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与幼儿教学的碰撞

来源 :中国文艺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icangli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绘本课程现在正在各个城市的幼儿教育中相继开展而来,绘本为何会逐渐得到认可与广泛使用,它有什么适合于幼儿的特性与独特作用,它该怎样根据幼儿的发展而发展,这是本文研究的目的。
  【关键词】绘本;幼儿发展
  一、名词解释:“绘本”
  绘本一词最早来源于日本,在中国又被称为图画书,在英语国家被叫做“picture Book”。在彭爵的《图画书阅读与经典》中是这样定义的:“图画书是用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是图文合奏”。①绘本与配有插图的书不同,前者更多的内容是图画、图片,辅助以少量文字,图画之间有故事性、连贯性,而后者则更偏重于文字的描述,图片作为诠释文字的作用而出现。换言之,“带插图的书”是给成年人看的,成人看过之后将书中信息转达给孩子。成年人在阅读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掺杂进自己的阐释和演绎,“迫使”幼儿接受甚至学习这种固定的模式,正如欧宏在中国书业透视中指出:“不是把儿童当成独立的、有个性的人,充分尊重他们的趣味、情感、需求从而满足他们,却总是如家长老师一般居高临下地指导。近几年这种情况虽有所改变,但也不过是由成人站着说话变为蹲下身子说话,仍然多的是教师爷的面孔”②,这是“带插图的书”给幼儿带来的弊端之一。其二,面对不识字的幼儿,没有视觉的刺激,只通过言语的传达来接受讯息是具有局限性的。再来说说幼儿绘本,虽然幼儿绘本也是成人所作,但幼儿绘本是专门针对幼儿设计的“图画书”,其内容、形式、逻辑性等都是根据幼儿各方面生长发育特征来设定的,无论内容是想象还是写实,它都指向了幼儿的生活写照和情感特点,其特点是色彩鲜艳、造型夸张、想象力丰富,它们画风简约却隐含着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生活、自然与社会的认知,绘本从人物的塑造、故事情节的铺设、结构的排列、构图的形式、版式及装帧设计,都无一不全面充分地考虑了儿童的阅读、欣赏趣味。各个国家的绘本作者不约而同的都从儿童的欣赏角度出发,以各种表现手法:拟人、夸张、对比、循环反复等为基本艺术元素,形成绘本图文的主体框架及表现模式。利用这样的形式将信息传达给幼儿的是各种不同的审美情感,并通过这样潜移默化孩子的幸福感和想象力。
  二、幼儿思维阶段性发展与绘本阅读的关系
  我们一直把幼儿作为无知群体看待,这是对幼儿发展的欠缺性认识。其实,幼儿从出生便有认知能力,只不过其表现出不稳定与随意性,与成年人的成熟思维逻辑顺序相悖,产生误解。儿童美术教育家杨景芝教授将儿童绘画发展分为的5个阶段,这是结合我国儿童绘画实际能力来分配的,分别是:涂鸦期、象征期、意向表现期、视觉写实期和客观写实期。因为是按照儿童生理年龄来划分的,因此这五个部分依次递进、互相影响。另外,研究表明,新生儿出生后不久,便有分辨色彩的能力,3岁幼儿已能正确地辨别红、黄、蓝三原色和绿色。1~3个月的婴儿就具有了注意的选择性,并能根据自己的偏向对外界进行扫描;其注意明显地偏向曲线、不规则图形、对称、集中或复杂的刺激物以及轮廓密度大的图形。这证明了幼儿不论从生理、心理、绘画、审美诸多方面都已经具备了学习的条件。因此,绘本的阅读、教学是十分适合于幼儿时期发展的。
  三、绘本应用于幼儿教学的重要性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绘本艺术”就已经从台湾地区悄然兴起,儿童绘本研究的专家、学者更是将绘本的阅读研究延伸到社会、艺术、健康、综合社科等多项领域。近几年,绘本艺术也被大陆的儿童文学创造者及教育实践者开始应用研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艺术教育要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要寓教育于游戏和生活之中③。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要利用图画书等方式引发幼儿对阅读的兴趣;同时提出要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因此,可以尝试通过绘本将语言与艺术整合起来。”