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语言的“四味”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mgle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议论文是考场中同学们选择比较普遍的一种文体,但在阅卷过程中,我们时常发现有些同学只议不论,只论不述,特别是在论证过程中机械堆砌材料,以叙事代替说理,让人感到语言苍白无力,味同嚼蜡,缺少基本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下面我们谈谈议论文语言出彩有味的几种方式。
  著名画家华君武有一幅题为“加盐”的漫画,画面上有两个人,一个人问:“怎样把盐洒在报纸上?”另一个人说:“这篇文章淡而无味。”这幅漫画无疑是在讽刺报纸上有一些文章满口说教,淡而无味。其本质实际上是指文章的语言缺少文采。那么如何使议论文的语言有味呢?
  一、味在形象
  同学们写的议论文之所以空洞乏味,主要是因为抽象议论太多,不会巧妙地把议论包含在具体现象的叙述或描写之中。生活里的许多具体现象本身就很形象生动,假如我们在说理的同时巧妙借助文学手法,或描写,或叙述,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形象,从而引起读者共鸣,甚至叫绝,岂不是使文章更有味吗?
  “可是革命终于起来了,一群臭架子的绅士们,便立刻皇皇然若丧家之狗,将小辫子盘在头顶上。”
  (选自鲁迅《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
  在这里,“丧家之狗”而“皇皇然”,“小辫子盘在头顶上”使这篇议论文形象大为生动传神,也赋予了它鲜明的个性特点:是“皇皇然”的大摇大摆。这些“丧家之狗”的神态与心理也就跃然纸上了。
  二、味在修辞
  有人说:“修辞是作文的魔水。”的确如此,如果没有修辞,语言的表达就会顿然失色。灵活运用修辞,既有助于阐明道理,又可增加文章的风趣和吸引力。如果比喻、比拟、反问、排比……源源不断从笔下涌出来,自然会使文章腾挪跌宕,波澜起伏,摇曳多姿,不仅可阅,可诵,而且可品。
  没有高山的巍峨,耸入云霄;但我们拥有丘陵的精致,绵延不绝。
  没有鲜花的娇艳,芳香四溢;但我们拥有绿叶的朴实,苍翠欲滴。
  莫要盲目地追逐别人的闪光点,我们亦有自己耀眼的光环,我们都有各自的精彩。
  不可否认高山的俊朗和鲜花的妩媚。我们承认某些人士的优秀和无法企及的美丽,我们敬之、羨之,却不可完全效仿之。君不见,东施效颦,沦为千古笑谈;君不见,邯郸学步,迷失自我。切忌过度抬高别人,贬低自己。
  (选自考场佳作《我们都有自己的精彩》)
  以上文字,观点很清楚,明了,谈不上眼光独到,也谈不上立意深刻,可是给我们的感觉就是:语言表达很不错,文章可以得高分。具体说,上述文字可以从三个方面分析其出彩的原因:一是运用对比手法,耐人寻味,“高山”与“丘陵”,“鲜花”与“绿叶”,让人于形象的对比中感受哲理,还有“闪光点”“耀眼的光环”等作为优点或长处的代指,既避免了用语重复,又丰富了语意。二是运用化虚为实或化实为虚的手法,激荡人心。“优点”或“长处”是虚,而“高山的巍峨,耸入云霄”“丘陵的精致,绵延不绝”“鲜花的娇艳,芳香四溢”“绿叶的朴实,苍翠欲滴”是实,一虚一实,于化虚为实中表达自己的观点——“我们”没有别人的优点,但“我们”也有自己的长处。三是用词形象生动,促人联想。“耸入云霄”“绵延不绝”“芳香四溢”“苍翠欲滴”这些词语都能给人实实在在的感受,让人联想到具体可感的形象。
  三、味在新鲜
  新鲜,才有味道。如果人云亦云,老生常谈,甚至拾人牙慧,人们便会感到苍白无味。我们可以巧妙引用或活用一些成语、谚语、歇后语、流行语等来丰富自己的词汇量。
  鲁迅先生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虽然在今天人生中并没有那
其他文献
“重要句子”指对理解文章起重要作用的语句,考查重点是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富有表现力的句子,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等。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作为文学类文本与实用类文本阅读的一个能力点,属于常考点。更重要的是,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甚至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全都离不开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  请看2016年高考山东卷:  天气晴朗,蓝天白云
