能更加聪慧,达到新的境界。
  描写。主要有:①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和心理感受相结合,如宋代诗人周密《野步》:“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翠浪斜”是视觉,“噪新蛙”是听觉,“蝴蝶烂醉”是诗人的心理感受。②虚实结合,如唐代诗人杜甫《琴台》:“茂陵多病后,尚爱卓文君。酒肆人间世,琴台日暮云。野花留宝靥,蔓草见罗裙。归凤求凰意,寥寥不复闻。”其中,“野花”“碧草”为实,“宝靥”“罗裙”为虚,意思是看到琴台旁的一丛野花,觉得它就像卓文君当年的笑容;看到碧绿的蔓草,就如同看到了卓文君当年所穿的碧罗裙。③动静结合,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朗照的明月是静,流淌的清泉为动。④细描,如唐代诗人张籍《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其中,“临发又开封”这一动作细节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对亲人的深切思念。⑤白描,如唐代诗人李绅《悯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田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其中,“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很概括,至于如何种?如何收?诗人没有具体展开来写,只是概说了一下。⑥正侧面描写,如唐代诗人岑参《发临洮将赴北亭留别》:“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本诗描写的边塞风光并非作者亲眼所见,而是出于想象,是侧面描写。从标题可以看出,作者此时尚处于前往边塞的途中;开头“闻说”二字也表明后面的描写是听闻所得。
  此外,还有记叙、议论和说明等。
  (3)表现手法
  ①衬托。分正衬(侧衬)和反衬。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
  ②象征。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白云泉》:“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用云水的逍遥自在象征诗人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简意深,理趣盎然。
  ③对比。如宋代词人苏洵《九日和韩魏公》:“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三层对比:一是佳节时不喜反忧,二是壮心在现实中的落空与在醉酒豪言中的显现,三是“久”与“偶”在时间上一长一短。三层对比,层层递进,强化了诗人忧愁之深和潜藏于胸的壮志未酬。
  ④渲染。如宋代诗人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若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词人紧扣季节,用满地的青草、满城的柳絮、满天的梅雨来渲染这闲愁之浓、之深,并用博喻的修辞手法将无形变有形,将抽象变形象,变无可捉摸为有形有质,显示了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⑤用典。如宋代词人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词中用了孙权、刘裕、刘义隆、霍去病、廉颇等五个历史故事的典故。借“怀古”赞扬了孙权、刘裕的抗敌业绩;批评南宋当政者像刘义隆那样仓猝冒险行动;以廉颇自比,表达自己虽老却不忘为国效劳的忠贞之情。
  (4)构思立意
  ①卒章显志。如宋代诗人毛珝《甲午江行》:“百川无敌大江流,不与人间说旧仇。残垒自缘他国废,诸公空负百年忧。边寒战马全装铁,波澜征船半起楼。一举尽收关洛旧,不知消得几分愁?”宋理宗端平元年甲午春,宋将孟琪会同蒙古兵攻入蔡州,金国灭亡。六月理宗下诏要收复三京,振奋军民斗志,重新燃起北定中原的希望,这首诗就写于此时。诗歌最后一联卒章显志(直抒胸臆),表达诗歌主题:一举收复中原,还我河山。强调宋朝的深仇大恨,激励出征将士的斗志。
  ②以景结情。如清代词人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结尾两句以情相问,以景作答;化抽象之情为形象之景,增强了全诗的抒情效果;“深山”、“夕照”、“秋雨”三个意象连用,委婉地表达出词人心中的孤寂、惆怅之情。
  ③以小见大。用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时代、社会的大主题,如唐代诗人杜审言《大酺》:“毗陵震泽九州通,士女欢娱万国同。伐鼓撞钟惊海上,新妆袨服照江东。梅花落处疑残雪,柳叶开时任好风。火德云官逢道泰,天长日久属年丰。”颈联借景抒情,以小见大。梅花飘落,柳叶新发,正是乍暖还寒的初春季节。皑皑“白雪”,阵阵冷香,青青柔条,丝丝暖馨,形成一派春回大地的景象。春,即万象更新又给人以希望。柳遇好风,比喻民逢明君,暗寓皇恩浩荡如春风。   ④照应。如唐代诗人孟浩然《舟中晓望》:“挂席东南望,青山水国遥。舳舻争利涉,来往接风潮。问我今何去,天台访石桥。坐看霞色晓,疑是赤城标。”诗作首尾呼应,首联开篇就点出“望”字,紧扣诗题,且表现了诗人急于到达目的地的急切心情,是全篇的精神之所在。尾联写诗人坐在船上看见朝霞映红的天际,是那样璀璨美丽,于是想那大约就是赤城山的尖顶所在吧。“坐看”照应“望”字,“霞色晓”与诗题中的“晓”和次句中的“遥”相呼应,表明是同一个早晨,而所表达的都是诗人急切的心情。因此说,全诗开门见山,首尾呼应,结构圆合。
  ⑤抑扬。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两种,但无论哪种表现形式,都是为了突出后者,强调后者。如宋代诗人刘克庄《卜算子·海棠为风雨所损》:“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词作上片“道是”句是扬,下片“道是”是抑,欲抑先扬,抑扬之间,流露出词人对大自然风雨摧残花事的不满,以婉约之笔曲折地表达了诗人自己才不见用,遭受压抑的愁苦情怀,流露出对当权者压制、迫害和摧残人才的不满。
  4.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怎样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5.答题示例:
  早 行
  (宋)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问题: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案: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
  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4.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答题示例:
  春 怨
  (唐)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问题: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案: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第四种模式:炼字炼句型
  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句)?为什么?