这正是现代教育工作者正在潜心研究探索的“幼儿绘本”形式的教学手法,优美的图画是绘本教学用来表现内容的手段之一,这意味着不仅会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使枯燥、严肃的书教学活动变得更有趣,从而培养孩子们的审美能力,进而扩大他们的对生活的认知。教育学家徐素霞指出图画书中图像的表现重点有媒材、技法与形式表现、肢体动能与表情语言等十项,这恰恰与幼儿绘本的特性相符合。我们知道,幼儿的好奇心是最为强烈的,对于年幼的孩子,一旦面对一些神秘而矛盾的事情,便可以产生感官、动作、言语这三种形式的探索行为,正是通过这些探索性行为,孩子们有选择性地理解周围的事物,并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经验。绘本鲜明的色彩对比、夸张的动态、多样的题材、多变的视角最能满足帮助幼儿认识、感受世界与万物。
  1.造型夸张、变形。造型是绘本的基础,造型的夸张变形使得绘本阅读有更高的趣味性和观赏性。作者根据需要将原造型更改,如[德]弗朗齐斯卡·比尔曼《吃书的狐狸》中的狐狸嘴巴部分被大比例拉长,以突出“吃”的动作。
  2.造型的平面而非立体。幼儿绘本的平面性特征是因为幼儿年龄阶段对三维立体、透视空间概念缺乏认识,只能停留在二维平面的外轮廓的关注。如:[日]柳原良平所著《脸,脸,各种各样的脸》以及[美]凯文·汉克斯所著《小猫咪追月亮》,其中《小猫咪追月亮》是非常受幼儿欢迎的一部绘画作品,它利用图画的力量讲述了一只非常想喝牛奶的小猫咪历经千险追寻牛奶,到最后回到家等待它的正是一杯香甜牛奶的故事。不同的幼儿阅读再这个简单的故事的过程中有不同的体会,有的幼儿会从历经千险梦想终会成真的角度;有的幼儿会从没有耐力一事无成的角度;有的幼儿会从凡事都要保持好奇心的角度等等。除去了成人的既定角度,幼儿们会形成自己的世界观。
  3.造型拟人。正如[美]劳伦斯·大卫所著《卡夫卡变虫记》中的主人公变成虫子后也是憨态可掬,五官挤压在一起,嘴巴向下微撇,几个小爪子张开显得无助至极。这样的造型很容易与幼儿产生共鸣,引起幼儿的同情感和亲切感。
  四、结语
  在幼儿园的绘画课程中,幼儿们潜移默化的体会着形色的艺术形式,认识世界、建立起自己的世界观。绘本阅读给予儿童的不仅是眼睛的享受,更多的是细节的领悟和心灵的体会。在绘本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寻找适宜的、灵活的指导策略,不仅让儿童与绘本进行心灵对话,而且要注意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为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提高阅读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幼儿绘本课程的开展是必要的也是大势所趋。
  参考文献:
  ①彭爵.图画书阅读与经典[M].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8
  ②欧宏.中国书业透视[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2
  ③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35
  ④林崇德.二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⑤徐素霞.图画书的图像传达艺术表现[M].台北:国立台湾艺术教育馆,2002
其他文献
【摘 要】白族的神话具有明显的多元化特征,这种多元化特征既可以放到白族神话整体层面上,同时大部分单篇文本中也充分体现了多元化的特征。本文旨在探讨形成这种多元化特征的原因。由于该区域民族文化的多源、多元、立体的特征,通过纵向横向的文化分析则发现,该区域的文化是复杂的,是一个多种文化叠加、文化层积的体系。所以,通过运用文化叠压带的研究方法更加清晰明朗地分析其神话多元化的形成原因。  【关键词】白族神话
期刊
【摘 要】中国的武侠影视作品展现了人物的侠义,表现形式自由,常常伴有神怪、气功等超自然的现象进入叙事。本文就电影、电视剧为例,剖析当代中国影视中的侠文化特色。  【关键词】当代中国;电影;电视剧;武侠  一、引言  回顾形形色色的武侠影视作品,貌似千篇一律,刀光剑影、嬉笑戏耍之中,我们可以挖掘出隐藏背后的文化内涵。它们在向观众提供壮丽的影像、奇异的画面、惊险的动作以及超常的人物的同时也使无意识的感
期刊