概括类试题,以概括能力为基本考查点,要求同学们概括材料的内容要点、事物的特性、进展的程序等,比如2018年高考全国课标Ⅲ卷实用类文本阅读第3题:在“互联网 ”的影响下,图书出版业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简要概括说明。其实质就是要求我们简要概括在“互联网 ”的背景下,傳统的图书出版业的新特点。  解答内容概括类试题,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一、摘取关键词句  摘取关键词,就是直接摘取原文中的关键词句,或对关
2019高考渐行渐远,却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思考。今年的高考给我们一线教师和学生吃了一颗定心丸。我们不再忐忑,不再感觉迷茫,不再需要摸着石头过河。江苏高考英语得高分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今年的英语高考试卷凸显了“稳”和“准”,基础知识的考查体现了明显的“稳”的特点,没有偏题、怪题,大纲要求之外的内容并未出现。能力题的测试也很精准,很好地体现了题目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整套试卷高效地达成了高中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在现实生活中,错误总是难免的,但错误也未必就是一件坏事,甚至有人说“错误是美丽的”。  [写作指导]  在日常生活中,“美丽”和“错误”是两个矛盾的概念,而在上述材料中“美丽”又是“错误”的修饰语,标示着“错误”的特质,要将这二者有机地融合起来,就需要我们有一定的思辨能力。审视材料,我们可以解读出:就同一件事情而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古人论诗、论词或论文,往往只是写出自己凭直觉领悟到的东西,虽能以寥寥数语________,但难免缺乏思辨性和系统性,给后人留下________、语焉不详的遗憾。今天,我们需要用新的文艺观,重新审视和整理这些古文论宝藏,以期古为今用,________。  A.切中肯綮 一鳞半爪 推陈出新  B.
摘 要:教学何以“动人”是教师需要直面的问题,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师尤甚。综合学生的问卷反馈证明,在教学中,教师借助非智力因素的力量,用动真、动情、动心三大策略,能助力教学实现“动人”的效果。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动真;动情;动心  过去10多年,杭州市《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以下称“文综”)在开卷考又不计入中考总分的大背景下,学科地位尴尬、学科教师生存环境窘迫。可是,文综学科作为人文
在学校文化建设的热潮里,人们在慢慢淡忘一种最根本的文化,甚至认为是一种不需要建设的文化,那就是我们要倡导的书香文化。  “读书的学校里闻不到书香”,这似乎成了教育中普遍存在的怪现象,特别是在高考重压下的高中学校,教师、学生们的阅读视野锁定在教材、教参、教案、教辅资料之间,其他书籍被打入冷宫,其实,这怎能算真正的阅读呢?  著名教育人士朱永新这样说过:“没有阅读就没有精神的发育。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
一、單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1. Life is like ocean. Only strongwilled can reach the other shore.  A. an; a B. the; a  C. the; / D. an; the  2. These things provide a framework for new jobs to be created
在信息全球化的今天,学生可谓“见多识广”,可是一旦走进习作课堂,不是摇头叹息,就是愁眉不展,很难看到那种跃跃欲试的写作激情。然而,在一堂《童趣》课上,学生对往事回忆的热情给我以极大的启迪。此后我组织学生写自己的故事,几个学期下来,学生创作了“童年的故事”“少年趣事”“丰富多彩的中学时代”等两三万字的作品,少数学生甚至写到了三四万字,收获超出预期目标。学生不仅在写作上,而且在思想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摘要:为了让毕业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及各行业的需要,应该对公共英语教学进行大力改革,北京北大方正软件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开始全面推行北京市英语口语等级证书考试(BOEC),旨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真正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文章就BOEC考试的形式和内容探讨快速、有效的培训策略,并实时关注学生口语水平的提高情况。  关键词:口语;《人人说英语》;模拟考试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