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点亮童心,德育保暖童年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langqi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因斯坦说:“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个人。”的确,德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为培养出一个个完美而合乎规范的人,而是为培养拥有自我教育能力的人。人作为一个主体,具有自己情感和德性形成的自我过程。人总是在接受后天教育中,通过自己的“同构”和“内化”,逐渐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而多年的教育教学生涯告诉我:孩提时代的心路历程是人一生的情感底色,一个人的童年经历是早期影响其情感和德性养成的重要因素。这就决定了在小学阶段德育尤其重要。
  于是,呵护童年,优化教育,成为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情感和德性的形成进行有利的引导,对“三观”进行培养,即德育教育。每一颗童心都是充满灵性的。我们要用心去发现孩子的本性,用情去呵护他们的天性,用尊重和信任,为孩子撑起一片五彩的天空……
  所以在德育的过程中就需要我们研究儿童,体察儿童,站在儿童的角度。用儿童的心灵去感受,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用儿童的实践去体验;用儿童的视角去分析,从而使儿童把眼睛贴近到现实,把耳朵贴近生活,让心灵触摸社会,让思想与真实的世界对话。让孩子在诗意童年里,灵性生活,生长智慧,完善人格……作为班主任,在德育过程中,我觉得采用“留白”这种方式最能起育人作用。格式塔心理学派认为,当人们观看一个不完满即有“空白”的现状会情不自禁产生一种“内驱力”去填补完善那些“空白”,期望构建一个整体,从而达到内心平衡。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德育工作中采用“留白”艺术,构成德育过程中的“阴晴圆缺”,可以激发主体意识,促进学生能动地探索、思考和发现,完成自我教育的过程……而能承载“留白”的最好载体是班队会活动。
  班队活动通常是通过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思考,引导学生主动发展,是德育的窗口,而且班队会活动是最好的德育“留白”形式。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学生在班队会活动中,能始终感到自己是主人,对形成学生健康心理素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如何通过班队会活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呢?
  1.以尊重为原则,培养自主意识
  孩子的发展是多元的,要使学生个性获得健康发展,适应社会,就必须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要让学生们能正确认识自己,看到自己的优缺点,通过自我调控,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养成良好的心理状态。如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独生子女的特殊现象较为明显,孩子挑食、对长辈不懂得关爱使家长愁眉不展。针对挑食这一隋况,我开展十分钟班会《“打包”丢脸吗?》(此设计经本人整理发表于《少先队员》),通过情景故事教育孩子要懂得勤俭节约,情景故事后我抛出这样的讨论题:节俭是美德,不打包是种奢侈浪费的行为!同学们如何看待“打包”?孩子们踊跃发言,讨论相当热烈。
  更让我想不到的是我们班的小雷第二天在“每天小感悟”上这样写到:节俭精神首先体现在点菜环节上,但剩菜无可避免时,我们应理性地看待打包。富从勤俭起,作为小学生更不应该养成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爱面子的坏习惯。勤俭节约,有利于消除虚荣心!
  高尔基曾经说过: “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教育需要爱这个观点,我们教育工作者已达成共识。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还得深思这样一个问题—一怎样去爱?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学习挺好,但动手能力很差?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多才多艺,但心理素质却很糟糕?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在学校是个“乖娃娃”,在家里却成了“小霸王”?
  我知道对这些学生如果单单批评或警告是没有作用的,只会导致学生个性思考、自我教育的权利和能力被排挤到边缘。于是我设计了趣味中队会《不依赖,不匆忙》此设计经本人整理发表于《少先队员》),首先通过再现学生身边精彩一幕:早读课已经开始了,宁宁迟到啦!瞧,她样子狼狈地出现在教室门口:头发不整齐,辫子梳歪了,红领巾系歪了,背上的书包还没拉好拉链!这是怎么回事呀?原来宁宁的妈妈今天睡过头了,没及时叫醒宁宁呢?
