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运用:在灵活多样中出彩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dy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词语教学的最高层次是运用,运用是人固有的言语生命的欲求,作为教师,要唤醒、顺应呵护学生的这种欲求。学生学习词语,不能只停留在理解的层面上,这样学到的词语,在短期内可能会记得住,但时间一长,就容易遗忘。因为实践证明,“能理解”不等于“会运用”,就像成年人学文言文,能读懂理解文言文的人很多,但能运用文言文表达的人却凤毛麟角。所以,“能理解”的只是静态的语言,只有不断地在语言实践中促使学到的语言成为动态,词语才能更好地焕发活力。具体地说,就是要在“活用”上下功夫。在教学中,除了运用词语搭配、选词填空、找近反义词、改正用得不恰当的词等方法以外,还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让学生灵活运用词语,使词语最大限度地增值,也使词语教学出彩。
  一、变换形式,造句运用
  首先要从内容入手,学生有了造句内容,才能写出生动具体的句子,其次要研究形式,如,“换意造句”“拉境造句”“换位造句”“换式造句”等。“换意造句”就是针对汉语中一词多义的普遍现象,让学生根据词语的不同意思来造句。比如,“骄傲”一词有褒、贬两种意思,据此可以指导造出“小明考试得了一百分,他有点骄傲了,这几天上课时总爱转来转去,做作业也粗心起来了”和“我真为我们班在迎元旦小百灵歌咏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而感到骄傲”等句子。“换境造句”就是指导学生把同一个意思的词语,运用于不同的语言环境来造句。比如,“隐隐约约”一词,可以让学生在“光线暗淡看不清楚”和“声音听不清楚,感觉不明显”等语言环境中使用。“换位造句”即根据有的词语在句子中可以充当不同的句子成分或放在句子的不同位置这一特点,来引导学生把词语变换位置造句。比如,“勤劳”一词,可以指导学生用这种方法造出“我的奶奶很勤劳,从早到晚忙个不停”、“勤劳的建筑工人造起了一幢幢高楼大厦”、“妈妈用她的勤劳和智慧使这个小工厂越办越好”等不同的句子。“换式造句”即指导学生将同一个词语,运用不同的句型、句式来造句。比如,“钻研“一词,可以用这种方法造出“张衡刻苦钻研,终于发明了地动仪”(陈述句)、“你对电脑这么精通,钻研了多长时间”(疑问句)、“爱迪生这种深入钻研的精神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啊”(感叹句)以及其他的“被字句”和“因果关系句”等。
  二、连词成句,说话运用
  在学生积累了一定的词汇量后,可以提供给学生两三个毫不相关的词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发挥想象,找寻词语之间的联系点,然后用这几个词语连起来说一句或几句话。这种训练,既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又能有效地巩固学生学过的词语。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普通的词语也有了亮度。
  三、表达情感,写话运用
  例如,《丑小鸭》一文,当丑小鸭变成美丽的白天鹅时,可以对学生说:“看着眼前如此美丽的白天鹅,你一定有许多话想对丑小鸭说。来,提起我们的笔,把要说的话写下来。写的时候,可以选用课文中学过的词来表达此时最真挚的感情。”出示文中学过的词语:欺负、讨厌、孤单、悄悄地、漂亮、幸福。有的学生写道:“丑小鸭,大家都欺负你,可是你不放弃,一个人离开了家,悄悄地过日子,终于变成了漂亮的白天鹅,祝你永远幸福!”有的学生写道:“丑小鸭,虽然大家讨厌你,你一个人悄悄地过日子,可是你一点儿不孤单,我们都很关心你。你是好样的,碰到困难勇敢、坚强地去面对,所以你能长成漂亮的白天鹅。我们佩服你!”在这个片断中,可以让学生在语境中借助词语进行写话训练。这种运用,学生有明确的表达目的和交流对象,学生运用学过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在表达中有效地发挥了词语的作用。
  四、巧妙言传,迁移运用
  有些词语,对成年人来说,即便能运用自如,也不一定说得清它的准确意思。成年人尚且如此,更何况学生?所以遇到这些词语,硬要让学生说清词语的意思,实在没有必要。但应该让学生掌握规律,会迁移运用这些词,在运用的同时把只可意会的词义巧妙地言传出来。例如,《浅水洼里的小鱼》一文中“把”和“被”的运用。
  师:小男孩用力地把小鱼扔回大海,谁能给这句话换个说法,但意思不能改变。
  生:小鱼被小男孩用力地扔回大海。
  师:真不错。课文中还有类似的句子,谁能找出来用上“把”字和“被”字说一说?
