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文化中凤鸟形象的艺术特色研究

来源 :中国文艺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bingjiaj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楚国人生活在充满神话和巫术的国度,拥有丰富的想象力,自然界并没有凤这种飞禽,据专家考证,凤是原始先民对自然神力——风进行想象的产物。凤鸟的形象就是在这浓郁的浪漫主义氛围中产生,并最终独具风采。楚人对凤的景仰,不仅表现在文才风流的楚国文学作品中,还体现在数不胜数的凤的雕像和图像上。
  【关键词】楚文化;凤鸟形象;艺术特色
  楚文化是源于长江流域的古老文化。位于长江之畔,洞庭湖之滨的楚国在地理位置上占尽优势,北上是历史悠久的黄河流域的中原文明,顺水而下,东边是长江下游的吴越文明,西边是雄伟壮丽的三峡以及巴蜀古国。这里气候湿润,适宜种植小麦、水稻、油菜、茶叶、漆树等各类经济作物,自古以来农业发达,经济繁荣。《汉书·地理志》说,楚地“有江汉川泽山林之饶;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果蓏蠃蛤,食物常足”。由于谋生较为容易,就可能有较多的人力脱离单纯维持生存的活动,投入更高级更复杂的物质生产。丰富的物质条件,较少压抑而显得活跃的生活情感,使得楚国艺术能在宽松的环境里发展并具备更多的主观情感,没有北方艺术中那么多的“礼”的成分。这是楚文化明显超过中原文化的一个方面。楚国的艺术,无论娱神娱人,仍然都是在注重审美愉悦的方向上发展,充分展示出人们情感的活跃性。
  一、巫文化及浪漫主义的文化氛围使其独具特色
  楚国人生活在充满神话和巫术的国度,拥有丰富的想象力,自诩为祝融后代。祝融是凤的化身,是一个笼罩在神话光环下的人物,也就是说楚人在族源上都带上了神话色彩。为我们熟知的诸如“夸父追日”、“女娲造人”等神话故事就来自古代楚国。据史书记载,当中原文化巫教色彩早已明显消退以后,在楚国,君臣上下仍然“信巫觋,重淫祠”(《汉书·地理志》)。楚怀王曾“隆祭祀,事鬼神”,并且企图靠鬼神之助以退秦师(见《汉书·郊祀志》)。民间的巫风更为盛行。《汉书》等文学作品等都言及楚人信巫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的风俗。可见在屈原的时代,楚人还沉浸在一片充满奇异想象和炽热情感的神话世界中。凤鸟的形象就是在这浓郁的浪漫主义氛围中产生,并最终独具风采。楚人对凤的景仰,不仅表现在楚国文学作品中,还体现在数不胜数的凤的雕像和图像上。
  二、凤鸟在楚文化中的体现
  自然界并没有凤这种飞禽,据专家考证,凤是原始先民对自然神力——风进行想象的产物。原始先民感受到风的力量巨大和速度迅疾,以为风的运动是由风神所支配,用类比联想的方式去想象风神的形象。于是,能够掠地腾空、振翅生风、跃起如飞电、滑行似飞燕的鸟,就成了风神——凤的原型。凤是先民们“按照美的规律”虚构的神鸟,是综合了鹰、鹤、燕、雉、孔雀等许多鸟类的美好特征组合而成的。(1)漆器。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漆器艺术发展的高峰期,漆器艺术又尤其以楚国彩绘漆器最为出众。楚漆器上的凤纹以灵活、流畅、奔放的风格,取代了青铜器上呆滞、静止、方正的图纹。龙凤是楚艺术的母体,楚漆器上的凤纹变化多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有些凤纹甚至是符号化了的凤头或凤尾纹。(2)绢绣。最能生动自由地体现楚文化浪漫主义精神特色的是出土于楚墓中的刺绣作品,它们首先是绘画,那些绣花的绢地上还能见出原先用墨线或朱线描绘的图样。刺绣花纹的主题 集中于龙、凤、虎,那是一些充满生命活力的自然界精灵。它们体形瘦长、动作矫健,呈S形曲线,互相搏斗、戏耍。(3)帛画。出土于长沙马王堆的《人物龙凤帛画》采用极为简练的线条描绘了一龙一凤一贵族妇女形象。由于楚国的文化往往和巫术礼仪联系在一起,民间盛行巫风,祭祀必用巫歌,这种巫文化把史学和现实结合在一起,即把现实中的人和巫术中的上天神灵联系起来,能上天的龙风便成为联系人间与神灵的纽带,龙凤在此画中均为引领墓主升天的灵物。(4)玉器。春秋战国时期,貴族们盛行佩玉,凤纹被大量运用在玉饰中。凤的形象不断由早期的稚拙向精巧过渡,出现不少具有形式美感的样式。其中,战国时期的一块玉瑾,上饰蟠螭夔凤纹,呈对称式构图,凤纹为S形,凤啄,凤羽、凤翎都处理的很灵活,显示出楚人高超的艺术技巧。
  三、楚艺术中凤鸟形象的艺术特色及寓意