  接着讨论,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狼狈的一面呢?最后让学生自己内心感受到以后自己的事情还是要自己做。不依赖,不匆忙,这感觉真好。同时我为了让学生学会关爱别人,也设计了趣味中队会《关爱在左,成长在右》,通过这个中队会,我引导孩子要学会关爱身边的人,如对父母关爱应该主动帮家长分担一些家务,对师长的关爱,更应体现在尊重老师的劳动,认真听讲……
  我們要知道每个学生都是独特而有尊严的,都有其特有的、无法被代替的生命意义。无论他是表现优秀,还是问题多多,抑或是平平无奇,都应该被尊重、被珍视。这样通过活动的形式,多留些空间给学生,巧设德育“留白”,学生的改变会让我们觉得惊奇!我们会惊讶于学生身上竟会有如此巨大的潜力!每一个人努力让自己表现得更符合别人的期望。在这个“留白”教育过程中,我们不用告诉他应该怎么做,而是巧妙地设置了一个“留白”,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体意识,完成了自我教育的目标。
  2.生活化的课堂,培养健康心理
  我们都知道,儿童和成人的心灵世界是不同的,微小之举都有可能在他们心中掀起微澜甚至巨浪。孩子们常会在成长的过程中遇到成长的困惑、挫折。他们会感受到孤单和无助,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必须观察、了解、走进孩子的心理世界。如有一段时间我通过在平时批阅学生的“微作文”中了解到学生渴望长大,但又害怕长大,理想与现实让学生纠结。
  孩子们认为:在当今教育体制下,面对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面对老师殷切的期望,毋容置疑,学生压力也很大。特别是五六年级的学生,他们开始有自己的思想了,在面对父母的循循善诱“孩子,你得好好读书,要不然你就找不到好工作了。”于是他们开始害怕长大。特别在看了《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后,他们心中纠结:巴学园的小林校长多好啊!在巴学园学习是多快乐的一件事啊!巴学园里多容忍个性啊!的确,理想与现实让学生纠结。面对这样的情况,作为班主任的我,有必要告诉孩子:我们不能改变的,就要积极接受它!成长才是最重要的。现在的孩子接触的信息量大,懂的东西并不少。老师对学生说理,难度越来越大,常常口服心不服。因此为了增强教育效果,利用情感的规律,我精心设计了很走心的中队会《什么不痛?成长最美!》,设计思路如下:   第一环节:也许,这是一道无解题:此环节通过背景告白的形式,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让学生感受到你的心情,我最懂。第二环节:我只是脆弱了:这环节通过选取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几个片段,采用绘声绘色诉说烦恼的形式,向全体队员诉说烦恼,害怕成长,引起同龄人共鸣。第三环节:关键时刻,别输给自己:通过配乐朗读学生的这篇日记,让这趣味中队会进入高潮。学生收到教育,心灵强大。最后,主持人和辅导员老师都告诉队员:我们要爱护好自己的心情,只要有目标,有冲劲,苦点累点都是一种积累。
  第二天,我检查昨天布置的“写写中队会后的感受”。看到学生小琳写下这样的一段文字:
  “听了《遐想》,又让我想起了树,顶天立地的树,坚强的树,迎风傲雪的树。
  我们常会看到树干上留有许多疤痕,但是树不会因为这些伤痛而倒下,往往在流泪后,伤口终会愈合,甚至连泪也不流。因为它知道,痛苦总会过去的,尽管疤痕永远留在那儿。树把疤痕留给了过去,努力地生长。……我也要做一颗坚强的树,快乐地面对生活。”
  可见,走心的教育更容易引起学生情绪和情感上的变化,让学生在灵性中体验,从而产生强大的动力。如此,我们不必担心学生是否明了,学生也不会一下子长大。可这种情感却会像滴水穿石一般,一点一滴地渗透到学生心灵中去!天长日久,如此不断地叠加,一次次的积淀。我发现,我们在构建一个课堂上的生活大“情”场,如此,我们在课堂上给予学生的不仅是生动活泼的新鲜知识,而且是一个健健康康的亮亮堂堂的精神世界。
  3.践行大爱无痕,培养优良品质
  心理学研究表明,体验是指人们在实践的过程中亲身经历的一种内心情感活动。表现为对感受的再感受。对感悟的再感悟。卢梭也曾经说过,生活得最有意义的人,是对生活最有体验的人。也就是说,最好的方式是真正地在孩子中间做活动,讓他们自己体验。而不是“被活动”、“被参与”。童年需要游戏,童年更需要实践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体验是指人们在实践中亲身经历的一种内心情感活动。表现为感受的再感受,对认知的再认知,对感悟的再感悟。卢梭曾经说过“生活得最有意义的人是对生活最有体验的人”。
  从事儿童教育的我们都知道:孩子的世界,是自己去发现、去体验、去创造的。只有通过他们真切探究、实践和感悟的知识与能力,才属于他们一生的财富。为此,在此《感恩父母》这个教育主题上,我们紧扣“体验”,自主实践。在“今天我来做父母”实践体验活动中,我让学生回家当当“父母”给家里搞清洁;在妈妈的指导下做一顿饭。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学会了换位思考。于是在“回报家长”活动中,孩子们感受非常深刻。
  就这样,在对学生进行德育的过程中,我带着“一切来源于孩子的生活,再回归于孩子的生活”的理念出发……我抓住“融入”这一关键,化繁为简,变抽象为具体,把教育中要向学生贯彻的“大道理”转化为学生容易接受的“小道理”。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成长需要,区分层次、突出重点,注重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充分挖掘各门课程蕴含的德育教育资源,并有机地渗透到德育活动过程中。洗尽铅华,沉淀浮躁,让作为教育者的我们一路践行,用大爱与大智筑高儿童立场,守望儿童的未来,让孩子在浸润着灵性的德育活动中,体验,发展,修正……
  总之,实践告诉我们:要使学生个性获得健康发展,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我们必须多一些儿童立场,多站在儿童的角度来想问题,策划活动,如此,我们的德育课将更受孩子欢迎,更具实效,更有意义。洗尽铅华,沉淀浮躁,让作为教育者的我们一路践行,用大爱与大智筑高儿童立场,守望儿童的未来。
其他文献
【摘要】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在于将学生培养成人格健全,具备全面发展能力的人。课堂是教师开展教学和学生接收知识的主阵地,如何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能够收获知识与技能,体验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树立学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促发学生热爱生活,适应社会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依托初中化学新授课的教学实践阐述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课堂教学;核心