【摘 要】本文简述了国内外影视作品数字化制作技术,分析了影视作品数字化制作的创作手段、感观效果和想象空间拓展等艺术呈现方式。针对现代影视作品数字化发展过程存在的问题,分别从更新影视作品创作思想、把握创作原则、注重人才培养和拓展数字技术艺术领域等几方面,对现代影视作品数字化制作的创新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现代影视作品;数字化制作;艺术;研究  一、引言  影视作品是电影及其类似摄制方法所创作
期刊
【摘 要】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信息的传播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信息传递凸显出传播内容数字化、信息传播形态多媒体化、信息接受者角色和地位发生变化、传播秩序发生变化等特征。同时,随着信息传递的特征变化,对数字世界的艺术创作和消费观念也带来了一定的变化,即新媒体时代给我们带来的美学思考。因此,在新媒体时代建立针对数字化的审美艺术新媒体美学迫在眉睫。  【关键词】新媒体;信息传递;美学思考  2014年9月23
期刊
【摘 要】插画作为生产生活当中的一种表达形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环境,但是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一切传统被打破,工作方式的、载体、表现、思维、诉求,都已换了不同的方式,因此新数字环境下,应当对插画有一个新的定义。  【关键词】数字;工作;方式;诉求  传统插画的载体在于纸张、雕刻版,而现代数字化插画的载体在于网路页面以及各大AAP,PC网络端,载体的不同使得插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
期刊
【摘 要】清代江苏阳湖才女左锡璇,童年失怙,少女时期远离故乡,兄弟姐妹睽隔且有多人相继溘逝,婚后夫妻聚少离多,最终丈夫在抗击太平军战斗中殉国。这样惨痛的经历,给她的文学创作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左锡璇565首诗、73阕词中多怀人悼亡之作,风格幽婉,满怀孤寂,情感忧伤,于现实亦有反映。  【关键词】左锡璇;人生坎坷;诗词基调;孤寂忧伤  一、作者简介  左锡璇(1829~1895),字芙江,一字小桐,清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分析了传统文化和当代地方特色文化的特点,并探讨了如何将传统文化和当代地方特色文化结合起来,并使其“活起来”。  【关键词】传统文化;地方特色文化;“活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的思想道德资源。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主义转型期,传统文化的发展更是地方文化发
期刊
夏雨有着粗犷的性格,自己到来一定要电闪雷鸣,擂鼓呐喊让世人皆知,似有招摇过市之嫌,耀武扬威之气,但是细观下,你会发现他还有小巧温柔可人的一面。  清晨起床,拉开窗帘,打开关闭了一夜的门窗,一股清凉之风迎面扑来,抬眼望去,天灰蒙蒙的,地上湿润润的,细如发的雨丝经不住风吹,在空中乱舞。昨夜下雨了!我惊呼,因为晚上自己根本没有察觉!昨夜的雨来的太轻,似乎不愿意惊扰众人的美梦,悄悄的为熟睡中的我们送来一份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针对文化馆在群众文化中的一些影响因素以及作用进行分析,探讨文化馆促进群众文化的发展主要策略。  【关键词】文化馆;群众文化;影响;作用  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已经跟不上时代的需求,因此及时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将成为了近年来的主要工作目标。群众文化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那么积极开展群众文化建设,落实党中央的先进思想工作宣传,可以有效的推动我国的精神文明
期刊
相声演员苗阜在自己“满腹经纶秀京城——苗阜、王声国庆相声专场”的新闻发布会上说,相声本来是民俗文化,允许“三俗”,但千万不敢低俗、媚俗、庸俗,而是要民俗、风俗、通俗。  听者深以为然。犹记1987年冬,姜昆、唐杰忠的春晚相声《虎口遐想》播出火爆,如今还在集锦里反复重放,看一次笑一次。此相声故事简单之极,语言直白之极,研究一下台词,发现十分符合相声的“三俗”标准。首先题材接地气,星期天一小青年去动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