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古希腊神话中的女性意识

来源 :中国文艺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jie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希腊神话是古欧洲文明的一个重要体现,来源于古老的爱琴文明,是西方文明的鼻祖,涵盖着卓越不凡的天性和超常的想象力。马克思曾经说过:“希腊神话不仅是希腊艺术的宝库,而且是它的土壤”。本文试从以下几方面阐述东西方女性意识与神话的关系。
  一、古希腊神话和神话中的女神
  各地区和各民族都流传着很多脍炙人口的神话故事,这些不同的神话反映了各个地区不同的民族心理结构与生活状况。神话的产生大多基于现实生活,反映的是现实生活中的影像和人类不能或者没有达到的却一直想实现的愿望和目标。古希腊神话源于古老的爱琴文明,神话中的女神形象在所有故事中占了很大篇幅。由于文化和生活方式不同,各地区和国家人们的人性彰显面也不同,所以神话也就不尽相同。这让我们对古希腊神话中女神的探究有了方向,以便更深入地挖掘古希腊文明的发源。古希腊神话中有名的奥林匹斯十二主神中,女神就占了五个。另外,还有很多其他类型的女神在古希腊神话中也占据着重要地位;其中,最能体现欧洲当时女性形象的有三位:雅典娜,赫拉,美狄亚;这三位女神的形象可圈可点,处处展现着欧洲社会的女性意识。无论是雅典娜、赫拉还是美狄亚,她们都是古希腊文化的一种象征。这些女性文学形象均是欧洲社会进入父权制时代之后的产物。三类女性性别角色特征,均来自现实生活中男权中心社会对女人的控制,是女性价值在文学中的一种折射。
  二、从女神形象看女性意识
  女性意识指女性自身作为一个人的核心价值的体验和觉醒。表现为拒绝接受男性社会对于女性的那些传统的定义,同时对男性权力发出质疑。与此同时,也表现为对女性生存状况的关注,审视女性的心理情感以及表达女性的生命体验。
  (一)东西方神话中的女神
  1.尚德精神与现世精神。翻开中国的上古神话,一个圣贤的世界向人们扑面而来,这其中尤为凸显的就是它的尚德精神。这种尚德精神,一是源自于原始神话中的内在特质,二是后代的神话改造者的泼墨之作。神话是民族性的一种反映,各个国度的神话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国民族的特性。中国的神话无一例外也是这样,从我国至今保留下来的古代神话的片段如“夸父追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等所记述的事迹看,我们的民族俨然就是一个博大坚忍、自强不息、富于希望和生机的民族。神话里祖先们的那些伟大精神,确实是值得我们后代子孙很好地学习,发扬。此外,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众神都是规规矩矩的,他们没有任何感情。“牛郎织女”的故事一直被传诵至今是因为我们同情他们的遭遇。另外,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是不可以有情爱的,这是古希腊神话和中国神话的最大不同。再有,中国神话中的神的形象多半都是与人没有任何关系的,他们大多是半人半兽的,如:女娲就是一个人首蛇身的外形,再如,猪八戒、孙悟空等等都与人没有多大相同点。古希腊神话中神的形象都是人形的,他们的样子跟人类没有什么区别。他们有人类的感情、会谈恋爱、会有嫉妒心、会彼此斗争等等。为什么会出现特洛伊战争?其实一个直接原因就是因为“不和女神”没有收到婚礼邀请函,从而导致非常愤怒的报复,几位女神为了角逐出谁是最美丽的而引发这场战争。
  2.三从四德与个性张扬。在古希腊神话和中国古代神话中女性神的地位是有很大不同的,这与地域文化有很大的关联。中国神话中的女神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平凡人的情欲”,这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主要大神神格的重要特征。在中国的许多经史典籍中,主要大神们都是不苟言笑,从来都不会去挑逗人类,更加不会破坏人类的生活。在个人生活上,一向是中规中矩,言行合一。这体现在中国女性身上就是“三从四德”。“三从四德”是为了适应父权制的家庭稳定,维护父权和夫权家族利益的需要,根据“内外有别”、“男尊女卑”的原则,由儒家倡导形成的对妇女的道德、行为、修养进行的规范要求。中国妇女有着在家从父,出嫁从夫的古老观念,她们的一切想法和观念都来源于男子的告知和社会的责任,依附心理充斥着她们的人生。古希腊神话中的女性却充斥着对爱情、自由的无限追求和向往。与此同时,迸发出的恨也是非常残忍的,无论是美狄亚,还是赫拉,都是如此。她们的人格和尊严,都不允许他人践踏,具有比较强烈的女性独立意识;她们的思想伴随着自己的感情而变化,有自己的主见和想法。女神对爱情、自由奋勇追逐的同时,也让人们看到了社会层面所反映的事实——女性地位与父系时代的紧张关系,之所以对自己的人生进行反抗,是因为得到了不平等的待遇。希腊神话中的女性形象能做到这一点,正是她们对自由、人生、爱情无畏追求的诠释,独一无二。