【摘要】往昔的音乐教学模式多数存在过分强调对“音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传授,而疏忽音乐兴趣和审美体验的培养。但在音乐新课改后,有的音乐教师为体现将音乐实践放在首位,过于注重激发、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而将音乐知识和技能自觉不自觉地放下,时常一带而过或存而不论,不引导学生识谱、唱谱,导致有些小学生毕业后,还不会识谱、唱谱。而这些问题的出现和产生的困惑,往往是由于教师没有真正深刻解读《新课标》,以致教
【摘要】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教育学生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对于坚持文化自信,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更好地学习其他各科知识,作用至关重要。  但是,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在现实生活中,滥用、乱造文字比比皆是,语言文字却不知不觉地“变了味”。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特别语文教师,有责任为汉语规范化尽心尽力,教育学生说好普通话,掌握规范汉字,弘扬中华传统
【摘要】小学科学技术与工程领域的目的是让学生依据技术与工程学的程序和方法来探讨、论证、制作和发明等来获取知识、发展思维、提高科学素养,从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融合动手动脑等实践活动的技术与工程领域教学为科学课程渗透德育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本文笔者通过实例提出渗透德育的操作策略。  【关键词】小学科学;技术与工程领域;德育教育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强调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中小学德
[摘 要] 村镇居民用水是涉及到群众基本生存的保障,本文通过对实例中用水量的数据的整合分析,依据相关水利建设条例,对此实例中居民用水系统设施做出了相关设计,并对相关水压、水源井、配水管网等项目作出了初步计算。  [关键词] 引泉工程;管网设计;供水水压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18. 084  [中图分类号] TV213
【摘要】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是每一个公民接受教育的起点。小学教育的优劣,关系到人的一生,自然也关系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而小学班主任则在小学教育中担任着重要的引导角色,本文就如何做好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谈几点体会。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管理  学校教育是我国主要的教育形式,班级授课制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形式。班主任是班级的直接管理者,是一个班集体的教育者、组织者和领导者,是班集体的“灵魂”。新一轮课
【摘要】传统的小学英语作业内容仅限于教材内容,内容封闭僵化,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作业形式单一,要求规范统一,违背了孩子的天性。英语作业成了学生的负担,降低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无法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如何布置合理有效地作业就成为教师指导学生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实践尝试改革小学英语作业形式,使其更加多样化、生活化、兴趣化。通过改变作业形式来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做作业的习
【摘要】家校共育在德育方面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德育成长,完成学校教育任务,实现国家和社会的育人目标。当前,各学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留守儿童等问题十分突出,德育工作面临很大的挑战。笔者近年来通过不断尝试,整合学生校园生活和学校教学工作的开展,以学校德育系列活动的开展为抓手,通过巧用信息内涵,提升家校共育的美誉度和参与度,善用工作契机,提高家校共育的力度和厚度,活用校园资源,拓展家校共育的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核心素养”这一词汇成为焦点,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知识与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教师教学的重要目标。本文首先分析小学英语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其次分析当前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最后从四个方面提出具体的培养小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建议,以期能给英语教师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是落实新课改的要求,也是事实素质
本报综合报道 为防止出现因校外培训造成疫情扩散,规范寒假期间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减轻学生过重校外培训负担,教育部提醒如下:  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当地党委、政府对疫情防控工作的部署和要求,联合卫生健康、市场监管等部门加强寒假期间对校外培训场所的监督检查,务必按照疫情防控标准和要求严格管理,严肃查处违法违规培训行为,切实维护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疫情中高风险等级地区,必须停止一切线下校外培训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