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问题的研究探讨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comalul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大学生就业是社会就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生之本、安国之基、兴国之策。本文笔者主要谈了影响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因素,通过自己的工作情况得出了一些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建议
  当今社会,就业仍是全国乃至全球高度关注的热点,而大学生就业则是这一热点中的核心群体。《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指出,我国大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的能力不强;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的一份报告也指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普遍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因此深入研究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问题极为迫切。
  一、大学生就业能力概况
  能力作为一种心理要素,指的是人们完成某种事情所必须具备的心理能量和行为。大学生就业能力就是指他们在大学期间学习的理论知识和接触的实践能力,也就是教师职业需要具备的技术和能力整体系统。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包含了大学生选择职业的稳定性、对职业的认识、所具备的职业技能以及职业素质和找到与自己相匹配的职业的方法四个方面。然而目前一些大学生对自己未来从事的职业都缺乏系统的了解,并且他们的职业技能水平有限,从总体看来,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不足的,必须对其进行培养。
  二、影响高校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因素
  目前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因素有很多,很难一一进行列举,根据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原则,笔者认为以下四种因素尤为关键:
  1.受个体因素影响
  从微观层面分析,大学生个体的综合素质是影响其就业能力的重要原因。一是就业定位的影响。一些学生由于偏重书本知识,缺乏对职业岗位的正确认识,对就业没有正确的预期,导致就业定位偏差,使之毕业后很长时间内处于“就业迷茫”的状态,无法实现由学校到社会的转变。二是就业心态的影响。一些学生在面试过程中遇到学校、学历和资历比自己优越的对象,主动放弃竞争,错失就业机会。三是专业素质的影响。一些学生由于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导致专业技能不足无法适应岗位职责的需要,因此在就业过程中屡屡遭遇挫败,并对就业失去自信。
  2.受学校因素影响
  一是是学校自身的条件,众所周知,我国的“985“”211”等重点大学师资力量雄厚、硬件设施齐全、教学质量高,最重要的是在就业市场中,相对其他一般的院校,这些高校的往届毕业生已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目前在大学毕业生就业这个市场中,学校的品牌效应是很多单位招聘时的首要考虑因素。其次,是很多学校的培养方案并没有结合当下社会需求制定,这就会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可能已经不是市场急需的专业人才。最后,是高校的就业指导体系不够健全。目前,各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仍处于初级阶段,就业指导体系还不够专业化和科学化。
  3.受社会环境影响
  社会环境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现状和就业能力的客观因素。一是政策环境。收入分配政策的不合理性使地区收入差距和行业收入差距拉大,导致大学生就业普遍倾向对高收入预期的追求,忽视了对自身特征和能力的分析,造成能力与职位不相匹配,挫伤了大学生就业的积极性。二是市场环境。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这必然引起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变化,对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三是文化环境。市场经济条件下过分追求物质享受的社会价值观使大学生在择业时产生迷茫。
  4.受家庭因素影视
  众所周知,我们许多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时要考虑家人的意见,或者受到家庭经济条件、父母文化程度和家庭择业观念等的影响。大学生的就业岗位很少是以自己的喜好去选择或者是从个人今后的发展前景去考虑,对未来就业所选择的城市、薪资待遇、工作性质等往往完全服从于父母。另外,目前我国人事制度还不健全,做到完全的公平、公正、合理很难,大多数用人单位尤其是二线、三线城市在面向社会招聘员工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存在优先选择本地生源或者关系人员亲属的情况。因此,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肯定还会考虑在用人单位是否存在人脉关系或者用人单位与住所的距离等因素。
  三、加强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建议
  要提升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考虑:
  1.高校要优化课程配置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专业是能力的基础。高校大学生要提高就业能力,理论知识过硬是最基本的前提条件。学校要做好课程的优化配置,不能只有理论缺乏实践,要增加专业技能的培养。同时所谓优化,除了优化课表,还要优化课堂,教师在授课时,可以根据课程的目的和特点,灵活地加入课外元素,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升视野同时开展理论思考,教会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加强高校大学生职业指导
  要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高校必须提供全方位的职业指导以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一是职业指导应重视学生职业态度的培养,即在实习期间,指导教师重视在实习前加强对学生的职业心理辅导,在实习期间做到帮助学生适应工作环境、处理工作管理,在实习后指导学生撰写实习报告并互相分享实习的收获。进行有意义的、充满成就感的实习会使学生对将来要从事的职业形成积极的认知,作为他们认同专业并坚定他们的职业信心的主要因素;二是应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职业信息以供参考,职业指导教师应该带领学生深入剖析职业的行业特性和岗位特性,使学生了解到不同的行业会影响职业角色的发展;对职业所在行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深入了解,如人力资源需求、平均工资状况等;发现不同的职业岗位具有不同的岗位特性对就职者的能力素质有不同的要求等;三是应指导学生形成客观的自我认识,即在职业指导的过程当中教会学生从客观、实际的角度去分析自己在职场中的价值和位置,以职业要求来测评自己的专业成绩、专业水平和各种能力,考察自己的社交圈子与生活方式,确定自己将来发展实力等;帮助学生对自身所处的环境的经济发展状况有所了解,进而对职业发展的可能性进行推理。这样,大学生就能够在就业之初形成对未来职业的全面、清楚的认识;能够更客观地分析自己的职业能力从而找到更合适自己的职位。   3.高校大学生需转变学习观念