  1.艺术特色,即外在形式感的营造。(1)精巧的制作工艺。楚国艺术恢弘大气,充满想象,工匠们在进行创作时已经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技术为艺术服务,例如在制作漆器上的花纹时,他们采用锥画的方法,用细针在漆膜未完全干燥时刻画图案,所画出的线条比头发丝还细,正是应用了这种艺术,所以能在很小的范围内刻画出丰富的内容。在刺绣丝织品上的花纹时,首先要用墨线描绘出花纹,绣工刺绣时发挥自己的创造力,给图案更加丰富的色彩和内容。(2)精美艳丽的色彩。楚人喜爱漆器,主要因漆器适宜表现丰富而绚丽的色彩,且经久不变。在楚漆器中,运用最多的是黑、红两色,这是因为楚人尚赤,建筑服饰器物均以赤为贵。楚人尚东,生之坐向、死之墓向均以东为荣,东边就是太阳,是赤色;与周人的面南背北、头北脚南迥然不同。因此楚国漆器常以这两种颜色为基调,黑、红两色对比鲜明、强烈,典雅不俗,如果再加上描金,就更显得华贵富丽了。(3)巧妙的图案变形。将现实对象的具有代表性的特征分解抽象出来,通过重复、连续、夸张、对比、象征等二维平面装饰手法的处理,达到夸张绚丽的艺术效果。如凤、龙的爪、啄、首、羽、翎眼等被抽象出来,变形为云,作为艺术品表面的装饰元素。
  2.凤鸟形象内在艺术寓意的营造。(1)凤为灵物,人神交融。楚人相信,灵魂是永生的,楚艺术中的动物、植物以及自然现象大都是变态的、抽象的,这均与神话有联系。例如凤是楚艺术品中较多的形象,它是鸟类,但不是现实中的鸟,而是神话中的鸟。(2)以凤喻灵动之美。先秦时期,以凤喻人的惟有楚人,屈原就常常把自己比做凤凰,其实这正是楚人对人格美的追求。楚人爱凤,在他们看来,凤是至真、至善、至美的化身,他们对凤的景仰,反映在数不胜数的文学和艺术品中。与华夏民族崇拜的龙相比,楚人崇拜的凤少了一分磅礴的气势,多了一份清新的灵巧。(3)以凤喻楚民族和时代。任何艺术都不可能脱离当时的社会环境,换言之艺术品都是历史的反映。诞生于战乱纷争的战国时代的楚艺术,也充分体现出那个激荡多变时代特点。融龙、凤、虎、鹿、龟等动物的《彩漆凤鹿木雕座屏》、龙风虎纹绣等仿佛让我们看到百家争鸣,各派学说曾出不穷,言辞激烈,思想碰撞,自由奔放的时代。
  四、结语
  楚国的不断的扩张兼并,对楚地民族心理造成一定影响,凤的形象也在不断变得自信起来。春秋战国之时,巴与楚的斗争几乎贯穿了巴国的全部历史,公元前689年,巴楚展开了一次战争,双方相持了几个月,结果以巴人的失败告终。应该说,战国时期的凤在艺术品中的应用并没有太多世俗意义。尽管龙凤题材在中国人心中一直是一祥瑞、智慧的象征,但实际上,是汉代才开始把龙鳞凤翼作为君王的代称,到后世龙凤形象成为帝王之家独占。究其原因,首先是因为战国时期还处于我国奴隶制社会末期和封建社会的萌芽时期,龙凤还没有被封建统治者利用。和龙、虎一样,它不过是人们创造出来的一个图腾,是浪漫的楚人的想象的产物。
  参考文献:
  ①皮道坚.楚艺术史[M].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
  ②陈振裕.楚文化与漆器研究[M].科学出版社,2003.07
  ③沈敏华.图腾——奇异的原始文化[M].上海辞书出版社
  ④张正明,皮道坚.楚美术图集[M].湖北美术出版社,1996.12.01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简述了国内外影视作品数字化制作技术,分析了影视作品数字化制作的创作手段、感观效果和想象空间拓展等艺术呈现方式。针对现代影视作品数字化发展过程存在的问题,分别从更新影视作品创作思想、把握创作原则、注重人才培养和拓展数字技术艺术领域等几方面,对现代影视作品数字化制作的创新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现代影视作品;数字化制作;艺术;研究  一、引言  影视作品是电影及其类似摄制方法所创作
期刊
【摘 要】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信息的传播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信息传递凸显出传播内容数字化、信息传播形态多媒体化、信息接受者角色和地位发生变化、传播秩序发生变化等特征。同时,随着信息传递的特征变化,对数字世界的艺术创作和消费观念也带来了一定的变化,即新媒体时代给我们带来的美学思考。因此,在新媒体时代建立针对数字化的审美艺术新媒体美学迫在眉睫。  【关键词】新媒体;信息传递;美学思考  2014年9月23
期刊
