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读《小池》《四时田园杂兴》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icihaic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荷初绽放
  先说一件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201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瑞典诗人托马斯·特兰斯特勒默,这位从事诗歌创作近60年的老人,一生却只发表了163首诗,平均一年只写两到三首。
  再说一件令人不可思议的事情:有“中兴四大诗人”之称的杨万里,一生创作诗歌两万余首。虽然只有少数流传下来,但我们所读到的,首首都是经典。因此,好的诗作和产量无关。杨万里初学江西诗派,重在字句韵律上着意,五十岁以后诗风转变,由师法前人到师法自然。因为号诚斋,故称“诚斋体”。诗风清丽精巧、空灵轻快。
  《小池》这首诗中的景物: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荫、一枝嫰荷、一只蜻蜓,本是夏日常景,诗人却以一个“惜”和一个“爱”字,将无情化为有情,构成一幅动静相宜、禅意十足的“初夏风光图”。
  诗的前两句,是拟人化写法。把读者带入一个小巧精致、柔和宜人的境界之中。一道细流缓缓地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畔的绿树在阳光的照射下,将树荫投入池中,明暗斑驳,清晰可见。一个“惜”字,化无情为有情,仿佛泉眼是因为爱惜涓涓细流,才让它无声地缓缓流淌;一个“爱”字,给予绿树以生命,似乎它是喜欢这晴柔的风光,才以水为镜,展现自己的绰约风姿。
  诗的后两句,作者仿佛一位高明的摄影师,用快镜头捕捉到一个意趣横生的场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不仅把蜻蜓的心急、轻巧、可爱刻画得生动传神,还把蜻蜓与嫩荷相依相偎、亲密和谐的情景,描摹得形象逼真。“尖尖”叠用,语气亲昵,怜爱之情溢于言表。相逢与离去,都是一种缘。哪怕是一枝嫩荷与一只蜻蜓的偶遇,也会令人心头一动。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扎进泥土的诗歌
  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是一组扎进泥土的诗歌,清新自然、隽永芬芳。和另外两位著名的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不同的是,他是以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身份在写这些诗。
  晚年的范成大,归隐苏州石湖。这位曾经的才子宰相,用他那双书写过奏折的手,拿起犁锄,做了一回真正的农民。他在四季的乡野村头,种下了郁郁葱葱的田园诗句。
  初夏,是江南农事最忙的时节。绿油油的秧苗已经长大,稗草也相随而生。白天下田去清除这些稗草,是当时男人们要干的耘田活。女人白天需要完成的事更多了:洗衣,做饭,挖猪草,清农舍……你可别以为干完这些活儿就可以休息了,到了晚上,她们还得搓麻线,织成布。
  这些村庄上的儿女们忙得昏天黑地的时候,是无暇顾忌那些尚未长大的孩子的。孩子们还太小,不懂得耕田、织麻,但他们非常懂事,从不去搅扰大人们干活。只是靠近在桑树荫浓密的地方,学着大人的样子种起了瓜秧。
  想象一下“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情景,再想象一下昏暗的油灯下忙碌的身影,你会不会和诗人一样,内心涌起一份对农民深深的敬畏和同情?你会不会因为那些懂事的孩子,内心有了一些隐隐的疼痛和不舍?
  因为爱,所以懂得。范成大用文字记录下农人的泪水与欢笑。那扑面而来泥土气息,完美地昭示了一个诗人内心深处的坚守与追求。
  (郭学萍,特级教师,南京市鼓楼区第二实验小学
  副校长)
其他文献
【教学片段一】  师:老师来考考大家,这些词语你会读了吗?(屏显)  啄肉 夹住  威胁 毫不示弱  喜笑颜开 筋疲力尽  师:词语读正确了,但陆老师有个建议,想着这些词语的意思读,你会读得更好。(生自由练读)  师:现在,陆老师和大家合作读,我读左边一列,你们读右边一列,你可以根据自己对词语的理解加上适当的动作或表情。  师:(伸长手臂,手指呈尖嘴状,语气狠狠地)啄肉。  生:(双手合起,做“夹
企业孵化器对培育创业企业,促成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意义。但孵化器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仍存在很多弊端亟待解决,商业模式为孵化器管理者提供了一种系统的思考框架
实现有效的课堂评价,要抓住两个重要的节点:一是即时性,二是延时性。即时性强调的是对教学情境和状况的快速反应,延时性则表现为对某一教学情形的适度等待,看似相互矛盾,但是它们指向两种不同的教育智慧,需要我们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进行多方位思考和衡量。  一、 课堂评价要给学生发展的方向  通过课堂评价,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应该做些什么及怎样去做。特级教师窦桂梅在《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教学前是这样进行师生交流的: 
报纸是完整意义上的西方产物。有人说,中国也有自己的报纸,那就是“邸报”。“邸报”起始于唐代,一直延续到清代。但邸报的作用仅限于传达朝政信息,所载内容无非是皇帝诏令、诸臣奏议与宫廷动态而已,更关键的是,它只供官吏士大夫阅览,对外没有所谓的发行,所以算不得真正意义上的报纸。直到晚清,欧美传教士和商人来华办报,才将西方报纸模式“输入”中土,开启中国近代报业之端绪。中国报业既然是外源性的,那么它的发展就遵
语文属于人文学科,它的学习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理解和体验应该是多元的。但是当这种多元遭遇到考试、分数、标准时,往往有所束缚,阅卷教师也常常被“参考答案”牵着鼻子走。可是,一则寓言的寓意难道只有一种?一句古文的翻译难道一定要缜密精确?一则看图写话定然只有一种想象?  反观我们的语文试题,这种僵化的现象却不在少数。有一道看图写话的题目是这样的:请你仔细研究漫画《羡慕》,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写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