  (二)女性意识与欧洲文化的人本精神
  通过对古希腊神话中女性形象的分析,以及对东西方女性形象和地位的对比,便可以知道古希腊神话中的女性意识其实是与欧洲当时的人文人本精神有极大的关联,下面说明古希腊神话中女性意识以及所体现的古希腊文明。
  1.权力的转变。古希腊神话中的女神生活在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的转变时期,女神的地位在初期至关重要。比如该亚,她是万物之母,是众神和人类的祖先。即使她的后代乌拉诺斯后来成为众神之父,该亚依然很有地位,依然可以唆使他人谋反,预言克洛诺斯的失败以及诺斯的胜利。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当时的女神拥有独立的人格和尊严,不允许他人任意践踏,具有较强的女性意识。之后的一系列女神的反抗斗争,实质上是她们已经意识到了自己地位在下降,才因此做出挣扎。人类的苦难根源并不是潘多拉而是宙斯,是宙斯为了惩罚人类,而将潘多拉当成“杀伤性武器”。无论怎么分析,都不应该是潘多拉来背负罪名,一尊雕像怎能决定自己的命运?这个故事恰恰说明了男人的虚伪和对女人的迫害,正是因为受到了如此的迫害和不公,才会逐渐的激起女性意识的反抗。
  2.女性意识与人本精神。人本精神又可以叫做人本思想或者人本主义,最早出现在古罗马西塞罗与格利乌斯的著作之中,它指的是人性、人情和万物生灵。古希腊文化的一个最基本的根基就是它的人本主义精神。它从人的需要出发,注重的是人的需要和进步,为了求得人的利益和进步;它既探索世界又探索人,通过一方探索另一方。在希腊文明的观念中,人和世界都是一方对另一方的反映,都是彼此摆在对立面的,相互照应的镜子。从文化层面看,贬低女性和歧视女性,认为“女人劣于男人”的这种顽固意识和文化心理着实影响着古希腊人对待女性的态度。其实,希腊神话故事总是凸显着女神社会地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她们反抗男权社会的同时也在争取自己应该有的社会地位并逐步确立自己的女性意识。从古希腊神话女性的形象中,我们能够得到很多的启迪:无论女性存在于哪个国度,其实都是处于一种从属的地位关系,在这一点上我们必须有所反思。
  综上所述,古希腊神话中的众多女性形象以及她们的故事,毫无疑问的说明了古希腊神话中的女性意识,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影像。无论是东西方女性地位的对比,还是从女神到女人再到女奴的转变,以及她们为了自己的人生所做出的反抗斗争,都在揭示着文化的传承,以及父系氏族社会与母系氏族社会的交替变化。欧洲文化的人文人本精神也是研究古希腊神话中女性意识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对女性意识的深入分析,能够对于古希腊文化和古老的爱琴海文明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对古希腊神话的了解和对古希腊文明的学习,能够加强东西方文化韵律的融合和概括。
其他文献
夏雨有着粗犷的性格,自己到来一定要电闪雷鸣,擂鼓呐喊让世人皆知,似有招摇过市之嫌,耀武扬威之气,但是细观下,你会发现他还有小巧温柔可人的一面。  清晨起床,拉开窗帘,打开关闭了一夜的门窗,一股清凉之风迎面扑来,抬眼望去,天灰蒙蒙的,地上湿润润的,细如发的雨丝经不住风吹,在空中乱舞。昨夜下雨了!我惊呼,因为晚上自己根本没有察觉!昨夜的雨来的太轻,似乎不愿意惊扰众人的美梦,悄悄的为熟睡中的我们送来一份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针对文化馆在群众文化中的一些影响因素以及作用进行分析,探讨文化馆促进群众文化的发展主要策略。  【关键词】文化馆;群众文化;影响;作用  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已经跟不上时代的需求,因此及时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将成为了近年来的主要工作目标。群众文化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那么积极开展群众文化建设,落实党中央的先进思想工作宣传,可以有效的推动我国的精神文明