  高校大学生不能把自己放在一个被灌输的状态,要主动去学习,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认真学习基础知识,合理运用课余时间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及能力;积极参与学校的第二课堂,强化综合素质,提高就业能力;通过学生社团活动,提高社交、组织协调能力等,通过读书评鉴活动,提高学生信息收集能力、写作和语言能力等;通过参加各种技能比赛,能够培养自己的阐述、计算、信息利用等综合技能;充分利用好两个假期,多参加暑、寒期社会实践活动;同时,利用双休日多参加社会实践,在社会上兼职,如兼职家教、短期打工等给自己创造实习机会;并通过参与具体的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来了解社会;同时,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争取创业就业的机会,在实践中磨练自己,改变自己和完善自己。认知、认同、并践行符合时代需求的价值观、就业观及团队协作的精神。
  4.加强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要积极构建专兼职结合的就业指导师资队伍, 组成由就业专职工作人员和各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辅导员、部分专业教师为主的校内就业导师队伍,由专家学者、就业政策研究者、杰出校友和优秀企业家为主的校外兼职就业指导教师队伍。要提高就业教师队伍的就业指导能力和研究水平,制定计划、拨出专门经费对从事就业工作的教师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争取使他们全部获得职业指导师、职业规划师等相关从业资格证书; 鼓励和支持就业指导教师经常性开展就业工作研讨活动, 积极参加与就业相关的工作会议和学术会议,探讨学业规划、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的新问题,掌握新技能,提升学业规划、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的能力。 培养出一批受过专门的职业指导训练、获得相应的职业指导资格证书、熟悉学生所学专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具备较为扎实的职业指导专业知识的优秀就业指导教师。
  5.企业应担当社会责任,更多地为大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和就业机会
  企业要给大学生提供一个多元化的就业平台,及各种成长的机会。并更多地与高校合作,给予学校一定的参考意见,让高校了解企业最需要的是哪种人才,并协同高校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在用人过程中把本科生当做一种资源,精心地去规划、开发他们,合理地去锻炼他们,给他们试错的机会。
  参考文献:
  [1]李琼瑛.以加强职业规划为切入点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J].学习月刊,2014
  [2]刘大纶.对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问题的研究[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摘 要: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是关于人的本质及其全面发展的一门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重要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这和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致。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实施提供了理论支撑。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人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启示  人的发展是马克思一生始终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毕生为之努力和奋斗的目标。思想政治教育
期刊
摘 要:于一二课堂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大多集中在高校层面,多数从管理机制、实践平台、辅导体系、结果评价等方面分析了大学生的培养离不开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对中职校一二课堂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实属不多,也大多集中在某一专业或某一课程的一二课堂贯通方面,没有放到学校层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层面来进行整体性的系统研究。从目前国内的研究成果来看,仅将二课堂建设的视角停留在“学科教育”则难以满足
摘 要:本文针对大学英语语法教学乏味的现象,结合语用学、系统功能语言学和语言学习认知法等理论,提出在网络环境下探索英语语法模块教学模式。通过语法模块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法意识和语法能力,以真正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网络;模块教学;交际能力;语篇欣赏  传统的语法教学侧重于语言结构的组合手段和方式、语言结构特殊性的描写以及显性意义的分析。教学过程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并通过大量的控制性练习,
摘 要:在职业院校中,学生大多来自农村,而且学习基础差,学习习惯不好,同时在学习方面缺乏信心,学习目的不明确,尤其是文化课中的英语。而一般来讲,这种现象给英语老师们造成了不少的困扰,学生难教,课难上,教师厌教,导致了一种恶性循环。解决该问题的办法我认为应该从源头开始,也就是学习的动机,那就是时学生的评价机制。  关键词:职业院校;英语;评价机制;改革  教学评价是英语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导
为了降低图像无线传输的开发难度、节约应用成本,设计了一种基于MC9S128器件的近距无线传输系统。OV7670摄像头在由28BYJ48减速步进电机组成的电动云台上全方位采集图像,16位
摘 要:高职英语非笔试考试系统是衡量英语教学水平能否达到教学目标的重要考试系统,非笔试考试对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及学习模式也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非笔试考试系统的构建必须遵循高职教育教学规律,必须紧紧围绕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建立与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考试接轨的高职英语非笔试考试系统,在学生素质考核方面,建立引导型素质综合评价系统,同时建立考试质量管理系统。英语的教学模式和非笔试考试系统的改建要
摘 要:基础化学实验是大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基本途径。为此,结合目前大中专学校学生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现状,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考核方式三个方面进行思考,旨在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大学化学;基础实验;教学改革  实验是化学的灵魂与精髓,加强大学生化学实验教学既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又是培养高素质化学人才的有效途径。通过化学实验能使学生运用实验去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