  生:“浅水洼里的水会被沙粒吸干”可以说成“沙粒把浅水洼里的水吸干了”。
  生:“浅水洼把小鱼困住了”可以说成“小鱼被浅水洼困住了”。
  五、唤醒积累,延伸运用
  对于一些具有特殊规律的词语,可以在弄清其意思的基础上适当进行延伸运用的练习。例如,《我要的是葫芦》一文中有“自言自语”一词,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 )自( )”这种规律写出“自生自灭”“自作自受”“自由自在”“自暴自弃”等词语。在此基础上,创设语境,让学生把这些词语填入句中的( )里:看着小葫芦一个一个落了,那个人(自言自语)地说:“我没有听从邻居的劝告,现在,小葫芦都落了,我真是(自作自受),但是,我不能(自暴自弃),应该从中吸取教训,明年再种葫芦的时候,要好好地为葫芦治虫,不让葫芦(自生自灭)。”延伸运用练习,能唤醒学生对所积累的词语的回忆,加深他们对延伸的词语的理解,并学会运用。
其他文献
朗读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学语文就要朗读,朗读、背诵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语文教育传统非常强调诵读感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是阅读与理解的意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则形象地说明了朗读与写作的关联。400多年前,无锡东林书院有一副顾宪成撰写的著名对联,到现在还家喻户晓,上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生动描绘了大自然的天籁之声与学子们的吟诵之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教师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就给教师的语言修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的语言是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符合教育教学需要、遵循语言规律的职业语言。  教学语言不同于普通语言,它首先要满足的条件是在课堂上应用,因此,它应该是在逻辑语言、科学语言的基础上加以提炼升华而形成的,为浓烈的感情所浸泡的,形象化的韵律和谐而又优美动听
期刊
语言连贯排序题与语意连贯表述题看来相似,实则不同的两种题型,在高考语言运用的考查中,排序题考查学生句子组织能力和思维判断能力,观察辨别能力;而语意连贯表述题除了应具备排序题这些能力外,还要有对文段的分析能力,文字的组织能力,标点符号的判断能力以及材料中反映现实的想像能力。  1、总体把握材料的大致内容  连贯表述题是围绕一个话题来设置的,虽然空格影响了对材料的全面理解,但大致内容还是能把握的。20
期刊
一、用信心增强学生的动力  中学生因为要参加中、高考,面临的压力很大,再加上学习或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他们的身心会经历急剧的变化,一方面渴望独立,另一方面受自身知识经历的影响,言行还有点幼稚。他们生命力旺盛、精力充沛,希望了解周围的世界,体验生活的快乐,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理解。  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我非常重视对学生的心理疏导。我常常在课间,在晚自习时跟学生们聊聊天,谈谈他们一天的学习
期刊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阅读,是人类获得知识与信息,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增强自身生存与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板块,阅读教学自然应备受关注。  现象一:由于学校领导与教师大语文观的缺失导致学生的阅读量极少。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四星级高中,有独立的学生阅览室与教工阅览室,学校也应上级部门要求,在课表中安排了阅读课,但很少有老师会带学生去阅览室看书。  现象二:课堂阅读教学的僵化
期刊
美是人们生活中向往和追求的,美的教育自然是教学活动的重要任务,所以在语文课中对学生进行美育的渗透是不可或缺的。古诗是中华民族的语言瑰宝,是永不凋谢的奇葩。虽经时代变迁,但古诗中蕴含的古典之美、悠远之美、朦胧之美一直被人们欣赏传颂。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我注意从以下几方面来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美的渗透。  一、引领学生体会古诗的音韵美  中国古诗自产生之日就与音乐有着不可割舍的血缘关系。在后续的发展中,
期刊
体验是感受,是理解,是发现,是自己的心灵与文本的对话。这也告诉人们:读文章不能走马观花,囫囵吞枣,而要用心去品味,去体验。《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阅读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的启示。”这就要求学生,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语文课程标准》还在“教学建议”中特别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
期刊
学校深入挖掘“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语文提前读写”项目的优势,以信息化高效课堂建设为依托,围绕一个轴心,做到四个结合,突出五个特点,着力研究大语文观下的“一拓多”单元整体教学模式。可简要总结为12345,即一个轴心,以语文课堂教学为轴心;两个整合,“主+辅”教材两整合;精读、略读、泛读,单元处理三条途径;落实大语文课堂的四步教学法:一前置预习,把握起始点,二整体感知,明确切入点,三抓点提升,找准升华
期刊
一个语文教师的课堂,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引导学生学会主动学习:上课之前,有期盼,有隐隐的小激动,想着将要怎样去展现、去欣赏、去发现;下课之后,有回味,有探究,有继续学习的热情。一朵花,再怎样描绘它如何美,都不如自己亲自去感受,闻其色,辨其香,这样才来得实在。不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不激活学生的思维,那样的课堂最容易陷入疲倦。因此,教师的点拨诱导很重要,教师要熔铸自己的情感,说出自己的见解,与学生分享
期刊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不是把知识从外部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互动主义教育观认为,有意义的学习是通过人际互动实现的。由此可见,充分有效的互动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作文教学当然也不例外。如果作文教学课堂的形式是教师与学生小组、学生个体与个体、学生群体与个体、学生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多向立体互动,那么,通过互动这个媒
期刊