期刊
相声演员苗阜在自己“满腹经纶秀京城——苗阜、王声国庆相声专场”的新闻发布会上说,相声本来是民俗文化,允许“三俗”,但千万不敢低俗、媚俗、庸俗,而是要民俗、风俗、通俗。  听者深以为然。犹记1987年冬,姜昆、唐杰忠的春晚相声《虎口遐想》播出火爆,如今还在集锦里反复重放,看一次笑一次。此相声故事简单之极,语言直白之极,研究一下台词,发现十分符合相声的“三俗”标准。首先题材接地气,星期天一小青年去动物
期刊
【摘 要】幼儿绘本课程现在正在各个城市的幼儿教育中相继开展而来,绘本为何会逐渐得到认可与广泛使用,它有什么适合于幼儿的特性与独特作用,它该怎样根据幼儿的发展而发展,这是本文研究的目的。  【关键词】绘本;幼儿发展  一、名词解释:“绘本”  绘本一词最早来源于日本,在中国又被称为图画书,在英语国家被叫做“picture Book”。在彭爵的《图画书阅读与经典》中是这样定义的:“图画书是用图画与文字
期刊
编剧:  主要人物关系表:  陈 东——53岁,公积金管理中心归集科长  陈 妻——某机关干部,已退休  陈 母——陈东的母亲  徐浩达——陈东同学  崔 刚——陈东同学  张主任——公积金管理中心主任  男女同学若干  [茶吧 夜晚。  陈东、徐浩达和崔刚围坐桌前。  徐浩达:咱哥儿几个好长时间没见面了吧?  陈东:我记得上次还是同学会四十年见的嘛!  徐浩达端起茶杯:对对对!哎呀,这一转眼儿,
期刊
【摘 要】楚国人生活在充满神话和巫术的国度,拥有丰富的想象力,自然界并没有凤这种飞禽,据专家考证,凤是原始先民对自然神力——风进行想象的产物。凤鸟的形象就是在这浓郁的浪漫主义氛围中产生,并最终独具风采。楚人对凤的景仰,不仅表现在文才风流的楚国文学作品中,还体现在数不胜数的凤的雕像和图像上。  【关键词】楚文化;凤鸟形象;艺术特色  楚文化是源于长江流域的古老文化。位于长江之畔,洞庭湖之滨的楚国在地
期刊
【摘 要】近几年,音乐美学课程受到了各大高校的普遍重视。音乐美学课程主要采用通过对音乐感受和积累,对音乐进行分析和鉴别的教学模式。本文对音乐美学课程的特点、优化音乐美学教学模式的途径和高师音乐美学课程的价值和意义进行分析。  【关键词】音乐美学;特点;教学模式;途径;价值和意义  音乐美学是各大高校的必修课程,也是一个理论性基础非常强的课程。科学合理的美学教育模式有助于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充分发挥
期刊
【摘 要】随着时代发展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节奏的提高,大学生在紧张的学习活动之中和高强度的学习之下,有时会出现孤僻、焦虑等心理疾病。在这种情况之下,舞蹈艺术活动给他们带来的帮助是巨大的。本篇文章通过对舞蹈舞蹈艺术活动进行分析,进而帮助大学生通过舞蹈活动的方式对心理进行调节,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舞蹈艺术活动;调节  在大学生对舞蹈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肌体对舞蹈的
期刊
【摘 要】本文探讨了移动互联网应用模式下文化馆发展。文化馆必须有开放与协作的理念,积极采取适当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的文化馆服务模式,才能不断改进服务。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应用模式;移动文化馆;服务创新  移动互联网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了巨大影响,移动互联网超越PC互联网,引领发展新潮流,PC机只是互联网的终端之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PDA)、电子阅读器(电纸书)已
期刊
【摘 要】现阶段的大中专院校音乐专业学生普遍存在不会深入了解作品的缺陷,针对这一现象本文做了认真的分析,并从教师的角度,阐述了音乐史教育在音乐教育中对于教会学生理解作品的重要作用,以及音乐历史在音乐作品分析中的重要运用,从而从学生的灵魂深处提高音乐素养。  【关键词】音乐史;提高;作品理解;音乐素养  自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发表《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