  2.提问变体:某字(句)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5.答题示例:
  南浦别
  (唐)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问题: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案: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这个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第五种模式:一词领全诗型
  1.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2.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就能把握全诗。
  3.答题步骤: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4.答题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
  (唐)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问题:“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案:“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作者:陈玉驹,张家港市沙洲中学)
其他文献
[文题展示]  根据以下材料,选准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月有阴晴圆缺,世人悲喜因之而生,但月亮还是那个月亮。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型新材料作文题。材料由三句话构成,三个分句彼此联系,形成张力,可以多元立意,深度说理。从内容性质上看,材料要求我们思考“人与月”的关系,即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感性和理性的关系。从思维方式来看,材料提
期刊
会明是三十三连一个火夫。提起三十三连,很容易使人记起国民军讨袁时在黔湘边界一带的血战。事情已十年了。如今的三十三连,全连中只剩会明一人同一面旗帜十年前参加过革命战争,光荣的三十三连俨然只是为他一人而有了。旗在会明身上谨谨慎慎地缠裹着,他忘不了蔡锷都督说过“把你的军旗插到堡上去”那一句话。  ②这十年来的纪录是流一些愚人的血升一些聪明人的官。这一次,三十三连被调到黄州前线。会明老早就编好了三双草鞋,
期刊
Unit 3  一、重点词汇  1. burst (burst, burst)  1) n. 爆炸;爆破;爆裂: a burst in a waterpipe 水管的破裂  a burst of anger, enthusiasm, etc 怒火﹑热情等的迸发  a burst of applause 一阵欢呼  2) vi. & vt.(使某物)爆炸;胀破;爆破  If you blow tha
期刊
一、典题回放,请你一试  [例1]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016年江苏卷)  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  我的立意是:  [例2]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期刊
在阅读中,首先要克服畏难情绪和急于找到答案的浮躁心理,要静气凝神,认真阅读材料,把握基本意思,获得整体理解,而不能浮光掠影、走马观花地浏览,尤其不能直接读题干。一般地讲,把握散文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明确全文主旨。可通过“题目、开头、结尾”三位一体寻找文章的主旨。另外,还要注意文中议论、抒情性语句和有主旨倾向的重要句子。  2.理清思路脉络。这是衡量我们是否从整体上把握了一篇文章的标准。分
期刊
Unit 1  一、根据英语和汉语提示完成句子,每小题只能写出一个单词的适当形式  1. It is amazing to see so many wild plants and animals in African (丛林).  2. People have lost (耐心) with the slow pace of reform.  3. We are so disappointed
期刊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不少网友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朋友在微信群发布内容,然后发一个红包之后求大家转发,不少人迫于情面顺手转发了这些内容,实际上这些内容很可能就是广告。《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从2016年9月1日起,在微博、朋友圈等转发广告的行为也不再任性,将受到相应的处罚。  对此,网友众说纷纭。有的说,禁止在朋友圈发广告,在很大程度上维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有利于社会的和谐
期刊
从以上的文字里,我们可以确认的是,任务驱动型作文只是在材料的基础上,增加了任务驱动的指令,明确了要写作的任务。  请看2016年高考上海卷作文题: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更容易进入大众视野,评价他人生活变得越来越常见,这些评价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人们对“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现象的看法不尽相同,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期刊
中学生作文仍然是基础表达阶段,写作方法以借鉴、模仿为主。因此,在写作中对他人文章的优秀内容或技法,常采用“拿来主义”。自然,这种模仿应强调个性,不能为模仿而模仿。那么,中学生作文该怎样模仿呢?唐代诗僧皎然在《诗式》中把模仿的方式归纳为“偷语”“偷意”“偷势”三种,这里的“偷”指的正是借鉴与模仿。具体说来,“偷语”就是仿效别人的语句;“偷意”就是袭取别人的意旨;“偷势”就是模仿别人的结构布局。下面试
期刊
《礼记·学记》中说:“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所谓“离经”,就是给古书断句。学会断句,是提高我们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水平的好方法。实际上,高考全国卷,江苏卷文科附加题也会直接出题让同学们短句。  一、真题链接  (2016年全国Ⅱ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万历五年进士。除鄢陵知县,征授御史。出按辽东,疏陈安攘十策,又请速首功之赏。改巡山西。还朝,会廷臣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