【摘 要】插画作为生产生活当中的一种表达形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环境,但是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一切传统被打破,工作方式的、载体、表现、思维、诉求,都已换了不同的方式,因此新数字环境下,应当对插画有一个新的定义。  【关键词】数字;工作;方式;诉求  传统插画的载体在于纸张、雕刻版,而现代数字化插画的载体在于网路页面以及各大AAP,PC网络端,载体的不同使得插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
期刊
【摘 要】清代江苏阳湖才女左锡璇,童年失怙,少女时期远离故乡,兄弟姐妹睽隔且有多人相继溘逝,婚后夫妻聚少离多,最终丈夫在抗击太平军战斗中殉国。这样惨痛的经历,给她的文学创作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左锡璇565首诗、73阕词中多怀人悼亡之作,风格幽婉,满怀孤寂,情感忧伤,于现实亦有反映。  【关键词】左锡璇;人生坎坷;诗词基调;孤寂忧伤  一、作者简介  左锡璇(1829~1895),字芙江,一字小桐,清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分析了传统文化和当代地方特色文化的特点,并探讨了如何将传统文化和当代地方特色文化结合起来,并使其“活起来”。  【关键词】传统文化;地方特色文化;“活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的思想道德资源。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主义转型期,传统文化的发展更是地方文化发
期刊
夏雨有着粗犷的性格,自己到来一定要电闪雷鸣,擂鼓呐喊让世人皆知,似有招摇过市之嫌,耀武扬威之气,但是细观下,你会发现他还有小巧温柔可人的一面。  清晨起床,拉开窗帘,打开关闭了一夜的门窗,一股清凉之风迎面扑来,抬眼望去,天灰蒙蒙的,地上湿润润的,细如发的雨丝经不住风吹,在空中乱舞。昨夜下雨了!我惊呼,因为晚上自己根本没有察觉!昨夜的雨来的太轻,似乎不愿意惊扰众人的美梦,悄悄的为熟睡中的我们送来一份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针对文化馆在群众文化中的一些影响因素以及作用进行分析,探讨文化馆促进群众文化的发展主要策略。  【关键词】文化馆;群众文化;影响;作用  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已经跟不上时代的需求,因此及时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将成为了近年来的主要工作目标。群众文化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那么积极开展群众文化建设,落实党中央的先进思想工作宣传,可以有效的推动我国的精神文明
期刊
相声演员苗阜在自己“满腹经纶秀京城——苗阜、王声国庆相声专场”的新闻发布会上说,相声本来是民俗文化,允许“三俗”,但千万不敢低俗、媚俗、庸俗,而是要民俗、风俗、通俗。  听者深以为然。犹记1987年冬,姜昆、唐杰忠的春晚相声《虎口遐想》播出火爆,如今还在集锦里反复重放,看一次笑一次。此相声故事简单之极,语言直白之极,研究一下台词,发现十分符合相声的“三俗”标准。首先题材接地气,星期天一小青年去动物
期刊
【摘 要】幼儿绘本课程现在正在各个城市的幼儿教育中相继开展而来,绘本为何会逐渐得到认可与广泛使用,它有什么适合于幼儿的特性与独特作用,它该怎样根据幼儿的发展而发展,这是本文研究的目的。  【关键词】绘本;幼儿发展  一、名词解释:“绘本”  绘本一词最早来源于日本,在中国又被称为图画书,在英语国家被叫做“picture Book”。在彭爵的《图画书阅读与经典》中是这样定义的:“图画书是用图画与文字
期刊
编剧:  主要人物关系表:  陈 东——53岁,公积金管理中心归集科长  陈 妻——某机关干部,已退休  陈 母——陈东的母亲  徐浩达——陈东同学  崔 刚——陈东同学  张主任——公积金管理中心主任  男女同学若干  [茶吧 夜晚。  陈东、徐浩达和崔刚围坐桌前。  徐浩达:咱哥儿几个好长时间没见面了吧?  陈东:我记得上次还是同学会四十年见的嘛!  徐浩达端起茶杯:对对对!哎呀,这一转眼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